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七號運載火箭轉運前夕,技術人員正在進行火箭裝配與檢查。新華社記者 曾濤 攝
新華社海南文昌6月22日電 題:「火箭就要發射,得多盯著點兒」——新華社記者親歷長徵七號火箭設備裝配與檢查
新華社記者曾濤、陳曦、梅常偉、王婷
早上7點半,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已是日光灼人。一群航天人吃過早飯,從食堂走出,奔向不同的工作場房。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轉場前夕,新華社記者來到了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一)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總裝車間副主任崔蘊,從事火箭總體裝備工作已經30多年。離火箭發射只有幾天的時間,他特意從北京趕到了文昌:「關鍵時期我得多盯著點兒。」
步入測試廠房,龐大而潔白的火箭立即映入眼帘。抬頭望去,一眼望不到頂。80多米高的火箭四周,搭著10層平臺。這些平臺,便是火箭總體裝配和裝備檢修時的架子,可承人、可載重。
10個平臺上,已有不少穿著防靜電服的工作人員在工作,還有人正在不同平臺間走動。崔蘊按下電梯,來到最高層。
最高層平臺對應的,是整流罩,也就是火箭的頂端。他今天的裝備檢查工作,便是從這裡開始。
崔蘊圍著整流罩,一會兒用手摸摸,一會兒湊近檢查,並不停地叮囑正在裝配的技術人員:「裝好之後,各個連接處一定要密封嚴密,必須要把防水做好。」
崔蘊告訴記者,為適應海南文昌發射場高溼的天氣,長徵七號火箭在總體設計和總體裝配時,都特別注意防水防雨,嚴格做好各部件的密封工作。現在,長徵七號火箭已經可以防中雨了。
再往下走,來到芯一級與芯二級連接的平臺處,技術人員正在加裝彈簧分離器。「這個分離器將在芯一級與芯二級第二次分離的時候,把壓縮的彈簧釋放,提供分離力。」崔蘊邊向記者介紹,邊在一名技術人員跟前蹲了下來。
這名技術人員正在用工具壓縮彈簧。「壓縮的時候扶好彈簧,否則彈簧容易彎曲變形,到時候釋放出來的力就不均勻了。」崔蘊是個急性子,還沒說幾句就直接上手教技術人員如何扶正彈簧。
一旁的裝配一組組長駱鑫生是崔蘊帶出來的徒弟,他深知師父的脾氣:「師父眼裡只有火箭,誰要在裝配工作上疏忽一點兒,師父準跟誰急!」從普通裝配工人,成長為裝配組長,駱鑫生挨了不少敲打:「裝配工作做不好,火箭就會出大問題,到時候誰還跟你講人情?」
的確,火箭的總體裝配工作,是一項既需要技術更需要耐心的工作。在長徵七號火箭生產製造期間,裝配組的人員從來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下過班,幹到次日凌晨三四點鐘是家常便飯。
55歲的崔蘊,帶著這群平均年齡二十五六歲的徒弟們沒日沒夜地幹。「長徵七號火箭有很多新的優點,譬如環保無汙染、可在中雨發射、可抵抗八級風,但是這些詞彙背後,是我們工藝部門成倍增加的工作量和更高的工作難度。」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