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法國淪陷後,納粹德國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能在短時間內使英國屈服,然後集中兵力進攻蘇聯。
起初,希特勒寄希望於英國的妥協,但邱吉爾政府並未接受德國的「和平倡議」。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入侵並佔領英國。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布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行動作戰命令,德國陸軍部認為,要實施海上登陸計劃,必須先掌握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然後再以空軍力量為掩護,發動渡海作戰。
戰前,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曾誇口說,只要憑藉空軍力量德國就能攻克英倫三島。戈林敢如此誇下海口,並非沒有依據。根據統計,戰前德國共有1361架轟炸機,1308架戰鬥機,而英國皇家空軍能夠與之對抗的至多不過646架轟炸機和704架戰鬥機。
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英國如何打贏這場戰爭?
英國能抗衡兩倍於己的敵軍,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有兩個「裝備」:其中之一是雷達。
德國空軍雖然在整體實力上佔了優勢,但在具體的作戰形勢上卻處於不利的地位:若要空襲不列顛本土,德國戰機必須要飛過英吉利海峽,航程較遠,補給困難,事實上,因為補給不足,導致德國只能投入75%的飛機。
而且因為跨海進入他國交戰,一旦飛機被擊落,飛行員就將面臨兩種結果——犧牲或被俘;此外德國空軍還得不到地面炮火的支援。
但即便如此,英國空軍面臨的仍是兩倍以上的敵機數量,實力差距巨大。為了有效抵禦德軍的空襲,英軍將全國劃分為個4防務區,每個區又劃分為若干防空分區,在每個防區部署1個戰鬥機大隊,各分區則部署2個或3個戰鬥機中隊。
這樣一來,一旦德軍來襲,英國空軍只需要監測到德國戰機的具體方位,就可以派相應防區的戰鬥機隊進行迎擊,這樣既可以彌補戰機數量上的不足,又可以避免在作戰過程中的盲目,節約戰爭資源,此時,遍布英國各海岸的雷達則開始了其重要作用。
雷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新型偵察技術,它通過向外發射脈衝,脈衝遇到目標後被反射回來,以此來判定目標的距離。
1940年5月,英國已經成功研製出了可移動的雷達設備,到不列顛之戰爆發的時候,英國在各海岸已經建立了50多個雷達站,可以探測到100英裡以外的飛機的方位。
這樣,襲擊英國的德國戰機在離開法國海岸之前,英國就可以探測到它們的速度、方向、高度以及大小,在它們還未到達英國上空時,英國皇家空軍就能派出戰鬥機去迎擊。
1940年8月13日,德國對英國實施全面空襲的「鷹日」計劃全面展開,德國共出動了1485架次空機,擬對英國的海峽艦隊、港口和機場等進行狂轟濫炸,讓其徹底癱瘓。
但在雷達檢測下,其行動早已暴露無疑,因此在英空軍有針對性的阻擊之下,最終只炸毀了英國4個飛機製造廠和5個飛機場,而自身損失較大。
雖然戈林意識到了雷達的重要性,但錯失了最初的摧毀機會,以至後來德軍剛一起飛,就被雷達探測到,還沒到達雷達站附近,就遭到英國空軍攔截,如此又造成不小的損失。
此外,因為有了雷達這雙眼睛,英空軍司令道丁可以及時根據敵機數量確定己方出戰最少飛機數量,並可以及時進行調度,如此一來,不但使德軍搞不清楚英國空軍的整體實力,而且打亂了戈林速戰速決的計劃,最終迫使他改變了戰術。
情報
除了雷達,對此次空戰起到至關重要的另一角色——情報,在波蘭的幫助下,英國破獲了德國被稱為無解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使得德國所有情報在英國眼中無所遁形,
英國按照對情報保密等級的劃分,將德國由「恩尼格瑪」機發出的情報命名為「超級機密」。
在「超級機密」中,可以得知德國每次對英作戰計劃,包括時間、軍事力量、軍事目標等等,這樣可以讓英國有充分的時間布置對策。
儘管有雷達與情報幫助,但畢竟德軍佔有絕對優勢,隨著時間推移,德國飛機與飛行員損失在不斷加大,但同時,英國的損失也不小,如果持續下去,那麼英國還是有被攻陷的可能。
不過此時,德國卻耽誤不起時間了,與英國對峙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德國想要速戰速決,每拖一天對德國不利就增加一分。
因此,惱羞成怒的戈林決定採取了野蠻的空襲方式——將轟炸的重點從空軍設施轉到英國各大行政中心,首先是倫敦。
9月7日,德國空軍投入625架轟炸機和648架戰鬥機組成戰鬥機群直逼倫敦,英國方面雖然緊急派出了21個中隊進行抵抗,但仍然改變不了倫敦陷入一片火海,德軍從倫敦上空投下300多噸炸藥和燃燒彈,使得倫敦幾近毀滅。
9月15日是希特勒指定的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空襲」的日子,這天,德國計劃出動500多架戰機空襲英國,英國又及時截獲了這一情報。
戰前,邱吉爾主持召開國防會議,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根據雷達的監測,英國空軍確定了德軍來襲的方位,併集中全部力量做好了部署與防禦準備。
德國空軍還未到達倫敦上空時,就遭到了300多架英國當時最先進的「噴火」式和「鳩風」式戰鬥機的猛烈迎擊,在英國戰鬥機和德軍戰機猛烈交火的同時,英國還派出所有的轟炸機,對德國集結在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艦艇和地面部隊實施了轟炸。
德國未曾料到英國還有如此規模的戰鬥力量,許多德國戰機在匆忙之中被擊落或逃離,僅此一天,德軍就損失185架飛機,希特勒試圖用空襲來摧毀英國的計劃落空了。
數次行動英國的反應都如此迅速,好像提前知道一般,德國方面懷疑密碼系統出了問題,為了檢驗「恩尼格瑪」機的安全性,希特勒決定通過「恩尼格瑪」機發布代號為「月光奏鳴曲」的空襲命令,對英國的工業中心實施夜間轟炸,這次轟炸的目標選定英國北部著名的工業城市——考文垂。
英國通過「超級機密」情報事先已經掌握了德軍的空襲計劃,但為了使「超級機密」情報免遭洩露,邱吉爾在內閣會議上作出了沉重的決定:不加強考文垂的空防,不向平民發出空襲警報。
14日,德軍共出動449架轟炸機,向考文垂投下了394噸爆破彈和56噸燃燒彈。在這次空襲中,5萬多幢房屋建築被毀,554人喪生,864人重傷。
由於考文垂有很多飛機零件製造廠,這些工廠在空襲中遭到嚴重破壞,致使英國的飛機產量下降。英國以犧牲考文垂的巨大代價換來了「超級機密」的安全。
整個不列顛戰役期間,德國空軍損失1733架飛機和6000名飛行員,英國空軍只損失了915架飛機和414名飛行員。
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超級機密」情報和雷達拯救了英國。如果沒有雷達,那麼英國則需要5倍或6倍於實際需要的人員和飛機來進行防禦,而當時英國根本沒有這麼多飛行員和戰鬥機.
在不列顛戰役中,德國空軍情報機構始終未能準確了解英國空軍的力量和弱點,這就使得在戰爭的決定性時刻,德國無法確定投入多少兵力來進行戰鬥。
由於未能消滅英國皇家空軍,希特勒的「海獅」計劃不得不無限期地推遲。後來,德國在西線戰役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又轉向對蘇聯的進攻,最終沒能避免兩面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