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有解」與「無解」

2020-12-06 茂名網

去年十月十一日晚上,我和小女兒在校園中散步,7歲的小女兒忽然問我:「第一個人是怎麼出現的呢?」馬上接著問:「第一個醫生又是怎麼出現的呢?是怎麼幫助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呢?」我糊裡糊塗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女兒一邊問我一邊又好像自言自語:「可不可能有猩猩變過來的猩猩人?或者恐龍變過來的恐龍人?」問得我張口結舌,躊躇難答。人類書籍上記載的有限的人類知識,根本就不足以回答這些無比「奇奧」的宇宙人生問題。

我確實不知道第一個人是怎麼出現的。忽然覺得平生所學,皆是虛妄,連「自己」是誰、怎麼來的都不知道,人類還敢說自己掌握了什麼踏踏實實的真理!這天夜裡,為這個問題,我在靜坐中參究了好久。我只能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如果世界的確是普遍聯繫的,那麼一個人的出現必然伴隨著整個世界的出現,人與世界萬物是分不開的,人只是宇宙萬象中緣起變化的一個現象,人與猩猩、恐龍之間不是孤立絕緣的。但是,第一個長成「人形」的現象是怎麼出現的,我還是不知道。我只能暫時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當作一個人類「無解」的問題處理。

時隔一年多之後,這個問題似乎在心中漸漸明朗起來。也許,這關係到宇宙人生到底是「有解」還是「無解」的重大「哲學」問題。讀高中時,我對數學沒什麼興趣,以為數學就是拿來計計數、算算帳的,對救濟蒼生、探索真理沒什麼作用,但因為又是高考重點培養對象,每堂數學課老師幾乎都要提問我,有時候回答不出來,我只能半無奈半解嘲地說:「老師,此題無解。」而善良慈祥的老師也報以寬容幽默的態度和話語。當時回答「無解」只是為了自我開脫,沒想到後來「無解」竟然真的成為一個不得不探究的宇宙人生問題。上了大學之後,意識到了數學的趣味及其重要性。1+1=2,這是一個數學算式,但1+1為什麼=2,這就要上升到哲學的層面來探究了。數學公式、物理公式、化學公式在其運算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對稱均衡感和節奏韻律感,可以同美學關聯起來;而這些公式為什麼成為「人類精神」的公式,到底是由世界結構、人類大腦結構還是某種「神秘」的統一意志決定的,等等問題,也要同哲學關係起來。當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走向了「為什麼」的高度,就會指向非常奧妙的形而上境界。任何學科的盡頭都是「哲學」;而哲學,有可能就是人類精神的「極限」了。宇宙人生的「有解」無解」問題,在這個極限中表現出了其意義。哲學,還屬於「可思議」的「有解」世界,而哲學之上,應該就屬於「不可思議」的「無解」世界了。

這世間,萬象森羅,形器分殊,人處期間,難免磕磕絆絆,不知西東。所以形而下的世界,是需要求解的世界,是「有解」的世界。蘇軾《題西林壁》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既然人類不能一眼看透大千世界,那麼走一步算一步,一步步地去求解宇宙人生,就成為「渺小」的人類的唯一選擇。人類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由此而誕生,不同的文化類別和不同的學科,或者求解人類在自然世界的出路,或者求解人類在精神世界的出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歷史等固然是為人類求出路,詩歌、散文、小說等也是為人類求出路。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云:「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境蘊含了落紅新陳代謝的「真」,也蘊含了落紅化泥護花的「善」,更蘊含了花開花落中審美觀照的「美」,把人類對宇宙人生生老病死現象的恐懼,化作了萬物運轉、互為一體的覺悟和平和,由此就為人類精神提供了人生來去的某種出路。愛因斯坦說:「在那不再是個人企求和欲望主宰的地方,在那自由的人們驚奇的目光探索和注視的地方,人們進入了藝術和科學的王國。如果通過邏輯語言來描繪我們對事物的觀察和體驗,這就是科學;如果用有意識的思維難以理解而通過直覺感受來表達我們的觀察和體驗,這就是藝術。二者共同之處就是摒棄專斷、超越自我的獻身精神。」不管是數理化還是文史哲,都是人類在這世間行路的精神引導和生存工具,從屬於「有解」的形而下世界。

石頭沒有精神。石頭無知無解,也不求知解。人類有精神,人類有知有解,也求知求解。但人類以自身的感官和理性去對宇宙人生求知求解,所得的知解與宇宙人生本身相比,畢竟是太有局限了。人類的精神世界由煩惱、概念和思維等構成,煩惱與煩惱之間經常有衝突,概念與概念之間經常有衝突,思維與思維之間也經常有衝突。有沒有可能讓精神自我超脫,跳出自身看自身,從而超越求知求解的形而下知解世界。《莊子·養生主》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在莊子們看來,人生很有限,以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那不是好的活法。那麼,莊子們是不是就提倡渾渾噩噩、醉生夢死呢?也不是的,莊子們想求的是超越於有限知解、知識之上的「道」。什麼是「道」?《老子》第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頗有點超越知解、不可思議的味道了。但畢竟說得太過「神秘」。倒是後來唐宋時期發揚光大起來的中華禪境,以詩情畫意的方式「說的」更加明白曉暢,南宋妙普庵主《山居》禪詩云:「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餘塵;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住庵人。」這「無心」、忘我」的境界,或許就是一切知解、知識的歸宿,是人類一切精神現象的歸宿,也是人類一切疑問的歸宿。人類關於宇宙人生的所有疑問,或許都可消融回歸到這種「無牽無掛」的「人生境界」。這種境界,可否看作是宇宙人生的「無解」狀態?但在人類精神回歸「空澄」之前,人類對宇宙人生的自我困惑、自問自答、自尋煩惱、自我解縛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也可以看作是人類精神的自我遊戲。人類有精神,也就有疑問,一點追問宇宙人生的疑問,就是覺悟宇宙人生的起點。中華心性學問有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的說法。越是疑得宏大深切,越能覺悟得浩瀚徹底。但是,覺悟的境界,沒有經過艱苦的精神錘鍊,登峰造極,而後返璞歸真,那也是不可能得到的。對宇宙人生終極問題的追問,是人類精神在自我尋找來時的路,以及回歸的路。人類精神有了束縛,就要求解,如果沒有了束縛,也就無解了。無解,也許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最終之解。這作為終極之解的無解,不同於石頭的「無解」,石頭只是心境中的一個心像,人類以有心還是無心、有解還是無解的心態對待之,取決於人類精神的「自由選擇」。推而言之,人類精神只有消解了時空意識,才能消解關於宇宙人生起源與終點的疑問,從而進入無始無終的永恆境界。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教育的最高宗旨和目標,就是要解開這宇宙人生之謎。每一個孩子和學生都是宇宙人生之謎的求解者和覺悟者。教育也不是單向的知識講授,而是知識、道德、情感和社會體驗、人生境界的全方位互動。為此,教育和學術必須要誠意正心、所求高遠。今天,社會普遍把教育和學術異化為簡單的生存競爭,這是很可惜的,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令許多人失去了學習、教育和治學的樂趣和幸福感。

潘永輝

報料熱線:13828680359 ; 投稿郵箱:6638658@163.com

相關焦點

  • 人生沒有答案,本是一道無解的題
    人生本是一道無解的題,無解的題,你偏要去解答,那不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嗎?答不出的答案,脫不了的困局,是你永遠無法走出桎梏的屏障。你的無解,是她人的困惑,你的困惑,是別人不解。你是將痛苦和快樂都質化了。誰不好,誰好,你總以情緒感受來主導,那麼只能將一切帶入了無解的境地。
  • 七年級期中考試複習,方程唯一解、有無數解、無解分析,記住結論
    能使得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那麼,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可能會出現多少種解的情況呢?我們可以看幾個具體的例子,然後分類歸納。①2x-4=0;②0x=0;③0x=2的解分別是:x=2;無數個解;無解。
  • 人生無解
    天時,地利和人和湊一塊就有,真的齊活。言歸正傳,今天用個四字成語形容,真的是焦頭爛額。找不到北。恰巧晚上又遇到了棘手的問題,諮詢了身邊的所謂專業人士後,問題還是在哪,待解決。於是乎,只有用土辦法,自己動手網上搜,豐衣足食。
  • 張壽武:數學中的無解之解
    11月16日,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壽武在未來論壇上以《數學中的無解之解》為題,報告了方程無解給數學帶去的思想激蕩演講 | 張壽武(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整理 | 木槐、丹麗很高興能夠參加未來科學大獎周,我接到組委會邀請來做一個30分鐘的報告,這對我來說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 初中數學,分式方程何時有解何時無解,純理解題型,學到就是賺到
    要使分式方程無解,要麼變形後所得的整式方程無解,要麼整式方程有解,但解是分式方程的增根;反過來,要是分式方程有解,則變形後所得的整式方程必須有解,並且這些解不能使公分母等於0。這種題型屬於純理解題型,多研究幾遍自然就理解了,理解了其實也挺簡單的。
  • 初二下學期,分式方程增根問題全解,無解、正負解解題思路精析
    解分式方程中一個注意點,那就是解完方程後一定要有檢驗的過程。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檢驗呢?我們通過一道題目來理解下。所以解分式方程的關鍵是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但在轉化的過程中是乘以最簡公分母,最簡公分母可能會等於0.因此解完方程後需把所求結果代入公分母,若公分母為零,則所求結果為增根,增根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原分式方程無解。
  • 關於分式方程無解的探討和反思
    一、分式方程無解的含義分式方程無解是指無論取何值都不能滿足分式方程等號兩邊相等,分式方程無解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原分式方程在等號兩邊同時乘最簡公分母化簡為等式方程後,等式方程無解;第二種情形是在分式方程化為等式方程後,整式方程有解,但是這個解卻讓原來的分式方程分母為0,這個解就叫作分式方程的增根.
  •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C小姐有個感情問題煩擾了她整整一年她與男朋友長達7年的感情走上了戀愛的峰值卡在中間不上不下就像一棟從前買下的樓盤升值到頂,變成祖屋自己住無任何感覺出售又無法回本對於C小姐的來說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 一元二次方程無解的情況說明
    求根公式是萬能的,但是二次方程會出現無解的情況!比如下面這個二次方程:x +x+1=0該方程無法進行因式分解,所以用求根公式來解。有什麼問題嗎?當然!是指「平方後得到-3的數」,但是任何數平方後都不可能得到負數。在解初中數學題中的二次方程時,如果 下為負數,就說明該二次方程「無解」。
  • 初中數學分式方程的增根與無解的區別
    分式方程的增根與無解是分式方程中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同學們在學習分式方程後,常常認為分式方程無解和分式方程有增根是同一個概念,導致在解題過程中出錯.分式方程有增根是指解分式方程時,在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的變形過程中,方程的兩邊都乘了一個可能使分母為零的整式,從而擴大了未知數的取值範圍而產生的未知數的值。
  • 3道小學低年級數學「無解」題,家長:這種題大學生都解不出
    最後,家長只能憤怒地來一句:這些題目根本無解嘛!就是大學生來,也依舊解不出來!下面是3道小學低年級數學「燒腦」題,同學,如果你全能解出來,你真的是學霸哦!上圖是一道小學一年級入學測試題,我的天哪,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一年級,就要面對這樣難的數學題嗎?
  • 三體問題真的無解嗎?也許這就是大自然,對科學家深深的惡意!
    在科學上,存在很多"無解"的情況,比如著名的三體問題,五次及五次以上方程求根問題,非線性單擺問題等等。大劉的小說《三體》中,描述了三體人所在恆星系,因無法預言三體問題的精確解,最終三體星球會走向滅亡。那麼三體問題為何無解?就算沒有公式解,三體人擁有強大的量子計算機,難道都計算不出三體系統的數值解嗎?回答是肯定的,三體問題並不是單純的計算力問題!
  • 二次方程無解的情況說明
    二次方程中的無解情況 以下面的聯立方程組為例, 畫出①和③的圖像, 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個式子的圖像沒有交點,這就是二次方程無解的原因。x 2 +x+1=0 如果用求根公式解上述二次方程,中的值為負數(超出實數範圍),因此也是「無解」的。
  • 八年級數學:分式方程增根(無解)經典題解析
    分式方程的增根與無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增根表示符合整式方程但不符合分式方程的解,而無解則表示方程沒有解。分式方程有增根並不意味著方程一定無解,如果該方程有一個以上的解,而增根的個數少於解的個數時,方程還是有解的。
  • 如何把「無解的問題」變得「可解」?只需要一個技能
    請注意,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之所以發展得不理想,很可能不是沒有解決好問題,而是你提的問題,本身是一個不可能被解決的問題。 那些不可能被解決的問題,在人生設計中可以稱為「重力問題」。
  •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七十七:解答「分式方程無解」問題需注意什麼
    1、若關於x的分式方程7/x-1+3=mx/x-1 有解,則實數m=?2、若關於x的分式方程(x-m)/(x+1)=m有解,則m的值為______.1、分析:前面的過程依然不變,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係數化為1,得x=-4/3-m,新得到的分母為3-m,原分式方程中的分母為x+1,要保證分式方程有解,這兩個分母都不能為0,所以3-m≠0且x-1≠0,即3-m≠0且-4/3-m-1≠0,解得m≠3且m≠3=7.
  • 教你區分,八年級數學分式方程增根與無解,經典題常見題解析
    一般來說,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分式方程中分母為零,因此我們必須檢驗,當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簡公分母,如果最簡公分母的值為零,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 分式方程無解的兩種情況解析
    「分數方程無解: 1、分式方程有增根。 2、x的係數不為0。 如: 方程兩邊同時乘以最簡公分母,將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為相反數時。不要忘了改變符號。 (最簡公分母:係數取最小公倍數;未知數取最高次冪;出現的因式取最高次冪。)
  • 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解的三種情況
    今天我們講一下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情況,都是如下三類情況。當方程中的係數用字母表示時,這樣的方程叫含字母係數的方程。含字母係數的一元一次方程總可以化簡為ax=b的形式,在接下來化係數為1的時候就要對字母a、b進行討論:當a≠0時,方程的解為x=b/a當a=0時,並且b不等於0時,方程無解當a=0時,並且b=0時,此時方程有無數個解
  • 數系有什麼內容?沒有實數解的方程怎麼辦?
    二、數系的擴充與複數的引入在高中階段,所有的方程求解,所得到的解都是實數解,但是有的方程沒辦法求解出實數解,比如說下面的方程:這個方程求解不出解,因為在實數這個範圍內沒辦法找到一個數的平方等於-1,所以上面這個方程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