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微流體晶片能夠自動定位數百個果蠅胚胎

2020-11-23 生物谷

近日科學家們開發一種新型的微流體晶片能夠自動定位數百個果蠅胚胎,這一晶片可在未來的實驗中幫助科研人員研究生物體從單個細胞發育形成複雜結構的過程和機制。

在胚胎的發育過程中第一重要的階段就是其背腹軸的形成。目前科學家們尚不清楚背腹軸發育機制,尤其是整個過程中蛋白質的存在和定位,這要求研究人員能夠在不同的時間點以及不同的遺傳背景下同時監測大量的胚胎。

「收集和分析背腹軸的信號和轉錄模式要求研究人員必須人工控制單個胚胎,此外還必須進行高通量的實驗操作才能獲得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這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喬治亞理工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系副教授陸航(Hang Lu)說。

為了能夠大規模定量分析背腹軸的蛋白定位信息,陸航設計了一個微流體晶片能夠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內可靠高效地定位數百個胚胎。關於這一晶片的設計以及對於果蠅胚胎概念證明實驗的結果已於12月26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雜誌上。這一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立衛生研究所、斯隆基金會(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以及杜邦年輕教授計劃的資金資助。

陸航是在喬治亞大學研究生Kwanghun Chung和大學生Emily Gong的幫助下完成了該晶片的設計和製作工作。這個用聚二甲基矽氧烷(PMDS)為材料製成的晶片只有一個載玻片大小,形狀像米粒,然而上面卻包含了大約有700個胚胎陷阱。

在操作中,流體通過一個「S」型的槽道,這個槽道的寬度可確保任何方向的胚胎都能輕易地通過它。流體有效地引導胚胎朝陷阱移動,在此過程中同時清除掉額外的不合適的胚胎。

「這個流體模型能夠顯著提高胚胎與陷阱的接觸頻率,」陸航解釋說:「我們在實驗中證實90%的胚胎都能被晶片捕獲,這對於那些過去只能獲得少量胚胎的研究將是極具有價值的。」

當一個胚胎接近一個空的陷阱時,受到非均一壓力以及周圍流體剪切力的作用。產生的合力使胚胎發生垂直翻轉,從而將其垂直插入到圓筒陷阱中,同時背腹軸與平面平行,就這樣胚胎被固定在了陷阱中。這種鎖定特性使得晶片上的管道能夠與晶片其他部分分離用於成像分析。

「我們曾將捕獲了果蠅胚胎的微流體晶片寄給我們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合作者,當他們收到郵寄的晶片時,胚胎仍垂直地鎖定在陷阱中,」陸航說。

陸航與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和生物工程系的副教授Stanislav Shvartsman以及學生Yoosik Kim合作一起對晶片的性能進行了檢測。普林斯頓的研究人員利用這個微流體晶片對固定胚胎中的成形素(morphogens)信號分子進行了梯度定量,並用晶片對活胚胎中的核分裂進行了監測。

在一項試驗中,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定了轉錄因子Dorsal的空間分布。Dorsal在果蠅的背腹模式形成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研究人員還對野生型和突變胚胎進行了梯度定量比較。

「這種晶片設備可以大大提高固定和活胚胎的捕獲數量,使得發育生物學家能夠同時對這些胚胎進行成像分析,幫助他們精確解析各種他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陸航說。

在未來,科學家們還可以利用這種微流體晶片對其他多種模式生物例如斑馬魚或蠕蟲胚胎進行模式形成及形態發生研究。這些研究結果對於科研團體來說非常的重要,因為在蠕蟲、果蠅及哺乳動物中許多控制發育的基因都是非常相似的。(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微流體類胚胎模型助力揭開胚胎發育節點
    密西根大學傅劍平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基於人類多功能幹細胞的微流體體外培養模型。在該模型中,人類多功能幹細胞可以非常近似的模擬人類胚胎著床早期的若干關鍵階段的發育,並且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及重複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論文標題為「Controlled modelling of human epiblast and amnion development using stem cells」。
  • 【流體】| 醫療黑科技之微流體晶片
    理論上,這套被封裝在載玻片大小的晶片上的檢測技術可以快速自動地進行診斷工作:放入樣本,輸出結果;而且該操作非常簡單,即便新手都可以操作。但實際上,這套裝置通常不是這樣運作的,在檢測之前,我們必須對樣本進行預處理。Di Carlo等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克服這些缺點,以使晶片更容易被製造出來,便於試驗。他們正在解決的問題包括:小空間內預測液體的行為、降低晶片成本,同時提高檢測效率。
  • 環保科學家打造出膠合板微流體晶片
    據外媒報導,當提到微流體晶片通常想到的都會是塑料,但最近有科學家決定用一種更環保的方式--開始用木材來打造這種晶片。據了解,微流體晶片表面有著能夠對極少量液體諸如血液分析的微小蝕刻通道。雖然這種一次性晶片非常小,但由於它們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導致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產生。考慮到這一點,馬裡蘭大學的一個團隊已經開始使用雷射雕刻的樺木膠合板製作微流體晶片。當被塗上一層薄薄的特氟龍(Teflon)防水層之後,該種晶片在芯吸和混合藍色/紅色食用染料展示出了跟塑料材質晶片一樣的高效性。
  • 醫療晶片的特殊戰爭:從微流體技術說起
    比如胰島素能夠調節血糖,一些天然血液因子能夠幫助傷口凝結,阻止失血,還有一些蛋白質是「信號兵」,能夠促進特定類型細胞的生長,免疫蛋白質則能夠幫助殺死身體的入侵者。血友病、癌症、囊囊性纖維化、心臟病等一系列疑難雜症,都可以通過蛋白質治療藥物得到控制。
  • 微流體晶片及複雜氣液路流道的塑料雷射焊接
    微流體晶片是國內近幾年來大力研發的項目,微流體晶片其實就是一個微型的診斷平臺,可以快速的進行疾病診斷,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時,微流體晶片診斷平臺攜帶方便,適合不發達或偏遠地區的疾病快速診斷。微流體晶片使用非常簡便,但生產微流體晶片確是一個不簡單的工作。  微流體晶片由蓋片及玻片組成。
  • 醫療晶片的特殊戰爭:從微流體技術的新突破說起
    比如胰島素能夠調節血糖,一些天然血液因子能夠幫助傷口凝結,阻止失血,還有一些蛋白質是「信號兵」,能夠促進特定類型細胞的生長,免疫蛋白質則能夠幫助殺死身體的入侵者。血友病、癌症、囊囊性纖維化、心臟病等一系列疑難雜症,都可以通過蛋白質治療藥物得到控制。
  • 微流體微流體概述、優勢、應用、下一步發展
    儘管目前處於發展初期,微流體作為一個突破性技術正處於快速發展期,能夠用於從生物和化學到信息技術和光學的多個領域。圖為微流體晶片示例隨著越來越的研究人員認識到微流體的厲害,該技術已被應用到更多新領域來節約研究費用和時間成本。
  • 塑料雷射焊接案例——微流體晶片 & 微電子
    MicroFluidics微流體晶片這個案例是快速製作微流體晶片,基材是PC板。加工工藝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用雷射研磨加工微通道Micro-Channels,以及鑽通孔加工進/出埠。上圖顯示了加工的微通道在放大鏡下的細節。
  • 一個魔方的微流體立方體
    微流體立方體的設計與表徵 這個系統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的魔方,但是所有的12個邊魔方和8個角魔方都被放置了包含內部微通道的塊來執行微流體的功能。每個邊緣塊和角塊都有一個獨立的微流控晶片,其入口/出口位於曲面的幾何中心。Lai等人使用臺式立體印刷術(SLA)印表機3d列印所有這些模塊。
  • 晶片級微流體熱控技術
    DARPA表示,在晶片集成對流或微流體冷卻技術非常有潛力,可以加快先進晶片集成的技術革新。  DARPA最近發布了一份關於晶片級微流體熱控技術的項目,旨在為軍用電子設備探索革命性熱管理技術,幫助設計師大幅削減電子產品的大小、重量和功耗,以便加強國防電子設備性能。
  • 微流體晶片製作出現新材料樺木膠合板得到驗證
    微流體晶片製作常用的材料包括玻璃和石英、塑料、紙、聚合物等,現在又出現一種新材料:木材。根據Govind Rao和他在美國馬裡蘭大學的同事介紹,基於看到合作者戴了一個木質的手錶的啟發,他們開發的新型木質微流體晶片與其他材料製成相比具有多種優勢,比由玻璃和塑料製成的晶片更便宜、更環保,比紙晶片更能適應複雜的流體操縱方式。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由樺木膠合板製成的微流控晶片已得到概念驗證。雷射切割機在木板上刻下溝槽,再塗覆聚合物以抵抗芯吸效應。
  • 復旦俞燕蕾團隊研發光控微流體新技術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9月8日,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與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俞燕蕾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關於光控微流體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據人民網8日報導,俞燕蕾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變材料,構築出具有光響應特性的微管執行器,在幾平方釐米的晶片上,通過光操控各種液體的複雜流動,令其蜿蜒而行甚至爬坡,形成無需外接設備的驅動新機制。
  • 微流體技術,碰撞布雷斯悖論,一個微流體的新時代?
    從上世紀90年代,微流體技術開始成形,到今天在生物學、化學和生物醫學領域裡無所不在的應用,這種將液體通過刻在矽片上的微小迷宮通道,然後在微觀尺度上混合、反應和分離它們的技術,讓世界產生了很多變革,以前需要整個實驗臺的技術,現在可以用微流體晶片在微觀尺度上完成。
  • Mol Cell | 果蠅神經系統調控mRNA選擇性切割
    Elav蛋白(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特異性地表達於果蠅神經細胞中,長久以來被作為神經細胞marker而廣泛使用;Elav蛋白對於果蠅早期胚胎發育,神經系統發育具有重要作用。Elav基因突變果蠅死於早期胚胎發育時期。
  • 谷歌AI自動重建果蠅大腦,離繪製人腦更進一步
    看點:果蠅大腦被切成納米級切片?谷歌AI自動完整重建!
  • 復旦俞燕蕾團隊研發出全新概念光控微流體新技術—新聞—科學網
    在一塊幾平方釐米大小的晶片上集成生物和化學領域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單元,通過微流控技術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學反應過程,並對其產物進行分析,是近年來日趨熱門的晶片實驗室概述。理想中,晶片實驗室能夠實現包括醫療檢驗在內的多種用途,其發展或將帶來檢測等儀器的家庭化、普及化。要實現這一設想,微流控系統的簡化勢在必行。
  • 博通推出新型GNSS定位晶片支持中國北鬥衛星系統
    打開APP 博通推出新型GNSS定位晶片支持中國北鬥衛星系統 秩名 發表於 2013-12-11 11:32:17   同時支持五個衛星定位系統,為智慧型手機提供更強大的全球定位功能   北京,2013年12月11日-全球有線和無線通信半導體創新解決方案領導者博通公司(納斯達克:BRCM)今日宣布,推出一款全球定位衛星系統(GNSS)晶片BCM47531,它能夠同時使用從五個衛星系統(GPS、GLONASS、QZSS
  • 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3D列印未來可用於醫學測試的微流體通道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研究人員與麻薩諸塞州納提克市的陸軍作戰能力發展指揮部士兵中心開發了微米級的3D列印獨特流體通道,可以自動生產用於各種醫學測試和其他應用的診斷、傳感器和化驗。
  • 微流體操控之循環進樣
    此外,在做一些微流體的過濾實驗時,也需要進行流體循環,如使用全血過濾膜濾除全血中的紅細胞時,通過流體循環使全血多次穿過全血過濾膜,可提高紅細胞濾除率。微流體循環中,需保證流體在微流控晶片中的流向一直保持不變,一般來講,實現微流體循環的常見方案有以下3種:1.利用循環模組實現微流體循環。2.利用兩向六位閥(L-Switch)實現微流體循環。
  • Mol Cell | 果蠅神經系統調控mRNA選擇性切割和多聚腺苷化新機制
    Elav蛋白(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特異性地表達於果蠅神經細胞中,長久以來被作為神經細胞marker而廣泛使用;Elav蛋白對於果蠅早期胚胎發育,神經系統發育具有重要作用。Elav基因突變果蠅死於早期胚胎發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