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麗斑斕 奢華秀雅——清同治官窯精品瓷器賞析

2020-12-06 收藏家雜誌

清同治粉彩花鳥紋繡墩

清同治 粉彩花鳥紋繡墩

繡墩,又稱「坐墩」,因常鋪錦披繡,故亦稱「繡墩」。瓷質繡墩最早見於隋代,稱青釉小瓷墩。至明代嘉萬時期盛行於世,品種繁多,裝飾各異。到了清代,瓷繡墩的製作工藝達到了另一個高潮。清代瓷繡墩的墩面多為平面,因而顯得更為清瘦秀雅。此時的瓷繡墩喜以抽象鏤空的錢紋為裝飾,以釉彩、粉彩、青花、琺瑯等多種工藝製作而成,並且引入了雕、嵌、繪、鏤等技藝,使瓷繡墩成為了華麗的家居藝術品,裝飾極盡奢華,而且使用極為普遍。它既可作為日常生活用具,又可作為觀賞陳設瓷,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清同治 粉彩花鳥紋繡墩

此對繡墩呈鼓式,器身上下沿各堆塑一周凸起之鼓釘,平底圈足,底足無釉。胎骨潔白細密,堅緻厚重。通體以粉彩為飾,墩面微凹,墩身紋飾以鼓釘為界,自上而下可分成三層,兩周鼓釘之間的腹部鏤空雕聯錢紋,並以卍字錦地紋為地,開光內粉彩繪花鳥紋,寓意「一路連科」;鼓面中心為錢紋鏤空,外沿為竊曲紋,其間繪製兩組池塘荷蓮圖。此對繡墩造型規整端莊,紋飾繪製細膩,設色豔麗斑斕,寓意吉祥富貴。

清同治 粉彩百蝶紋扁蓋罐

清同治 粉彩百蝶紋扁蓋罐

清同治本朝官窯。直口,短頸,溜肩,鼓腹,至底漸收,圈足,底心內以礬紅彩書「大清同治年制」四字礬紅楷書款。滿腹以百蝶紋飾作為主題,畫工流暢,栩栩如生,器蓋亦復如是。該器特別的是,形狀不是常見的圓體罐,而是較為少見的扁體罐,器身截面呈橢圓形,觀其形態有如青銅器造型一般,可能與清末金石學的興盛息息相關,是一件難得一見的異形蓋罐。

這件器物裝飾的百蝶紋,用蝴蝶作為吉祥圖案,除色彩斑斕外,另有借喻之意,「蝶」與「耋」同音,古人稱80歲為「耄耋」,百蝶寓意壽至耄耋之意,象徵長壽。此類紋飾為清末常用的典型紋飾。

清同治 藍釉象耳琮式瓶

清同治 藍釉象耳琮式瓶

瓶斂口,短粗頸,平折肩,長方體腹,圈足,造型端莊大氣,胎體敦實厚重,通體施祭藍釉,腹部兩側置對稱之銜環象耳,釉面肥厚滋潤,藍釉沉靜肅穆,底落「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二行豎式青花楷書款。

琮式瓶,是南宋官窯、龍泉窯燒制的一種瓶式,因其形從新石器時期良渚文化的玉琮演化而來,故而得名。其形製作為天方地圓的濃縮,一直為歷代皇室所喜愛,清乾隆帝曾規定祭藍釉琮式瓶為祭祀禮器之一。此瓶造型典雅,氣度雄渾,為清同治官窯之精品。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4期《陶風瓷韻——江西省文物商店精品陶瓷文物展擷英(下)》作者:孫建

相關焦點

  • 聯合共鑑:中國瓷器傳統圖案紋樣賞析
    官窯為官府燒造,專供宮廷使用,故名。官窯有南北之分:北宋窯址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南宋在浙江杭州。土質細膩,釉色瑩亮。器口邊緣由於釉汁下垂,釉層較薄,透出胎骨,略泛紫色;底足露胎處,呈黑色,故有「紫口鐵足」之說。器身有縱橫交錯紋片,有的如冰紋重疊。官窯紋飾,多規整嚴謹。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市。早期源于越窯,南宋時極興盛。
  • 陶瓷史的傳奇:憑藉一己之力成就一世斑斕,出他之手必是精品!
    但憑藉一己之力成就一世斑斕的,自古以來也就唐英一個。唐英(1682-1756),字雋公、叔子,號蝸寄老人,關東瀋陽人,清代制瓷家、書畫家、篆刻家、劇作家。雍正六年至江西景德鎮御窯廠協理窯務,任督陶官,歷經雍、乾兩朝,前後在職共二十七年。唐英被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史上最牛」的督陶官。但凡瓷器中涉及唐英的,都是官窯,且無一例外都是精品。
  • 瓷器上的重大紋樣之一「菊花紋」!
    菊花作為瓷器重大紋樣之一,植物紋飾鋪天蓋地,其中的菊花紋花團錦簇,成為一景。歷代也留下了以菊花裝飾瓷器的名品佳作。 宋代:紋樣秀麗 宋瓷的裝飾題材,喜用花卉紋飾,紋樣秀麗,線條流暢,體現了清新、典雅的藝術特色。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例如玉壺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區別並不顯著,以後漸漸變得笨拙,到同治、光緒、宣統時期竟變成短頸豐腹的矮粗形式,造型遠不及以前那樣精美秀麗了。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點之後,進而還需掌握觀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類的器皿乍看外表極為相似,仔細觀察這三個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
  • 博物館裡價值連城的歷代瓷器,讓人大開眼界!
    這裡收集了部分中國歷代瓷器名品――青瓷、白瓷、黑瓷、釉裡紅、窯變、油滴、玳瑁、粉彩、法琅彩、墨彩、青花、黃釉等等……精美的圖片和經典的賞析短文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些瓷器的精與美之所在。
  • 真誠館收藏平臺精品展示——雍正的墨彩瓷器審美與情結
    雍正時期的瓷器精瑩純全,胎質白潤細膩,大器胎體規整勻稱,不顯笨拙凝重,小器胎體輕薄玲瓏。在仿古方面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體現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鎮御窯廠受雍正皇帝的影響,仿燒前朝作品達到高潮,「墨彩」,是一種仿水墨畫做裝飾紋樣的瓷器,是創燒於雍正時期的一種釉上彩繪瓷器。
  • 全世界認可的「中國瓷器」成為硬通貨,你家裡有嗎?
    中國瓷器的前世今生。 中國是瓷器的起源地,瓷器是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01 中國瓷器全世界認可 相對於中國書畫來說中國瓷器更受全世界認可:雖然當今世界的各大博物館認同中國各朝代的精品書畫,但由於西方的油畫是他們文化的根基,西方民眾受限於中國文化的了解,不懂中國書畫更遑論收藏了。
  • 成熟瓷器與原始瓷器的劃分
    目前,陶瓷界對原始瓷器和成熟瓷器的劃分方法是以時間為界。即:東漢以前的瓷器劃歸為原始瓷器,東漢及其以後的瓷器統統稱為成熟瓷器。可以說,這種劃分方法是不夠科學的,那成熟瓷器與原始瓷器怎麼劃分比較科學呢?原始瓷器施釉工藝不完整,瓷化溫度較低,胎骨瓷化程度的物理表現為氣孔較多和有吸水性。而成熟瓷器的燒成溫度高於原始瓷器,其燒成溫度在1300℃左右;成熟瓷器的器物整體施釉並且釉層厚度明顯高於原始瓷器;成熟瓷器的胎骨基本上沒有氣孔,成熟瓷器沒有吸水性。成熟瓷器區別於原始瓷器,不在時間的先後,而是生產工藝。
  • 精品瓷器鑑賞——轉心瓶和天球瓶
    清代乾隆時期是中國制瓷技藝的巔峰時期,邵蟄民撰《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清瓷至乾隆而極盛,器式之多亦莫與倫比」。 御窯廠為迎合皇室標新立異的追求,器形屢有新創,奇巧之物層出不窮,轉心瓶為此一潮流之下的產物。轉心瓶除瓷質外,還有玉質,景泰藍等製品。轉心瓶均為乾隆初期督窯官唐英供奉皇帝觀賞的獨出心裁之作,存世十分稀少。
  • 【精品推薦】成化鬥彩天球瓶賞析
    鬥彩以成化朝最為著名,此時的瓷器造型珍瓏奇秀,胎質細潤晶瑩,色調柔和寧靜,繪畫談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沒有永樂宣德瓷器的大氣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賞心悅目,特別講究線條美,使後人對成化鬥彩有極高的評價。這件鬥彩天球瓶甁腹繪有如意雲頭、湧湧波濤、瑞獸諦聽,錯落有致的紋飾布局,巧妙配置的釉色,盡收視覺美感。
  • 大師佳構+瓷器經典+全球首創大理國夜場,雲南典藏秋拍上硬菜
    本次慶典拍賣會書畫部分匯集了齊白石、李可染、陸嚴少等大師佳構,瓷器更是呈獻了永樂官窯的經典之作青花一把蓮紋盤、康熙正壽之寶御製礬紅彩繪《群仙賀壽圖》碗等「硬菜」。參閱:天津博物館精品系列圖集《天津博物館藏瓷》185 頁。說明:明代正統,景泰,天順三朝歷時近三十年,正值景德鎮御窯廠生產低落的時期,迄今還未發現署有確切記年款識的官窯瓷器,被稱為明代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 南京十竹齋2020文物藝術品拍賣會精品搶先看
    本品造型穩重典雅,青花發色豔麗有加,紋飾繪製工麗細緻,時代特徵明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道光官窯代表作。此式執壺因其造型複雜,極易損壞,故而難有整器傳世。加之通體四層紋飾,繁而不亂,採用一筆點繪技法,線條遒勁靈動,畫工精細,青花發色標準,造型美觀,極為珍罕。
  • 【官窯志】祠堂被稱為「周百萬」、鳳凰崗變為鷓鴣坑... 獅山官窯...
    身為官窯人,怎麼可以不了解家鄉歷史!獅山明德官窯推出《官窯志》專欄,為各位街坊探秘官窯的歷史、傳說、人物傳記等,讓你「一文」即曉官窯。祠堂被稱為「周百萬」、鳳凰崗變為鷓鴣坑......獅山官窯有條村,建築風貌獨具一格,保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村落文化。
  • 中國曆朝歷代值得稱道的地釉明代成化青花瓷器
    明代成化一朝短短二十三年,但是無論是在個人生活上,還是瓷器燒造上都被後人所津津樂道,樣子收藏網就不說人人皆知的成化鬥彩了,今天就介紹一下成化青花瓷器特點。成化青花瓷器胎釉明成化景德鎮窯青花夔龍紋碗高9cm 口徑17.1cm 足徑7.4cm,撇口,鼔腹,圈足。胎質細白堅密,透明釉細潤,具有成化輕巧俊秀的造型特點。外腹部繪有四條「夔龍」,呈首尾相接的排列,龍為三爪,嘴銜一朵蓮花。
  • 在十萬片瓷器碎片中重塑藝術典範
    康雍乾三朝瓷器同修記者在圓明園的文物修復室內看到,劃分出大片的空間陳列著過火木、銅鎏金西洋鐘錶、瓷器碎片、琉璃、磚雕及石刻等文物,這些石刻和磚雕刻有精美的龍紋、鳳凰、魚、花卉等圖案;黃、綠、藍、黑等多彩琉璃飾以如意、蛟龍等吉祥寓意的紋樣,明亮的色彩與燒焦的過火木形成鮮明對比,用無聲的語言向世人訴說那場劫難。
  • 清代康熙高溫銅紅釉瓷器分幾種
    紅釉自古受中國人喜愛,因為中國人幹什麼事情都要有美好寓意,圖著喜慶,尤其是紅色更是中國人認為大吉大利的顏色,在中國瓷器釉色種類最多的清朝自然少不了紅釉瓷器,其中康熙時期的紅釉瓷器最多,有霽紅釉、郎窯紅和豇豆紅三種。
  • 這是真正的歷史碎片 老虎洞出土青瓷器(圖)
    2001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老虎洞下層發現修內司官窯,專家確認為早期南宋官窯所在。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和修復,目前,已有上百件青瓷重現於世。昨天,它們在杭州歷史博物館第一次集體亮相,參加中國古陶瓷2006年年會的百位專家學者先睹為快。  瓷器是中國的發明,青瓷更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