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

2020-12-05 FX168財經網

文 / TIER來源:FX168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狂犬病的治療是世界性難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100%,中國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在所有傳染病中排第四位。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9月12日,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趙凌教授說道:「通過高通量篩選和大數據分析,我們率先找到了這個靶點。它是一個表觀遺傳學的關鍵蛋白(EZH2),也是控制下遊基因表達的一個開關。關掉它,下遊基因表達增加,從而對狂犬病毒起到抑制作用。(科技日報)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真的嗎?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是什麼
    據國內媒體報導,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表示,這次研究找到了一個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並找到了控制這個開關的關鍵位點,未來可以研發出既能對抗病毒又能抗腫瘤的藥物。趙凌說,狂犬病的致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此外,被犬咬傷後接種疫苗需要打4到5針,有的患者會中途放棄,導致免疫失敗。「這項研究,我們持續進行了5年。
  • 狂犬病毒等會誘導lncRNA表達,對宿主相關基因進行表觀調控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狂犬病研究團隊趙凌教授課題組在Genome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A novel antiviral lncRNA, EDAL, shields a T309 O-GlcNAcylation site to promote EZH2 lysosomal
  • 中國醫療團隊發現狂犬病毒關鍵基因,或成為攻克病毒的「鑰匙」
    的一個關鍵基因,該基因或將會成為抑制病毒的一把&34;,這個堪稱醫學界裡程碑式的成就由中國華中農業大學團隊取得。現代醫學興起後,在19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找到了抑制該病毒的生物疫苗但隨後面臨的問題是,人由於疏忽或者僥倖心理未接種疫苗,狂犬病仍然每年都能殺死非常多健康人群,而且從疫苗到現在歷經100餘年,病毒擴散後還是無藥可治。中國團隊論文作者趙凌表示,他們發現的關鍵基因正是一個叫一個表觀遺傳學的關鍵蛋白EZH2,這個病毒靶點可以控制阻斷下遊基因,類似是一個鑰匙一樣的開關。
  • .|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可高速移動的磁驅動...
    狂犬病的治療是世界性難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100%,我國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在所有傳染病中排第四位。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
  •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可高速移動的磁驅動軟體...
    中國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 狂犬病的治療是世界性難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 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
  • 新冠病毒變異?論文通訊作者等解讀《國家科學評論》相關論文
    新冠病毒是否「變異」了?是否對人類威脅越來越大?《中國科學報》特此採訪包括論文通訊作者在內的3位業內專家。《中國科學報》:論文中提出,新冠病毒株發生了149個突變點,這是否意味著新冠病毒「變異」或者「進化」了?這種突變是否會影響臨床治療、藥物研發和疫苗研製?
  • 中國找到抑制病毒開關,是否能治癒疾病?
    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當患病的動物咬傷人體後,人體就有可能被感染,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疾病,體內起作用的是狂犬病毒。因為病毒主要攻擊的目標是神經和大腦,而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人一旦患病後,死亡率接近100%。
  • 如何做論文的通訊作者?
    作者:王善勇教授大家都知道,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來講是最重要的。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通訊作者呢?01.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科學家揭示偽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識別受體nectin-1的分子機制
    病毒表面糖蛋白D (gD)與宿主細胞受體的識別是α-皰疹病毒感染初期的必不可少的步驟。在迄今已鑑定的gD受體中,細胞黏附分子nectin-1參與了多種α-皰疹病毒入侵宿主細胞的過程,被認為是最有效的gD受體。因此,gD識別nectin-1的分子機製成為α-皰疹病毒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科學問題。
  • 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存疑論文基本都是「通訊作者」身份在能檢索到的其中35篇論文中,由曹雪濤擔任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的文章達到了29篇。這些被疑造假的論文發表時間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絕大部分在曹雪濤供職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期間發表,文章多見於《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免疫學雜誌》、《生物化學雜誌》等國內外期刊。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有讀者提出:撤稿聲明最後一句顯示,論文另一通訊作者、東南大學教授朱斌等並不同意撤稿。為何最終還是撤稿?對於此次Science論文被撤,朱斌通過郵件向《中國科學報》表示,他本人與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另外兩位參與作者(分別來自東南大學、湖北大學和英國拉夫堡大學),都不同意撤稿。
  • 70%酒精滅活狂犬病毒無效?(答網友)
    酒精是可以立即滅活狂犬病毒的,我想你們做專業研究的應該有過這方面的實驗吧,酒精可以對狂犬病毒進行消毒對吧?(譯文)相比之下,在同樣條件下70%酒精只能使病毒滴度下降1 log(表2)。原來70%酒精並非無效,只是在作者特定的條件下效果不如70%的異丙醇而已(70%異丙醇能使病毒滴度下降3 log)。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 狂犬病毒的G蛋白與免疫保護作用
    一、狂犬病毒的分類地位、病毒結構和進化來源     狂犬病毒屬於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含有單股非節段性負鏈RNA。病毒的形狀像子彈,長度為200nm,寬度為75nm。病毒含有以下五種結構蛋白:轉錄酶(L)、糖蛋白(C)、核蛋白(N)、磷蛋白(P)和基質蛋白(M)。
  • 偽狂犬病毒基因編輯有平臺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動物病原監測與流行病學團隊新近成功建立高效的偽狂犬病毒基因編輯平臺,相關論文近日在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雜誌》上在線發表。專家評價指出,此項研究建立的高效基因編輯平臺,為早日研發出能夠降伏新發偽狂犬病毒變異毒株的疫苗奠定了基礎。
  • 華中農業大學在G-四鏈體調節豬偽狂犬病毒基因表達和病毒複製領域...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位燈國教授團隊和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劉正飛教授團隊合作,發現偽狂犬病毒立即早期基因IE180 3』UTR通過形成G-四鏈體調控基因表達和病毒複製。
  •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眾所周知,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的重要性。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曹雪濤已修改論文圖片,聲明是無意識犯錯,通訊作者該不該擔責?
    但是因為科研工作很繁忙,所以也會有圖片和數據重複使用的問題,既然ElisabethBike博士有所質疑,他將和他的團隊認真檢查所發表的論文及其圖像,不過曹曹雪濤教授也聲明,我在這些論文中只是通訊作者!聲明一出,輿論譁然。科研論文中的通訊作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 學術不端新變種:假作者 真論文?
    44所高校的77名作者,被學術打假人發現問題論文。多所高校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已啟動調查。 有人不但抄襲,還捏造國外合作作者,抄來抄去,抄得連自己都信了——「他們越來越自信,認為自己的工作不應該被埋沒,所以他們也開始引用自己的問題論文。」
  • 蝙蝠竟然會傳播狂犬病毒?科學家給出答案,讓人感到害怕
    有很多朋友都打過狂犬疫苗,特別是在被一些小動物咬到之後。因為這種病毒被叫做狂犬病毒,所以很多朋友都會誤以為只有在犬類的體內才會攜帶,其實,在很多野生動物的身上都有攜帶這種病毒,它屬於人畜共患的一種傳染病,最早在1884年被發現,此後由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在多次試驗之下最終研發出了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