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腫瘤分子標誌物的發現及臨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

2020-12-06 光明網

  因破解「身份指紋」,顯著提升消化道腫瘤早診率,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獨立完成,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長徐瑞華領銜的「消化系統腫瘤分子標誌物的發現及臨床應用」項目10日在京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據了解,消化系統腫瘤是威脅國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據最新統計數據,2015年我國新發腫瘤患者392.9萬人,其中約40%原發於消化系統,死亡率排名前五的腫瘤中消化系統腫瘤佔據四席。隨著醫學的進步,並非每一份消化系統腫瘤診斷證明都是「死緩宣判書」,早期消化系統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的可超過90%,而晚期患者則不足10%。遺憾的是,消化系統腫瘤往往隱匿起病,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已經是中晚期,早期診斷率低於20%。早期發現腫瘤是改善患者預後的關鍵。如何能提高消化系統腫瘤患者的早診率呢?

  瞄準這一臨床難題,徐瑞華教授領銜團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們首先證實細胞遺傳密碼(DNA)甲基化在腫瘤組織中的改變高度特異,而且在腫瘤發生的很早期就可以被檢測到,可用於腫瘤診斷與鑑別診斷。然而這種組織檢測需要進行手術或穿刺活檢,是侵入性有創檢查,而且必須待腫瘤長到一定的程度(>1cm)被現有檢查手段(B超、CT等)發現後才能實現,無法滿足腫瘤早期診斷和大規模人群篩查的無創、快速、簡便標準。徐瑞華帶領團隊研讀大量國內外研究進展,在歷經艱辛、反覆探求之後,終於破解了一項眾多科學家一直想攻克的世界性難題——通過檢測少量血液中循環腫瘤DNA(ctDNA)特定位點甲基化水平,實現腫瘤早期診斷和預後預測。

  徐瑞華介紹,ctDNA相當於腫瘤細胞釋放到血液中的身份指紋,由於其攜帶有與原發腫瘤相一致的基因改變,理論上可以利用ctDNA的變化對腫瘤進行診斷。但是,ctDNA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微,每毫升血中僅有約20ng,相當於一滴水的一億分之一,並且混雜在大量的正常游離DNA背景中。在這麼微量的ctDNA中檢測單個鹼基的甲基化水平,好比在機場和火車站的數百萬人流中找到個別犯罪分子,其難度可想而知。徐瑞華教授帶領團隊突破了國際上ctDNA甲基化檢測的一系列技術壁壘,率先鑑定出了可以用於肝癌早期診斷和預後預測的甲基化標誌物。早期診斷的準確率較現有常用的甲胎蛋白提高了15%,還能準確的預測不同患者的生存和預後,相當於揭示了肝癌的「身份指紋」。同時還開發了肝癌甲基化診斷試劑盒,作為新技術在臨床試用。目前為止已在超過5000例患者和體檢人群中進行了檢測。其中在體檢人群中,通過該方法,發現了10多個早期肝癌的患者。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袁於飛、吳春燕)

[ 責編:孫滿桃 ]

相關焦點

  • 腫瘤蛋白標誌物論壇搶先看 | CCTB 2020中國腫瘤標誌物學術大會
    篩選潛在的蛋白質標誌物一直是理想腫瘤標誌物追尋過程中不容忽略的一環。近年,蛋白質組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蛋白質標誌物的篩選帶來革命性變化。去年大會的分論壇裡我們解碼了最新的組學技術用於腫瘤標誌物篩選及臨床應用。
  • 腫瘤分子標誌物:引領腫瘤精準診療新思路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腫瘤診療已經從經驗醫學、循證醫學進而邁入精準醫學時代。其中,伴隨診斷和靶向治療是實現腫瘤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分子標誌物的精確檢測可以為臨床提供更多有價值的醫學信息,幫助實現個體化醫療。
  • 腫瘤早期診斷(下)——腫瘤標誌物檢測
    點擊查看 癌症患者如果能早期發現,自愈率可大幅度提高。如何早期發現,準確的診斷、及時有效的治療是腫瘤診治中面臨的關鍵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在目前的臨床中,病理切片診斷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 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一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贛南師範大學校長、2019年度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盧超同志代表獲獎者作大會發言。「南酸棗產業化關鍵技術和裝備創新與應用」項目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項目(6項)1.贛南醫學院組織完成的「天然免疫受體及其信號分子在癌症中的作用與機制」項目獲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組織完成的「經臍與經陰道自然腔道泌尿外科腹腔鏡技術體系的構建和應用推廣」項目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贛南地質調查大隊組織完成、贛州稀土集團參與完成的「離子吸附型稀土找礦重大突破」項目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山東大學30項科技成果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
    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齊魯醫院李剛教授團隊完成的成果「腦膠質瘤免疫微環境分子標誌物鑑定的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人腦膠質瘤(glioma)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腫瘤抑制性免疫微環境被認為是影響其療效的重要因素。深入解析其形成的分子機制,尋找關鍵分子標誌物,並進行臨床鑑定檢測方法及設備的研發,將為改善現有膠質瘤免疫治療策略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和臨床轉化支撐。
  • ...動物腫瘤性疾病的化學防治和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防治動物疾病等
    所在院校: 東北農業大學       所在院系: 動物醫學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內科學 研究領域: 畜禽營養代謝病與中毒病、環境毒理學、動物腫瘤性疾病的化學防治和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防治動物疾病等
  • 清華在國際上首次證明熱休克蛋白90α為腫瘤標誌物
    ,生命學院羅永章教授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為一個全新的腫瘤標誌物,自主研發的Hsp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已通過臨床試驗驗證,獲得國家第三類(最高類別)醫療器械證書,並通過歐盟認證,獲準進入中國和歐盟市場。
  • 指南·共識|哪些腫瘤標誌物和基因檢測適用於肝膽腫瘤?
    國內外相關學會已相繼出臺部分共識及指南,以推動分子生物學前沿成果在臨床中的應用。為了完善和規範肝膽腫瘤相關分子生物學診療技術及臨床實踐應用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提升其臨床效能的發揮,我們在系統總結臨床及轉化醫學研究進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經過多次討論形成了本共識。本共識旨在為肝膽腫瘤的分子診斷提供規範及建議,並為推廣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的臨床標準化應用奠定基礎。
  • NGS技術落地病理科,加速分子診斷臨床應用發展
    基於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精準治療手段使腫瘤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在這一趨勢下,以新一代測序(NGS)技術為代表的靶向精準檢測方法逐漸從科研實驗室走向臨床病理科的實際應用中。 2019中國病理年會期間,在羅氏診斷主辦的「NGS助力分子病理臨床研究專題研討會」上,我國多位分子病理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NGS在分子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前沿進展。
  • 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是一個全新廣譜腫瘤標誌物
    生物谷:您和您的團隊發現並定義的全新腫瘤標誌物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被習總書記在去年的「科技三會」上列入建國以來的十項基礎科學突破,自主研發的定量檢測試劑盒是人Hsp90α被發現27年來全球唯一獲準用於臨床的產品,已獲得國家第三類(最高類別)醫療器械證書,並通過了歐盟認證,堪稱科技成果高效率轉化的典範。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開展全新的廣譜腫瘤標誌物——熱休克...
    人民網哈爾濱3月14日電 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新引進全新的廣譜腫瘤標誌物人血漿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臨床檢測項目。該研究成果由清華大學羅永章教授課題組研發,該課題組發現,癌細胞會將細胞內伴侶蛋白質Hsp90α大量分泌到血液裡。
  • 腫瘤成像AI:臨床應用與挑戰
    鑑於這種複雜性,在癌症治療的每個階段都會出現困境,包括可靠的早期發現;腫瘤前和腫瘤病變的準確區分;手術治療期間浸潤性腫瘤邊緣的確定;跟蹤腫瘤的演變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治療的潛在獲得性耐藥性;以及腫瘤侵襲性,轉移模式和復發。醫學成像和微創生物標誌物的技術進步有望解決癌症檢測,治療和監測領域的這些挑戰。然而,對這些技術進步產生的大量數據的解釋提出了新的潛在挑戰。
  • 一文讀懂腫瘤標誌物,ctDNA腫瘤早篩的重要性
    有人覺得,既然腫瘤標誌物不能確診腫瘤,那麼檢測它就沒有意義。 但在實際的醫檢經驗中,通過體檢進行腫瘤標誌物檢查後發現和確診的早期腫瘤後,至今因而獲救者不計其數。
  • 腫瘤常見分子標誌物之:結直腸癌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RC不是單一、一致的疾病類型,而是由一系列基因改變組成的分子異構疾病。傳統的病理分期如TNM分期或Dukes 分期,是根據腫瘤浸潤腸壁的深度、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情況進行分期,未考慮腫瘤的異質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TMB專家共識發布|腫瘤突變負荷檢測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TMB 評估受樣本質量和數量、檢測基因組大小、生信分析方法等多種因素影響,臨床應用前應了解TMB 的適用範圍。不同檢測方法獲得的TMB 應進行系統評估,判斷是否具有可比性。TMB 數值可反映腫瘤內產生腫瘤新抗原的潛力,與DNA 修復缺陷密切相關,在多種腫瘤中dMMR和MSI-H 患者具有較高的TMB。
  • 醫學檢驗中心王瑜敏:聊聊腫瘤標誌物那些事兒
    一些非癌症疾病入院或門診就診的病人,在常規篩查中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與臨床疾病不符,這樣的檢驗結果是不是有問題?3. 一些已診斷為癌症的患者,治療過程中在不同醫院檢測腫瘤標誌物,發現結果差異比較大,哪個醫院的結果更準確呢?
  • DNA甲基化+消化道新型標誌物,探索消化道腫瘤防治新方向
    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聶勇戰教授,在會上分享了消化道表觀標誌物診斷體系的建議及應用課題。他指出,結合前沿的科學技術和新型的基因標誌物,將有助於臨床消化道腫瘤(腸癌、胃癌、食管癌等)的早發現、早幹預。會上聶勇戰教授還提到,與傳統的癌症早期診斷技術不同,基因甲基化檢測具有非入侵、患者依從性好、靈敏、準確等優勢,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 蛋白分子質譜診斷先行者許洋:蛋白質譜目前有三種臨床應用
    火石:蛋白質譜當前的臨床應用情況如何?  許洋博士:只有拿到醫療器械註冊證才算進入臨床,蛋白質譜目前只有三種臨床應用:對腫瘤的篩查;對早期腎臟疾病的分析;在細菌上的鑑定應用。蛋白質譜在國內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且具有壟斷性,極少人能做且在做。
  • 中科院自動化所光學分子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獲突破
    中科院自動化所光學分子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獲突破 2014-06-25 21:2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目前,對於腫瘤的精確定位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及科研人員的挑戰性問題,醫生通常憑藉主觀經驗對腫瘤組織進行切除,少切會造成復發,多切又會對患者造成傷害,所以一種術中提供客觀腫瘤邊界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 糖代謝重編制在腫瘤領域的研究及臨床應用
    尤其是近幾年來代謝重編程在癌細胞研究的優勢突顯出來被廣泛應用,推動了整個腫瘤領域研究的發展。生物谷:代謝組學在腫瘤方面的運用被大家廣泛認可,尤其在腫瘤的新型預後標誌物與新的治療靶點發現上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那麼代謝組學在腫瘤領域具體有哪些研究呢?其優勢具體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