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能幫助你面對焦慮、恐懼、不安全感的方法

2021-01-19 張德芬空間



有人問佛陀:在靜心中,你獲得了什麼?佛陀答道:不僅一無所得,我還失去了憤怒、焦慮、不安全感、以及對變老和死亡的恐懼。


靜心,又稱為「冥想」。這項活動似乎與普通人的生活距離很遠,其實,它不僅可以融入你的生活,還會對你的生活大有助益。今天的「身心靈詞典」,讓我們一起來探究靜心是什麼。


靜心並不神秘,大多數人即便沒有靜心的習慣,卻一定在生活中的某一刻,進入過靜心的狀態。比如:當你的內心非常安寧、平靜的時刻,當你靈感迸發的時候,當你被美景震撼而忘我的瞬間……


靜心很簡單、很容易掌握,

靜心可以幫助你與身體聯結,

消解限制,創造現實。

靜心是幫助你「活在當下」最簡單的方法。



冥想的基礎是源自於愛


每一個人都需要愛。愛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冥想的基礎。如果我們的內心枯寂一片,既不愛這個世界,也不愛身邊的人,更不愛自己,那麼我們的一切冥想訓練都是無意義的。但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雖然生活消磨掉我們的激情,讓我們忘記了心中曾有的溫情,但我們依然可以隨時喚醒它,喚起愛的感覺和力量,然後安住於這種感受之中,進行冥想訓練。


冥想並不神秘,操作起來也不難


並非只有那種端端正正地禪坐於一處的行為才叫做「冥想」。冥想不必在意外部環境,也不用對坐姿有過多的要求。一首旋律優美的輕音樂,一幅賞心悅目的風景畫,頭頂上浩瀚無垠的星空,敲打著窗欞的雨滴,這些都能引發我們的冥想。


我們可以把冥想當作一种放松身心的修習方法,但事實上,它也可以成為幫助我們提升智慧、提高生命質量、實現心靈覺醒的助緣。


——《只有當心非常安靜時》




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


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聯結,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和狀況。所以無論是跑步、快走、遊泳、太極拳、氣功、瑜伽,只要你能夠專心地觀照自己的身體,這些運動都可以成為一種冥想。


而其中,與身體對話、聯結的最佳方式就是靜坐冥想。


最簡單的靜心練習

可以從呼吸開始


「在瑜伽裡有一種有關呼吸的說法,那就是人的一生當中,呼吸的次數是固定有限的。所以呼吸越慢越長的人,活得越久。」


對上班族來說,最有用的就是腹式呼吸了。腹式呼吸可以放慢我們呼吸的速度,因為在呼吸的時候,我們腹部突出,這時橫膈膜就可以下降,按摩到了你腹腔內的許多器官,而且還留出了許多空間給肺部去擴展,所以空氣可以大量地進入肺葉中。而呼氣的時候,腹部緊縮,橫膈膜被擠壓向上,按摩心臟,並且壓縮肺部,把肺裡的髒空氣擠出身體。


把簡單的腹式呼吸學會了以後,就可以在坐車時、開會中,甚至與人交談的時候偷偷地練習,你會覺得你的胸腔愈來愈開闊,甚至感冒等呼吸道的疾病都會減少呢!練習的時候很簡單,只要不著痕跡地把注意力帶到你的呼吸上,關注一下腹部的起伏,自然帶動了腹式呼吸之後,就不需要太多的心力去照顧它了。




冥想具有真實的創造功能,它首先影響到我們的心態、情緒和精神狀態。只有內在平和安穩了,我們外部的生命境遇才能真正變得安穩。


——《只有當心非常安靜時》


當你的身體和心靈獲得深沉的放鬆時,你的腦波頻率會隨之改變,並且減慢,進入更深沉、平緩的層次,也就是所謂的Alpha波層(平常忙碌、清醒的意識則稱為Beta波層)。


Alpha波層被認為是非常有益健康的意識狀態,因為它具有放鬆身心的效果。能為生命帶來真正的改變,效果遠比你去思索、擔心、計劃和嘗試去操控事物或他人更好。


生命中的每一刻

都會是美好的創造時刻


首先,心裡想著某個你想要的東西,可以是某個物品、你希望發生的事件、想要身處其中的情境,或人生中希望改善之處。


在一個安靜且不會受到打擾的地方,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躺著都可以。


讓你的身體完全放鬆,從腳趾開始,慢慢往上到頭頂,想像依序放鬆身上每一寸肌肉,釋放身上所有的緊繃感覺。


以腹式呼吸,做深沉且緩慢的呼吸,慢慢從十倒數回一,每數一下都感覺自己變得更深沉地放鬆。


在你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放鬆時,開始按照你希望的方式想像自己想要的東西。你可能需要一點時間,跟著感覺走即可。要很開心!


將你的想法或圖像放在心中,對自己說一些非常正向的肯定宣言。

例如:

這件事,或另一件更好的事,

現在以讓人完全滿意且和諧的方式,

實現在我的生命中,

讓所有人得到最大的幸福。


——《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時刻》



頭腦只經歷過去,且把過去的經驗投射到未來,它對「新的」一無所知。如果你要跳入新的,你必須變得警覺,並準備著無論出現什麼新狀況,都能創造出恰當的新回應。


靜心在這裡會是個好幫手,因為它讓你體驗到你不僅僅是你的頭腦——你遠遠多於你的頭腦。


古印度靜心技巧

消解你為自己創造的界限


開始寫一份清單,列出所有你用以確保自己安全的方法——所有你在生活中為自己創造的特徵——在家中、工作上、運動或閒暇中,在你生活的種種層面裡。對你保護自己的方式變得覺知——你為停止被批評,或被冒犯、拒絕、傷害或失望,而投射給別人的形像、而發展出的行為習慣、而創造的角色;看看你所累積所擁有的物質和財富,與那些你建立了緊密聯繫的人們。


當你完成清單,坐下來逐一去想像所有這些都消失了——一一溶掉、分解。去感覺所有你為自身建立的圍牆和界線、你的形象、角色、保護面具,感覺它們正在消失。


給自己充分的時間去進行——這是一個源自印度的古老靜心技巧。


當清單上每一項都沒有遺漏地完成了,那麼試著感覺活生生的力量再次到來。想像你正站在一片廣闊的天空下,沐浴於風雨中,你是這浩瀚存在的一部分。感覺你從你的心開始,不斷擴展,擴展,你變得無限,並擴展到整個宇宙。


生命是不安全的。假如你能允許自己生活在不安全感之中,那麼,也只有那樣,你才能真正感到活生生。事實上,你會有一種類似極限運動員的感覺,不必真得那麼去做。因為活在沒安全感中就是活在邊緣上——未知的邊緣。


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將會發生什麼,而這是我們以所有的安全護庇來抗拒的現實真相。


——《對生命說是》


···


最後,分享德芬老師錄製的一段語音,告訴你關於靜心的兩個秘密:


本文由本平臺編輯整理,圖文出處已註明。


相關焦點

  • 當焦慮、恐懼、羞恥感不請自來時:《生命中的不速之客》
    第20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恐懼、焦慮、羞恥感就像我們生命中的不速之客,它們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的痛苦,我們不喜歡它們,卻難以避開它們。今天推薦的這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是一本能夠幫助你超越恐懼、焦慮和羞恥感,活出自在人生的好書。本文將會以焦慮這一情緒為中心,分享一部分讀書收穫,希望能讓正在閱讀本文的你有所收穫,並對這本書產生閱讀的興趣。
  • 《跳出猴子思維》:為什麼我們越想不負此生,卻越焦慮?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生命的不確定性,從原始社會大自然的不確定性,到現代科技經濟的不確定性,數千年過去了,不確定性從未消散。掌控,能讓我們充滿安全感。而不確定性,則會讓我們焦慮,並放棄改變。有人想要學英語,可是收藏了很多學習方法都沒有開始,因為他不確定哪種最好。有人身上有一點不舒服,就上網搜索症狀,把自己搞的緊張兮兮,總怕萬一是絕症怎麼辦?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的人,往往很難做出決定,因為無論做出哪種選擇,都要面對未知的可能,所以哪怕是選擇一雙鞋子,也會不斷權衡利弊。
  • 缺乏安全感的你,一定活得很累吧
    父母是孩子產生安全感的基石。他們每次的爭吵或決定都在影響著孩子安全感的高低。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助你提升安全感。1.「安全感」這個詞,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生活裡,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格外焦慮。別人吃嘛嘛香,在什麼地方都倒頭能睡。缺乏安全感的人,心裡總有事。什麼事呢?什麼事都可能是值得擔憂的。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會擔心很多事情。不安全感如影隨形,在人格身處,在潛意識裡,總是整個人處在緊張狀態,無法放鬆。
  • 分離焦慮和安全感有啥關係?有交集也有區別,這個年齡是分割點!
    很多寶媽會認為寶寶之所以會有分離焦慮,是因為缺乏安全導致的,只能說這個說法只說對了一小半,一般的分離焦慮指的是和親人分離時刻,寶寶表現出的各種不滿不快,抗拒的情緒表現。一般在寶寶半歲左右出現,一歲半到兩歲之間最鬧心,此刻的寶寶會因為媽媽或是寶寶的外出而歇斯底裡的哭泣,很多寶媽寶爸不忍心只能時刻守在寶寶身邊。
  • 令人焦慮的「拖延症」:也許在潛意識裡,你的拖延,是在恐懼成功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談談「對成功恐懼」導致的拖延以及應對策略。01 對成功恐懼:被關注恐懼首先,是被關注恐懼。事實上很多人都有被關注恐懼,比如,讓你當眾發言,你會不會不自在?比如,你去餐廳,一般是選擇C位還是靠著窗戶?
  • 陳根:從恐懼產生到解鎖焦慮,治療焦慮新靶點
    文/陳根時下,不論是以擔心或恐懼為特徵的焦慮障礙,還是人口愈發龐大的抑鬱症群體,都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日益關涉的問題。對於焦慮來說,儘管焦慮在進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時,它會激發人們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以保護人們。
  • 免疫療法超級反應者:把焦慮和恐懼藏在心底,只讓快樂面朝陽光
    ,因為免疫療法是癌症的創新治療方法,她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對免疫治療不再有反應,不知道自己的預期生存期上限,感覺隨時有可能癌症復發、死亡。 面對焦慮和恐懼,Geller做了一次嘗試,她去參加了一個沒有人知道她癌症經歷的營地聚會。在那裡,Geller發現自己的焦慮等有所緩解。Geller決定嘗試將癌症從生活中排除,不再考慮、不再向人提及,把焦慮和恐懼藏在心底,只讓快樂面朝陽光,她期待自己的狀態和生活,能有所改變。
  •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如何緩解焦慮?
    如果你的焦慮是泛化的,也就是說,即使是很小的事你都會焦慮。那你必須接受焦慮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都有一個或多個問題,無論是相貌不好還是智力低下,是身體疾病還是心理問題。即使你做了標準的減輕焦慮的方法:鍛鍊、深呼吸,你還是會比大多數人更焦慮。沒關係,許多焦慮的人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中都做得很好。
  • 研究將恐懼反應神經元確定為潛在的焦慮治療靶點
    焦慮在進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時,會激活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但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這種感覺往往表現為一系列的焦慮症,令人不快的生物反應與恐懼的觸發因素不成比例地產生,或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找到抑制這種過度活動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緩解這些症狀,但它是一個挑戰。
  • 如何幫娃擺脫焦慮?避開3個誤區,用上這5種方法,效果事半功倍
    一旦孩子的自我控制感提高了,面對不確定、沒把握的事情時,就不會像從前那麼焦慮了。2、做好焦慮總量的管理壓力事件常常是焦慮的來源,雖然每個人應對壓力的能力和耐力不同,但能承受的壓力都有各自的上限。走進焦慮兒童世界的最好方法莫過於感受和分擔他們的痛苦。譬如父母對孩子的一個小小的擁抱和會意的眼神,都能夠傳遞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 孩子缺乏安全感,是因為什麼?
    1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經常會有以下這三種表現: 1、經常害羞或者害怕 當孩子面對陌生人感到害羞、害怕,面對陌生環境退縮、不敢自我表現,就是典型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 「巨物恐懼」真不是膽小
    但是巨物恐懼症患者可能並不僅僅害怕大的物體,有時在靠近一個超出自己預期的不相稱的物體時,也會感到不安或焦慮,就如同前圖放大的動物那樣。而且巨物恐懼症患者不一定要暴露在真實情境下才會出現症狀,大腦不一定要在現實情境下才會做出應激反應,面對一張照片也有可能會誘發症狀出現,使人冷汗直流,呼吸急促,甚至出現無法逃離的情況。如何來面對巨物恐懼?
  • 焦慮?抑鬱?益生菌可以幫助你
    微生物組療法是否可以治療精神疾病,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但目前對這種治療還沒有形成共識。 近日,來自英國布萊頓和薩塞克斯醫學院的科學團隊便通過研究證明,攝入改善腸道有益細菌(統稱為益生菌)分布的食物確實可以幫助緩解焦慮和抑鬱。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
  • 給社恐,6個技巧克服社交焦慮
    比如:你可能害怕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被別人比下去。 雖然道理我們都懂,不必去在乎他人的眼光,但還是會忍不住焦慮。 不過,無論你多麼害羞、多麼緊張,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去適應環境,重新喚醒自己的生活。
  • 令你產生恐懼的是什麼?4種方法教你擺脫恐懼束縛
    如果在你面前放以下四樣東西,你最恐懼的是哪個呢?當時的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腦海裡一片空白,下意識地跟著媽媽一起喊起來,甚至連它真正的模樣都沒敢看清。之後每次遇到,我跟媽媽都是同樣的反應:我被它嚇到,旁人被我嚇到!恐懼會給人製造壓力,為什麼蛇會令你產生恐懼?
  • 《繪畫心理學》:教你1分鐘測出內心隱藏的焦慮,快速擺脫困擾
    是不是像極了我們每個人,在面對生活、工作、學習中的諸多選擇而拿不定主意時,最終把自己弄得焦慮煩躁、情緒失控?明明擺在面前的機會一個比一個好,為何自己就是做不出選擇?明明已經用利弊分析法,把每一種選擇的優勢和劣勢都分析得一清二楚了,為何還是做不出決斷?自己的內心深處,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在阻礙你的思想和行為?
  • 「想要去做,卻總是說但是」:用這3個方法,幫你獲得職業安全感
    總是被否定的人也容易缺乏「職業安全感」。用這3招,幫你快速提升職業安全感既然「職業安全感」對我們這麼重要,那要怎麼做,才能快速提升安全感呢?用這3個方法。03當你出現不自信的時候,記得要多拿出來成功日記看看,這樣能增加自信心。提升你的安全感。3.做一個恐懼保險箱,然後藏起它。恐懼不是壞事,它可以讓我們意識到危機,但是不能讓它阻礙我們,甚至奴役我們。
  • 一分鐘測試你是不是社交恐懼,內向、零社交≠社恐
    如果有,請花一分鐘做個測試題,測一測你是不是有社交恐懼。 社交焦慮量表(LSAS)是目前應用很廣的社交恐懼自測評估工具。總共24道題,每道題答兩個分數。(總分是144分): 0~30分:你沒有社交恐懼 31~60分:你有輕度的社交恐懼,但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所以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你可能面對陌生人時會緊張、焦慮,但一旦熟悉了,這種緊張的情緒就會大大緩和。
  • 「東東是個膽小鬼,怕風怕雨怕打雷」,孩子的焦慮從哪兒來?
    適度的恐懼能讓人對危險保持警覺,但如果「警報系統」過於敏感,就很容易陷入焦慮。相比於成人,孩子的力量要弱小得多,「警報系統」自然也會敏銳得多,再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更容易產生各種擔憂和焦慮。
  • 如何克服對飛行的恐懼
    高高在上當然是認識到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在你手中的一種方式!幽閉恐懼症是另一種可能引發恐懼症的疾病。飛機的機艙是一個擁擠的空間,在登機的時候,它能感覺到特別的限制,而此時的情緒已經很強烈了。找到那些能幫助你保持專注和不那麼焦慮的東西。找到能撫慰人心的音樂。帶上你喜歡但也能讓你感覺良好的零食。遠離含糖的東西,因為糖是一種興奮劑。清除其他影響因素。當普遍焦慮加劇時,恐懼症可能會增加。它可能有助於消除額外的焦慮因素,如咖啡因,能量飲料,和任何其他興奮劑。找出你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