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發動機燒機油問題鬧的沸沸揚揚,後備箱裡常備機油成為某些車的標配。近期,又出現了機油增多問題,造物弄人。
燒機油不難理解,曲軸箱裡的機油串入了氣缸內參與燃燒。主要原因可能是活塞環密封效果不佳,曲軸箱內壓力過大或油氣分離器效果不佳大量機油進入進氣歧管內等原因。燒機油是發動機不可避免的問題,只是可能在機油處理的平衡性上沒有處理到位,造成燒機油明顯。
質量守恆定律是不允許出現無故增多的,發動機不可能會產生機油,機油增多實質是機油乳化導致機油液面位升高。乳化主要來自於機油混入了汽油或水,同樣也是發動機不可避免的問題。
混入的汽油來自於噴油嘴霧化出的汽油接觸到氣缸壁和活塞表面液化,俗稱溼壁。在冬季低溫啟動時噴油嘴會增加噴油量以保證燃燒和儘快達到工作溫度,溼壁問題更加明顯。汽油溼壁後便更難參與燃燒,直接被活塞環刮入曲軸箱內混入機油中。這部分汽油其實本無傷大雅,發動機的溫度足以助汽油揮發,然後會通過曲軸箱通風進入氣缸內參與燃燒。
水的混入造成是造成機油乳化的重要原因。發動機燃燒本身會產生水,又是因為活塞環的密封效果不可能達到百分百,會出現燃燒室與曲軸箱的竄氣,更高功率版本的發動機燃燒壓力更高,竄氣更加明顯。這部份水蒸氣會在曲軸箱內冷凝或者油氣分離器匹配效果不佳,水蒸氣冷凝後又會流回曲軸箱。北方冬季低溫的冷啟動階段或者頻繁短距離行駛,發動機根本沒有達到一段時間的工作溫度,冷凝水來不及蒸發排除,發動機就降溫了,加劇水的產生。而且東北多為乙醇汽油,含水量大,燃燒產生的水也較多。
對於發動機動力的壓榨,沒有做好極端環境下的發動機調試,急於求成均會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所以鍾愛成熟技術的豐田的可靠性並非紙上談兵。
圖片僅作示例。與機油增多問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