系統性硬化症是一種什麼疾病?

2021-01-15 騰訊網

系統性硬化症是一種什麼疾病?

系統性硬化症(SSc)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膠原纖維沉積導致皮膚增厚及纖維化,內臟器官受累的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見,多數發病年齡在30~50歲。臨床表現為雷諾現象、皮膚改變、骨和關節痛、消化道症狀、肺動脈高壓、間質性肺炎、心功能不全、腎危象等。本病強調早期藥物治療,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和血管活性藥物。

小貼士什麼是雷諾現象?

雷諾現象最早由Raynaud醫生報導,並最終以他的名字命名。該病發病後患者皮膚會由蒼白轉成青紫,再由青紫變為潮紅,伴隨著手指發涼、發僵、運動困難或針扎痛等現象。

雷諾現象發病是系統性硬皮病的早期現象,應當引起病人和家屬的足夠重視。如果治療不當或延誤,有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系統性硬化症分類

根據皮膚受累的情況不同,系統性硬化症可分為:

1、瀰漫性硬皮病:除面部、肢體遠端和近端外,皮膚增厚還累及軀幹。

2、局限性硬皮病:皮膚增厚限於肘(膝)的遠端,可累及面部和頸部。

3、無皮膚硬化的硬皮病:臨床無皮膚增厚表現。但有特徵性的內臟表現和血管及血清學異常。

4、硬皮病重疊症候群:上述3種情況中任一種與診斷明確的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和(或)皮肌炎同時出現。

5、CREST症候群:是指鈣化、雷諾現象、食管運動障礙、硬指和毛細血管擴張。

系統性硬化症的病因是什麼?會遺傳嗎?

同多數內科疾病一樣,系統性硬化症的發病原因複雜,與遺傳、環境、感染、藥物、激素水平可能都有關係。雖然該病的發生有遺傳因素參與,但家族聚集發病的情況並不多見,有研究表明發生率大約在1.6%~7%。

系統性硬化症如何治療?

系統性硬化症的治療目標是改善症狀,阻止皮膚和臟器受累,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的症狀及臟器受累情況,個體化、精細地選擇藥物類型及用量。治療原則分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治療:戒菸、注意手足保暖、保持心情愉快和營養均衡。

2、免疫抑制及調節治療:從病因上糾正該病的免疫失調狀態。主要用藥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環磷醯胺、黴酚酸酯等)、生物製劑(如利妥昔單抗、託珠單抗)。

3、血管活性藥物:包括鈣離子拮抗劑、前列環素及其類似物、內皮素-1受體拮抗劑、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等。

4、肺纖維化治療:部分患者可考慮尼達尼布和吡非尼酮治療。

5、對症治療:如針對心功能不全應用利尿劑;消化道受累應用質子泵抑制劑、促動力藥物、抗生素;腎危象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指端潰瘍予外用藥及抗感染治療。

近年來雖然尚無經大規模研究驗證有效提高SSc生存率的治療策略,但證據顯示依靠目前的治療方案,死亡率在明顯下降。相信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對於SSc的認識不斷深入,治療管理方案會更加完善!

註:本圖文根據網絡文章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給您帶來的不便請諒解,感謝!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移植在系統性硬化症中的臨床應用前景
    自幹細胞被發現以來,因其多向分化潛能、低免疫原性及維持免疫平衡等作用,在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應用中備受關注,如系統性硬化症,幹細胞移植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系統性硬化症是一種病理表現為慢性炎症浸潤、皮膚和內臟器官纖維增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會累及肺部,主要表現為肺間質纖維化及肺動脈高壓,導致患者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障礙。
  • 系統性硬化症肺部併發症治療策略取得進展_系統性硬化症_肺纖維化...
    作者:許韓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溼科系統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種由內臟併發症引起的高死亡率疾病,肺部疾病是導致SS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這些併發症對疾病結局有極大影響,是導致SSc死亡的主要原因。對於SSc肺部併發症的管理,最大的問題是鑑別出哪些是病理結果嚴重的患者,哪些是可能從治療中獲益的患者。在過去幾年中,肺纖維化和肺動脈高壓的治療策略取得了很大進展。
  • ...勃林格Ofev獲歐盟CHMP推薦批准,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相關間質性肺...
    2020年3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 --德國製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一份積極審查意見,建議批准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Ofev(nintedanib,尼達尼布,150mg膠囊),用於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相關間質性肺病(SSc-ILD
  • 系統性硬化症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的診斷評估與治療進展
    系統性硬化症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的診斷評估與治療進展
  • 罕見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致病原因主要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哪些?
    導語:說起來漸凍症很多人都會覺得十分的可怕,這種疾病一旦患上人會漸漸的失去自己的知覺,這種疾病就目前而言還是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可以徹底的治癒的,漸凍症也被稱為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這種疾病本身就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患者中有10%的人是家族性患者,這種疾病的平均發病年齡是58~63歲,其餘90%的患者都是散發性患者,平均發病年齡是43~52歲。
  • ...與疾病之間的神秘關聯!|腸道|菌群|多囊卵巢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症
    Sci Transl Med:腸道菌群或和多發性硬化症發生直接相關doi:10.1126/scitranslmed.aat4301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並且破壞神經細胞周圍的保護層,這種保護層由髓磷脂組成,而髓磷脂是一種由蛋白質和脂質構成的生物膜狀結構,這就是為何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將尋找疾病靶點抗原的工作重點都聚焦於髓磷脂膜的成分上的原因了
  • 瞿昆團隊揭示系統性硬化症皮膚纖維化主要致病細胞
    責編 | 酶美系統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簡稱SSc)是一種嚴重的慢性多系統目前人們對 SSc的發病機制及致病細胞類型知之甚少,何種細胞類型的變化導致了疾病的發生, 依然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 幹細胞治療能夠緩解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痛苦!
    11月30日,在Brain雜誌上發表了一項自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症(MS)的Ⅱ期臨床試驗(NCT02166021)結果。 多發性硬化症,一種「千面疾病」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自身免疫性脫髓鞘疾病。被稱為「千面疾病」,即不同患者的症狀和進展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MS患者都有一個共同點:患者體內的自身免疫系統的細胞遷移到大腦中,在大腦中免疫系統的細胞破壞了髓鞘(神經纖維的保護外層),結果短路發生了,阻礙了神經信號的正常傳輸。
  • 過敏藥物可改善多發性硬化症慢性損傷功能!
    過敏藥物可改善多發性硬化症慢性損傷功能!研究人員稱,前幾日在《柳葉刀》(Lancet)上發表的第二階段研究結果首次表明,一種藥物可以恢復人類患者的神經疾病所損傷的任何大腦功能。「據我們所知,對數百萬受這種慢性、衰弱性疾病影響的人來說,這是第一次,一種療法能夠逆轉由多發性硬化症所引起的缺陷,雖然不是治癒,但這是恢復大腦功能的第一步。」
  • 中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治療現狀:藥物少、負擔重
    ,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初步介紹中國國內多發性硬化症現狀,並羅列2019年國內值得關注的多發性硬化症進展。中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約3萬人,83%為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嚴重、終身、進行性、致殘性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疾病列入第一批罕見病藥物目錄。
  • 南醫大新發現罕見病多發性硬化症的一個致病蛋白
    新華社南京12月29日電(記者陳席元)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病,患者身體逐漸硬化,被稱為「木偶人」。記者29日從南京醫科大學了解到,該校科研人員新近發現一種與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的蛋白,有望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 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原標題: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主持人:本報記者 陸成寬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以神經炎症和脫髓鞘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少突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可作為抗原在小鼠模型中使用髓鞘特異性自身抗原誘導耐受性已被證明有效,但識別疾病相關抗原面臨困難。美國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的賈科莫·卡塞拉等研究人員發現,少突膠質細胞源性胞外囊泡(Ol-EVs)含有多種髓鞘相關抗原。為測試其潛在的治療效果,他們構建了多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的齧齒動物模型,給予胞外囊泡後可恢復免疫耐受並降低疾病的病理症狀。研究提示,胞外囊泡可能是一種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有效方法。
  • 妊娠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治(三)實驗室檢查|實驗室|SLE|診治|妊娠...
    常見的較易合併RSA的風溼免疫病有: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抗磷脂症候群(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 SS)、類風溼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統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未分化結締組織病(undifferentiated
  •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抗體臨床意義解讀
    作者:朱強偉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累及多系統、多臟器,臨床表現複雜多樣,病程遷延反覆的自身免疫病。四、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一種針對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胞漿成分的自身抗體總稱。
  • :新方法或提高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效果
    2013年5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科學家採用多發性硬化症小鼠模型檢測了一種新藥,該藥物比現有FDA認證藥物治療效果更好。相關報導發表在近期EMBO Molecular Medicine雜誌上。
  • 系統性異質性:一種理解腫瘤異質性的綜合性方法
    Wang於2016年8月發表在Semin Cell Dev Biol上的文章:Systems heterogeneity: An integrative way to understand cancer heterogeneity首次闡述了系統性異質性這一概念,為人們理解腫瘤異質性的重要性及複雜性提供更多方向。
  • 對機體腸道的連環出擊或會誘發多發性硬化症
    最近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組在多發性硬化症病理生理學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在多發性硬化症動物模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的早期觀察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口服而非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療的療法能夠改善小鼠模型的疾病,而無菌小鼠則對EAE存在一定的抵抗力,此外,將多發性硬化症微生物菌群轉移到小鼠機體會加劇其機體EAE的表現,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機體中的微生物組發生了明顯改變,儘管已經取得了這些研究發現
  • 首個基因突變或可解釋多發性硬化症發病之謎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6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儘管多發性硬化症(MS)僅發生在特定的家庭中,但在尋找和該疾病發生相關的基因上,科學家們卻屢屢遭受失敗,如今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就報導了一種特殊的基因突變,其或許和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存在直接關聯,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euron上。
  • 風溼免疫疾病=風溼嗎?
    其實,風溼免疫疾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總共大概有200多種,主要包括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關節病)、乾燥症候群、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硬皮病(系統性硬化症)、骨關節炎、白塞病(絲綢之路病)等系統性血管炎等等等等……而前面提到的颳風下雨腿疼,一般都是骨關節炎所致,確實屬於風溼免疫科的範疇,但僅僅是這200多種疾病中的一種。
  • 多發性硬化症:皮膚細胞可能有助於修復神經損傷
    近日,「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導,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人體自身的皮膚細胞如何用於修復該疾病引起的神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的個性化治療可能更接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