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人吃上三文魚 養殖戶用上機器人和雷射

2020-12-05 創業家

(原標題:THE LASER BATTLE AGAINST BLOOD-SUCKING PARASITES OF THE DEEP)

(圖示: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魚漁業公司Marine Harvest在挪威,智利,蘇格蘭,愛爾蘭,法羅群島和加拿大等地擁有220個養殖場,位於挪威Fr?ya島的養殖場是其中之一。)

文/連線MANDA LITTLE、BACKCHANNEL

阿爾夫·黑爾格·奧斯科格(Alf Helge Aarskog)正在踱步。他在橫跨挪威西南海岸峽灣的駁船上來回走動,鞋子在拋光硬木地板上發出咚咚的響聲。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之一。現在是十一月的初冬時節,天空萬裡無雲,山脈被皚皚白雪覆蓋,海水泛著清澈的寶石藍色。整個養殖場的控制室燈光亮麗,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風格使其有種W酒店大堂的既視感。

其中一面牆上有巨大的監視器,顯示的是附近的九個水下網箱裡的實時監控視頻。 奧斯科格瀏覽著成群遊動三文魚的畫面——就像是閃閃發光的旋風,掃描三文魚遊泳的畫面 ——並用我聽不懂的挪威方言嘟囔著。

這些網箱總共容納了4000多噸魚,總商業價值約為6000萬美元。 奧斯科格是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魚漁業公司Marine Harvest的執行長,在挪威,智利,蘇格蘭,愛爾蘭,法羅群島和加拿大等地擁有220個養殖場。 奧斯科格將他的魚——其中三分之一被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認證為「可持續養殖」產品——供應給包括全食超市Whole Foods和沃爾瑪Walmart等連鎖超市以及全球酒店和餐館。據悉,全球三文魚市場每年價值達到140億美元,而他掌管的Marine Harvest每年出產的三文魚佔到其中的四分之一。但最近,一些邪惡的東西一直在蠶食他的利潤。

(圖示:全球三文魚市場每年價值達到140億美元,而Marine Harvest佔到其中的四分之一。執行長奧斯科格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海蝨。)

奧斯科格風塵僕僕來到這個位於Fr?ya小島的養殖場,見到了當地的運營經理。這名管理人員最近報告了一些壞消息。水下傳感器顯示,一些網箱的飼料消耗量在本應上升的時候卻在不斷下降。從網箱中隨機抽取的矽魚證實了最壞的情況:養殖場裡的每條魚都處於危險之中。

(圖示:養殖場當地的運營經理發現每條魚都有被海蝨寄生的危險。)

海洋水產養殖存在許多威脅。一場關於水母的瘟疫可以吧一網箱三文魚全部消滅;過多的海藻可能會導致魚類缺氧;網箱的破裂會導致魚類大量逃逸。而奧斯科格面臨的問題更糟,而且幾乎察覺不到。潛伏在三文魚身體中的是一隻個頭很小的敵人:Lepeophtheirus salmonis,也就是俗稱的海蝨。

成年海蝨是灰色的、扁豆大小的甲殼動物,是一種體外寄生蟲,看起來就像是帶有尖牙的小蝌蚪。海蝨會消耗魚類的血液和肉,大約十幾隻海蝨就可以殺死一條魚。 自從14歲來到三文魚養殖場,奧斯科格一直在與海蝨作戰。當時三文魚養殖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他的老闆讓奧斯科格把成千上萬的洋蔥和蒜瓣切碎扔進籠子。這種方法並未起效,但當時海蝨對三文魚的影響有限。因為相比於現在網箱中養殖的200,000條三文魚而言,當時的養殖密度和規模相當之低。

幾千年來,海蝨和野生三文魚一直處於共存狀態。雖然海蝨對三文魚有害,但它們對自由遊動的魚類或小群養殖魚類來說並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每隻雌蝨可以生產兩串卵,每串中都有多達1000個卵,這意味著海蝨會在集中養殖的高密度魚群中迅速蔓延。海蝨的爆發式增長會像風暴雲一樣席捲彼此相鄰的三文魚養殖場,並威脅通過附近水域遷徙的野生魚類。由於它們的繁殖速度是如此之快,海蝨對化學物質和其他控制海蝨的措施都具有強大的抗藥性也擅長開發對化學品和其他蝨子控制處理的抗性。這種 「超級蝨子」幾乎可以無視一切。

(圖示:每個雌性海蝨一次可以生產2000個卵。)

Fr?ya養殖場的海蝨爆發尚處於初期階段。從籠子裡隨機撈出的幾十條魚中,我們只看到了其中幾條身上有少量海蝨,而且很多身上還都是乾淨的。儘管如此,現在只有在海蝨大量爆發之前收穫三文魚,此外別無選擇。 目前奧斯科格網箱中的三文魚平均重量僅為三公斤,只有成熟大小的60%。總而言之,他告訴我,虧損約為2400萬美元。

整個海洋的漁獲很容易抵消單個養殖場的虧損。但目前海蝨已經擴散到了奧斯科格的大部分養殖場。在2015年至2017年間,該公司220個農場的收穫量下降了12%。 奧斯科格的一些競爭對手遭到了更大的打擊。他說,問題已經「達到了噩夢的地位。」

(圖示:海蝨的爆發會像風暴雲一樣席捲整個三文魚養殖場。)

藍色革命的微小敵人

奧斯科格在挪威海岸的一個綿羊農場長大,距離Fr?ya養殖場不遠。 6歲時,他就會把綿羊趕到高山牧場。 8歲時,他的父親教他如何自己宰殺羊。 「我童年時光很美好,但工作時間也很長。在沒有達到合法年齡之前我已經工作了很長時間。這在美國叫什麼?兒童保護服務?他們可能會去拜訪我的父母,「他開玩笑說。現年50歲的奧斯科格是一名健身愛好者,常年參加越野滑雪、山地自行車以及跑步等比賽。他的生意每年能夠創造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但他仍然自認為是一個農民。

奧斯科格現在的目標是推動一場「藍色革命」,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樣,「在這個過程中,水產養殖最終將取代野生捕撈的海鮮,並為數十億人提供可持續的蛋白質。」他的競爭對手並非其他商業漁場,而是像泰森食品和史密斯菲爾德這樣的大型肉類生產商——「這就是我想要的市場份額。」他引用了肉類生產對環境影響的數據,聲稱應當「禁止使用穀物餵養的牛肉。」根據奧斯科格所引用的數據,生產一磅牛肉需要七磅的飼料,生產一磅雞肉則需要兩磅飼料,但是生產一磅養殖三文魚需要的飼料量不到1.2磅。

(圖示:奧斯科格期望通過發動一場「藍色革命」來為數十億人提供可持續的蛋白質。)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鑑於目前的人口增速和經濟發展趨勢,未來20年全球海鮮需求將至少增長40%。但由於過度捕撈,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問題帶來的壓力,包括三文魚在內的幾乎所有野生魚類的種群正在減少。 「如果不採取人工養殖,就無法滿足新的市場需求,」水產養殖公司Australis的老闆喬希·戈德曼(Josh Goldman)說。但是,養殖海產品是否能夠大規模地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三文魚養殖的環境挑戰遠遠不止海蝨。農民需要管理魚的糞便,防止魚類從網箱逃逸,並需要捕獲大量的野生魚——鳳尾魚和鯡魚,這些魚可以提供用於三文魚飼料生產的油和飼料。奧斯科格已經與包括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在內的環境組織籤署了合作協議,以創建一個零寄生蟲,零廢物,零排放的漁業養殖公司。 「不久前,這還是一個相當年輕的行業,」挪威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政策主管Ingrid Lomelde如是指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思維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明白如果人工養殖不具備可持續性,他們就無法成長。」奧斯科格還設想從飼料中去除野生魚類,轉而從微藻類植物和蛋白質中提取Omega 3脂肪酸。

今天的三文魚養殖僅僅是全球水產養殖業的一小部分。比如羅非魚,鯉魚和鯰魚等魚類的產量更大,但主要面向亞洲市場。而三文魚養殖則是其中增長最快的領域,而且是迄今為止盈利最高的市場。飼養白熱帶魚的高盛表示,「這裡正是大型研發投資和創新正在發生的地方,」其也從三文魚養殖業的技術進步中受益。 「使用高能量的魚類飼料以及設置水下攝像機——我們應該將這一點歸功於三文魚養殖產業。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很多其他種類的水產養殖都是如此。「

奧斯科格清楚,如果他不首先解決這些吸血敵人的話,根本不能維持公司的運營,更不用說保持公司的增長勢頭了。因此他和其他行業領袖已經展開了一場針對「超級蝨子」的技術軍備競賽,投資數十億美元去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其中一些與蝨子本身一樣奇怪且不可思議。

機器人和雷射器

我們站在Marine Harvest公司一個養殖場的網箱邊緣,其位於Fr?ya島南部的一個村莊。這裡是莫德爾海岸,成千上萬的魚在網箱頂部盤旋,不斷跳躍和潛水,其間的魚飼料顆粒像懸掛在塑料軟管上的五彩紙屑一樣不斷落下。這條魚看起來並沒有被打擾,似乎並不介意海面零下五度的低溫,或者放置在它們中間的新奇玩意:這是一個像R2D2的機器人,向各個方向射出綠色的雷射束。

(圖示:這種被稱為Stingray的裝置用雷射來對付三文魚身上的海蝨。)

這種被稱為Stingray的裝置,是奧斯科格對抗海蝨的戰爭中測試的古怪武器之一,由深海石油工業的工程師專門為消滅海蝨而製造。Stingray通過實時視頻饋送來「觀察」養殖的三文魚,並使用類似於iPhone上面部識別軟體背後的人工智慧程序辨別海蝨。其可以識別出魚鱗上的顏色和紋理異常。當檢測到有海蝨存在時,機器人會用一個手術二極體向海蝨發射雷射束,這種雷射束常常用於眼科手術和脫毛。由於鏡子般的鱗片會反射反射光束,所以魚不會受到幹擾;但是海蝨是凝膠狀的,大致上和蛋清一樣粘稠,所以雷射束會讓它們炸開漂走。儘管通常來講雷射束在水下比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慢,但是某些顏色和波長的光束在水中的傳輸精度很高。

(圖示:Stingray通過實時視頻饋送來「觀察」養殖的三文魚,並使用類似於iPhone上面部識別軟體背後的人工智慧程序辨別海蝨。)

奧斯科格與挪威三文魚養殖業的另外兩家巨頭Ler?y Seafood Group和SalMar合作,為該項目提供了150萬美元的資金。早在2014年,這些公司就開始測試機器人,現在大約有200臺設備分布在挪威和蘇格蘭的養殖場。

儘管如此,奧斯科格對這項技術只是略知一二。 「這是去除海蝨傳統方法的現代機器人版,」他說。Stingray模仿了所謂的「清潔魚」,就像野生隆頭魚和圓鰭魚所做的那樣,將蝨子一個一個地從魚鱗上咬下來。多年來,奧斯科格一直在網箱中投放這些清潔魚類,以此作為控制海蝨的一種方法,但它們無法消除大規模暴發。

(圖示:當檢測到有海蝨存在時,機器人會用一個手術二極體向海蝨發射雷射束,這種雷射束常常用於眼科手術和脫毛。)

Stingray公司總經理約翰·布雷維克(John Breivik)表示,機器人技術從根本上提升了傳統控制海蝨方法的效果。 「對於每10萬條三文魚而言,你可能需要1萬條清潔魚才能控制住海蝨的數量,但只需要一到兩個機器人雷射器便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儘管如此,機器人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很難對付那些隱藏在鰓下和鰭後面的海蝨。它們被設計用來作為一種預防性技術,從而在養殖場控制疫情的爆發,而不是作為一種反應性技術,可以消除已經爆發的疫情。布雷維克還強調,清潔魚和機器人可以協同工作。

儘管清潔魚更善於捕捉藏在三文魚鰓下的海蝨,但機器人的優勢在於可以將清潔魚看不到的無色幼蝨作為目標清楚。 「這是新舊方法合作的結果,」他說。Stingray使得養殖場的海蝨數量減少了大約50%,而機器背後的人工智慧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聰明,能夠更有效地瞄準蝨子。 「這種效果就像增長的複利一樣,」布雷維克說。奧斯科格凝視著網箱中冰冷的海水,並沒有那麼樂觀。 「我們會看到結果的,」他平靜地說。

奧斯科格的謹慎可以理解:他曾經花費數年時間測試新方法,但沒有成功。大約十年前,當海蝨問題首次失控時,他和其他行業領導者使用含有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魚飼料,這種稱為切片的化學物質能夠穿過魚的腸道內壁並進入其組織,從而讓海蝨吸收並致其死亡。這種化學物質在一定時間內起到了效果,但海蝨隨即產生了抗性。 奧斯科格和其他人又嘗試使用過氧化氫,每隔幾周用這種化學物質對魚類進行清洗,海蝨再次產生抗性。他們還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對被寄生的魚進行深度清洗,但這對於養殖的三文魚來說過於昂貴並且痛苦,影響到魚類的發育。

除Stingray之外,現在奧斯科格正在測試其他機械方法。一個是貝克籠,其足夠容納150,000條魚,但是可移動的。如果三文魚受到海蝨爆發的威脅,貝克籠可以放入更冷的水層中,這樣海蝨就無法生存。奧斯科格還在摸索一種能夠包裹水下網箱的圍擋,其孔洞小得讓海蝨也無法穿透。此外還有性能更好的水下攝像頭和數字傳感器,從而可以更快捕捉到魚類疾病的爆發。

如果一切都失敗了,奧斯科格也準備隔離他的魚。他投入了數千萬美元開發一種用固體聚合物牆製成的球形網箱。這些被稱為蛋的網箱目前還只是原型,正在大學實驗室裡進行測試。現實版的球形網箱將有150英尺深,100英尺寬,能夠容納20萬條鮭魚,並且不會收到任何寄生蟲的影響。在計算機渲染圖中,當這些球形網箱部分沒入水中後,看起來就像白色塑料材質的不明飛行物,與原始峽灣形成鮮明對比,但這些蛋和其他「封閉」網箱系統得到了環境組織和沿海社區的支持,因為它們承諾完全限制養殖廢物和魚類疾病,並防止魚類逃逸。

但是,這項技術成本高昂且複雜。球形網箱中的水必須從更深層的海洋中泵入,不斷換新,並需要過濾掉微小的汙染物;容器內的風扇產生水流供魚來回遊動(三文魚不能在靜止的水中長出高質量的肌肉);需要通過浮標系統來吸收球形網箱外波浪的衝擊,因為不斷衝擊網箱的水流可能會使魚發生眩暈;必須要收集和處理網箱中大量的廢物,而徹底清潔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讓養殖魚清潔無病所必需的。

這種封閉系統類似於食品生產前沿行業中垂直農場控制的超工程環境系統。奧斯科格最近獲得政府許可,可以在公開水域投放五個球形網箱,其計劃在明年啟用,但這些網箱代價高昂:每個球形網箱需要花費數百萬才能完工和運行。他還在研究類似於甜甜圈一樣外形的封閉網箱,其功能與球形網箱非常相似,但其設計目的是為三文魚產生更強大,更受控制的水流,從而讓魚類得到更充分的鍛鍊。

儘管有很大的風險和複雜性,世界自然基金會成員、挪威的英格爾德·洛梅德(Ingrid Lomelde)對這一努力表示讚賞:「迄今為止,我們所看到的用於解決海蝨問題的最有前途的技術是封閉式網箱。」花這種錢來解決水產養殖中的這個問題似乎是荒謬的,她說,「即便全球需求沒有飆升,但漁業捕撈沒有迅速下降的話,那麼水產養殖此舉也沒錯。在過去的40年裡,海洋動物幾乎消失了一半,而現在有30億人依靠魚類來獲得蛋白質。我們的確需要可持續的水產養殖來保證供應量。」(晗冰)

本文來自網易科技報導,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日本人不吃生吃三文魚!?
    還有最為人熟知的三文魚,但是,在日本的刺身中三文魚並不是主要的食材,卻被中國人當作是日式魚生的「標誌」!!!日本人不吃三文魚!而且食用三文魚竟然還不安全?!眾吃貨紛紛表示情何以堪頂級美食家—蔡瀾曾在書著《蔡瀾談日本日本料理》中告誡道:「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為了眾多喜歡三文魚的寶寶,我們今天就追根究底的瞧瞧到底還能不能安全的食用三文魚了?
  • 挪威三文魚遭曝光!滿身潰瘍如巴掌大,養殖水汙濁
    挪威三文魚遭曝光!滿身潰瘍如巴掌大,挪威養殖戶:問題不大#近期北京又鬧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自3月份以來我國疫情基本處於穩定狀態,並且無增長趨勢,沒想到這次疏忽又導致大量人需要進行十四天的隔離。最可怕的是切割三文魚用的案板中檢測出病毒,並且這些三文魚流向廣,這下在北京近期吃過三文魚的最好檢測一下吧。這次的主角是三文魚,這道在高檔餐廳裡經常出現的美食不禁有網友調侃:貧窮使我健康。雖說這次北京新冠病毒暫未有證據指出與三文魚有直接關係,但很有可能是三文魚的魚肉上沾有病毒細菌,並且殘留在切割板上。
  • 科學家利用「魚臉識別」關注三文魚健康
    一家魚類養殖公司打算在高科技三文魚養殖場應用魚臉識別技術,以檢測三文魚是否寄生有海蝨,或有其他健康問題。 根據Agnieszka de Sousa在彭博商業周刊上的報導,挪威魚類養殖巨頭Cermaq公司打算將魚臉識別軟體納入iFarm(高科技魚類養殖套件)的一部分。這項技術有望在五到六年內投入商業使用,預計會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 三文魚上的病毒從哪來怎麼感染人的?曾光建議民眾暫不要生食三文魚
    目前發現病毒檢測為陽性,情況不明,特別是並不知道它的來源究竟是被人傳播,還是其他情況,這些問題沒查明之前,建議大家不要生吃三文魚。新華社記者魯鵬攝延伸閱讀三文魚還能不能吃?為什麼又是海鮮市場?鍾凱表示,三文魚「攜帶」冠狀病毒和蝙蝠「攜帶」冠狀病毒是兩碼事。三文魚的「攜帶」準確地說是沾染,是被汙染。而蝙蝠的「攜帶」是可以共生的宿主。目前冠狀病毒已知的宿主都是哺乳動物,三文魚體內攜帶冠狀病毒的可能性幾乎為0。三文魚沾染病毒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是絕對的。目前的消息是案板檢出病毒,那還要看這個案板除了三文魚還有沒有切其他東西,要排除其他東西間接汙染三文魚。
  • 因為這種寄生蟲泛濫成災,你吃的三文魚吃過的藥可能比你都多
    用他的話來說,海蝨問題已經進入「噩夢模式了。」去除海蝨的傳統方法,就是下藥。不過,這種長得像海洋版圓頭小強的生物和陸地上的小強一樣,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大概10多年前,Aarskog 和其他三文魚養殖廠曾經採用過一種含有甲維鹽(emamectin benzoate)的餌料。甲維鹽能夠被魚的腸道吸收,從而進入身體組織。
  • 雷射雷達應用在抓取機器人Stretch上,能做什麼?
    這款移動機器人叫Stretch(延伸),是一款可以移動的抓取機器人,搭載了思嵐的RPLIDAR A1 雷達,由谷歌前機器人主管Aaron Edsinger團隊研製。他們藉助雷射雷達讓抓取機器人能感知周圍的環境,實現避障和自主導航。
  • 日本料理大廚:看到「這種三文魚」刺身不要吃,它是「假三文魚」
    說到三文魚,很多吃貨們會想到三文魚刺身,記得以前第一次去日本料理店吃三文魚,看著師傅一刀一片的切著三文魚,感覺特別的專業且正宗,三文魚刺身口感軟糯肥美,鮮嫩滑口。小編特別喜歡吃三文魚刺身,幾乎每個禮拜都要去吃個兩三次,可就在前不久,新聞報導出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假三文魚」,這個消息聽到後,小編實在不能心安啊,到底吃了那麼多的三文魚,誰知道真真假假的?
  • 用超短脈衝雷射和機器人讓CFRP組件的製造更快速
    他們將上述三個獨立的工藝技術整合到一個機器人單元中,並使所有步驟自動化。首先,通過切割,堆疊和組裝創建紡織結構預成型件。然後,用超短脈衝雷射(USP)在金屬緊固件的預成型件上進行高精度鑽孔。   超短脈衝雷射器為傳統碳纖維增強聚合組件製造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替代方案,但前提是在該雷射器能被集成到機器人單元中的情況下。
  • 美國轉基因三文魚上市在即,還要來中國建養殖場
    科學實驗室裡的轉基因大豆所以,你吃的大豆油,可能來自轉基因大豆;你穿的全棉T恤,可能來自轉基因棉花;你抽的捲菸裡,用的也有可能是轉基因菸草……然而,至今為止,除了花了整整20年時間,才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 三文魚業界噩夢:海蝨
    日前有報導稱,英國政府調查顯示,蘇格蘭一些三文魚養殖場的海蝨含量超標,嚴重者甚至超出安全標準20多倍,衛生部門呼籲業界暫停從相關養殖場進貨。 海蝨寄生在三文魚身上會給其造成嚴重傷害,並能導致小三文魚死亡。01.海蝨是什麼?
  • 河豚和三文魚真的不能多吃嗎
    ,建議「不要多吃」也算合理。而另外兩種是河豚和三文魚刺身,說這兩種魚不能多吃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誤導公眾了。下面詳細來說。養殖河豚已經實現無毒,可以放心食用河豚毒素的毒性的確很強,毒死老鼠的能力是砒霜的70倍。1990年,國家從法規上禁止了河豚的交易。也就是說,那以後在市場上買賣河豚,其實是違法的。不過這條法令在2016年發生了變更。
  • 醜陋的三文魚!糞水池裡的三文魚!往後你還會吃嗎?
    三文魚這才擺脫和新冠病毒的關係卻又出現在了化糞池裡(下方持續高能)↓↓↓看完這段三文魚的視頻你還會吃嗎?1生長在糞水池裡的三文魚挪威,素來有「三文魚故鄉」的美譽,其三文魚的年均銷售額可以達到500億歐元。為了弄清楚2018年全世界養殖三文魚死亡數量達到5000萬條之多的原因,德法公共電視臺(ARTE)的記者深入三文魚故鄉——挪威進行了實地調查。
  • 挪威三文魚,舞蹈在舌尖上的健康美食
    從來沒有一種食物能像它一樣,徵服世界各地眾口難調的味蕾,成為餐桌上一道亮眼的存在。北國的挪威冰海都流傳著它的傳說。它就是我們陌生又熟悉的挪威三文魚。挪威養殖三文魚生長在大西洋冰冷純淨的海水裡,理想的海水、溫度,專門的設備,和養育人精心飼養出的三文魚。
  • 三文魚怎麼吃才最好吃
    之前介紹過了帝王蟹,那麼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三文魚的來歷和吃法。三文魚,是一種鮭魚,肉質鮮美肥厚,緊密充實,所以在西餐裡是一道主打菜系,那麼三文魚要怎麼吃呢,也像平時吃魚一樣清蒸紅燒麼?肯定不是的,我覺得三文魚最好的吃法就是生吃了。
  • 日本人喜愛生吃三文魚,難道不怕寄生蟲?就不能煮熟了再吃嗎?
    日本人喜愛生吃三文魚,屬於冷水性高度洄遊魚種,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交界。也是國際美食領域認可的「冰海之皇」。雖然是屬於高營養價值的魚肉,但是這生吃,怎麼說也有寄生蟲和細菌吧?難道就不能用沸水煮熟再吃嗎?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生吃三文魚的文化。
  • 反正都不是大麻哈魚,三文魚有什麼資格瞧不起淡水虹鱒
    口感跟肥肉一樣,價格又那麼便宜,只有平價日料才拿這種破落貨來當招牌,有腔調的都是吃金槍魚和鯛魚刺身的好嗎。淡水虹鱒吃法都比你們三文魚先進,和澳洲龍蝦、帝王蟹這些頂級食材一樣,我們可以「一魚三吃」。顏值高、有文化積澱、養殖規範、科技含量高,可是我們這麼多年一直忍氣吞聲,因為養殖戶很苦啊,為了他們才不得不假冒什麼三文魚。而現在我們牛氣了,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都是我們的淡水虹鱒。
  • 挪威科學家:三文魚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食物
    文匯報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5日消息,挪威科學家一項研究顯示,大西洋鮭(俗稱「三文魚」)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食物,一個月最多只能吃一次。俄羅斯漁業信息署署長亞歷山大薩韋利耶夫也發出這一提醒。
  • 用敵敵畏養的海參,還能吃嗎?
    在海參養殖場旁發現的整箱用完的敵敵畏來源:央視《2020年3·15晚會》根據報導,養殖戶為了清除池塘中不利於海參生長的其它生物,會在每畝池子中加入多達兩公斤的敵敵畏。記者發現在使用了敵敵畏的池塘中,魚蝦蟹「幾乎滅絕」。
  • 我和你都被騙的好苦!龍羊峽三文魚非我們理解的三文魚 背後是450億...
    "民以食為天,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食品安全問題一直讓我們心有餘悸,不過此前小編一直覺得和自己無關,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反正做什麼的不吃什麼,閉眼吃只管一個器官享受就是了。但最近鬧出的真假三文魚事件,真是讓小編覺得被騙的好苦,這些聰(piàn)明(zi)的商入正是中國這個時代的縮影。
  • 三文魚新冠後,這個專業逐漸被人所知,居然上課就能吃到海鮮?
    三文魚還能吃嗎?到哪能吃到跟三文魚一樣美味的海鮮呢? 今天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場由一塊三文魚案板引發的「慘案」。 多地連夜下架,三文魚商家哭了 三文魚案板中檢測出病毒的消息一出,三文魚商家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