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電子領域突破性進展 軟橡膠材料製備心臟外膜生物電子貼片

2020-12-07 電子發燒友

生物電子領域突破性進展 軟橡膠材料製備心臟外膜生物電子貼片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0-11-12 17:11:45

植入式心外膜器件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現,監測,緩解和治療非常重要。通過與心臟外膜直接接觸,典型的心外膜器件可以用來測量心臟的電生理特徵和物理特徵(例如心電圖(ECG),機械收縮和擴張以及病理生理信息)。對於該領域來說,最理想的心外膜器件應既具備同心臟組織相似的柔軟性和形變性,同時兼備多種檢測功能。然而,如何製備兼具上述兩種條件的心外膜生物電子器件仍是一個巨大挑戰。

近日,美國休斯頓大學的餘存江(Cunjiang Yu)教授課題組在生物電子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An epicardial bioelectronic patch made from soft rubbery materials and capable of spatiotemporal mapping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activity」為題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報導了一種完全由模量同心臟相近的軟橡膠材料製備的心臟外膜生物電子貼片。基於餘老師課題組近年來研發的橡膠電子學(Science Advances, 6, eabb3656, 2020;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3823, 2020; Science Advances, 5, eaax4691, 2019; Science Advances, 5, eaav5479, 2019; Science Advances, 3, e701114, 2017.),該工作第一次研發出橡膠生物電子用於醫療植入應用。   該橡膠生物電子貼片不僅可以在跳動的心臟上監測心臟的電生理活動,應變和溫度,同時可以為心臟提供電起搏和熱消融的功能。另外,貼片上的橡膠機電轉換器還可將心跳轉換為電能。上述器件性能在活體豬心實驗中得到了證實,同也揭示了多功能橡膠心外膜生物電子貼片製備過程的關鍵方面和功能。  

圖1. 橡膠生物電子心外膜貼片   研究人員通過低成本的簡便製造工藝(例如塗層和印刷)製備了一種橡膠生物電子心臟外膜貼片。該器件完全由模量同心臟相近的軟橡膠材料組成,其中包括橡膠基體/塑封(PDMS),橡膠導體 (AuNPs-AgNWs/PDMS), 橡膠半導體(P3HT-NFs/PDMS),以及彈性柵隔離層(離子凝膠)。針對用於心外膜傳感,刺激和能量收集,科研人員設計的多功能橡膠心外膜生物電子貼片包含了橡膠電晶體陣列,橡膠應變傳感器,橡膠溫度傳感器/熱致動器和橡膠機電傳感器。實驗結果展現了以上橡膠生物電子器件在拉伸條件下優良的電學性能及穩定性。  

圖2. 橡膠電晶體,橡膠溫度傳感器,橡膠應變傳感器及橡膠機電傳感器   除了器件機械方面的考慮,生物體內的生物流體是另一種可能影響植入器件性能的因素。所製備的橡膠電晶體加上PDMS薄膜塑封后,器件在37 °C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中展現了長達7周的長時間穩定性。   心外膜電生理標測對於心臟病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心臟大面積的時空映射可以檢測出不能正確傳導心臟電位的心肌組織。科研人員通過製備5×5的橡膠電晶體陣列實現了對於心臟電生理活動的時空映射,同時,通過器件和器官之間的無縫連接,實現了器件的電起搏功能。最後,科研人員測試了橡膠應力傳感器,橡膠溫度傳感器及橡膠機電傳感器在生物體裡內的性能。  

圖3. 心臟電生理活動的時空映射   綜上,該工作展示了一種由模量同心臟相近的軟橡膠材料製備的心臟外膜生物電子貼片,同時兼備多種檢測功能,其中包括心臟的電生理活動時空映射,溫度,應力等。這項工作為下一代具備和生物組織相類似的生物電子器件及生物傳感器提供了基礎。同時,通過不同功能的組合,該器件可能會幫助醫生做出有關患者心臟監測和治療的決定,並可能有助於加速新療法的發現。   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是Kyoseung Sim博士(現為韓國UNIST助理教授),博士生Faheem Ershad 和張永操;其他作者包括課題組的楊品亦,Hyunseok Shim,饒州旅,路運濤和Anish Thukral;文章作者還包括合作者來自於德州心臟研究中心的Abdelmotagaly Elgalad,席雨濤,Diris A Taylor和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田博之教授。文章的通訊作者為餘存江教授。

文章連結:

Kyoseung Sim, Faheem Ershad, Yongcao Zhang, Pinyi Yang, Hyunseok Shim, Zhoulyu Rao, Yuntao Lu, Anish Thukral, Abdelmotagaly Elgalad, Yutao Xi, Bozhi Tian, Doris A. Taylor, and Cunjiang Yu*, An epicardial bioelectronic patch made from soft rubbery materials and capable of spatiotemporal mapping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activity, Nature Electronics, 2020.    DOI:10.1038/s41928-020-00493-6

餘存江教授簡介:餘老師現為美國休斯敦大學機械工程系Bill Cook副教授,併兼任於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獲得NIH NIBIB Trailblazer Award, ON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NSF CAREER Award, MIT Technology Review Chinese Top Innovators (Inaugural), SME Outstanding Young Manufacturing Engineer Award, AV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等。課題組目前主要做flexible and stretchable electronics, bioelectronics方面的研究。課題組網頁: http://yu.me.uh.edu/      

責任編輯:PSY

原文標題:Nat. Electron.: 橡膠生物電子心臟外膜貼片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知社學術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
  • 雷射刻寫製備氮摻雜的碳化矽材料能用於生物調控
    雷射輔助合成是一種用於製備多種材料的快速且成本低廉的技術手段,但是這種技術在製造生物物理工具和生物醫學材料方面的應用還並未被深入研究過。在一篇最近的報導中,Vishnu Nair與一支來自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匯集了化學,分子工程,物理學和原子探針斷層掃描領域人才的科研團隊合作,使用雷射刻寫將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基質的部分區域轉變成為了氮摻雜的立方碳化矽(3C-SiC)。
  •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作者:謝小芳 2019-12-01 01:18   來源:大連日報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有望從根本上突破傳統晶片發熱耗電等瓶頸  11
  • 柔電院發表綜述文章: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突破了傳統剛性器件的物理形態,能夠實現對人體健康信息的精準、連續採集,在人體健康監測與公共衛生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文章聚焦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在人體生理信號,包括生理電信號、生物物理信號以及生物化學信號等健康監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系統討論了材料、力學結構與器件設計在推動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不斷向前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了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尚存在的挑戰,為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 柔性電子與複雜生物組織之間的3D界面
    近年來,柔性功能材料領域的發展使得生物電子器件獲得了類組織的力學特性,使得生物電子器件可以在醫學診療方面提供新的功能然而,大部分現存的柔性電子器件是由平面工藝製備,難以與具有複雜三維結構的器官和組織形成完美集成的界面。
  • 浙江清華柔電院「綜述」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
  • 湖北80後男神副教授:在腫瘤相關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在理工分論壇上,電子電氣學院張南剛匯報了團隊近五年來在循環腫瘤細胞(CTC)分離與檢測領域的研究進展。張南剛團隊利用靜電紡技術製備一種類"蜘蛛絲"襯底材料,再通過嫁接能對CTC進行免疫識別的特定抗體,實現了對人造血樣和真實癌患血樣中CTC的有效捕獲與鑑定,相關成果以內封面文章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被《Nature》等知名雜誌轉載,累計它引次數超200次。
  • 張先正課題組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據武漢大學消息,該校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先正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研究。基於此思路,該課題組近期在生物醫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相關成果陸續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和《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 《ACS 材料快訊》新加坡俞璟綜述:生物電子學功能導電水凝膠
    在這篇綜述中,重點介紹了功能性導電水凝膠的最新進展。然後,討論了導電水凝膠在可穿戴/可植入電子產品和細胞/組織工程領域中的潛在應用和面臨的挑戰。【圖文解析】導電水凝膠由於具有適當的電子,機械和化學特性,有可能成為生物電子領域中傳統無機材料的替代選擇。
  • 生物電子醫學的前景:科技將改變我們發現和治療疾病的方式
    生物電子醫學利用人體的電信號來改善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鑑於電子傳感器、生物材料、物聯網和低延遲計算領域的進步,生物電子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潛力得到了巨大的擴展。
  • 面向生物電子學的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從基礎性質到器件應用
    在過去十餘年間,具有原子層級厚度、高比表面積、柔性的二維材料的出現推動了生物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與零帶隙的石墨烯相比,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如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Cs)、黑磷(BP)和MXene具有更為豐富物理化學性質和多樣化的能帶結構,因而成為生物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 生物醫學電子學領域的醫療傳感器
    第一部分:眼睛與耳朵隨著現代電子技術在醫療和生物領域的進展,我們的眼、耳、肺、心、腦功能都有可能得到增強。科學創新催生了增強和代替人體器官的基於傳感器的電子設備。這些電子設備包括WBAN(無線體域網)以及增強或代替眼睛和耳朵的設備。本文第一部分描述了創新的傳感器技術,以及從傳感器直到微控制器的微型化、可植入以及無線電子接口方式。第二部分將討論肺、心臟和大腦。傳感器與無線通信設備的發展使我們能夠設計出微型、高成本效益以及智能的生理傳感器結點。一個創新是可穿戴的健康監控系統,如WBAN。
  • 自旋電子學領域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王譯在《科學》上發表自旋電子學領域突破性工作 11月29日,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譯教授與新加坡國立大學Hyunsoo Yang教授,在 《科學》上發表重要工作:利用自旋波翻轉磁矩實現數據存儲與邏輯運算。
  • 近期,鄭大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固態電解質熔融鋰金屬電池領域研究取得進展。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遺傳機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研究團隊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NKTCL)遺傳機制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進展,揭示了NKTCL的發生新機制。
  • 北大生科院王憶平課題組在生物固氮研究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
    存在於原核微生物中的固氮酶系統極其複雜,需要一系列,往往十幾甚至幾十個基因參與調控及其協調表達才能實現其功能。同時,生物固氮過程是一個高能耗的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ATP和還原力。這些因素都是將固氮酶系統導入植物細胞,實現植物自主固氮所需要面臨和解決的難題。王憶平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生物固氮的研究。
  • 基於植物葉片分形結構的可生物降解的柔性透明加熱器用於熱療貼片
    基於植物葉片骨架分形結構的可生物降解的柔性透明加熱器用於熱療貼片坦佩雷大學的研究人員團隊從植物葉片開發了一種可生物降解的,透明的,柔性的和速效的熱療貼劑。該電子貼片與靈活的電子應用程式兼容。植物材料被用來減少電子廢物的數量。
  • 柔性電子皮膚貼片會用到哪些電極?
    轉自微信公眾號:柔性電子服務平臺 作者:Lynn 心電圖(ECG)是心律失常最基本、常用的診斷工具,是由心臟竇房結(SA)和心臟傳導系統(CCS)的電活動誘發的,可從心臟或表皮進行侵入性測量(圖1)。
  • 生物粘性電子界面,實現穩定高效人機界面交互
    2020年9月28日,論文以「Electrical bioadhesive interface for bioelectronics」為題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雜誌上  生物粘性電子界面的作用機理與性能  要實現長期穩定有效的人機電子界面,需要解決當前的材料和方法的幾個主要的弊端:1)現有導電界面材料難以實現在溼潤動態的體內環境中與組織或器官長期穩定集成
  • 醫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心臟修復的「生物墨水心臟補片」
    人類幹細胞被應用於心臟死亡的臨床治療中,當血管堵塞或整個或部分心臟肌肉受損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MSCs)的臨床應用已經擴大,但心臟移植幹細胞的失敗仍然是一個問題。最近,POSTECH、漢城聖瑪麗醫院和香港城市大學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帶生物墨水的心臟貼片」,增強了幹細胞再生血管的功能,從而改善了心肌梗死的受影響地區。
  • 第四屆翱翔青年學者論壇柔性電子研究院&西安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
    西工大新聞網9月21日電(王添 攝影記者 郭友軍)9月18日至19日,西北工業大學第四屆翱翔青年學者論壇柔性電子研究院(IFE)&西安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研究院(IBME)分論壇在西安廣成大酒店成功舉行,來自海外的31名青年學者及10餘位國內相關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者,圍繞柔性電子和生物醫學材料等交叉科學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展開了交流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