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風美雨各不同:英美兩國的語言和文化差異,你知道嗎?

2021-01-09 英語名師王樹振

【新東方名師:英語學習成功之路】由新東方英語名師王樹振主講,在這套專欄課程中,王老師會現身說法,剖析英語學習心路歷程,分享英語學習的方法、技巧和經驗,幫孩子培養起英語學習的興趣,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此英語不再難!本專欄每天更新內容,更多精彩,值得期待!限時福利:購買本專欄前100名,私信王老師數字4,免費領取《英語超級提分寶典》實體書一本(244頁,包郵)。實體書數量有限,先領先得哦!

都說英國和美國有許多不同,英國人和美國人也都願意宣傳,甚至炫耀他們彼此的這種差異,就像兩個孿生姐妹生怕被別人說模樣相似或者性格雷同一樣。之前有一個英國朋友問我,你們能看出英國和美國有什麼不同嗎?我開玩笑說,「有差別嗎?完全看不出來啊!」其實,最直觀的表面的不同倒是能觀察到一些,而真正的不同可能要花很多年才能體會出來。#英語#

首先,英國的東西很貴,喪盡天良的貴。來英國之前,一個美國朋友告訴我,倫敦的物價是波士頓的兩倍,中國的十倍,我還以為是誇張,等到了倫敦之後,才知道此言不虛,至少在餐館消費的確如此。我曾在英國倫敦的一家普通中餐館點一盤魚香肉絲,外加一碗米飯和一杯紅茶,最後結帳的時候,才知道花了38英鎊,光魚香肉絲這一道菜就花了36英鎊,按照當時的匯率,換算成人民幣大約300塊錢,而且飯菜的分量很少,也就勉強吃飽而已。如果在中國的話,300塊錢,同樣分量的魚香肉絲,怎麼說也夠吃10盤了。所以每次拿著人民幣去兌換英鎊時,我的心都是顫抖的。

其次是讓很多人大驚小怪的英國口音。我始終不明白的是,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為什麼都特別高看英國口音,動不動就拿「標準倫敦音」來嚇唬人,要我說,這就跟「正宗河南話」一樣,不都是方言嗎?只不過英國人當年通過鴉片走私、商品傾銷和堅船利炮,全球出擊殖民掠奪,愣是把這個土鱉方言整成了如今人人學習的世界通用語。

下面,我們說說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區別。因為我是從初中開始學英語的,從小打到大接觸的一直都是英式英語,前幾年去美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所學的英語很容易引起誤解和歧義,結果十分尷尬,究其根源,還是因為不熟悉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差別造成的。

英式英語(簡稱英語)和美式英語(簡稱美語)的區別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是兩者互相理解,對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說,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問題,但是對於把英語當作外語的學習者而言,還是要進行區分的,否則很容易混淆。總體而言,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之間的差別有時是驚人的,在發音、單詞拼寫和使用,以及語氣和表達上,都有很大的區別。

1. 發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具代表性的區別是單詞中「r」的發音的不同。在英語中,「r」是不發音的,而在美語中,r聽起來怎麼都是個「兒」音。就拿字母組合ar來說,英語中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長音[a:],而在美語中,則是「阿爾」。事實上,凡是有r在一個音節尾部的時候,美英發音通常都是不一樣的,如tour(英:吐啊,美:吐兒),tear(英:踢啊,美:踢兒)。

2. 拼寫

在單詞拼寫上,英語和美語的區別無非有以下幾種:

-re和-er:部分以re結尾的詞在美語中以er結尾,如: metre/meter, centimetre/centimeter, theatre/theater, centre/center等。

詞源分析:這些詞全部都是從法語中來的(分別是:mètre, centimètre, théa^tre, centre)。其它大部分的re詞都是,如genre, hors-d'oeuvre等,不過這些的拼寫都沒有變化了。

our和or:英語部分our在美語中的拼寫為or,如:colour/color, favourite/favorite等。

詞源分析:這些詞大部分也都是從法語中來的,不過沒那麼明顯,很多都因為時間原因變化了。如colour是couleur,favorite是favorit。

-ise和ize:英語中的-ise動詞在美語中拼寫為-ize,如:organise/organize, actualise/actualize, realise/realize

詞源分析:這些詞也是從法語中來的,分別為organiser, actualiser, réaliser(但因為語言的演變,法文裡這些詞的意思已經和英文裡不同了,如actualise現在的意思是「實現」,而actualiser是「升級」;realise現在的意思是「意識到」,而réaliser就變成了「實現」)。

3. 詞義

英語和美語中有些同樣的詞語的常用意思是不同的,或者同樣的東西用不同的詞語來說,而且絕大部分這種詞語是和文化風俗有關的,但並不對交流產生實質性影響。如jumper一詞在英國可指毛衣,而美國人很少用這個詞當衣服講,而是用sweater來做毛衣。下面是我頗有體會的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在詞彙使用上的差別的幾個例子:

棒球帽:cap(英語) hat(美語)內 褲:pants (英語) underwear(美語)長 褲:trousers(英語) pants(美語)鈔 票:bank note(英語) check(美語)

在美國時,有一次我到銀行去取款,想要鈔票,於是使用了Bank note 這個詞,但是櫃員對我說:「我不懂你要的是什麼,我猜你要的也許是check」。在英式英語裡,check (英式英語拼寫為:cheque) 的意思是支票,根本不是鈔票!

4. 語氣

英語的語氣抑揚頓挫,語調高亢,和法語頗有幾分類似(儘管英國人自己並不承認),而且英國人愛嘲笑美國人說話有氣無力,鬆散無韻律。

美語的語氣相對比較穩重低沉,句勢通常呈降調,並且語速稍慢一些,而且美國人愛嘲笑英國人說話歇斯底裡,女裡女氣。

5. 表達

英語和美語在表達方式上的差別也很驚人。在英語口語中,「好久不見」是「It's been ages」,而美語口語中竟然是「Long time no see」。當我在美國聽到有人跟我說 「Long time no see」時,我非常的不適應,以為這是中式英語(Chinglish)。但是當我身邊的美國朋友紛紛告訴我,美國人大都會說「Long time no see」時,我終於接受了這個表達。但是,當我跟英國的朋友說「Long time no see」的時候,卻遭到了一波鄙視。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區別。

相關焦點

  • 午間閱讀 | 語言與文化霸權
    其意無非是說,英美雖然都說英語,但其實文化差異不小,反倒有時因為都說英語而誤以為彼此想法一樣。正如這個故事所隱喻的,長久以來,人們都把語言上的分裂視為一種不幸的狀況,象徵著混亂、無序,也是爭執和矛盾的主要根源之一,而單一的語言則能帶來統一和秩序。現在,這一理想乍看似乎有史以來首次可能實現了,當下英語在全球文化中的強勢,已經達到歷史上任何一種通用語都無法企及的程度。然而這是好事嗎?
  • 北青報:從兩大視角看英美新冠族裔光譜
    英美相隔大西洋,但是,兩國的黑人與白人同病不同命,顛覆所謂重大流行病生死同等的「大均衡器」說法。其實,這種死亡統計黑白對比懸殊的背後,既有經濟地位差異也有文化習俗不同,說到底是發展失衡使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的英國統計局報告表明,黑人女性(包括非洲黑人、美洲黑人、其他黑人)死於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白人女性的4.3倍;黑人男性死亡概率是白人男性的4.2倍。
  • 「輕英語」英美語言大不同:美食篇
    說到了所有人都非常喜歡的「語言大不同」系列,這次我們將深入認識大家最愛的東西:食物。當我們在美國或英國點餐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語言差異讓我們很難決定自己到底該吃什麼?不會有人想要浪費時間在這些煩人的事情上,因此現在就讓我們在旅行之前,找出所有你應該知道的字彙吧!有些不同的英文單字代表著同樣的意思,卻分成英式和美式的用法,下面幾個美食英文單字你了解多少呢?
  • 美媒:中美兩國文化差異明顯 但中國人很像美國人?
    還有比這更美國的嗎?打籃球、輸掉大賽、父母以成年人的邏輯安慰沮喪的少年……儘管美中在政治、歷史和文化上差異明顯,但兩國民眾有著一樣的體驗。中國是個多樣化大國。對西方而言,北京是中國的一大門戶,從這裡可看出西方文化如何強大於美國軍力。北京不像中國金融中心上海那樣華麗奪目,但也不像華盛頓。這座城市充滿歷史、文化,當然還有商業氣息。到處都是現代化的銀行和公司大樓。
  • 尊重不同文化的共性與差異
    蔡先生認為美育則不同,「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費孝通先生「美美與共」的觀點可以看作「美育」說的延續和發展,所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體現出一種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心態。
  • 東西方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
    商務英語作為傳導東西方文化、風俗和經濟等特點的同時,把國家之間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特色和不同生活習慣的特點也融入到商務英語的翻譯中。為促進各國友好交流關係奠定了基礎。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東西方地域差異 東西方國家由於地理條件、自然條件和地域環境等因素各不相同,而逐漸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 語言大不同:中英文語言的八大差異
    第1頁:中英文語言的八大差異 第2頁:中英文語言的八大差異>>>進入搜狐出國頻道      >>>去《搜狐出國》微博看看  1.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說過:「就句子的結構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
  • 了解一下英式英語 & 美式英語的17個發音差異,英美音無縫切換不是...
    RP在英國,GA在美國;雖然這兩種發音的普及度(以及官方的普及力度)遠不如普通話在中國的流行,但大家可以把它們分別理解成英美兩國的「普通話」。聰明的你可能就會問,horse,pork也符合這種音變規則嗎?筆者莞爾一笑,扔給你三個字加一個標點符號:不符合!Horse,pork這種在英音裡面讀作長音/ɔ:/,但是在美音裡面卻需要處理成捲舌音的單詞就不需要折騰音變,正常髮長音/ɔ:/,然後發好捲舌音就足夠,可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 男女情感究竟有什麼差異?這些特點你都知道嗎
    男女情感究竟有什麼差異?這些特點你都知道嗎男性和女性完成了人類的物種,從表面上看,他們之間存在著可以從遠處看到的差異。正是這些身體上的差異,比如女性的乳房,男性的面部和身體上的頭髮,起到了它們之間的磁性吸引作用。
  • 這個西班牙女人在中國一待四十年,促進中西兩國文化交流
    所以在1979年,她成為中國最早的一批外國留學生,來到北京語言學院開始系統學習中文,開始了她四十年的中國生活。1983年,易瑪成為西班牙駐華使館文化專員,2006年開始擔任塞萬提斯學院北京分院院長。四十餘年裡,她成為中西兩國的文化使者,不僅把西班牙文化推廣到中國,也還做了很多向西班牙搬運中國文化的事,比如策劃組織了「從東方之國:中國的藝術先鋒」和「盛宴,儀式,慶典:上海博物館古銅器」兩次大展。此外,她也撰寫了關於西班牙語在中國的發展、兩國關係間文化和教育的不同方面數不勝數的文章,多年來,獲得了中國以及西語國家的機構頒發的無數獎項。
  • 中文和英文的文化差異
    世界文化多種多樣,語言也是。一講到中文,在我們眼裡那是母親的象徵,無論走到哪裡,一聽到中國話就覺得格外的親切,但是在外國人眼裡,我們的中文卻讓他們望而止步。問什麼呢?中文實在是太難了!我們中國人現在也不乏學習英語的人才,甚至學習英語的人要遠遠多於研究漢語的人呢?
  • 歷史:人們因為文化傳統與語言人種的差異,會形成一些族群性差異
    一旦你的信息流動被切斷了,官僚體系馬上就會癱瘓瓦解。而日本人打過來,完了,淪陷區跟重慶之間聯繫被切斷了。所以國民黨在這些地方的官僚體系很快就全都瓦解了。而共產黨不一樣了,他走的是內部控制路線,內部控制路線就是說要用一套理想信念由內及外的把組織成員的精神世界給徹底刷新一遍,這樣就能讓每一個成員他都能夠對這個宏觀的事業有一種信仰和忠誠。
  • 淺析中英文在線翻譯的語言差異——壹品優刊
    原標題:淺析中英文在線翻譯的語言差異——壹品優刊 隨著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國際貿易的發展幾乎遍布了全球,不過由於地區差異性以及語言文化的差異,導致雙方溝通的過程中不能直接進行交流。
  • 在文化差異中尋找理解和共鳴
    活動節目的選擇和活動項目的開展過程中,充分尊重到訪國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創新話語表達方式,努力在文化的差異性中尋找情感理解和共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發揮了文化「走出去」在價值觀層面上的影響力。文化差異隨處可見。西班牙首都馬德裡人的工作生活方式,和我們就大不相同。
  • 中英翻譯中的挑戰—文化差異
    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我們不知道那名翻譯員為何會犯下這個錯誤。或許他在選用那個中文字的時候,並未體會到那個字所附帶的宗教含義。  以上的例子提醒我們,翻譯員和通譯員必須意識到不同種族和宗教之間的差異。一個正確的字用在一個不適當的文化或宗教背景裡,也將成為一個錯字。  然而,世界正以史無前例的步伐演進。
  • 英美科技社團會員服務和發展方式探究與啟示
    依託完善的會員服務,英美科技社團吸引了大批活躍會員,成為舉足輕重的社會團體,對本國經濟社會和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不同社會制度和文化環境下的科技社團發展情況差異較大。相比英美科技社團,我國科技社團起步較晚,在運營能力、組織建設、會員規模、經濟實力等方面仍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間。
  • 中西方對時間的差異_中西方文化差異圖 - CSDN
    在中國人看來,這佐料多少,要依各人的口味而定,有人吃得鹹有人吃得淡,這「適量」就是讓你因人而異,顯示了中國人的主觀和處事的油滑。而西方人認為,既然是菜譜,就是為不會做的人寫的,就要明確而清楚。然而卻忘了人的肚子大小和口味之不同。說明西方人過於客觀和呆板。 這種思想放到另外一個極端,比如嚴謹的法律,西方人會規定了服刑年限:比如偷雞判三個月,偷牛判五個月,定得幾乎滴水不漏。
  • 考研英語翻譯必備知識:英漢語言的主要差異
    第三節  英漢語言的主要差異正如第一節所述,就基本的句型結構(簡單句)或句子主幹(主語、謂語和賓語)而言,英語和漢語基本上是相同的,可以相互直譯或順譯,這是兩者可以互譯的基礎。但是在實踐中,由於受不同的傳統習慣、思維方式、歷史文化等的影響,英語和漢語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並不能簡單地直接轉化,這是兩者互譯的困難所在,也是吸引眾多翻譯精英不懈努力的魅力所在。
  • 語言的文化性格
    機組人員和機場塔臺指揮人員的交流,也要用英語。既然這樣,始終都用英語,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錯誤理解。02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種文化的性格,必然大量表現在語言中。韓國文化等級意識強,於是,在語法、用詞、語氣、稱呼等方方面面,都有強烈的上下尊卑的分別。
  • 網絡語言、方言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一心:網絡語言只限於利用計算機網絡交流之間通用的語言,您將它定義為一種社會方言,我有點不理解了,一般我們對方言的定義,是根據地域文化的差異而產生的共同方言,怎樣將網絡語言也定義為社會方言呢?這幾大方言你怎麼比,還是粵語,不管是在海內還是海外,比如說潮州話可能在泰國很強勢,福建話在新馬很強勢,但是你要知道粵語在澳大利亞、在紐西蘭、在美國、在加拿大、在英國和法國全部是廣州話的天下,你不得不認為它是方言裡的老大哥,這種地位就是強勢方言的地位,客家話和潮州話想跟他PK,那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