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我們一直在強調人類和大自然要和諧相處,但是其實人與大自然的鬥爭,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開始了。有時候,並非人類想要傷害動物,而是人類的發展與動物的生存之間,存在著某種無法調和的矛盾。如今我們一直強調的要保護的動物,在很久之前,卻是一場人類的災難,比如說老虎。
無論是哪種老虎,如今都已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老虎的數量在今天已經屈指可數,然而在上個世紀之前,老虎對中國來說其實就是一場災難。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嚴重的虎患,尤其是在福建地區,虎患非常嚴重,老虎經常下山,不僅吃家畜,甚至還吃人。
虎患在福建已經存在數百年的時間,而到了明清時期卻變得更加嚴重,東南地區在明清時期虎患發生了次數達到了514次,這還是歷史記載以來的虎患。清朝時期,被老虎吃掉或者因老虎受傷的人數,超過了上萬人。清末民初時,虎患變得更加嚴重,上世紀30年代,報導的老虎傷人事件多達30多起。
福建地區,因此流傳了一個關於虎外婆的故事。很多人小時候都聽大人講過:有一天一個老人來到一個人的家中,家裡的大人都出去了,只剩下兩個小孩,她稱自己是他們的外婆,於是小孩將她引進了家中,到了晚上,虎外婆就將其中一個孩子吃了,第二天才被人發現。
虎患給福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虎與人的鬥爭,一直在這裡上演,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福建地區組織起了一個打虎隊。
1953年,福建成立了剿虎聯合指揮部,給這個隊伍發了一把輕機槍,100把步槍以及手榴彈和子彈若干,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打虎行動。儘管裝備先進,但是在老虎的面前依舊非常危險,最終虎患被消除了,具體的老虎數量還不得而知,從那之後,活躍在福建地區的華南虎在野外幾乎已經不見了。
這場「人虎之爭」,最終以人的勝利而告終,政府甚至為了表彰打虎英雄,專門拍攝了一部名為《深山除害》的紀錄片。事實上,人類與老虎的矛盾並非只發生在福建,而是在全國各地。上個世紀,打虎行動其實在全國各地同時進行。正是因為如此,野生華南虎從此消失,這就是人類勝利的結果。
如今,老虎成為了保護動物,但是在那時,人類和老虎的鬥爭,其實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人類想要生存,就必須開荒種地,而眾多野生動物失去了棲息地,它們就不得不到人類所居住的地方來尋找食物,這也是為什麼在明清之後,虎患越來越嚴重的原因。如果不除虎患,在當時的條件下,人類就得餓死,除了虎患,我們就不得不面對今天老虎成為瀕危物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