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影響ALS新基因突變

2020-12-06 人民網

SS18L1(又稱CREST)基因產生的突變,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來說可能是一種危險因子,這是《自然—神經科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的結論。由此,與ALS有關的潛在基因風險因子又多了一種。ALS,通常被稱為「葛雷克氏症」,是一種累進性神經退行疾病,以上、下運動神經元(控制肌肉收縮的一種神經元)的選擇性退化和凋亡為特徵,會引發癱瘓、最終導致死亡。科學家目前已找到影響ALS發病的一些基因,但是絕大部分病例的病因仍是未知。

為了弄清是否還有其他潛在基因突變會影響ALS的發病,Aaron D. Gitler等人檢查了47個家庭的基因信息,以找到僅在感染者體內出現的一種基因序列的突變情況。他們發現CREST基因的一種突變——CREST基因對神經元的表達在其中一個病例和有ALS病史的家庭中非常豐富。儘管研究人員清楚知道CREST基因突變是如何導致ALS的發病,但關於這種重要發病途徑的研究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折磨霍金多年的「漸凍症」,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對這種疾病有...
    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對一種名為TBK1的基因突變如何導致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研究人員發現,TBK1中與ALS相關的突變對經基因改造後出現類似ALS症狀的小鼠的疾病進展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這些發現發表在3月27日的《神經元》雜誌上,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治療提供了遺傳學和機械學上的見解,可能會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治療提供新的策略。
  • 科學家發現影響大腦結構的8個基因突變
    新華網雪梨2月3日電 不同人的大腦有很大差異,這是生活中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科學家發現了其中的部分原因。一項大規模國際研究顯示,一些基因變異會顯著影響大腦中不同區域的大小,進而影響人的能力和行為。
  • Sci Rep:科學家發現ALS基因之間的聯繫
    2020年3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馬爾他大學科學家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Gemin3酶被認為是導致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突變基因之間的分子"橋梁"。ALS剝奪了患者行走、進食和呼吸的能力。
  • 科學家發現新基因:罕見突變可令超級稻增產9.5%
    GS2顯性基因使水稻穎殼細胞增大。 電子顯微鏡照片日前,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能顯著提高水稻產量的基因GS2(Grain Size on chromosome 2),田間試驗顯示,該基因能使超級稻「兩優培九」增產9.5%。
  • 基因突變可致精子畸形!滬科學家發現不育新病因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找到男性不育新病因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男性的生育能力都在持續下降,但導致男性不育的很多原因卻並不明了。上海科學家最近解開了其中一個謎團———中科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劉默芳課題組與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課題組合作,首次發現人類Piwi基因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
  • 新冠病毒出現潛在「耐藥性」基因突變,對控制疫情有何影響?
    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上多家媒體的關注,有的文章宣稱這一突變株可能導致新冠疫苗無效,並成為COVID-19再度爆發的隱患。那麼,這一新病毒突變株從哪裡來?世界人口中是否存在讓中和抗體療法和新冠疫苗失效的突變株?它們對新冠疫苗和療法的開發又有什麼影響?今天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結合公開資料,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 海外就醫: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關男性乳腺癌的三種新的基因突變
    據國內大型海外就醫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在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關於男性乳腺癌的遺傳學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三種會增加男性乳腺癌風險的基因突變。  該研究由英國乳腺癌研究慈善機構Breast Cancer Now贊助,研究人員發現了三種常見的使男性易患乳腺癌的DNA突變,至此,我們一共了解有5種此類突變。
  • 科學家發現一個「瘦人基因」,居然是著名的致癌突變ALK?
    /這個基因有意思/《細胞》(Cell)雜誌5月21日發表的文章顯示,多國聯合科學家對47,000多個長得很瘦的人進行大型GWAS(全基因組關聯分析)調查發現了一個「瘦子基因」——ALK基因,能讓瘦子們快速代謝熱量,怪不得吃啥都不胖!
  • Nat Med: TP53基因突變影響血液癌嚴重程度
    2020年8月5日訊/生物谷BIOON/---TP53被認為是「基因組的守護者」,同時也是癌症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 TP53的正常功能是檢測DNA損傷並防止細胞將這種損傷傳遞給子細胞。當TP53發生突變時,由該基因產生的p53蛋白將不再具有這種保護功能,結果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在許多癌症類型中,TP53突變均與較差的預後相關,例如疾病復發和生存期較短。
  • 科學家發現男性生育能力相關基因,基因突變將致「無精子症」
    2017年5月2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一類與男性不育直接相關的基因被發現。該基因Piwi (Hiwi)的三種突變,均會導致男性不能產生成熟的、有活力的、合格的精子,即「無精子症」,造成男性不育。該研究成果或將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轉機。
  • 科學家發現了三種導致背部疼痛的基因突變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三種與背部疼痛相關的基因突變,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正遭受背部疼痛的困擾。SOX5、CCDC26/GSDMC和DCC這三種基因突變被認為是影響脊骨發育的原因。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研究人員對超過15萬歐洲血統個體進行的全基因組薈萃分析,從而得出了這個結論。這三種突變甚至還與坐骨神經痛和關節炎等導致疼痛的疾病相關,其中SOX5的相關性最明顯。
  • DNA「複製時機」因人而異 可影響基因突變率
    來自哈佛醫學院、哈佛布羅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基因學家開展了一項新研究,他們發現,包括起源點位置和DNA片段複製順序在內的「複製時機」竟然因人而異。  11月13日《細胞》在線版發表了這一成果,該研究還確認了第一組由「複製時機」精心策劃的基因變異體。
  • 新冠病毒若發生基因突變,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新冠病毒在繁殖倍增的過程中若發生了基因突變,會否影響其感染能力? 3月17日,論文預印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一篇與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突變有關的研究,稱突變增強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結構穩定性,突變病毒株與受體結合的親和力顯著增強。
  • 研究發現CHD8基因突變的人可能會患自閉症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們發現,有CHD8基因突變的人「很可能」會患自閉症。新研究發現該基因突變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徵,如腸胃疾病、大頭、寬眼距。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它不是單一病種,是一種症候群。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 Cell:科學家發現新型基因突變 為癌症診斷和治療提供思路
    2017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紐約基因組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在癌細胞內發現了一種新的基因突變類型,或為了解癌症起源提供線索,同時也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靶點。藉助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科學家們已經知道癌症的根源在於破壞蛋白質序列的突變。突變會導致細胞合成異常活躍或發生功能紊亂的蛋白,也會導致細胞無法合成一些蛋白,最終導致癌症的發生。在最近發表在Cell上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可能導致癌症發生的新型突變:在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域發生微小DNA序列(1到50個鹼基)的插入或缺失,也叫做「indels」。
  • Nat Genet:科學家發現可導致多指症等先天畸形的基因突變
    (纖毛)2016年5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些基因突變可能是纖毛類疾病發生(ciliopathies)的關鍵元兇,這種疾病可導致先天性缺陷,據估計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到該類疾病影響
  • 科學家發現與兒童自閉症相關的新基因!
    但由於ASD具有高表型和遺傳異質性,導致疾病的基礎基因的鑑定非常繁瑣,目前為止,僅有約30%的病例可以通過已知的基因突變來解釋。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eLife》上發表了題為KDM5A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using forward genetics的研究成果,其使用正向遺傳學的方法,鑑定出一個與ASD有關的新基因KDM5A,其編碼染色質重塑劑,對於基因表達和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 Nat Commun:新發現!鑑別出與女性常見癌症發生相關的基因突變組合
    2019年8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和Van Andel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兩個基因突變的組合或與女性子宮內膜癌發生直接相關。
  • 科學家在袋獾中發現單一基因突變,激活後明顯減緩癌細胞生長
    ,而且它進化出的基因突變機制還可能啟發產生人類癌症的新療法。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遺傳學》(Genetics)上,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單一的基因突變,這個突變導致野生的「塔斯馬尼亞惡魔」中可傳播的癌症的生長減少。
  • CCR5基因突變使人體不受愛滋病感染,或存在類似對抗新冠病毒的基因
    CCR5基因突變使人體不受愛滋病感染,或存在類似對抗新冠病毒的基因  olivia chan • 2020-04-2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