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高校藝術素養存顯著群體差異 農村生明顯低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調查稱高校藝術素養存顯著群體差異 農村生明顯低

喜愛不同藝術門類的大學生人數及佔被測總人數比例分布圖

  大學公共藝術教育向何處去

  ——江蘇省內12所高校大學生藝術素養的調查

  大學生的藝術素養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民的藝術素養水平,而且也影響著今後他們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所以了解當代中國大學生的藝術素養狀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於此,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易曉明帶領調查團隊自主設計調查問卷,採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江蘇省境內的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12所高校中,抽取了1440名非藝術專業大三學生,向他們發放問卷,調查當代大學生藝術素養現狀,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6.1%。今天開始,本刊推出大學公共藝術教育專題,敬請關注。

  調查結果

  藝術欣賞水平高於藝術知識的掌握

  該調查主要從學生的藝術興趣、藝術知識、藝術欣賞和藝術表現能力四個方面了解學生的藝術素養水平。每個學生藝術素養總分由這四個維度得分相加而成。問卷設定大學生藝術素養最低分為29分,滿分145分。調查顯示大學生藝術素養分數集中分布於70分—90分之間。大學生藝術素養總均分明顯低於問卷設定的平均水平,說明大學生藝術素養的總體水平處於中等偏下。其中,大學生的藝術興趣和藝術欣賞水平略好,而藝術知識的掌握和藝術表現能力明顯低於中等水平。

  藝術素養水平存在顯著的群體差異

  文科大學生藝術素養水平明顯高於其他三類專業(工科、理科、社科)的大學生;生源地為城市的大學生藝術素養明顯高於來自農村、鄉鎮和縣城的大學生。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藝術素養明顯低於來自縣城和城市的大學生,但和來自鄉鎮的大學生比起來,沒有差別;接受五年以上藝術教育的大學生藝術素養分數明顯高於接受五年以下藝術教育的大學生,接受校內和校外藝術教育的大學生藝術素養分數明顯高於只接受校內藝術教育的大學生。除此之外,大學生藝術素養分數在其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藝術興趣、家庭收入、消費水平維度均具有顯著性差異,三個維度水平越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分數越高。大學生藝術素養分數在性別、學業水平維度沒有差異性。

  藝術素養處於低等水平的大學生人群主要集中於男生、理工科學生、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與消費水平低、接受藝術教育時間較短且接受的藝術教育形式較為單一的學生人群。大學生藝術素養高分組集中在女生、文科專業、生源地為城市、父母受教育程度較高、家庭收入和消費水平較高、接受藝術教育時間較長且形式多樣的人群。

  母親的藝術興趣是重要影響因素

  面對問題「我認為影響我藝術素養的主要因素是」,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都認為藝術素養水平的影響因素在於自身的興趣。學校藝術教育的作用排第三位,處於家庭的藝術氛圍影響之後,表明大學生並不把學校藝術教育看做是提升他們藝術素養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更多的將影響自身藝術素養的因素歸因到自身興趣和家庭藝術氛圍。

  在社會文化氛圍、高校藝術教育、母親的藝術興趣和父親的藝術興趣四個主要相關因素中,與大學生藝術素養水平相關性最高的首先是母親的藝術興趣,其次為大學生所在城市的文化氛圍,再其次為高校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的時間與類型都和學生藝術素養水平具有相關性。兩者相比,與接受藝術教育的類型相關度更高,這說明校內外多途徑的藝術教育有利於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

  具有比較積極的審美觀與藝術觀

  71.0%的大學生認為判斷美醜的價值標準是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只有12.4%和6.3%的大學生認為判斷美醜的標準在於社會倡導的主流和流行時尚。大學生認為最能體現「美」的前三項為和諧、善良和天然。85.3%的大學生認為藝術的本質是情感的表達,只有6.8%的大學生表示不清楚藝術的本質是什麼,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對於美、藝術本質的認識。91.7%的大學生認為藝術對人的主要作用為陶冶情感、愉悅身心,78.5%的大學生認為藝術對人的主要價值為豐富想像、發展創造,64.9%的大學生認為藝術對人的主要價值為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可見大學生已經充分肯定了藝術對個體發展的價值。

  具有明顯的藝術偏好

  中西方藝術相比,大學生更喜歡中國藝術;古典藝術與現當代藝術相比,大學生更喜歡古典藝術。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四個藝術門類中,音樂是大學生最為喜歡也最為擅長的藝術門類,喜歡和擅長舞蹈、戲劇的大學生人數很少。

相關焦點

  • 高校學生男女平等價值取向及其群體差異
    高校學生男女平等價值取向及其群體差異 ——基於北京市13所高校調研數據的分析 2016年08月05日 14:17 來源:《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作者:魏國英 字號 內容摘要:內容提要:基於「首都高校學生性別平等意識調研
  • 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17)
    城鎮消費者的儲蓄知識水平要明顯高於農村消費者,城鎮消費者的平均正確率為67.36%,農村消費者僅有54.87%。分區域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消費者的平均正確率為66.49%、63.53% 、58.19%和65.91%。  (2)銀行卡知識  針對銀行卡知識調查問題,消費者的平均正確率為74.52%。
  • 調研顯示破格錄取生與統招生學業無顯著差異—— 自主招生選拔出更...
    自2003年起,為了彌補高考「一考定終身」的不足,自主招生作為高校招生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已實施了十餘年。通過自主招生(往往包含筆試和面試)的學生能在高考錄取中享受降分錄取或優先選擇專業的「優惠」。據《科技日報》今天(29日)報導,最近,一項針對北大、清華和人大學生的研究發現,因自主招生而獲得破格錄取的學生在學業表現等多個評價維度與統招生並無顯著差異。
  • 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調查
    筆者領銜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疫情期間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綜合調查」課題組,試圖回答上述問題。通過數據分析,課題組發現不同性別、學歷的畢業生之間在創業意願上存在顯著差異:相較於女性、本科及以上學歷、城鎮生源、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言,男性、大專畢業生、農村生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之前者,明顯分別具有更強烈的創業意願。
  • 2015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狀況調查分析
    本文基於調查數據,力圖客觀展現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狀況,分析調查反映出的群體差異、相互關聯、網絡運用、思潮導向、知行統一等問題,並嘗試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改進提供相應的參考。  調查概況  調研採用課題組自行研製的調查問卷。
  • 央行報告:數位技術對消費者金融素養影響整體正向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發布《2019 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與2017年相比,消費者金融素養整體上稍有提升。教育、收入、地域、年齡和職業五個因素與消費者金融素養顯著相關,而數位技術對消費者金融素養的影響整體正向。
  • 肺炎認知調查·報告|疫情影響主觀評價上,男女存在顯著差異
    通過對焦慮、害怕和擔憂這三種人們面對風險時最常見的負面情緒的測量,我們發現,在兩期基線調查中,想到新冠病毒肺炎時,絕大多數人都出現了不同情緒的焦慮、害怕和擔憂。其中,表示比較焦慮或非常焦慮者佔2/3,比較害怕或非常害怕者佔六成上下,比較擔憂或非常擔憂者在七成以上。在疫情嚴重的2月份,表示不焦慮的比例明顯下降,而表示害怕的比例上升。
  • 《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發布
    原標題:《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在上海交通大學發布   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謝耘耕教授介紹了《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的調查研發以及創作過程。
  • 社區差異與環境正義——基於上海市社區調查的研究
    陸宇嘉從中國環境汙染現實出發,採用Gini、泰爾T指數和泰爾L指數三類不平等指標工具度量和分解了以工業汙染排放為主體的地區環境不平等,研究發現城市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發達地區的環境不平等程度高於城市化程度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環境不平等程度,中國的地區環境總體不平等主要來自於區域內部差異,而區域內部不平等主要來自於東部城市地區內各省市差異的貢獻。
  • 廈門大學:後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
    本研究採用了廈門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在疫情期間對高校教師在線教學的調查和統計數據,分析了不同背景和不同在線教學經歷的13997名高校教師對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態度,結果發現:超過3/4的高校教師樂於接受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而且這種教學經歷還是影響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重要因素;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教齡、不同學科的教師對在線教學改進意願的差異顯著
  • 會上網就是具備科學素養?我們該如何測度科學素養?
    這種測度曾被世界許多國家所接受,並迄今仍然被我國所使用,作為不同國家科學素養水平比較的依據。從理論上看,以此為基礎建立指標體系,優點很明顯,比較簡便易行,但即使米勒本人也承認,在不同的國家,由於測量的目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型態不同,差異較大,尤其是第三個維度,也就是科學技術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在不同的國家變化很大。而更為關鍵的是,缺乏足夠的證據來支持這個框架。
  • 男女有別:中國青年人自殺率的性別差異解釋
    摘要:本文以2012年、2013年的《中國衛生統計年鑑》和2016年、2017年的《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中的有關自殺的數據為基礎,通過觀察和比較相關數據,對中國青年人自殺率的性別差異的特徵進行了描述,即在青年人自殺率的城鄉差異進一步縮小的前提下,男性青年的自殺率整體高於女性青年;農村高齡男性青年(25歲-34歲)的自殺率明顯高於同年齡段的農村女性青年;農村女性青年(
  • 平時總提到科學素養,它到底指什麼
    科學素養內容包括諸多內容 | 圖源:casnr.unl.edu科學素養一詞開始時是被用作一個思想化的口號,沒有一個完全特定的意義。因此,人們在討論科學素養的定義時,並沒有把literacy的兩個差異極大的意思弄清楚, 更不用說加以區分。
  • (文獻解讀:劉璐)選擇性滲透調節基因和Na+/K+-ATPase同源基因的差異調控可能是半溯河洄遊魚類群體耐鹽性差異的原因
    存在兩個遺傳上截然不同的群體,並在最大耐鹽性上存在差異。作者檢查了在兩種不同鹽度下(11或14 PSU(實用鹽度單位))魚鰓在14天時間裡的12個代表滲透調節的職能表達的基因表達,揭示了每個群體在對滲透機制的反應上顯示出不同的基因表達模式,這與群體差異一致。相對耐鹽性較強的San Pablo種群在11個PSU鹽度暴露的第一天,與淡水控制為零的第一天相比,12個轉錄本中的9個顯著上升。
  •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三、調查的對象與方法(一)、對象本次調查選取的農村留守兒童樣本為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的義務教育階段小學2~6年級,初中1~2年級的在校學生,年齡主要分布在7~15歲之間。為保證調查的客觀性,減少性別差異,男女學生的性別比例是1:1。
  • 2018畢業生男女就業現狀分析:學歷越高性別薪資差異越明顯
    近年來,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在當下的就業形勢,男女就業狀況也有所不同。對此,相關專家認為,男生在面臨未來的發展、社交與戀愛結婚壓力方面較女生更為明顯,因此對薪資的渴望程度自然更高。女生雖然在期望薪資方面的要求方面弱於男生,但是在關注自身能力提升方面則更為明確,在就業方面的選擇更看重公司給自身帶來的能力提升,即有晉升空間的公司。當今社會,女性群體也愈發重視自己的職場發展,關注自身的職場價值。
  • 移動媒介素養測量研究:理論流變與量表開發——基於1832份調查問卷...
    例如, Chang與他的同事開發和驗證了「計算機技術素養自我評估量表(Computer Technology Literacy Self-assessment Scale)」和「媒介素養自我評估量表(Media Literacy Self-evaluation Scale)」,用以探索學生群體使用媒介工具並其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 大連高校學生「性行為」調查報告出爐!
    大連高校學生「性行為」調查報告出爐! 大家期待已久的《大連高校學生(含畢業生)性行為調查》結果已經出來啦~ 5月5日,小編發起了2018年大連高校學生(含畢業生)性行為調查,到5月7日為止,一共有550多人參加,其中有效樣本51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