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愛情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無論是早期的初戀崔鶯鶯,還是後來與才女薛濤,以及和妻子韋叢的愛情,那都是成為了一段佳話。元稹的一片深情,也是令人感動,早年間他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借宿在一座寺廟裡,遇到了初戀崔鶯鶯,兩個人有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但是後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這段戀情無疾而終。
15歲時元稹參加科舉考試,從故鄉去到長安,一路上可謂是風餐露宿,有一日他借宿在一座寺廟裡,正好遇到了富家之女崔鶯鶯,這個故事也是被明朝元代戲曲家王實甫,寫成了膾炙人口的《西廂記》,裡面的故事就以元稹為原型,這個愛情故事儘管最終淪為了悲劇,但是也足以說明元稹的一片深情。
晚年的元稹還回想了初戀,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春曉》一詩,在這首經典的愛情詩中,他正是表達了愧疚,還有對於崔鶯鶯的懷念。可見元稹也是極為深情,儘管現在有很多的女人,認為元稹就是一個「渣男」,有點不負責任,其實這樣的評價太過於片面,也有失偏頗,元稹對待愛情也是很真誠,只能說他比較深情。我們可以來看一看這首詩的原文,感受一下元稹的深情。
《春曉》唐代:元稹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猧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
從這首詩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元稹其實是很深情,而且寫這首詩時,元稹已經40歲了,對於古人來說40歲已經是屬於老年了,當年他15歲進京趕考,正是借宿在一座寺廟裡,從而與富家之女崔鶯鶯相遇,年輕的元稹不僅長得瀟灑,還才華橫溢,立馬打動了崔鶯鶯。
如果想要真正讀懂這首詩,還是要從元稹的生平,還有他的經歷說起,公元779年元稹生於河南洛陽,字微之,他的祖上來自於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少年時代的元稹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正是在15歲那一年,他離開神都洛陽,去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從而遇到了崔鶯鶯,這段愛情也是讓元稹很懷念,所以在40歲時,他在另一座寺廟,回想了那段戀情,於是寫下了這首《春曉》一詩。
我們了解了稍稍了解了元稹的生平,還有他與崔鶯鶯的相遇,再來讀這首詩,那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整首詩也是意境悽美,開篇的兩句則是寫了當時的感受,還有周圍的環境,這主要是為下面的兩句做鋪墊,「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天還沒有大亮,這個時候半明半暗,天色還是一片朦朦朧朧,在這麼一個醉夢溫柔鄉中,花香撲鼻,處處鶯歌燕語,讓人沉醉於其中。
「猧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最後這兩句寫得極為巧妙,同時也非常的深情,元稹突然之間想到了少年時代的戀人,於是用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娓娓道來,外面黃色的小狗,已經是叫過了好幾遍,從而打破這夜色中的寂寞,讓人想起了二十年間在另一座寺廟,在那裡我正好遇到了初戀。
元稹的正是用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回想了年輕時的愛情,還有對於崔鶯鶯的懷念,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讓這首詩字裡行間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儘管這首詩只有寥寥數語,但是每一句都很深情,可見元稹也是愛得很深沉,即使是到了晚年,依舊還是在思念著初戀,正是由於他的一片深情,才能夠寫得如此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