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親歷長徵七號火箭設備裝配與檢查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轉運前夕,技術人員正在進行火箭裝配與檢查。新華社記者 曾濤 攝

    新華社海南文昌6月22日電  題:「火箭就要發射,得多盯著點兒」——新華社記者親歷長徵七號火箭設備裝配與檢查

  新華社記者曾濤、陳曦、梅常偉、王婷

  早上7點半,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已是日光灼人。一群航天人吃過早飯,從食堂走出,奔向不同的工作場房。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轉場前夕,新華社記者來到了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一)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總裝車間副主任崔蘊,從事火箭總體裝備工作已經30多年。離火箭發射只有幾天的時間,他特意從北京趕到了文昌:「關鍵時期我得多盯著點兒。」

  步入測試廠房,龐大而潔白的火箭立即映入眼帘。抬頭望去,一眼望不到頂。80多米高的火箭四周,搭著10層平臺。這些平臺,便是火箭總體裝配和裝備檢修時的架子,可承人、可載重。

  10個平臺上,已有不少穿著防靜電服的工作人員在工作,還有人正在不同平臺間走動。崔蘊按下電梯,來到最高層。

  最高層平臺對應的,是整流罩,也就是火箭的頂端。他今天的裝備檢查工作,便是從這裡開始。

  崔蘊圍著整流罩,一會兒用手摸摸,一會兒湊近檢查,並不停地叮囑正在裝配的技術人員:「裝好之後,各個連接處一定要密封嚴密,必須要把防水做好。」

  崔蘊告訴記者,為適應海南文昌發射場高溼的天氣,長徵七號火箭在總體設計和總體裝配時,都特別注意防水防雨,嚴格做好各部件的密封工作。現在,長徵七號火箭已經可以防中雨了。

  再往下走,來到芯一級與芯二級連接的平臺處,技術人員正在加裝彈簧分離器。「這個分離器將在芯一級與芯二級第二次分離的時候,把壓縮的彈簧釋放,提供分離力。」崔蘊邊向記者介紹,邊在一名技術人員跟前蹲了下來。  

  這名技術人員正在用工具壓縮彈簧。「壓縮的時候扶好彈簧,否則彈簧容易彎曲變形,到時候釋放出來的力就不均勻了。」崔蘊是個急性子,還沒說幾句就直接上手教技術人員如何扶正彈簧。

  一旁的裝配一組組長駱鑫生是崔蘊帶出來的徒弟,他深知師父的脾氣:「師父眼裡只有火箭,誰要在裝配工作上疏忽一點兒,師父準跟誰急!」從普通裝配工人,成長為裝配組長,駱鑫生挨了不少敲打:「裝配工作做不好,火箭就會出大問題,到時候誰還跟你講人情?」

  的確,火箭的總體裝配工作,是一項既需要技術更需要耐心的工作。在長徵七號火箭生產製造期間,裝配組的人員從來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下過班,幹到次日凌晨三四點鐘是家常便飯。

  55歲的崔蘊,帶著這群平均年齡二十五六歲的徒弟們沒日沒夜地幹。「長徵七號火箭有很多新的優點,譬如環保無汙染、可在中雨發射、可抵抗八級風,但是這些詞彙背後,是我們工藝部門成倍增加的工作量和更高的工作難度。」他說。

相關焦點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將用長徵二號F型火箭進行發射
    新華社酒泉9月20日電(記者 白瑞雪、張汨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負責人20日透露,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將用長徵二號F型火箭進行發射。    長徵二號F型火箭是中國目前唯一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的火箭。它是在長徵二號E型即「長2捆」火箭的基礎上,按照載人航天工程總體任務和技術指標要求而研製的。
  • 襄陽航宇救生裝備公司建功長徵七號
    湖北日報訊 (記者夏永輝、通訊員龔軍麗、楊戈)昨悉,襄陽市的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採用國內獨有的氣壓無縫焊接技術,成功助力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發成功。  據悉,長徵七號從裝配測試塔運至發射塔的軌道項目,由航宇公司旗下子公司——航生石化環保有限公司承擔。
  • 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的原因是什麼?
    日)的首次發射任務中,長徵七號甲火箭沒能按照預定軌跡飛行進入太空,發射宣告失利。 那麼,長徵七號甲火箭發射失利會影響中國航天嗎?這樣的動力配置,可以讓長徵七號甲把最重7噸的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未來可用於通信衛星、導航衛星的發射。
  • 我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 長徵五號初樣優化
    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
  • 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長徵七號火箭副總指揮,都從這所高校走出!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5次飛行。運載火箭技術代表了人類進入宇宙空間的能力,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開發空間資源、構築空間產業的基礎。
  • 解碼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為何從它身上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
    圖據《中國航天報》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該型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除了意義重大,從長徵八號身上還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究竟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創新突破,一起去看看。
  • 長徵七號火箭剛升空3分鐘就變火球,專家分析:失敗原因主要有3個
    近日媒體報導了一則讓國人沉痛的消息,在夜空中騰飛著的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突然出現異常,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的首飛以失敗而告終。根據官方公布的視頻顯示,火箭在發射升空3分鐘後,突然變成一個巨大的火球,燃燒數秒後,變成一片漆黑。據專家分析稱,火箭在爆炸時被解體了。我們知道,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我國航天主力,它承擔著太空探索的重任。
  • 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失利,可能會影響中國戰略安全建設進度!
    其中長徵七號甲火箭使用的推進劑與以往不同,過去的火箭發動機採用的推進劑是有毒肼類燃料,這種燃料的造價十分昂貴,並且維護起來極其複雜,長徵七號甲火箭使用的則是更加先進的液氧煤油推進劑,這種燃料不僅無毒無汙染,然且相對於之間的燃料推力提高了百分之六十,就性價比而言前者的價格足足是這種燃料的三十倍之多。
  • 揭開長徵火箭跨越成長的基因密碼
    長徵七號遙二火箭成功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2017年4月20日攝)。  在天安門城樓正南約20公裡處,有一塊名叫「東高地」的區域。  這裡,看似尋常,卻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運載火箭研製基地,這裡的學校、醫院均以「航天」命名。  這裡,走出了錢學森、任新民等數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 長徵二號FT1火箭170餘項技術改進"給力"天宮一號
    新華社酒泉9月28日電(記者王玉山、徐壯志、李惠子)與發射神舟載人飛船所使用的長徵二號F火箭不同,承擔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任務的火箭有一個新名字:長徵二號FT1火箭。    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為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長徵二號FT1火箭在整流罩、助推器結構、控制系統、動力系統等方面進行了170多項技術改進。
  • 長江七號火箭發射成功
    20:06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20:01 長徵七號火箭是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無毒無汙染、高可靠的中型運載火箭,由「結構、發動機、增壓輸送、控制、測量、總控網、動力測控、發射支持」等八大系統組成。
  • 親歷長徵五號發射,每一個感官細胞都被火箭所震撼
    可惜,能夠實地觀看運載火箭的機會對普通人來說少之又少。只有從書籍、雜誌和電視裡能看到運載火箭、衛星,太空梭這些航天設備,距離實在是太過遙遠,難以形成感性認識。後來有了俗稱為「珠海航展」的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航天系統也作為其中一個重點,才第一次管中窺豹地見識到高精尖的航天設備,才看到運載火箭的巨大,才看到衛星和宇宙飛船的精密。
  • 訪改進型長徵二號F火箭「兩總」:「神箭」成長記
    「神箭」是怎樣煉成的——改進型長徵二號F火箭「兩總」專訪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敏)我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大幕即將拉開。從火箭點火到飛船入軌前後也就10多分鐘。記者專訪了航天科技集團改進型長徵二號F火箭的總設計師荊木春和總指揮劉宇。    「神箭」成長記    在業內,長二F火箭被譽為「神箭」。因為關係到航天員的生命,它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有明確的0.97可靠性和0.997安全性指標要求的運載火箭。
  • 長徵七號火箭可靠性那麼高,為什麼在第三次發射就失敗了?
    首先來分析一下發生在3月16日長徵7A中型運載火箭失敗的原因,長徵7A運轉火箭雖然是一個新的型號,但是這款火箭採用都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在這次失敗之前,長徵7號系列火箭已經發射過兩次並且都取得成功,說明這款火箭在設計上並沒有大的問題和缺陷,設計上沒有缺陷同時也排除外部環境原因(比如高空風切變),專家認為,導致長徵7A運轉火箭失敗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火箭自身的共振造成解體
  • 長徵七號 發射失利,一朵烏雲遮不住中國航天的光芒
    新華社報導: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其中的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是我國發射載人飛船的唯一運載火箭,也是我國的功勳火箭,先後將我國十艘「神舟」載人飛船、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成功的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 我國立項研製"長徵七號" 天宮一號明年發射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我國已經立項研製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此外,梁小虹還表示,將於明年把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送進軌道的長二F(改)火箭已經出廠,即將進行合練。
  • 渤海輪渡為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火箭發射提供服務保障
    魯網9月15日訊(記者 管曉慧 通訊員 王建波 石澤鑫)北京時間9月15日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葉源昊 自海南文昌報導圖為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當人們還沉浸在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的興奮中時,中國航天再踏徵程。
  • 梁小虹委員: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完成發射場合練
    原標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完成發射場合練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委員4日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於去年年底進入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今年春節前完成了發射場合練。憑藉首次採用的數位化模擬技術,整個合練過程順利完成,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梁小虹介紹,發射場合練指火箭與發射場的全面對接。
  • 長徵七號甲首次發射遭遇失敗,故障尋因影響後續發射計劃
    到晚上 23 時 12 分,即距離點火發射約 1 個半小時後,新華社發布消息宣布此次發射失敗,報導稱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