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導美媒稱,把火星改造成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並不一定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網站7月15日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可以在火星表面或上面放置一層薄薄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從而以相對低廉的成本,有效使火星的一些區域變得適宜居住。這種隔熱的二氧化矽氣凝膠足以使地表溫度升高到可以融化水冰,還能阻擋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從而創造一個可能讓植物和其他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繁衍的環境。
研究小組的成員說,人類可以相對較快地開始進行這樣的改造。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學環境科學和工程學副教授羅賓·沃茲沃思向太空新聞網表示:「取決於人類的能力,我們要考慮的是能夠在十年的時間跨度內完成的事情,而不是在未來幾百年才能實現或者是永遠都無法實現的事情。」
在遠古時期,火星表面非常宜居,那裡有湖泊、河流,甚至還有大海。不過在大約40億年前火星失去磁場後,情況就發生了很大變化。
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開始剝離火星大氣層,使其最終變得非常稀薄,無法保留太多熱量或阻擋紫外線輻射。其結果是,火星表面變得極其寒冷和乾燥,地下蓄水層或許成了類地生命唯一的潛在居所。
許多討論如何讓火星表面變得更宜居的話題集中在恢復火星的大氣層上——例如,通過蒸發大量水冰和凍結的二氧化碳來加強大氣層。但正如沃茲沃思提到的,這種「改造」將是極其困難的,代價高昂且耗時長久。
沃茲沃思和他的團隊打算用二氧化矽氣凝膠來實現類似的效果。這種氣凝膠主要由二氧化矽組成,是一種納米多孔材料。在地球上,這種材料被廣泛用作絕緣材料。譬如說,二氧化矽氣凝膠常常用在被動式加熱建築物上。在火星寒冷的夜晚,薄薄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層就能幫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保持一定溫度。(編譯/楊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