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妮把網絡霸凌、女性身體焦慮寫進「少年A」觀察報告

2021-01-13 新京報

對於許多華語樂迷而言,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便是準時與陳珊妮的音樂作品相遇。

陳珊妮在廣東、深圳的演出。受訪者供圖

2019年,陳珊妮帶著《Juvenile A》(少年A)回來了。在「未來考古學」的主題概念下,陳珊妮以日本漫畫家、動畫導演大友克洋科幻作品《阿基拉》中一個觀察小組的名字為這張專輯命名,探討了諸多當代社會議題——例如,以科學家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編者註:陳珊妮專輯中譯作巴夫洛夫)延伸出的「生活制約」;例如,與政治哲學家漢納·鄂蘭的學說一脈相承的「 網絡文字言語霸凌」;又如,在《恐怖谷》中,陳珊妮邀請來周筆暢、田馥甄、徐佳瑩等藝人以及各行各業的女性工作者參與,在MV開頭把她們變成千篇一律的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的「網紅」形象,以探討「 女性的身體焦慮」……

陳珊妮將她對各類影像、書籍、音樂的龐大儲備內化,用旋律與歌詞展示出了一部2019年當代青年生存與生活圖景。但是,2019年的陳珊妮及其作品,又應當怎樣被記錄?在專輯發行之後、11月22日北京疆進酒「少年A」巡演上演之前,新京報記者與陳珊妮進行了一次對話。也許,從那些疑問句的答案,被選擇的選項與被填補的句子之間,人們可以獲得另一種關於陳珊妮和她的「 少年A」的咀嚼方式。

問答題

【專輯】

《Juvenile A》封面。

新京報:很多人會通過《Juvenile A》得到一些思考和啟發。若你從客觀聆聽者而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從陳珊妮的這張新作品中,你可以得到什麼?

陳珊妮:思考關於自身與這個時代,自己變成什麼樣子,時代的樣貌,以及我們還可以做點什麼。

新京報:《恐怖谷》的歌詞中有一個疑問句「什麼才是你的屬性」,那麼,什麼才是陳珊妮最重要的屬性?

陳珊妮:「A」吧,最常看到歌迷的反饋都是很A,能成為氣場爆棚的人物也是挺不錯的。

新京報:若能生活在《阿基拉》裡面,你覺得自己最適合的角色是「Juvenile A」嗎?或是其他?

陳珊妮:Juvenile A觀察團的任何一員吧,畢竟成員都是全球頂尖的人物,能夠將自己放在一個制高點思考觀察這個世界的現況。

新京報:能否分享《惡靈武士》《漢納怎麼說》《巴夫洛夫》這三首歌曲中提到的歌德、漢納·鄂蘭和巴夫洛夫這三個人物,分別對你產生過哪些影響?

陳珊妮:歌德的作品對於很多人影響力很大吧?《少年維特的煩惱》和《浮士德》,他的詩作尤其更是;我用漢納·鄂蘭的作品《平庸的邪惡》作為引子,希望大家思考更多關於這個網絡時代的事,他的作品需要很多時間咀嚼,我到現在始終還沒看完他的作品《人的條件》,但始終可以從他的著作思考很多事;巴夫洛夫的實驗,一直到開始做唱片宣傳,我才發現不是所有人的基礎教育都存在著巴夫洛夫這個名字,這讓我挺訝異的。

新京報:《玉女穿梭》裡找來了琵琶樂手鍾玉鳳合作,在傳統民樂領域,你還有其他偏愛或好奇的樂器嗎?

陳珊妮:二胡!我很喜歡二胡的聲音,家裡有把琴,還試圖學過一陣子,因為覺得二胡太美聲音太憂傷,很是喜歡。

新京報:請向2054年的人類推薦一首2019年誕生的歌曲,並請說明原因。

陳珊妮:《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吧,我認為這首歌留下了當代青年的一些共同記憶,應該能成為2054年的人類搜尋2019世代青年的線索吧。

【巡演】

陳珊妮2019少年A巡迴演唱會海報主視覺。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少年A」的音樂編排與視覺設計,前期大概花費了多久才讓它們得以實現?籌備的過程中,拓展了你的哪些音樂經驗?

陳珊妮:從春天我們就開始前制,我很在意前期方向的討論,也儘可能地讓每一個工作環節的人,都理解作品的意義。籌備的過程大都在實踐自己所累積,關於自己在視覺和聽覺上的想法,尤其我將這次巡演視為一個完整的作品,所以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大量的資訊如何能夠在演唱會呈現這件事,是一個比較具有深度的探討,對所有工作人員來說,應該都是和以往不一樣的工作經驗,更多屬於意識上的東西。

新京報:在演唱會上臺前的十分鐘裡,你一般會做些什麼?

陳珊妮:上臺前的十分鐘我只要求安靜,讓自己保持最好的專注力和準確度。

新京報:如果來觀看演出的觀眾都是不擅長情感表達的孤僻鬼,你會用什麼方法跟他們互動?

陳珊妮:我通常不會特地準備關於觀眾互動的部分,因為這必須是即時的情感表現,否則會顯得很虛假,所以我都是看氣氛做出當下直覺的反應,我不希望破壞live當下的直率與真誠。

新京報:在最近來大陸舉辦「少年A」巡演的路途中,你都聽了誰的哪些歌曲?能否推薦一下。

陳珊妮:這大半年很忙,音樂都聽得很混雜隨性,我幾乎都會在零碎的時間,尤其是交通移動的過程中聽音樂。什麼都聽啊,韓國歌手Zico的新歌,和我有合作的許正泰的樂隊傷心欲絕的新專輯,今天路上聽了Bon Iver的新專輯,還聽了Jade的《Siren ft. Meego》,看心情聽音樂。因為工作上需要聽很多不同類型的東西,有隨時擴充音樂資訊的習慣。

【關於自己】

新京報:作為普通人而非唱作人、製作人的陳珊妮,有哪些其他人所不了解的厲害之處?

陳珊妮: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厲害之處,不過相較於身邊的朋友,我似乎很善於在同一時間處理數件非常複雜的事務,我很喜歡複雜的事,尤其喜歡同時進行兩件以上的工作,我喜歡讓龐雜的事變得有條理,也擅長決定。

新京報:作為資深創作宅,如果給你24小時的戶外時光,你會怎樣安排?

陳珊妮:曬太陽,我挺喜歡曬太陽的。拍照,我喜歡補充對於光的反應與想法。

填空題

1.在巡演舞臺上,我的偶像包袱數值為 50 (滿分100 分),我最在意 與自己的平衡感 。

2.一場巡演下來,我的體力會消耗掉 100% , 好好睡一覺 之後,就會恢復滿格元氣。

3.做金曲獎評審團主席是一件 辛苦 且 難為 的事情,因為 美學的事都很主觀,無論結果如何都很難取悅所有人 。

4.2020年,如果做不到 好好休息 的話,我就在下一年金曲獎舞臺上表演太極拳招式「玉女穿梭」。

附加題

1.以下三個選項中,你絕對不願意錯過的合作機會是?原因是?

A,和Hyukoh一起在時裝周走秀

B,和山田孝之共同主演一部偶像劇

C,和Kanye West面對面freestyle

答:C!Kanye West是個太強悍太有趣的人,我不想錯過任何與他見面的機會。

2.在合作過的藝人中,如果評選「最搞笑的」、「最嚴謹的」、「最有魅力的」三個獎項,你會分別頒給誰?

答:最搞笑的肯定是吳青峰,總是被他逗得呵呵笑。最嚴謹的是林宥嘉,他對於工作很鑽牛角尖,不過也因此累積了不少能力。最有魅力的是周筆暢,我覺得有自信與核心價值的人很有魅力。

新京報記者 楊暢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驢得水》《少年的你》:為什麼要剪掉女性的頭髮?
    認知錯位引發的焦慮應當是年輕人喜歡吐槽的原因。 長發女性更美? 同樣是身份認同,頭髮在傳統的觀念中也是區分男女性別差異的標誌。男女有別,是儒家文化對男性與女性身體規訓,隱而不顯的長髮審美觀念作為文明的象徵,通過代際間的傳承逐漸刻在了中國的審美觀念之中,以至於現在我們甚至不會問問自己,為什麼自己會認為長發是美的。
  • 每次都為專輯取個怪名字的陳珊妮,音樂只是表達方式之一種 | 100...
    陳珊妮 10 月發行的《戰神卡爾迪亞》,藉助完整的概念專輯的形式,探討了被網絡統領的時代裡人們或虛擬或現實的情感。圍繞作品,陳珊妮埋下了很多隱喻的彩蛋:戰神卡爾迪亞是一個網絡暱稱,象徵著人們在網上的另一種身份,它與現實相對,處於這個身份狀態時,人們會做出許多線下實際生活中沒有做過的事情,說沒有說過的話語;卡爾迪亞是風神的名字,藉此隱喻網絡上帶風向的行為。
  • 校園霸凌:孩子的惡,到底能有多可怕?
    最近,一條小學生被霸凌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 施暴者霸凌完同學,轉頭就能忘掉,然後繼續無憂無慮地上學,工作,結婚,毫無負擔地過自己的生活。 而被霸凌的同學,身體上的傷痛或許有痊癒的一天,但心理上的創傷卻難以磨滅。
  • 《少年的你》觀後感,霸凌的始作者,付諸行動的保護者
    今天去影院看了少年的你,來給大家說一說我的觀後感吧,首先我要說明一下 這是一部關於校園霸凌題材的青春片,校園霸凌是一個比較難把控的題材,國產電影也很難完整刻畫,有所刪減也並不意外
  • 中國家庭|童年遭受霸凌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深
    胡博:為了更準確評估童年霸凌與老人心理健康關係,我在研究過程中控制了15項其他童年不幸經歷的影響,包括父母離異、家庭貧困,以及雙親中有任何一方去世、身體嚴重殘疾、臥床不起、經常感到焦慮、經常感到抑鬱、患有精神疾病、虐打孩子、酗酒、吸毒、參與犯罪活動、對孩子缺乏關愛、疏忽照料、在孩子面前實施家庭暴力。
  • 蔡依林「40歲真特麼好」背後,是女性音樂人力量的崛起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作者 | chelsea蔡依林像是在微博熱搜榜裡住下了。上周,她與小S在演唱會上的合作舞臺《Mr.Q》、《浪子回頭》刷爆了社交平臺。從當年靠著《看我72變》、《日不落》等歌曲大火的甜美偶像,到如今關注校園霸凌、網絡暴力等社會議題的音樂先鋒,進入不惑之年,蔡依林已經實現了藝術人格的蛻變。回想2001年,蔡依林還曾被陳珊妮和製作人林暐哲列為「十大最爛歌手之一」,陳珊妮不留情面地點評道,「如果要說有好歌喉未必能成為好歌星、做出好唱片,蔡依林正是個典型的例子」。
  • 研究:女性更易做噩夢 常把日常焦慮帶入夢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噩夢困擾。  頻率高  英國《每日電訊報》20日報導,西英格蘭大學研究人員用5年時間跟蹤調查193名志願者,其中包括100名女性和93名男性,要求這些人記錄下自己所做的夢。  調查結果顯示,19%的男性表示近期做過噩夢,而有過這一經歷的女性比例高達30%。
  • 身體羞辱,到底毀了全球多少女性?
    「穿那麼暴露,身體還走樣了,好胖啊。」這種抓住某個人的特徵進行的攻擊行為就是一種羞辱和霸凌。也是一種被我們所忽視的羞辱和霸凌。甚至還有人為自己的這種行為找藉口:「長成這樣還不讓人說,我不能評論嗎?」「沒辦法管理自己的身材就沒辦法決定自己的成功。」不是吧,都2020年了,怎麼還有人有這樣的想法?
  • 看完電影《少年的你》有感——盤點三部關於校園霸凌的動漫番
    最近王道長去電影院看了部電影叫《少年的你》感觸很深,裡面對校園霸凌描述得很真實。那麼在我們二次元世界在有關這樣的題材嗎?答案是肯定有的!那麼接下來王道長就給大家盤點三部關於校園霸凌的動漫番,或許你看完也會有很深的感觸。
  • 聚焦校園霸凌:你是施害者、被害者、旁觀者、拯救者還是治癒者?
    最近在《看我的生活》節目中馬思純與多年好友敘舊,談及自己曾在初中遭受校園霸凌,有同學拿著她的信在全班朗讀,甚至在她的飲料裡倒粉筆灰、拖把水。 青少年時期這樣的經歷影響了她的人格,甚至成了她不自信的來源,甚至後來看到好友周冬雨以校園霸凌為切入點的電影《少年的你》,都非常能感同身受。
  • 她是最美衛子夫,卻為愛整容丟了事業:容貌焦慮,毀了多少女性?
    最巔峰的時候,就是出演新版《天龍八部》的神仙姐姐王語嫣,這部劇中備受矚目的女性角色之一,可見張檬彼時的咖位。成也王語嫣,敗也王語嫣。也正是因為這部劇,她遭受了網絡暴力,很多網友說她「醜」,根本配不上「神仙姐姐」的角色,讓她一度陷入自我懷疑。更重要的是,那時候她的男朋友也說她醜,一句「為愛整容」斷送了她整個演藝生涯。
  • 面對「校園霸凌」,看看美國學校怎麼做
    此外,針對近期網絡上出現的關於我校以及相關事件的不實言論,我校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學生及學校聲譽,並追究相關主體責任的權利。在此,我們真誠地呼籲:關心關注此事的媒體和公眾,從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維護學校正常教育秩序的角度出發,讓教育問題回歸校園進行處理。我們誠懇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幫助!
  • 《少年的你》生活在黑暗之中,也要有光
    相信你最近的朋友圈也已經被《少年的你》刷屏了。這是一部關於校園霸凌,關於救贖,關於青春的電影。雖然很多人說在這部電影裡可以看見很多東野的影子,比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還有《放學後》。片段中雖然有大量的相似之處,但是對於電影本身,不可否認的是電影敘事的有條不紊,沒有多餘拖沓的鏡頭;不可否認的是每一位演員的演技在線;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畫面營造的場景,都充滿了少年時的灰暗和迷茫。「讀書,考試,上好學校。如果可以,保護世界。」「那說好了,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 日本地震災區孩子也逃脫不了的校園霸凌,遠比電影上更殘酷
    前些天,電影《少年的你》據說又火爆了一把,電影引爆了輿論對校園霸凌的關注。不過八卦的媒體同時爆料說該電影劇情有抄襲日本某知名作家的小說情節。有評論說,《少年的你》怎麼看怎麼像「日本少年的你」。本星君對電影是否抄襲沒有深入調查,但是對日本的校園霸凌卻有一點點了解。
  • 大社交趨勢觀察報告2020:趣緣、地緣、業緣、情緣的新連接
    經過歷時3個月的研究,近日我們發布了《大社交趨勢觀察報告2020》。報告呈現了大社交領域值得關注的10個趨勢型變化。以下內容節選自報告概述部分。 我們天生對社會連接有著極強的渴求,社交需求貫穿我們的一生,也貫穿著整部人類文明史進程。
  • 二刷《少年的你》細節強大:雛菊是小北綁上的,英語聽力弱肉強食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從昨日上映開始就引發了觀影狂潮。說起這部電影也是非常曲折,原本是在6月份就能上映的,但是後來撤檔,直到10月25日才上映,而且之前沒有經過大規模的宣傳,非常的突然,但是還能拿下超高的票房,只能說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太厲害了。
  • 《少年的你》我想對你說,我們少年時期不一樣,小北陳念加油!
    我是字字今日主題:不一樣的少年時期不知道霸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青春是一個永垂不朽的話題$少年時期,很多人面對欺負或者沉默或者幫助其實霸凌這個詞出現的時候並不長,大多數人的少年時期只是存在「被欺負」的概念,那個小孩不讓你和那個小孩玩,在嚴格的教育理念之下,一些細微的欺負不被重視,以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年代是不在乎這些的。
  • 從小到大,她們都逃不掉外貌焦慮
    畫家Lago想把那些不受歡迎的條件,統一歸到一個女性的形象上:她身材不夠纖瘦,有皺紋和小肚子。而這,就是女性真實的樣子。在網上,普通女性的照片很少,那些正常的身體特徵被冠以不同的名稱——乳房下垂、假胯寬、「蝴蝶袖」,好像只要和完美身材有出入,便瞬間充滿了瑕疵。
  • 有多少人活在被年齡焦慮的支配中?
    「人到中年還沒混出點名堂,這輩子就完了......」「你以為你還是少年嗎?說學就學,現在學已經來不及了......」,卻在十幾二十年後,反過來羨慕那些當初選擇做自己的,如今活得瀟灑至極的人。2019年演唱會上,蔡依林說:「為了討好長輩、世人,我拼死拼活,努力去完成別人給我的角色,從來沒懷疑過……你說我傻不傻,就是個傻×嘛!」做自己以後,能明顯看出她作品中的改變。她為女性發聲,為少數群體發聲,為譴責校園霸凌發聲,她也越活越鬆弛自如,外界的看法,再也不那麼重要了。
  • 寫文章要細心觀察
    偉大的作家魯迅很重視觀察,他曾經指出:「作者的社會閱歷不深,觀察不夠,那也是無法製造出偉大的藝術品來的」。「對於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魯迅這樣強調觀察,的確是他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從此也可以看出,要想寫好文章,非重視觀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