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的「靈魂」課程,如何從枯燥中展現數學之美?

2021-01-15 騰訊網

點:知識論(TOK)是IB的一門特色課程。它像思維體操,糾正思維的誤區,使人透視知識的邏輯和全貌,是IB課程的「靈魂」所在。下文中,有八年國際學校一線教師經驗的龔琴老師將帶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數學這門看似「枯燥」的學科,它的多樣性如何表現?又該如何在TOK中探索它的「美」。

文丨龔琴 編輯丨李臻

談到數學,我們想到更多的是其確定性,就好像1+1=2, 2+2=4,從理論上來講,屬於亙古不變,顛撲不破的真理,而恰恰也由於其確定性程度,亦使得數學本身成為國際學校IB DP靈魂課程TOK(認識論)中非常好的研究素材。

Why?因為越是看上去確定的,在TOK的課堂裡,就越值得再三斟酌。

給大家看看在TOK的課堂裡,關於數學,我們通常會和學生們討論的那些事,關於美,也關於其他。

首先,給你一個小測試,下列哪一個最能描述數學?

A 一套知識

B 一種實用工具

C 哲學的基石

D 邏輯方法的完善

E 理解自然的關鍵

F 智力遊戲

G 一種審美體驗

或者,你會都選?也可以的,看你怎麼去為你的理解辯護並正名。

數學既確定,又不確定,確定的是其各種基本定義以及演繹或歸納推理出來的各種公式,不確定的卻恰恰如查爾斯達爾文似曾說過的一句話:

「A mathematician is a blind man in a dark room looking for a black cat which isn't there.」

翻譯成中文即「數學家是在黑暗的房間裡找尋一隻根本不存在的黑貓的盲人。」

「黑暗的房間,不存在的,黑貓,盲人」等,這些都暗示著與數學確定性對立的一面,而在TOK裡,數學的這種確定性尤其會遇到很多挑戰。

無論是TOK裡列出的八大認知方法(語言,情感,直覺,記憶,信仰,想像,推理,感官感知),還是其他知識領域(藝術,歷史,宗教,倫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土著知識),一提到數學,可以立馬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感。比如:

1.數學與情感

嗯,對的,你沒看錯,數學如此理性的一個東西,也可以用來表達最不理性的情感。

比如,表達愛情:

無論是日本電影《博士的愛情方程式》中,博士說道的:

「你的生日220與我手錶的編號284,剛好是一對相親相愛的『親和數』:

220可以分解成284所有真約數的和,演算如下:

1+2+4+5+10+11+20+22+44+55+110=284

284可以分解成220所有真約數的和:

1+2+4+71+142=220

感覺好有愛,有木有?

還有,韓國歌手K.will有一首名為《I need you》的MV裡,出現過I Love You的數學公式:

女孩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數學公式「128根號e980」,讓男主角解答,男主角怎麼都算不出來,於是女孩拿起刷子擦掉公式的上半部分,就變成了英文的 I Love You。

點擊播放 GIF 0.0M

亦或是著名哲學家兼數學家笛卡爾給他喜愛的瑞典公主寄出的最後一封情書裡的那個經典愛情公式: r=a(1-sinθ) ,有沒有感受到數學裡的優雅和浪漫?

(注意到了嗎?在極坐標中,看起來就像一個桃心,藉此表達愛意)

再與時俱進點的例子:

現在粉絲們每當喜愛的明星官宣各種消息時,就會腦洞清奇地演繹出各種數字組合:

比如:吳奇隆,劉詩詩官宣懷孕:

粉絲這麼理解:兩個人名字的諧音數字加起來,576(吳奇隆)+644(劉詩詩)=1220,也即宣布懷孕的日期。

趙麗穎,馮紹峰官宣結婚:

2018年10月16日,演員趙麗穎生日當天,在微博曬出結婚證,宣布結婚。微博發布時間為10:07,這一數字正是結婚證上男主角馮紹峰的生日。

這些細節無論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最起碼仍然感動了很多人不是嗎?

好,暫且收起八卦的心,所有的這些例子,都可以讓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數學的客觀性與其主觀性,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調和的?」

2.數學與語言

思考問題:「數學如何像一門語言?」

對此,我們通常會讓學生分組去做的一個熱身活動:

步驟一: 每組發明創造出一系列代表數字的符號:

這些符號不能類似於任何其已知的數字系統

自行決定不同符號的數量(比如1-8, 1-9等)及它們可以如何與其它互相組合的方式

步驟二 : 向其他組解釋其數字系統,並向大家展示:

如何表示: 5, 23, 39, 118 (任何其他數字都可)

讓其他組用其符號系統,解決至少兩至三個類似的隨機例子

怎麼樣?你的腦海裡現在會想到什麼?

活動真正做完,你會發現學生們對於數學作為語言符號之一的理解會變得立馬生動及有趣許多。

給你們看學生們給出的兩組具體例子:

當然,如果活動及思考的問題僅止於此,未免太過膚淺。

接下來,我們需進一步帶領學生繼續思考的問題可以有如下:

給事物賦予價值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我們通常使用的數字系統都以10為基礎?

數字0的存在有什麼益處?(比如:正數與負數的界限)

0與nothing(無)有什麼區別?(比如:nothing代表不存在,而0是真實存在)

繼續來看:

3.數學與推理/記憶

這是我經常會給學生放的一個視頻:《亞瑟.班傑明的數學魔術表演》

看完之後,你的感想?

面對電腦的挑戰,班傑明的表演讓人不得不嘆為觀止。可如果你看了很多期國內《最強大腦》的類似表演,會不會覺得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關於記憶,推理,數學在電腦裡,在人腦裡,都到底分別經歷了一場什麼樣的旅程?其扮演的角色又是怎樣的?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4.數學與藝術

關於數學與藝術,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會是圍繞圓周率π的討論:

網上有一首名為《圓周率之歌》的MV,歌曲背景及創作靈感,網上自己搜,這個視頻的文字部分其實也有很多解釋。

可以藉此引出的探討:

」你覺得圓周率π的表達/闡述(永無止盡),永遠存在,並且我們正在逐漸發現關於它的越來越多的知識嗎?「

此外,埃及金字塔的黃金比例也可以是拿來探討數學與藝術之間很好的一個例子,我們藉此可以討論「』美『在數學中有多重要?「這樣的問題。

5.數學與歷史

可思考的問題:「數據在歷史中扮演著何種作用?」

毫無疑問,由此可帶出的例子簡直太多了,數據既可以佐證歷史,也可以誤導過去的事實。限於篇幅,不再舉例。

但數學本身的發展史也是歷史,無論是前蘇聯科學院院士A·H·柯爾莫戈洛夫曾把數學發展史劃分為四個階段,還是我國遠古時代的結繩記事,彩陶裡等大量多邊形的的對稱圖案,還是後來的阿拉伯數字,四則運算的引進,我們藉此引出的思考還可以有:

「數學知識能被稱為所有知識體系中最具國際性的嗎?」

「西方數學理論與東方數學理論有分歧嗎?」

「亞洲學生被期望在數學方面做得很好。這一期望的依據又是什麼?」

......

6.其他

除此,我們還經常會思考的一些問題包括但不局限於:

數學是被發現的還是被發明的?

如何解釋文化或政治對數學知識的影響?

數學真理是否存在於神的思想中?(宗教)

基本的倫理真理和基本的數學真理一樣確定嗎?(倫理)

大自然/關於自然的書是用數學的語言書寫的嗎?(自然科學)

數學模型在人文科學中有多有用?(人文科學)

你覺得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應支持「純數學」裡的無用研究?

......

可以知道的是,你會有很多答案,每個人都會有。

至此,希望能幫大家感受到除卻數學那層高冷麵紗後的一些奇妙及溫柔之美。

另外,我猜,你們以為我精通數學,對不對?

相反,本人數學其實很差,可這並不妨礙我與學生們就此話題在TOK課堂裡展開的某些探討。

所以,除了數學本身,還想讓大家知道的是:

TOK老師並非是要集大成的專家,老師亦無法要求且無需讓學生去成為所有領域的通才,但具備開放的心及頭腦,持續發問的精神,外加內省這個步驟,你,我也許都可以在無意識中沾一沾這個所謂的神秘課堂裡的某些光芒。

那些看不見的光芒,隱形的翅膀,可以帶我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一點。共勉!

相關焦點

  • 三本書,讓你讀懂數學之美
    隨著教改的推進,很多學校都開始進行課程改革。在培養「科學素養」方面,很多學校將數學、化學、物理等課程相融合,使數學課不再是單純枯燥的邏輯運算和推理教學。其實數學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三本書,帶大家來觸摸數學的歷史,看懂數學為人類文明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 《數學之美》告訴你如何使用數學思維解碼世界
    吳軍博士的《數學之美》發行於2014年11月,這個原載於谷歌黑板報的書籍,一經發行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本書中,吳軍博士從人類文明起源講到科技革命。讓讀者了解到,原來,在我們生活的每個地方,都有數學的身影。在吳軍博士的筆下,數學將不再是一個一個枯燥的符號,而是結構人類社會的一把鋒利的手術刀。
  • 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顧 沛(南開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天津 300071)關鍵詞:數學美;數學思想;數學文化南開大學的數學文化課程,從2001年2月開設,至今已經10年了.數學文化課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
  • 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文學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數學也具有詩歌和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一定的境界後,也能體會和享受到數學之美。數學既有文學性的方面,也有應用性的方面,我對這些都感興趣,探討它們之間妙趣橫生的關係,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數學的樂趣。」下午1:55,到達中科院。由於車上沒有備水,丘先生一連喝了5杯水。隨後走進演講報告廳。
  • 《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帶孩子動動手,探索數學之美
    在我看來,如果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又對一些知識點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的話,不懂得融會貫通,很難將數學學好。那麼,怎麼培養孩子對數學興趣呢?這本《寫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有趣、易懂,是父母啟發孩子發現生活中數學之美的工具書。本書是由日本筑波大學人類系教授清水美憲主編。曾任東京學藝大學副教授,印第安納大學客座研究員等。
  • 顧沛:數學之美,我講給你聽
    數學文化之核心:數學之美顧沛認為,數學的魅力是需要感悟的。學習數學,將幫助一個人提高思維品質。「在數學學習中,不僅要學會數學知識,更要體會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文化。要掌握數學觀點,理解數學思維,學會數學方法,了解數學思想,提高數學素養,逐步學會感悟數學之美。」「數學文化課是一門文理交融的課程。
  • 看得見的數學之美 科工學校舉行數學手抄報評比活動
    知識之樹,茁壯成長。佳作欣賞       為讓學生充分認識和感受數學之美,培養他們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專業特長進行再創造的能力,同時在學校營造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濃厚氛圍,日前,鄭州市科技工業學校在全體學生中開展了數學手抄報製作比賽
  • 於真實的學習中發現數學之美
    來自各大高校數學系的碩博研究生齊聚一堂,展現優秀的數學水平,為學子們提供一場高水平的數學教學盛宴。格魯伯總校長林待秋受邀參加本次活動,並為活動致辭。他將分享格魯伯的數學教學理念,和廣大師生共同探討數學之美。格魯伯的數學教育遵從兒童心智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從形象感知,到經驗,再到抽象。數學思維的發展先後表現為三個階段:數學感知→數學經驗→數學抽象。
  • 數學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繪圖之美、體驗之美
    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有數學家從數學中得到美的愉悅,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音樂和詩歌。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形容他心中的數學之美:"數學,正確看待時,不僅具有真理,還具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
  • 數學背後的價值——讀《數學之美》
    數學可能是大多數學生最頭疼的科目,因為其要求抽象思維能力較高,也就是從枯燥的表達方式背後思考邏輯所在,並且這種邏輯會隨著情景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這也導致了離開校園之後,多數人忽略了數學這門學科,韓寒說的數學學到初二就夠了,能算帳就行了,當然對於一般日常用是足夠的,但是對於想要與眾不同的人來說
  • 「數學之美」講壇
    Beurling-Wintner問題    12月1日下午,清華大學數學系2020年「數學之美」系列學術報告活動在理科樓
  • 基於門格海綿( Menger Sponge )項目探討 IB 數學項目的設計
    如何選取一個全局場景( Global context )和關鍵概念( Key concept )取決於這個項目或課程單元能夠應用的場景、可以深入並遷移的理解。想來想去,分形源於自然界,又被人們應用於設計和材料中,「關聯」 (Connections)是個恰好的概念。蕨類植物葉子的形狀、蛇床花的形狀,以及血管的形狀之間有什麼關聯?數學如何抽象並再現這種關聯?蕨類植物和星際迷航如何關聯到了一起?自然與科技如何關聯? 光把大概念羅列出來沒有用,在課堂如何具體實施才是硬道理!
  • 擇校新趨勢:國家課程與IB「強強聯合」才是最適合當下的選擇
    在他的眼中,任何學生都有可能展現出有天賦的行為。在致知,老師們通過自己觀察到的、學生們展現出來的天賦行為進行溝通分析,來決定該如何更好、更有效、個性化地支持每一個學生。有利於天賦發展的行為將受到鼓勵,更能幫助學生發展好自己的天賦。
  • 數學之美:美在哪?為什麼?從人的大腦中哪裡來?
    數學在自然界四處可見,即使在我們不期望的地方也是如此。它可以幫助解釋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甚至心理情緒,例如美好的心緒,也可以具有數學的解釋。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指從數學中得到的美的愉悅,形容數學中的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藝術。數學不僅被視為美麗,美麗也還是數學,兩者交織在一起,數學與美麗的交織本身也是很美的。
  • 2018寧波效實中學IB課程實驗班招生簡章
    IB課程借鑑各國教育之長,通過綜合、平衡的學科設置及富有挑戰性的評估,開發青年人全方位的才智和潛能,並將嚴格的學術要求與多樣的課外活動安排完美結合,培養精英型人才,是目前國際上認可程度極高的國際金牌課程體系。IB課程因其獨特的課程設置及其文憑的含金量,為全球140多個國家的4000多所大學所認可。全球著名大學非常歡迎IB學生申請入學,有些院校甚至在學生尚未畢業前便給予優先錄取。
  • 數學老師用「函數曲線」繪出美圖 學生捨不得擦
    「去年教函數的時候,講到曲線與方程,我想到,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生活中柔美的曲線很生動、很靈動,我經過琢磨和思考,創作了系列粉筆速寫《舞動的函數》。有的是在課堂上當場作畫,有的是事先畫好的,每條曲線都是可以定義的,都是很美的,都是相關聯的,關鍵是你怎麼運用好它們,怎麼組合好它們,讓它們在最合適的位置,呈現出最美的視覺效果。
  • 科技日報:南開大學學生闡釋「數學之美」
    本報訊(通訊員 冀寧 記者 馮國梧) 「數學理論與法律規則存在共性,是嚴謹的美。」「數學與政治學的『親密接觸』與碰撞,孕育了新的一門交叉性學科———哲數學。」在南開大學近日召開的首屆非數學類學生「數學之美」論壇上,非數學專業的本科生們從自己專業的角度闡釋「數學之美」。  南開大學教務處處長沈亞平說,「數學之美」是陳省身先生生前所題。
  • 中國科學報:顧沛:體驗數學文化 感悟數學之美
    在很多人看來,傳統的數學課往往都和繁雜的公式、無盡的題海聯繫在一起,這讓很多學生對於數學課難以產生「好感」,甚至一些學生僅僅是為了學分而掙扎在數學課程的世界中。  然而,在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有位老師的一門與數學有關的公選課,卻讓很多學生愛上了數學,這位老師便是該院教授顧沛。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他又開設了怎樣的一門課程呢?
  • 高中數學組張慶娜: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一提到美,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嬌」的自然美,或是「踏花歸去馬蹄香」的圖畫美,抑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意境美。一提到數學,就好像只能和枯燥無味扯上關係了,似乎只有到農貿市場才有點用處。數學果真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 於數學中發現天大之美
    於數學中發現天大之美 2018-08-02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