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發心》C2 之四、皮亞傑的心理發展觀

2021-01-17 詠卿先生

四、皮亞傑的心理發展觀

(一)皮亞傑的發展心理學理論

皮亞傑心理學的理論核心是「發生認識論」,他認為心理、智力、思維不是起源於先天的成熟或後天的經驗,應當是主體的動作,而動作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適應。主體通過動作對客體的適應是心理發展的真正原因。他認為適應的本質在於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不管是指向外部動作還是指向內化的思維動作,都是一種適應。

皮亞傑認為適應是通過兩種形式實現的:

一個是同化,即把環境因素納入機體已有的圖式或結構之中,以加強和豐富主體的動作;

一個是順應,即改變主體動作以適應客觀變化。如從吃奶改為吃飯,這就需要改變原來的機體動作,採取新的動作以適應環境。

這樣,個體就通過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形式來達到機體和環境的平衡。如果機體和環境失去平衡,這就需要改變行為以重建平衡。這種不斷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過程就是適應的過程,也就是心理發展的本質和原因。

(二)心理發展的因素和發展的結構

皮亞傑認為支配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四個:

(1)成熟;(2)物理因素;(3)社會環境;(4)平衡。

心理發展的結構有四個: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在這四個概念中,圖式是作為一個核心的概念而提出來的。

1.圖式

圖式就是動作的組織或結構。這些動作在相同或類似環境中不斷重複而得到遷移或概括。圖式最先來自於遺傳,之後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改變和豐富,也就是說,低級的動作圖式經過同化、順應、平衡而逐步構成新的圖式。

2. 同化

把環境因素納入機體已有的圖式或結構之中,以加強和豐富主體的動作。同化只是在數量上的變化,不能引起圖式的改變和創新(量變)。

3.順應

改變主體的動作以適應客觀變化。順應是質量上的變化,促進創立新圖式或調整原有圖式質變是平衡同化與順應在。導致的適應使機體暫時達到平衡。順應是質量上的變化,促進創立新圖式或調整原有圖式(質變)。

4.平衡

同化與順應導致的適應使機體暫時達到平衡,但這只是下一個較高水平的平衡運動的開始。不斷發展著的平衡狀態就是整個心理的發展過程,平衡既是發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結構。

(三)皮亞傑關於發展階段的觀點

皮亞傑的發展觀突出的表現在他的理論的要點上:

1.心理發展的過程是連續的,但由於各種發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兒童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

2.各階段都有它獨特的結構,標誌著一定階段的年齡特徵。由於各種因素如環境、教育等的差異,階段可以提前或推遲,但先後次序不變。

3.各階段的出現,從低到高有一定的次序,且有一定的交叉。

4.每個階段都是形成下一個階段的必要條件。前一階段的結構是構成後一階段結構的基礎,但前後兩個階段有質的差異。

5.心理發展過程中,兩個階段之間不是截然劃分的,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發展的一個新水平是許多因素融合而成的新結構,各種發展因素由沒有系統的聯繫逐步組成整體。

(四)皮亞傑的心理發展的階段

皮亞傑以主體適應環境的主導方式,即認知結構的性質為依據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 0~2歲

這個時期的兒童主要憑感知運動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協調並適應外界環境,其智力活動處於感知運動水平,形成客體永久性,對自我和他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客體永久性是指兒童理解了物體是作為獨立實體而存在的,即使個體不能知覺到物體的存在,它們仍然是存在的。

2.前運算階段 2~7歲

這個時期開始,兒童具有表象思維,有運用符號的能力,其智力活動處於表象水平。思維不可逆,自我中心,未掌握守恆,泛靈論。

3.具體運算階段 7~12歲

這個時期的兒童的認知能力能夠擺脫知覺的局限,獲得概念的穩定性,達到守恆。對具體問題可以進行邏輯運算,思維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動處於獲得概念穩定性,進行邏輯思維的階段。守恆是兒童思維成熟的最大特徵。

4.形式運算階段 12~15歲

這個時期兒童的思維形式能夠從具體內容中解放出來,能夠提出假設,憑藉演繹推理、歸納推理解決抽象問題。其智力活動達到抽象邏輯思維階段。

每日書摘

相關焦點

  • 常考考點之皮亞傑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一位教育心理學家在我們的考試中出現的頻次非常之高。他的理論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考查的重點部分,他就是西方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很多小夥伴對於皮亞傑的知識點感覺到很陌生,那麼今天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塊來學習一下皮亞傑的相關知識點。人的身心發展的四大動因多因素相互作用論的代表人物--皮亞傑。
  • 維果斯基的發展觀
    維果斯基的發展觀,是教育心理學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這一章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最近發展區考查較多。考查方式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等,以全題型來備考。以下就本部分的重點內容為大家做一個梳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 有關皮亞傑的理論
    皮亞傑瑞士的著名心理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初創立了「發生認識論」,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認知發展觀。皮亞傑考察重點內容在於兩個方面,一是他的建構主義發展觀;二是認知發展階段理論。1.建構主義發展觀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源於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嬰兒通過對物體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
  • 試論述維果斯基的發展觀
    如試論述維果斯基的發展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或道德發展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現就第一個問題的解答做一個大致的答題方向。首先強調一點,維果斯基和皮亞傑,雖然都是研究學生的認知發展或心理發展的,但是他們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維果斯基特別強調社會歷史文化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因此,在接下來的理論中,社會歷史文化這六個字會貫穿始終。
  • 幼兒教師資格證: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主要流派
    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根據不同階段兒童的集中活動能力,把心理和行動發展劃分為由低到高的五個漸次階段,分別是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 心理發展的基本問題模擬試題
    心理發展的基本問題模擬試題兒童心理發展存在關鍵期,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A.皮亞傑 B.勞倫茲 C.桑代克 D.班杜拉【答案】B。【中公名師指點】習性學家勞倫茲研究了動物的印刻現象,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關鍵期的概念。認為,許多特性的發展都有一個關鍵期。
  • 重要人物-皮亞傑相關理論整理
    2.現代認知學派(信息加工心理)主要主張:是心理學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強調意識的能動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主張以信息加工觀點為核心。3.多因素相互作用論(身心發展動因理論)主要主張: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內在因素(如先天遺傳的素質、機體成熟的機制)與外部環境(外在刺激的強度、社會發展的水平、個體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結果。
  • 關於皮亞傑的幾個經典實驗
    各位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對教育心理學的人物及其實驗會有很多混淆的情況,會有很多人物的理論跟實驗對不上號,其實這樣的情況考生可以自己做一個筆記來記住每一個教育家的理論及實驗、流派進行分類,或者做一個思維導圖,這樣的話做題遇到上述情況可以翻開來背記,看的多了自然就記住了,那麼考慮到大家的情況今天中公教師給大家帶來了皮亞傑的幾個經典實驗。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 皮亞傑考點大匯總
    在教師招聘的講義中,皮亞傑這一代表人物多次出現,不知道考編的小夥伴有沒有注意到都有哪些考點呢?今天小編帶領大家把考點「一網打盡」。1.人的發展的動因:多因素相互作用論代表人物:皮亞傑基本觀點: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 簡述皮亞傑兒童認知發展的四階段理論
    簡 述 皮 亞 傑 兒 童 認 知 發 展 的 四 階 段 理 論皮亞傑將兒童心理發展分為:1.感知運動階段(0~2 歲)2.前運算階段(2~7 歲)>3.具體運算階段(7~11 歲)4.形式運算階段(11~15 歲)這四個階段之間是密切聯繫的,它們之間的順序不會顛倒,也不能省略。
  • 教育心理學考研筆記第二章:心理發展與教育
    四:心理發展與教育的關係(簡答)(一) 心理發展是有效教育的背景和前提雖然教育對個體身心素質發展起主導作用,但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又制約著教育主導作用的發揮,影響著教育的效率,教育必須以個體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為依據。
  • 幼教考試中的重要人物——皮亞傑
    曾任瑞士心理學會主席、法語國家心理聯合會主席和第十四屆國際心理科學聯盟主席。1966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土,1969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皮亞傑是發生認識論創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學家,之後成為發生認知論的哲學家,更是一位以兒童心理學之研究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
  • 皮亞傑理論① 兒童心理發展的機制
    皮亞傑認為認知起源於主體最早進行的主客體交互的動作(即先天的圖式)。此後,主體不斷與環境交互作用,不斷將外物「同化」到已有的圖式中,並建立新的圖式(或改變已有的圖式)來「順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始終使圖式與外在環境達成某種「平衡」。
  • 自考「發展心理學」完整筆記(2)
    比較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和行為主義理論關於心理發展的觀點?P24  答:皮亞傑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就是從個體發生的角度來研究認識中的基本問題,所以稱為發生認識論。  皮亞傑的理論認為主體認識結構具有主動的選擇和機能。  學習理論認為,心理發展就是行為改變的過程,心理完全是通過後天學習而發展起來的。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與理論
    1.建構主義發展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自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我們剛下生的小嬰兒通過簡單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在這裡我們需要理解四個概念定義,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圖式: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換言之,頭腦中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結構。
  • 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皮亞傑認為,對於學前兒童來說,無論何時,只要能成功地把初步的閱讀、算術或拼讀改用遊戲方式進行,兒童就會熱情地沉頂於這些活動遊戲中,並獲得真正有益的知識。    3、每一學科都必須提供產生大量探索活動的可能性,並使之與一定的知識體系相聯繫。     (1)善於應用認知衝突,推動兒童思維發展      推崇發現法,強調興越,重視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
  • 大連甘井子教師招聘考試常考人物薈萃之皮亞傑
    皮亞傑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也是我們大連市甘井子區教師招聘考試的常考人物之一,考查內容主要圍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和「道德發展階段論」展開,多以單選題或多選題形式考查,多是事例反選類的理解性題目。所以,各位同學在備考之時,不僅要識記皮亞傑的相關理論,更要深入來理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接下來,讓我們來一起學習皮亞傑的相關理論。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是我們考試的重點時候這部分主要考單項選擇題和簡單題。所以大家需要對文中的概念,每個認知發展階段的名稱以及該階段對應的特點、年齡都充分掌握。比如給一個特點問你屬於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中的哪一個階段,或者概念反選、特徵反選等。簡答題、論述等主觀題也肯可能會出現。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上)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教師招聘中比較重要的考點,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一共分成了四個階段,主要考查每個階段對應的任務,這一塊主要以客觀題進行備考。皮亞傑認為,發展就是個體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中的構建過程,內部的心理結構在不斷地變化。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認知發展出現了階段性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