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火星很簡單?美媒:科學家想出妙招

2020-12-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導美媒稱,把火星改造成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並不一定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網站7月15日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可以在火星表面或上面放置一層薄薄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從而以相對低廉的成本,有效使火星的一些區域變得適宜居住。這種隔熱的二氧化矽氣凝膠足以使地表溫度升高到可以融化水冰,還能阻擋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從而創造一個可能讓植物和其他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繁衍的環境。

研究小組的成員說,人類可以相對較快地開始進行這樣的改造。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學環境科學和工程學副教授羅賓·沃茲沃思向太空新聞網表示:「取決於人類的能力,我們要考慮的是能夠在十年的時間跨度內完成的事情,而不是在未來幾百年才能實現或者是永遠都無法實現的事情。」

在遠古時期,火星表面非常宜居,那裡有湖泊、河流,甚至還有大海。不過在大約40億年前火星失去磁場後,情況就發生了很大變化。

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開始剝離火星大氣層,使其最終變得非常稀薄,無法保留太多熱量或阻擋紫外線輻射。其結果是,火星表面變得極其寒冷和乾燥,地下蓄水層或許成了類地生命唯一的潛在居所。

許多討論如何讓火星表面變得更宜居的話題集中在恢復火星的大氣層上——例如,通過蒸發大量水冰和凍結的二氧化碳來加強大氣層。但正如沃茲沃思提到的,這種「改造」將是極其困難的,代價高昂且耗時長久。

沃茲沃思和他的團隊打算用二氧化矽氣凝膠來實現類似的效果。這種氣凝膠主要由二氧化矽組成,是一種納米多孔材料。在地球上,這種材料被廣泛用作絕緣材料。譬如說,二氧化矽氣凝膠常常用在被動式加熱建築物上。在火星寒冷的夜晚,薄薄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層就能幫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保持一定溫度。(編譯/楊雪蕾)

相關焦點

  • 美中火星探測器同月升空,美媒:火星探索將成為兩國競爭新舞臺
    【南方+7月26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在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將在7月30日發射升空。美媒認為,美國和中國都在7月開始新的火星探索任務,為兩國間的競爭建立了新的舞臺。
  • 火星也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嗎?
    我覺得在未來人類遲早會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的。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要想長期的發展下去,就必須離開地球去開發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火星是人類移民的最佳候選。一些科幻電影中的情景最終會變成現實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登上火星。
  • 人類登陸火星以後,能否把他變成第二家園?星球改造計劃或能實現
    火星表面有一層厚厚的二氧化鐵!這樣看起來像火紅色,火星的自轉軸於軌道面略微傾斜有一定的夾角!這就保證了火星有了四季的差別!它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繞太陽公轉一周地球需要一年,而火星需要兩年!火星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5千多萬公裡!
  • 移民火星或成現實,科學家已找到先行者,微生物將率先改造火星
    火星,如今儼然已經成了天文愛好者心目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對於火星的探索,人們也是越來越看重了,畢竟火星在人們看來是 「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通過研究發現,雖然現在的火星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是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的,而且也並不排除在這段時期裡是存在過生命的。不過現在看來,火星不知道經歷了什麼,才會變得如此荒涼,但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火星是可以再次被「喚醒」的,只要科學家在未來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就可以將火星改善成為「第二個地球」。改善火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美媒:中美火星探索競賽打響,美憂心喪失領先地位
    這兩次「針鋒相對」的火星任務是中國準備在太空探索新領域,以及藉此挑戰美國的最新跡象。美媒認為此次中國「天問一號」將是作為中國自主發射太空飛行器前往另一個行星的首次任務,它將圍繞這顆紅色行星的軌道飛行2到3個月,接著著陸巡視器就會降落在火星的表面上。
  • 科學家開出改造火星時間表 7步驟實現火星地球化
    人類在火星上的住處為了人類共同的明天,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兄弟——火星,夢想著重拾生命的妙筆,將它打造成另一個地球。也許一百年甚至數百年後的焦點話題就是:你願意住在火星上嗎?中國繞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是「火星探測」的積極推動者。他在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說:「火星是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行星,人類通過改造將其變成一個宜居星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改造火星行得通嗎?科學家的回答竟然是……
    不過,現在有兩位研究火星的科學家試圖戳破這個氧氣循環再生、屏蔽輻射的封閉「泡沫」。如果他們的新研究是正確的,那麼現有技術不可能把火星變成地球般的樂園。這篇新論文的作者是科羅拉多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布魯斯·賈科斯基(Bruce Jakosky)和北亞利桑那大學的克里斯多福·愛德華茲(Christopher Edwards)。
  • 火星上的「鼴鼠」為什麼不見了?德國科學家:它已從火星地面消失
    根據該項目科學家的預想,當「鼴鼠」鑽到一定深度之後就能利用大量溫度傳感器對地下的巖層結構進行研究分析,並嘗試探索火星內部是如何向外釋放能量的。 為何在鑽地的時候遇到困難?看到這可能會有朋友質疑,難道NASA在正式開展火星地下鑽探活動之前不進行模擬實驗的嗎?答案是,即使模擬了,結果也不是科學家們所能控制的。
  • 好奇號在火星挖到寶貝,科學家興奮不已,離改造火星又進了一步
    於是,科學家們便開始了探索之旅。人類最先研究的是月球,但是發現月球是一顆很簡單的衛星,沒有任何生命。於是,科學家便將目光放在了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在宜居帶中,有金星、地球和火星。但因為金星的地表環境太過惡劣,所以就被放棄,於是人們開始研究火星,火星是一顆火紅色的星球,很荒涼,如同沙漠一般。人們一直相信在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但到底有沒有呢?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眾所周知,生命之源是水,如果能夠找到火星上的水,那麼火星大概率是有生命的。
  • 改造火星困難重重,科學家:若人類殖民火星,只能按這個方法
    同時,從星球整體上看,火星與地球相似度極高,像是地球的「雙胞胎兄弟」,雖然目前火星星球條件較為惡劣,但經過一系列改造,火星應該能成為人類下一個美好家園。但在近期,科學界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將火星改造為地球的難度極大,未來人類殖民火星希望渺茫。這是什麼回事呢?該研究報告指出,導致火星難以被打造成「地球二號」的主要原因是,火星上二氧化碳濃度過低。
  • 如何改造火星大氣 人造磁場可行嗎 科學家表示可以試試
    地球是幸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也是幸運的,幸運地球正好處在宜居帶內,我們也正好擁有厚實的大氣層,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存在,我們才能夠像現在這樣每天正常的呼吸生活,同時大氣層也成為了一個重要標準,尋找新的宜居星球的標準,而在太陽系內,其實就有這麼一顆行星,有著與地球相似的外形和體積,所處位置離地球也不算太遠,就是我們的鄰居,曾經也擁有著大氣層,它就是火星
  • 美國將釋放7.5億隻蚊子:全部經過基因改造
    而美國為了大範圍消滅蚊子,竟然想出了一個妙招:「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 美國要釋放的這7.5億隻蚊子經過「基因改造」以後,它們通過和自然界正常蚊子的交配所以有多達24萬人聯名籤署反對,請求美國不要批准這一「滅蚊行動」;可是就在近期,美官方正式批准通過了該計劃,7.5億隻轉基因蚊子將在2021年釋放。
  • 美國將釋放7.5億隻蚊子:全部經過基因改造!
    而美國為了大範圍消滅蚊子,竟然想出了一個妙招:「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 美國要釋放的這7.5億隻蚊子經過「基因改造」以後,它們通過和自然界正常蚊子的交配,所生產出來的雌性後代就會死亡
  • 200年後火星會成為第二地球?科學家制定火星改造計劃
    雖然火星距離「宜居」還相差甚遠,但我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因為它和我們又像又近。然後,要想真正將火星變為第二個地球,我們還需要對火星進行改造。近來,美國國家航天局的一個科研小組就制定了一個約為200年左右的火星改造計劃,而且據說這個計劃已經在實施之中了。
  • 科學家提出改造火星的想法,但火星上最頑固的問題令他們沮喪
    火星是太陽系內和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自從火星被發現以來,關於火星的討論話題就一直沒有停過,尤其是關於改造火星的話題,許多的·科學小說和·科幻電影都以改造火星為背景。火星的大氣是地球大氣的1%,它的大氣成分絕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那裡非常寒冷,以至於水以無法以液態形式存在,但有些人認為如果能使火星上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改造火星還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但大氣層的問題也是很艱難的一道坎,因為火星的環境很難形成像地球一樣厚的大氣層,另外太陽風也會把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吹跑。
  • 美媒:NASA「奧德賽」火星探測器捕捉到火衛一新圖像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 美媒稱,太陽系中有200多顆衛星,包括環繞火星飛行的火衛一和火衛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奧德賽」火星探測器日前捕捉到了火衛一的新照片,使人們對這顆天然衛星有了新的認識。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雖然如今的火星看起來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曾經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而且不排除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這意味著,火星或許是可以被「喚醒」的,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
  • 美媒:為什麼軟體機器人令科學家著迷?
    原標題:美媒:為什麼軟體機器人令科學家著迷?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美國《財富》雜誌網站1月1日刊發一篇報導,題為《為什麼「軟體機器人」讓NASA、醫生和技術專家如此興奮?》。全文摘編如下:多才多藝「軟體機器人」的吸引力在於其靈活性和通用性。
  • 用「氣凝膠」真的能改造火星嗎?科學家:實現移民火星的一種可能
    受科幻小說和火星表面一種奇怪現象的啟發,科學家們發現了地球生命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生存的方法。哈佛大學、愛丁堡大學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氣凝膠的物質可以從陽光中吸收足夠熱量,可以在火星上形成液態水和類似地球的溫度區域,這項技術可以在不遠的將來用於建造人類棲息地。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儘管火星現在看起來很荒涼,但在遠古時期,也曾有過與地球相似的可居住時期,而且不排除在火星上曾存在過生命。也就是說,火星也許可以被「喚醒」,簡單地說,可以通過某些人的努力,把火星變成「第二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