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

2020-08-04 灼見
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

未來,是人類從未停止探索的話題。

2020年,當我們站在時代之交,看著又一個十年切換而變化斐然的世界,恍然已置身當年的「未來」。

2020年全人類正在經歷的新冠疫情「大考」,加大了大家對未來的猜想:未來科技能否帶領人類戰勝更多的未知病毒?人類的發展還將遭遇哪些威脅?面對未來,人類還能做哪些準備?

《未來生活簡史》一書的出現,讓讀者用一本書的時間了解未來與每個人最相關的科技是如何影響人類的,並站在未來學的高度,解讀科技發展給人類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帶來深遠影響後我們的對策。

該書得到了大名鼎鼎的未來學家、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時間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盛讚,稱之為「趣味橫生,登高博見!」他讀罷全書並熱情將其推薦給讀者:「閱讀本書,你將了解人類去向何處。」

01 未來學家真的可以預測未來嗎?

當你聽到「預測未來」這個詞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如果你是西方人,可能會想到古希臘預言家德爾菲女祭司。

據說,德爾菲女祭司坐在地上的裂縫處,地縫中會冒出含有致幻物質的氣體,少量吸入這種物質會使德爾菲女祭司做出含糊不清的預言,而這些預言在事情真的發生之前都無法讓人理解。

有時女祭司也會穩紮穩打,做出無論最終事實如何都能解釋得通的預測。

據傳說,呂底亞的克羅伊斯國王問德爾菲女祭司是否應該進攻波斯時,她含糊地回答說:「如果克羅伊斯國王越過哈利斯河,一個偉大的帝國就將覆滅。」

國王以為祭司指的是波斯,於是發動了進攻,結果大敗,覆滅的其實是他自己的帝國。

即使在今天,未來學家也會面臨類似的難題,很難做出完全精準的預測。倘若真有一位未來學家毫不含糊地宣稱某件事將發生,甚至態度還有些咄咄逼人,那麼他多半是個江湖騙子。

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

那麼未來學家到底是如何預測未來的呢?

未來學家的主要工作是調查當前的趨勢,並據此來描繪未來可能出現的場景,指出世界前進的道路和大致方向;並通過這種方式為私營企業、政府機構或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的決策者提供幫助,讓他們在決策時能夠考慮到數種可能出現的未來場景,儘可能做好準備。

覺得有點兒失望?雖然未來學家無法絕對肯定地預測某一種未來,但卻能勾勒出我們看不見的多種可能。但正如未來學家彼得·畢曉普(Peter Bishop)和安迪·海恩斯(Andy Hines)所說:「如果未來不可知,那麼知道一些(可能性)是不是比一無所知更好呢?」

「下一代的科技發展對於上一代來說總像一部科幻小說。」

在《未來生活簡史》一書中,作者就勾勒出了三場科技革命在未來改變人類的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甚至在未來重新定義人類的場景。這三場革命已經開始,它們分別是:

個性化製造革命:個人掌握設計和製造各種材料和物品的能力,在這場革命中,3D列印技術把製造能力從大型工廠和富人那裡轉移到普通大眾手上;提升人類的創造力,削弱等級分化。

智能革命:計算機開始模仿人類的部分語言和思維能力,人類也在此過程中得到提升。人類和電腦、活人和死人的界限會變得模糊,人類的定義將被不斷超越。

生物革命:人類贏得了對其他物種及自身的生物控制力,並開始施加影響,讓世界變得更健康、更睿智、更美好。

去吧!奇妙的人!去攀科學指引的高峰,

去吧!去稱量地球、空氣,去測定潮汐。

——亞歷山大·蒲柏 《人論》

三場革命的發展不僅將在各自領域改寫人類的未來生活,各個發展領域之間的碰撞還會激發出更令人可期的未來場景:

納米技術+3D列印技術將讓「物品按需列印」成為日常,開啟物資極大豐富時代,迎來一個烏託邦式的未來;

智能革命+生物革命將引發智人的終結和一個新物種(技術人)的開端,人類將超越自我,進入一個更大、更豐富、更複雜的生存狀態;

三場革命或將在外太空實現聚合,人類得以以計算機形式或生物形式移居外星球,把人類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帶到其他星球或更遠的地方,給宇宙注入生命。

02 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3D列印等技術的應用,數位化、智能化逐漸深入生產製造、建築設計、醫療等各行各業,其中醫療行業隨之進入了數字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儘管醫學取得了巨大進步,但面對病毒,我們依然十分迷茫。在病毒面前,我們並沒比一個世紀前強大。

2020年新冠病毒的侵襲,讓人類再次面對病毒這個頑固的宿敵,仍舊驚慌失措。

「這樣的慘劇不會消失在歷史中,下一場大流行只是時間問題。」

——NETFLIX紀錄片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

未來科技的發展是否可以幫助人們對抗病毒,抵禦大流行帶來的混亂?

書中,作者提到,正在進行的生物革命中,科學家們利用創新納米技術方法在人體中為病毒製造陷阱,在不受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影響下,將病毒摧毀並清除。

或早或晚,我們終將戰勝病毒,重新掌控自己的命運,利用納米技術的力量重建我們周圍的世界,同時也重新塑造我們的身體。

當生物革命達到頂峰,基因工程和納米機器在我們周圍和我們體內辛勤工作時,我們沒有理由不贏得這場戰鬥。

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

除去病毒,未來生活中人類還會面對哪些可能的威脅?

3D列印武器、毒品會引起犯罪活動與恐怖活動,且難以監管?虛擬實體犯罪如何判決?黑客刪除數據使虛擬實體「死亡」,算殺人嗎?當基因測試成為時尚,窮人與富人的基因差異可能會越加顯著,以至於兩個群體無法共育後代,這也意味著,人類將分裂為兩個新的物種?

……

這些說法聽起來可駭,卻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作者也將在本書中對如何預防和解決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想像一下,一個登山者艱難地攀上了一座險峻高山的頂峰。這座山幾乎是未知的。他知道,向前一步,他將邁向未知的領域,成就偉業,但如果這一步走錯,他就會粉身碎骨。

今天的人類就處在相似的境遇之中。」

——《未來生活簡史》羅伊·澤扎納

也許在未來幾十年時間裡,人類就可以製造出拯救生命的萬能藥,甚至長生不老,死而復生,可以將思維上傳至雲端,存儲在人造衛星上;與此同時,這些科技也會化身恐怖的戰爭工具,摧毀一切。

這些科技的發明者都是最聰明的人類,他們用智慧提供科技工具,但發明者往往無法看清前路,他們過於關注當下,著迷於新事物,所以他們無法告知我們如何正確使用。

因此,使用工具的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人類該持怎樣的價值觀對待和利用科技賦予我們的力量,和平、包容、對話的方式是否能帶領人類走向最終目標?

03 從現在到未來

過去的幾個世紀裡,我們集中了大量資源,試圖通過科學來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

在過去的200年裡,我們開發了許多技術,從蒸汽機到飛機,再到智慧型手機,我們似乎擁有了神一般的力量;我們目睹了工業革命的全面成果。現在,我們正要迎接同時到來的三場革命。

第一場革命是由3D印表機推動的個性化製造革命。在這場革命的頂點,所有的物質都會變成數據。

珠寶、食物、玩具和藥品……所有這些物品都將被轉換成數字格式,在人與人、家庭與家庭之間傳播。接收到這些數字文件的人無須走出家門,也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就可以把它們列印出來使用。

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享受到其他人創造的創新產品,就像我們今天可以自由地、不斷地取用維基百科上的信息一樣。

這將是生產史上的一場深刻革命,伴隨著巨大的失業浪潮,對實體商店、生產工人、卡車司機和大型零售商造成極其嚴重的衝擊。

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

第二場革命,也就是智能革命,也會在同一時間啟動。我們會開發出能模擬人類思維過程,或者至少能與人類進行交流的計算機和算法,其技能增強到可以與人類混淆的程度。

革命來臨時,智能計算機將接管某些專業領域,如提供客戶服務、撰寫報紙文章、駕駛汽車,甚至提供醫療建議。在智能革命的頂峰,計算機或許可以密切了解我們的需求、愛好和欲望,來指導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步——計算機會比我們自己更好地識別和理解這些需求。

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

智能革命到達頂峰時,生物和非生物的界限會變得模糊。

計算機將在虛擬世界中扮演人類的角色,並能夠通過重建死者的在線行為和寫作模式,實現數位化的「復活」。可以想像,在短短50年內,我們就會看到兩種不同類型的人:擁有原始物理身體的生物人類和虛擬世界裡的人類虛擬替身。

之後,生物革命將達到高潮,甚至會把我們這些有血有肉的生物實體轉化為虛擬實體。

生物革命會讓我們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身體。我們終於可以弄清楚人體內每個細胞的功能,以及我們遺傳密碼中每個字母的含義。

隨著診斷和醫療技術的發展(智能電腦的一部分功勞),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應對各種疾病,用納米機器來延長壽命,恢復活力。我們甚至能活著見證大腦和計算機的融合。那是終極的,也是必然的結果。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3D列印等技術的應用,數位化、智能化逐漸深入生產製造、建築設計、醫療等各行各業,其中醫療行業隨之進入了數字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儘管醫學取得了巨大進步,但面對病毒,我們依然十分迷茫。在病毒面前,我們並沒比一個世紀前強大。2020年新冠病毒的侵襲,讓人類再次面對病毒這個頑固的宿敵,仍舊驚慌失措。

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

其實在如今的公開市場上就已經有腦機接口程序了。它們就是腦機連接的一種形式。

這種接口程序會變得越來越先進,最終我們就可以用它們直接向大腦發送信息,甚至植入記憶。這些接口程序會與人腦融合,讓我們逐漸用電子產品和計算機大腦模擬來取代大腦的某些部分。

這種逐漸的替換將確保被轉移到計算機上的人仍然是同一個人,避免在大腦模式被複製的同時出現原始生物大腦逐漸萎縮的情況。最後,人類會融合到計算機中,並在虛擬生活中被喚醒。

當這三場革命達到高潮時,我們會看到三種不同類型的實體,其中只有一種存在於物質世界中。

第一類是生物人類,他們會強化自己的身體,達到最佳健康和長壽狀態。

第二類是能模仿人類語言的數字實體,如沃森計算機,它們幾乎可以與真人混淆。

第三類呢?他們會是我們一直渴望成為的那種人類。我們稱他們為自由人。他們不再受制於身體的衰老。他們將是純粹人類心靈的終極表現,居住在虛擬世界中,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編程。在某一階段(雖然不太可能在21世紀內),這些實體將連同其計算機化的住所一起被送往外太空,去檢查那裡的生物定居點。

《未來生活簡史》裡說的長期預測都會成真嗎?

當然不是!

目前是人類歷史上一個不穩定的階段,任何降臨到人類身上的災難都可能扼殺所有科技進步的萌芽。自然災害、全球變暖、核戰爭或生物戰爭、致命的流行病——其中任何一種都可能將革命往後推遲,甚至會讓人類徹底脫離實現革命的軌道。

更糟糕的是,技術革命本身就可能阻礙人類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出現一次大規模連環事故,我們可能就不會再信任這些數字實體。如果一名恐怖分子用3D印表機製造了尖端武器,政府就可能全面禁止這項技術。實驗室裡的一種致命的轉基因細菌可能會導致人類的滅亡,或者讓我們的文明倒退幾十年。

所以說,要想繼續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我們要為技術革命做好準備,投資教育和研發,並制定法規來規範技術的使用。這些措施會幫我們實現人類所期待的光明未來,進入外太空。更重要的是,不管人類未來的化身是什麼樣子,最終能超越肉體的束縛。

傳說有一位智者,一個頑皮的孩子想愚弄他,就在手裡緊握了一隻蝴蝶,問他:「蝴蝶是死是活?」

智者的回答值得我們銘記:「在於你。」

未來在你手中。

疫情之下,你是否更想看清未來?

攝影師:王俊

《未來生活簡史》作者羅伊·澤扎納

《致讀者信》

留言互動

關於未來,你還有哪些獨到的見解?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留言最精彩的 前6名讀者

可獲得贈書

—THE END—

相關焦點

  • 時尚,在疫情之下
    我們採訪了9位來自時尚行業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設計師、攝影師、公關,還有樣衣物流從業者、線上直播平臺的負責人,他們是這個看似璀璨絢爛的行業背後默默付出的那群人,在疫情的陰霾之下,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對未來又有哪些期待?
  • 馬丁·普克納:疫情之下,人類是同一個物種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馬丁·普克納:疫情之下,人類是同一個物種疫見世界觀海外大咖訪談錄之七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影響遠未消停。如今,全球累計確診與死亡人數仍在繼續增加,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疫情影響。而未來危機的徹底解除,也有賴於全球科學界、醫療界等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
  • 疫情之下,可怕的不是你的對手,而是跨界企業……
    這個時代,已經存在的同行不能再被稱為競爭對手,因為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你永遠都不知道對手將會是誰! 就說買口罩,從霧霾受到重視的那天起,人們就公認3M。在疫情爆發之後,3M口罩直接脫銷,畢竟口罩只是3M諸多業務中的一個小分支。
  • 曾光談喀什疫情:需要儘快完成流行病學調查才能看清疫情走勢
    這次疫情有什麼特別之處?中新社記者採訪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對此進行解讀。【解說】曾光指出,此次疫情與過去幾次疫情有一些不同之處,首先它發生在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其次,出現大量無症狀感染者,但卻沒有一例確診病例,這都需要後續進行大量調查研究。
  • 疫情之下,旅客和航空公司們分別在想什麼?
    航空業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各家航空公司還在尋求政府援助,希望能在CARES救助法案失效時,能夠減少裁員和停飛。以下是《紐約時報》對航空業當前形勢的分析。多數售出的機票似乎都是針對旅客更青睞的目的地,這些地方人流較少。在過去的22周裡,旅遊市場研究公司Destination Analysts一直在對旅客意向進行每周一次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疫情之前還是當下,拉斯維加斯、奧蘭多等城市,一直都是很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 疫情之下,人性各異
    疫情之下,每個人民都有義務去共同配合「抗疫」,但顯然有的人並未意識到。據中新網,1月4日瀋陽市公安局瀋北分局官方微博4日發布通報稱,3日12時許,瀋北新區虎石臺街道文化社區居民郭某某(男,34歲)與其妻子黃某(女,33歲)到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時,因被檢測人員不足10人需要等待(檢測試劑為10人一組)而產生不滿,並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謾罵。
  • 疫情之下,群居動物如何繼續一起撒歡?
    如果你想了解風口上的科技產業和行業動向有哪些;如果你想成為時代浪潮之巔的前排觀眾,而不想out變「前浪」;如果你保持童心和好奇,想了解有趣的科技新玩意兒有哪些疫情之下,窩家照樣可撒歡兒?高考結束啦,看到考生衝出考場,樂劈叉的樣子,有網友回覆:「多年之後你們會發現,今天自己離開的是天堂。」
  • 疫情之下|「貧而不屈」:新冠時期的古巴生活日常
    全球疫情之下眾生萬象,疫情全球蔓延的時間差和地域差使得一些關乎於政治經濟的輿論變得微妙。雖然大部分國家根據其特殊國情採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然而其既有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卻還是在疫情之下不可避免地被暴露和放大。
  • 以生活為志業——在疫情之下理解馬克斯·韋伯
    當下的我們,可以說正處在「疫情之下」,由於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新的經驗與境況。那麼,對於當前這個「疫情之下」的社會來說,其中哪些現象可以用韋伯的思想進行解釋,韋伯的思想又遇到了哪些嶄新經驗的挑戰?如果設想韋伯處在疫情之中,他會如何行動,如何思考?
  • 天眼查用數據讓你看清未來 迎接2021更有底氣
    推動誠信新基建 用天眼看清世界和未來在金融、法律等行業人士手中,天眼查專業版可以快捷查詢企業和高管的資本版圖、股權穿透、最終受益人等詳實的商業信息,分析企業風險和履約能力,極大節約調查時間和人力成本。 而隨著人們對商業查詢需求的越來越多樣化,天眼查的使用場景邊界也不斷擴展。
  • 疫情之下,杭州的新符號
    在疫情之下,「數字治理」已然成為杭州的一個新符號、新品牌。在3月12日召開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舉行了第一次黨委(黨組)書記改革工作述職。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在會上就明確表示:杭州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努力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 訪談摘錄:加密預言家,帶你看清2020
    以下是巴比特在2020年2月14日主辦的「SheKnows開年大辯論|加密預言家,帶你看清2020」線上訪談的部分內容: 主持人:非常感謝各位參加「SheKnows開年大辯論|加密預言家,帶你看清2020」線上訪談,我是本場主持人,巴比特編輯大雄。
  • 疫情之下,想旅遊怎麼辦?澳大利亞現「無目的地航班」
    【環球時報記者 李 雪】新冠疫情之下,太想旅遊怎麼辦?可以乘飛機「假裝在旅遊」。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這種獨特的飛行方式在亞洲地區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8月上旬,中國臺灣地區的長榮航空推出特別觀光航班,該航班從臺北桃園機場出發,在空中盤旋2小時45分鐘後返回桃園機場;8月底,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使用「巨無霸」空客A380客機,推出「在日本上空盤旋90分鐘」的旅遊項目,頗受歡迎;新加坡航空也在考慮從10月開始推出觀光航班,從樟宜機場起飛,飛行大約3小時後返回樟宜機場。
  • 疫情之下,對社群營銷的再認識
    特別是企業千萬不要把群只是當成應對疫情特別時期的一個應急手段,一定要當成企業整體模式轉換、營銷轉換的重要動作,要借疫情倒逼,系統做好模式轉換。(一)要想作好社群營銷,必須要理解好群。如何理解為什麼要+群,結合當前的特殊市場環境,大家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認識:1.
  • 疫情之下,數據的 100 種表達
    對此,一些機構做了有趣的記錄:南都大數據研究院:30省份170份疫情通報誰最高冷?這些地方病例越多信息量越粗、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公開60天全記錄帝都繪:疫情爆發後的一個月裡,你的城市做了什麼?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的每一次發聲,都值得被記錄。比如,他們曾經在社交媒體上發出的「求助」。RUC新聞坊:1183位求助者的數據畫像:不是弱者,而是你我。
  • 疫情之下,你識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如何?
    這三個渠道外的信息我一律存疑,暫不採信,這樣我既可以花更小的成本獲取必要的疫情信息,同時又避免了被大量虛假信息轟炸。當然,這種方法也對這類相對可靠的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果他說這個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推銷某個兒童室內健身器,那你就要再去其它渠道驗證下這個信息的真偽了。通過上面這個提問清單,你基本就能驗證清楚這個信息內容你是否需要吸收了。
  • 玉淵潭中學校長許忠領:做疫情之下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進入2020年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我們都是這場抗擊疫情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今天得以正常復學,我們要感謝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更要感謝我們的每一位老師,包括學校的保安、保潔、廚師等工作人員,還有目前還在改造校舍的工人師傅,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你們才得以正常返校,才有了今天清潔、舒適的校園。我們要珍惜現有的一切,感恩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做出奉獻的人。
  • 疫情之下,平臺商戶之難何解?
    恆大研究院的一份報告指出,此次疫情,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受到的衝擊最大。據報告估算,2020年除夕至正月初六,短短7天的春節假期,僅電影、餐飲、旅遊這三個行業的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佔2019年一季度GDP21.8萬億的4.6%,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其他行業在內。但隨著疫情持續,疫情影響還蔓延到了其他更垂直的行業領域。
  • 想看清一個男人是不是「玩玩而已」,其實這三個細節一清二楚
    那麼,想看清一個男人是不是「玩玩而已」,其實這三個細節一清二楚。01.聊天帶著敷衍首先,可以從和對方的聊天中看出一二。玩感情遊戲的人,一般對和對方的聊天很用心。假如你和自己的戀人之間的聊天,總是你在說,總是你滔滔不絕。
  • 疫情之下,智慧城市安防運維如何突破?
    疫情之下,智慧城市從各大宣講會中的概念變成普通人可以切身體驗到的事物,智能技術不僅提升了辦事效率,減少了交叉感染的風險。不過,智慧城市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短板也值得關注。在建設智慧城市安防系統工程中,眾多類似預警運維智能箱的安防產品,發揮著重要作用,積極助力提升安防系統運維效率,打造一個更加智慧化、高效化的未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