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理書簡】創新與局限:李瑾「美德—心智」學習觀視角下東西教育...

2021-01-11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究竟孰優孰劣?長期以來,人們對這一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一些人認為,中國的應試教育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和負擔。然而,中國學生這種被動遵從的學習方式和過程表現,卻能產生優異的、甚至大幅領先於西方國家學生的學習成果,在PISA等國際化標準測驗中屢屢拔得頭籌。這一讓人困惑不解的現象被稱作「中國學習者悖論」,引起了學界廣泛的興趣。其中,美籍華人學者李瑾提出了著名的以「美德導向(virtue-orientation)」與「心智導向(mind-orientation)」為分野的中西方學生學習行為模式論斷。

  經過二十多年的跨文化比較研究,李瑾認為,自兩千多年以來,東西方的學習和教育模式幾乎走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平行道」:中國及東亞地區國家的學習理念主要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呈現出「重美德」的導向,即以道德性和社會性的自我完善為基本目標,高度標榜學習過程中諸如認真、勤奮、刻苦、專注、堅持、謙虛、尊師等美德品質;而西方的教育理念源自於古希臘認識論的傳統,呈現出「重心智」的傾向,即以探索世界、掌握真理為根本目的,注重發展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與自我表達能力等心智品質。可以說,東西方傳統文化下的學習和教育的出發點是截然不同的。

  筆者認為,李瑾的理論見解深刻、極富洞察,不僅對「中國學習者悖論」問題有著極具說服力的解釋,同時對回答經典的「李約瑟難題」也有著重要的啟示:近代科學之所以沒有在中國文明中產生,根據李瑾的理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人在文化上缺乏探究世界的原動力,而「科學(science)」一詞本義就是「關於世界的知識」,是典型的西方學習(教育理念)下的產物。當古希臘先哲們激烈地討論「地球是方的還是圓的」「地心說與日心說哪個正確」等問題時,中國古人卻發明了「杞人憂天」一詞去譏笑那些不必要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可試想一下,「天究竟會不會塌下來?如果會,我們又該怎麼辦?」若放在古希臘文化裡會是多麼重要的一個課題啊!我們的文化土壤裡缺少科學精神的種子。

  從李瑾的理論出發,東西方的教育模式、學習理念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兩者各具特色、本無優劣高低之別;但在近代東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的過程中,這兩條本互不相交的「平行道」開始有了交集,而各自的利弊也盡皆彰顯出來——東方學生在創新思維能力、動手實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較顯遜色,西方學生則普遍缺乏勤奮刻苦、堅持不懈的良好學習態度,這也就造成了「中國學習者悖論」、「李約瑟難題」、「錢學森之問」等問題所述的現象。

  李瑾將她多年的系列研究成果撰寫成專著《文化溯源:東方與西方的學習理念》。在書中,她列舉了大量詳實、可靠、引人入勝的資料來佐證她的觀點。例如,她的一項經典研究採用字詞聯想測驗的方法,要求中國和美國的大學生就「學習(learn/learning)」一詞進行自由聯想,然後通過對聯想詞的語義範疇做聚類和質性分析,清晰、直觀地展現了東西方學生在學習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又如,她對東西方學齡前兒童的學習信念進行調查,通過給中國和美國的4—6歲兒童講述關於小鳥在學習飛翔時遇到困難後選擇堅持而小熊在學習抓魚時遇到困難後選擇放棄的故事,讓孩子們續說故事,並對小鳥和小熊進行評價。結果發現,幾乎所有的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都表示出對小鳥的喜愛,但美國只有極少數小朋友不喜歡小熊,而中國則有超過一半的小朋友討厭小熊,其原因是小熊的學習態度不對。這表明,在東西方兩種不同文化的導向下,兒童的學習觀有著顯著的差異,儘管他們還沒上小學,卻已經形成對於「學習」的基本認識框架。

  不得不說,李瑾所做的系列研究是極具開創性的,她對東西方不同文化下的學習與教育差異的剖析是鞭辟入裡的,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閱讀參考。然而,我們也需要辯證地指出李瑾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以期未來能有更豐富、更出色的這一主題的研究出現。

  首先,李瑾理論構建的主體研究大多開展於世紀之交,距今已有約二十年之久。在這二十年裡,全球化急劇發展,世界文化飛速融合,現今東西方學生的學習觀念是否還存在如此大的分野,這一問題值得探究。李瑾認為:「文化學習模式基本上十分強韌,不太可能被大環境統一而消失。」但我國華南師範大學學者高瑞翔、莫雷等人沿用李瑾的字詞聯想測驗的研究範式,在廣東地區對小學一年級至大學三年級的中國學生開展了大樣本的學習概念發展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學齡的增長,我國學生的學習概念呈現出由「美德主導」向「德智並重」轉變的發展趨勢,說明全球性的文化交融對我國學生的學習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研究對李瑾的論斷作出了重要的修正。據此,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西方學生的學習觀念是否也受到全球文化交融的影響而部分呈現出「重美德」的傾向?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之間文化差異巨大,例如山東省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受儒家學習傳統的影響較深,而廣東省處於沿海地區,在對外開放方面有著較久遠的歷程,這是否意味著兩地學生在學習觀念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倘若這些問題能夠得到很好回答,將能進一步佐證李瑾關於文化對教育和學習能夠產生強有力的影響這一理論。

  其次,李瑾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偏向於質性分析,量化程度不足,這會產生三方面的問題:一是研究結果在說服力上還略顯欠缺;二是由於質性研究的工作量巨大,難以適用於大規模的調查;三是無法量化地得出「美德導向」與「心智導向」兩種學習觀念成分在個體或群體中所佔的比重,而鑑於當前全球文化交流、學習觀念融合的現狀,十分有必要對此進行量化。因此,我們提出兩點研究建議:一是編制以李瑾「美德—心智」學習觀為理論框架的中國學生學習觀念調查量表;二是積極探索以實驗心理學方法為技術手段的更多創新研究範式,例如可以採用內隱聯想測驗範式,以反應時為指標,探究「學習」與不同文化導向下的典型概念詞之間的語義間距。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李瑾的研究只停留在對東西方不同文化下學習模式的現象學探討,並沒有深入到不同文化導向和學習模式對人個體發展的影響路徑和作用機制,沒有用研究對「中國學習者悖論」、「李約瑟難題」、「錢學森之問」等重要問題進行直接的問答,這是一大遺憾。在未來,期待更多的實證量化研究,比較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學習觀念和學習模式的學生在個性成長和學業成就等方面的發展差異,尤其是須要聚焦科學學習和創新素養培養領域,探究兩類學生的具體表現,此類研究將對回答「如何培養崇尚科學的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問題有著重要的價值。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

相關焦點

  • 《方根書簡2》與《方根書簡 最後回信》公布 仍是島根縣
    角川遊戲的安田善巳在推特上宣布2016年發售的文字冒險遊戲《方根書簡》將推出續作《方根書簡2》以及《方根書簡 最後回信》這兩款作品,並公布了《方根書簡視頻:目前能夠知道的只有這兩款作品正在製作中這一消息,並且還不清楚《方根書簡 最後回信》是一款什麼樣的作品。
  • 知學雲「解剖」阿爾法狗:在線學習平臺需要「有深度」
    「網際網路+」時代,組織學習遇到哪些挑戰?該怎樣應對?如何充分發揮在線學習的價值,構建創新人才教育新模式?組織學習領域的「老炮兒」們在研討會上說,阿爾法狗身上或許有答案。 阿爾法狗的學習方法「有深度」組織學習亟需一場「E-Learning」迭代來續命。「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學習場景和環境變得碎片化、網絡化」,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劉美鳳說。
  • 打卡學習8——組織心智思維模型
    特別是在企業非連續性創新期。我們把這種力量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內部叫組織心智,外部叫價值網絡。組織心智[概念定義]定義:根深蒂固存在於組織成員的腦中,影響組織對發展中問題的理解。心智分個人心智和組織心智,我們在此重點研究組織心智。組織心智看似無形,卻對企業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 高校海洋意識教育的學理思考與實踐探索
    以浙江海洋大學為例,就海洋意識教育的課程體系、平臺體系、活動體系、實踐體系建設,以及主題教育、歷史傳承、文化交流、科普推廣、素質拓展、實踐體驗的內容與形式,開展學理思考與實踐探索。關鍵詞:海洋意識教育;體系化建設;文化育人21世紀是海洋世紀,世界各國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海洋。
  • 成年人需要什麼樣的通識教育?古典教育與未來教育
    美國教育家杜威在《民主與教育》中批評過這種現象: 只有在教育中,知識主要指一堆遠離行動的信息,而在農民、水手、商人、醫生和實驗室研究人員的生活中,知識卻從來不會遠離行動。 第二個大問題是:原本應該傳承人類美德的教育體系,本身卻在製造謊言!例如,心理學和生物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偏偏高考錄取分數高。教育者向年輕不懂事的高三學生們宣稱:心理學前途遠大!
  • 從精深學習、到學術追夢、到創新教育
    從精深學習、到學術追夢、到創新教育——記中國科學院新當選院士、清華錢學森力學班首席教授鄭泉水學生記者 張同順 攝影 楊敏鄭泉水表示,因為愛因斯坦,他學習和了解到猶太人的教育,發現自己的學習和科研方法與猶太人的教育十分相似——幫助小孩發現他最喜歡的東西,然後給他最好的資源,找最好的老師。1993年調入清華任教後,鄭泉水發現一個問題,清華的學生極聰明,卻不夠主動,缺少研究的激情。對科研沒有興趣,肯定出不了好成果。
  • 多位院士雲集南京,呼籲通過腦科學教育提高兒童心智
    4月27日上午,東南大學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習科學研究中心、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神經教育學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江蘇省會議中心舉行。
  • 李敬澤:寫詩是人最純真的「活動」 / 李瑾:詩歌究竟是什麼
    當《譚詩錄》擺在眼前,我首先對李瑾的行為產生了疑問,詩歌對他而言,究竟是樸實的,還是遊戲的?按照李瑾之前的說法,他先是在一篇論文中斷言詩歌已經終結,即詩歌「在偶像的黃昏裡確實失去了影響秩序和日常的能力」。後來,又撰文說這一終結也是可以「終結」的——詩歌能夠「通過建立『內在的確定性』,重新標舉新的美學規範」。這種衝突,是否表明他內心存有一種熱愛的矛盾?
  • 那些能「心智突圍」的人,都掌控了人生的選擇權
    可到了月底露出自己本性,偃旗息鼓,不敢吱聲,在人前降低存在感,再降低存在感……每到新年flag立的一堆一堆,高喊新年目標要減肥、要自律、要讀書、可到了年末才發現,只有年齡又長了一歲,其他一點沒變,也治好把flag又留給了下一年。為什麼改變自己這麼難?
  • 在線教育紅海,夸克如何破題「自主學習」?
    2020年讓線上教育迎來新機遇,疫情期「停課不停學」的政策為在線教育帶來大批用戶流量,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在線教育行業吸引了眾多投資加入。猿輔導、作業幫、VIPKID、掌門一對一等頭部教育企業紛紛拿到巨額融資。在海量資本的扶持之下,各教育企業紛紛開啟了營銷投放大戰。
  • 【主觀題】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簡述維納歸因理論及其教育意義
    簡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1.原型定向。了解原型的活動結構,從而使主體明確活動的方向,知道該做哪些動作和怎樣去完成這些動作。依據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已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3.原型內化。智力活動的實踐模式(原型)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的過程。
  • 心智技能的形成對寫作的啟示
    這一理論目前已對我國的大中小學的學校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首先是原型定向階段,要了解原型定向的含義,首先必須了解原型的含義。原型也叫「原樣」,通常指那些被模擬的某種自然現象或過程。由於心智活動具有觀念性、內潛性與簡縮性的特點,因而人們對心智活動的認識不能像自然現象那樣直接,這就導致了這一概念在心理科學中用法的不一致。
  • 人工智慧視域下機器學習的教育應用與創新探索
    目前,已有大量教育人工智慧系統被應用於學校,這些系統整合了教育人工智慧和教育數據挖掘(Educational Data Mining,EDM)技術(如,機器學習算法)來跟蹤學生行為數據,預測其學習表現以支持個性化學習。另一方面,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的創新發展,從而帶動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已成為資訊時代的必然趨勢。
  • 文字冒險遊戲《方根書簡》登陸Steam 支持中文
    由角川製作發行的日式文字冒險遊戲《方根書簡》宣布於今日(6月21日)登陸了Steam平臺,據悉,PC版《方根書簡》預定於今年內發售,但目前官方沒有公開遊戲具體發售日期,遊戲售價也暫未公布。
  • 心智的進化
    史蒂芬·平克認為,心智是一系列計算器官,其形成過程,來自祖先在解決生存問題的進程中的「自然選擇」。正如他在《心智探奇》中的定義,「心智不是大腦,而是大腦所做的事情。人是心智進化的產物,而不是剃光了毛的「裸猿」。心智進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複製最大數量的基因,而正是基因創造了心智。」
  • 快速區分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
    教育心理學關於心智技能階段論有好幾個,往往考區分性的選擇題、判斷題等區分性的客觀題,很多同學學習過程中覺得容易混淆,現在中公教育資深輔導教師楊鵬丹就容易考察的兩個階段論:國外加裡培林的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理論和我國的心智技能階段論進行舉例解釋和關鍵詞區分。
  • 重大疫情給教育改革創新帶來的啟示
    盧梭也被稱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馬克思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既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諧發展,也包括人的身心的和諧發展和個體與社會的協調統一和全面發展。具體到教育目標,就是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和諧統一。 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德育與智育,忽視了美育、體育與勞動教育。
  • 就能唐口煤業這樣創新安全心智培訓
    「通過這次體感中心參觀,進行實操體驗,使我學會了正確佩戴安全帽,正確使用機器,VR體驗,讓我意識到在井下一定要安全第一,珍愛生命,在任何時候一定要保證安全生產。」唐口煤業職工徐寧告訴記者。唐口煤業培訓學院副院長商燕玲介紹,體感中心建成以後,我們首先是對區隊的支部書記進行了體感培訓,然後根據一三五安全教育的時間,對所有的井下工區的職工進行了安全體感培訓。安全源於心智,體感中心是唐口煤業安全心智模式培訓的其中一項,唐口煤業創新採用警示教育、反例體驗、心理諮詢和疏導等形式,對違章人員進行安全心智培訓,排解職工內心壓力,幫助其提高安全意識、築牢安全防線。
  • 全國美德少年胡梓斌:自強不息澆灌生命之花
    【編者按】   生命教育,是德育永恆的主題。12月19日,湖南省2016未成年人「珍愛生命· 快樂成長」主題教育活動在湘潭市舉行。紅網、時刻新聞聯合「微潭教育」微信號,共同推出《讓生命在教育中詩意地棲居》系列報導,聚焦湘潭市生命教育的豐碩成果,引領全社會共同關注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工作,營造清朗上進的成長氛圍,護航未成年人的未來人生。
  • 《方根書簡》Steam新史低國區僅12元支持繁體中文
    由角川遊戲出品的文字冒險遊戲《方根書簡》以及《方根書簡:最後回信》近日在Steam開啟折扣,兩款遊戲都迎來了新史低特惠。在本次優惠期間《方根書簡》售價12元(豪華包17元),《方根書簡:最後回信》折後價18元。點我前往Steam商城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