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首次發現一些Dicer樣酶具有序列切割偏好性

2021-01-12 生物谷

2018年4月26日/

生物谷

BIOON/---人們不斷地發現小RNA(small RNA, sRNA)的新功能。比如,它們能夠被用來抵抗病毒或自我複製性的基因組入侵者。特別地,在真核生物中,小RNA在發育、基因表達和基因組穩定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是由許多不同的蛋白產生的。其中最為人所知的蛋白是Dicer酶,它通過切割較長的雙鏈RNA模板,產生小RNA分子。到目前為止,當降解雙鏈RNA模板時,Dicer被認為有點像伐木工人---它會將這種模板切割成長度大致相同的短片段,無需特別注意這些片段的形式和內容。此外,人們也從未發現Dicer酶具有序列切割偏好性。

圖片來自Cell,doi:10.1016/j.cell.2018.02.029。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瑞士伯爾尼大學

細胞生物學

研究所主任MariuszNowacki和同事們發現在利用小RNA指導清除入侵的DNA轉座元件的草履蟲(Paramecium)中,一些Dicer樣酶(Dicer-like enzyme)具有嚴格的長度偏好性和顯著的序列偏好性。這些偏好性導致產生的sRNA與它們的靶DNA元件末端精確地匹配。基於此,這些研究人員提出這些新描述的Dicer樣酶和它們的切割產物發揮著迄今為止仍然未知的生物學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3月22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icer-like Enzymes with Sequence Cleavage Preferences」。

這些研究人員認為這些Dicer樣酶起著促進清除不想要的DNA元件的作用:它們在這些DNA元件的末端上精確地聚集,這種聚集隨後引發這些「突出的」DNA片段從遺傳物質中清除。轉座子是基因組中的外來片段,滲入到DNA中,能夠從DNA的一個區域跳躍到另一個區域。這使得它們特別危險,這是因為它們會引發各種不受歡迎的

遺傳

效應。因此有機體有充分的理由快速而又高效地移除這些DNA片段。

對這些研究人員來說,特別耐人尋味的是草履蟲Dicer樣酶的切割精準度。與僅當識別出特定序列時進行切割的限制性內切酶相反的是,這些Dicer樣酶的功能有點不穩定---Nonacki稱之為「放鬆的偏好性(relaxed preference)」。他們認為,在這裡,過於嚴格的偏好性是不太合適的:要想有效地DNA修復,大量的sRNA片段能夠在正確的DNA片段上進行組裝是比較重要的。如果Dicer樣酶太挑剔的話,那它們它將無法為所有危險的外來DNA產生合適的片段。Nowacki說,「模糊不一定是件壞事。」在進化過程中,許多生物過程在精確度和偶然性之間進行平衡---這就是細胞能夠針對各種不同威脅採取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加以應對的原因之一。(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Cristina Hoehener, Iris Hug, Mariusz Nowacki. Dicer-like Enzymes with Sequence Cleavage Preferences. Cell, 22 March 2018, 173(1):234–247, doi:10.1016/j.cell.2018.02.029

相關焦點

  • Cell:人源Dicer與Dicer-pre-miRNA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市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王宏偉教授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發表了題為《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與Dicer-pre-miRNA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Cryo-EM structure of human Dicer and its complexes with a pre-miRNA substrate)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核酸內切酶
  • Science:在神經元突起中,單核糖體偏好性地翻譯突觸mRNA
    為了分析神經元區室,這些研究人員對來自海馬體切片CA1區的神經纖維網(neuropil,由神經元突起構成的網狀結構)和胞體(somata)層進行了顯微切割,從而獲得富含樹突和或軸突而不富含胞體的樣本。針對顯微切割區域的多核糖體圖譜(polysome profiling)可用來確定軸突和/或樹突和胞體mRNA轉錄本與單核糖體(monosome)和多核糖體之間的關聯性。
  • Cell:韓春雨研究的Ago家族蛋白又出新功能?首次發現可參與DNA複製...
    Zamore團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 Functions in the Completion of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導TtAgo參與DNA複製。
  • Cell:韓春雨研究的Ago家族蛋白又出新功能?首次發現可參與DNA複製過程
    真核AGO蛋白使用RNA介導的靶向途徑,但是在生物體和小RNA途徑之間,序列特異性RNA結合的後果有所不同。一些AGO蛋白充當可編程核酸內切酶,例如,在動物RNA幹擾途徑中,小的幹擾RNA指導AGO2結合併切割廣泛互補的靶RNA。
  • 貝殼用戶偏好挖掘的思考與實踐
    因此,增加了衰減係數和行為權重的偏好計算公式為:挑戰:很難證明什麼樣的行為權重是最優的,且很難找到優化方向;人為選定的衰減方式以及衰減因子的選取具有主觀因素,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偏好;基於統計的偏好挖掘難以優化。
  • Cell Stem Cell:重大突破!開發出比CRISPR-Cas9更好的CRISPRi技術
    2016年3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種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格拉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二十一世紀兩種最為強大的工具結合在一起,首次利用改進的CRISPR-Cas9系統,修改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基因組被讀取的方式
  • Cell:重大突破!首次從結構上揭示CRISPR-Cas3系統作用機制
    這些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首次描述出當這種CRISPR複合體裝載靶DNA並讓它做好被Cas3酶切割的準備時準確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他們說,這些結構揭示出一種存在多層錯誤檢測的過程,即存在阻止不想要的基因組損傷的分子冗餘(molecular redundancy)。CRISPR-Cas系統是一種廣泛採用的用於生物醫學研究的精準基因編輯工具。
  • ...生物物理所王豔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2016年6月,布羅德研究所成員Feng Zhang和他的同事們首次描述了一種靶向RNA的CRISPR相關酶(之前被稱作C2c2,如今被稱作Cas13a),而且能夠經編程後切割細菌細胞中的特定RNA序列(Science,doi:10.1126/science.aaf5573)。
  • Cell:打破常規!發現獨特的DNA編輯功能
    當來自伯爾尼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Mariusz Nowacki發現小RNA在清除來自草履蟲DNA的片段中發揮著調節的功能時,他和他的團隊研究起了其中的分子機制:這些小RNA是怎麼產生的?它們的確切功能是什麼?他們很快發現在對DNA片段的清除中似乎存在一種反饋循環。這些DNA片段之前被認為是沒有用處的。它們是從草履蟲基因組中切離出來的,隨後被降解掉。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CRISPR技術重大發現
    對這兩種RNA進行人工設計,可以改造形成具有引導作用的sgRNA,足以引導 Cas9 對雙鏈DNA 的定點切割。進一步的研究還證實,CRISPR/Cas9的基因組編輯能力只有在被稱作前間隔序列鄰近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的短片段DNA序列的存在下才成為可能。只有DNA靶位點附近存在PAM時,Cas9才能進行準確切割。
  • Cell:重大突破!發現一類新的小RNA分子保護哺乳動物基因組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6.0132017年7月2日/生物谷BIOON/---我們的基因組是雷區,散布著潛在破壞性的DNA序列,不過在這些DNA上,存在著數以十萬計的哨兵在站崗。
  • Cell:重大突破!發現一種廣譜的CRISPR/Cas9抑制劑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7.037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如果說CRISPR複合物聽起來很熟悉,那是因為它們是新一波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最前沿。
  • PRC2與lncRNA相互作用的序列特異性研究獲進展
    通過將該流程應用於人基因組中已知的數百個PRC2結合lncRNA,該研究系統分析了這些lncRNA的序列特徵,發現其偏好的序列特徵傾向在四叉樹上組成連續偏好路徑,並且這些連續路徑上的序列特徵傾向於同時被人和小鼠基因組中的PRC2結合lncRNA所偏好。
  • 【盤點】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CRISPR技術重大發現
    對這兩種RNA進行人工設計,可以改造形成具有引導作用的sgRNA,足以引導 Cas9 對雙鏈DNA 的定點切割。進一步的研究還證實,CRISPR/Cas9的基因組編輯能力只有在被稱作前間隔序列鄰近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的短片段DNA序列的存在下才成為可能。只有DNA靶位點附近存在PAM時,Cas9才能進行準確切割。
  • Sci Rep:PRC2與lncRNA相互作用的序列特異性新發現
    隨著XIST與HOTAIR等PRC2結合lncRNA的發現,人們猜測此類lncRNA可能決定了PRC2染色質招募的特異性(Margueron et al. Nature 2011)。但是,直到現在PRC2與RNA結合是否具有序列特異性仍被廣泛爭論(Davidovich et al. Mol Cell 2015)。
  • 貝殼用戶偏好挖掘的思考與實踐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因此,增加了衰減係數和行為權重的偏好計算公式為:挑戰:很難證明什麼樣的行為權重是最優的,且很難找到優化方向;人為選定的衰減方式以及衰減因子的選取具有主觀因素,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偏好;基於統計的偏好挖掘難以優化。
  • Mol Cell | 果蠅神經系統調控mRNA選擇性切割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前體mRNA 3』末端加工機器的核心蛋白因子多達20多種,他們與RNA聚合酶II形成複合體,該複合體可進一步劃分為4種亞複合體,包括:切割和多聚腺苷酸化特異性因子、切割刺激因子、切割因子Ⅰ和切割因子Ⅱ;以及其他因子包括 poly(A)聚合酶、poly(A)結合蛋白等。
  • Cell:NF-kB 105蛋白泛素化激活新機制
    150年前左右,Rudolf Virchow發現了淋巴細胞向腫瘤內部浸潤的現象,從而提出了慢性炎症與腫瘤惡化之間的聯繫。最近的一系列研究發現NF-kB參與了調控這一聯繫的內在機制。NF-kB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的作用十分複雜。一些研究發現NF-kB在腫瘤細胞內部大量表達,從而提高了抗凋亡分子的水平(如X-IAP等);然而,另外一些研究則認為NF-kB具有抗腫瘤的作用。
  • 研究發現人樹突狀細胞的兩條發育途徑對IRF8偏好性不同
    研究發現人樹突狀細胞的兩條發育途徑對IRF8偏好性不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20:51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Venetia Bigley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