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基於多肽治療潰瘍慢性感染研究獲進展

2020-11-04 小材科研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治療慢性潰瘍感染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

慢性潰瘍感染的根除十分困難,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與之相關的生物被膜感染,治療費昂貴並且容易產生耐藥性。另外,慢性潰瘍中持續的炎症反應阻礙潰瘍的有效癒合。因此如何發展兼具抗感染及免疫調節的抗菌藥物成為全球抗感染研究人員的重大挑戰。

劉潤輝教授課題組通過模擬宿主防禦肽,前期發現了對多藥耐藥菌具有廣譜高活性和微生物難以產生耐藥性的抗菌多肽聚合物(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6412-6419;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7240-7244; ACS Infect. Dis. 2020, 6, 479-488; Biomater. Sci., 2019, 7, 2144-2151; Nat. Commun. 2018, 9, 5297.)。本研究中,針對臨床上難以治癒的具有生物被膜和持續炎症挑戰的潰瘍等慢性感染,發現了具有高效抗生物被膜及免疫調節功能的β-多肽聚合物,在動物體內潰瘍感染模型中展示出有效抗菌活性及促進潰瘍癒合的功能。該成果以題為「Host Defense Peptide-Mimicking Amphiphilic β-peptide Polymer (Bu:DM) Exhibiting Anti-biofilm, Immunomodulatory and in vivo Anti-Infective Activity」 發表在藥物化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藥物化學雜誌》(J. Med. Chem. 10.1021/acs.jmedchem.0c01321)。

該研究工作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前期模擬宿主防禦肽系列研究成果為基礎,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合作者共同完成。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錢宇芯,畢業碩士生張強、英屬哥倫比亞大學Hashem Etayash以及Daniel Pletzer博士做出了等同貢獻;華東理工大學劉潤輝教授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R.E.W. Hancock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榮譽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等基金的資助。

來源:華東理工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1321?fig=tgr1&ref=pdf

相關焦點

  • 華東理工JACS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以「Impactof Antifouling PEG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Functional Peptides inRegulating Cell Behaviors」為題,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 華東理工大學N-羧基環內酸酐開環聚合方法研究獲重要成果—新聞...
    華東理工大學N-羧基環內酸酐開環聚合方法研究獲重要成果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N-羧基環內酸酐(NCA)開環聚合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相關研究論文作為「編輯特別推薦亮點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
  • 幾個月內,多次被國際著名期刊報導,華東理工實力不凡
    1、《德國應用化學》報導學校在抗粘附和抗植入異物反應研究領域的突破性成果3月13日,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以"Silk-inspired β-peptide Materials Resist Fouling and the Foreign-body Response"為題,報導了材料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抗粘附和抗植入異物反應研究領域的突破性成果,並被評審專家評為該期刊發表論文總數的前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卟啉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副標題:永無止境,百年樹啉解永樹教授簡介解永樹,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 年吉林 (工業) 大學本科畢業,1998 年浙江大學博士畢業,導師為林瑞森教授,此後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並於 2000 年留校任副教授。
  • 西北工大欽傳光教授團隊在多肽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由西北工業大學欽傳光教授課題組獨立完成的研究論文「Liquid-phase Total Synthesis of Plecanatide Aided byDiphenylphosphinyloxyl Diphenyl Ketone (DDK) Derivatives」已被化學學科領域一區的Top期刊
  • 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獲進展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梁興傑課題組與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課題組合作,在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Proton-driven transformable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為題,在線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
  • 新型仿生螢光多肽研究獲新進展
    7月8日,美國化學會(ACS)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齊崴、博士王躍飛團隊關於「彩虹色仿生螢光多肽納米顆粒」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報導與新聞推送。
  • 華東理工大學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前沿應用研究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郭志前教授課題組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的前沿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階段性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化學科學》和《配位化學評論》。
  • 【JACS】華東理工: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最新研究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ACS)。
  • 重要研究成果聚焦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3】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實驗性多肽分子 或能有效靶向作用SARS-CoV-2治療COVID-19感染新聞閱讀:Experimental peptide targets COVID-19近日,來自MIT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蛋白質互作的計算機模型設計出了一種新型肽類,其能結合冠狀病毒蛋白並將其通過細胞途徑分解,這種類型的肽類或能作為一種潛在的療法來抑制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明昭課題組在治療性B肝疫苗獲得重大進展
    該研究設計了基於鐵蛋白納米顆粒的B型肝炎病毒(HBV)preS1納米疫苗,在小鼠模型中,誘導產生了高水平、高親和力、持久的抗體應答和免疫記憶,不但具有出色的預防作用,而且在治療模型中獲得功能性治癒和HBsAg血清學轉換,並顯著降低HBVcccDNA。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綜述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前期研究中,解永樹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系統優化電子給體及額外電子受體單元,從拓展 共軛結構和增強分子內電荷轉移 (ICT) 效應兩方面著手,拓展吸收光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小分子共敏化劑彌補卟啉染料吸收缺陷,顯著提升電流。同時,引入多條烷基鏈,抑制染料聚集和電荷複合,有效提升電壓。
  • 慢性腎臟病貧血治療進展一覽_慢性腎臟病貧血_腎性貧血_鐵劑治療...
    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口服鐵劑有檸檬酸鐵,麥芽酚鐵,血紅素鐵多肽(HIP)和口服脂質(蔗糖)鐵。檸檬酸鐵最初是作為非含鈣磷結合劑研發的,但在2期試驗階段研究者意外發現,即使是血液透析患者其胃腸道也可吸收大部分鐵,從而增加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水平。
  • 深研院化生學院李子剛/尹豐課題組利用穩定多肽在表觀遺傳學抑制劑...
    該論文報導了課題組成功研發靶向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的穩定多肽抑制劑。相比於已上市的藥物SAHA,該多肽抑制劑表現出更好的體內抗腫瘤效果以及顯著提高的安全治療窗口。通過化學手段穩定多肽的二級結構,從而提高其生物學活性是構建靶向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調控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 中大教授證實B肝受體 為根治B肝新藥研發奠基
    參與互動()   乙型病毒性肝炎(B肝)疾病中,B肝病毒必須要進入人的肝細胞,才能造成持續性感染及肝細胞的損害
  • 華東理工大學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前期研究中,解永樹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系統優化電子給體及額外電子受體單元,從拓展p共軛結構和增強分子內電荷轉移 (ICT)效應兩方面著手,拓展吸收光譜。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進一步運用小分子共敏化劑彌補卟啉染料吸收缺陷,顯著提升電流。同時,引入多條烷基鏈,抑制染料聚集和電荷複合,有效提升電壓。
  • 王貴強教授:慢性B型肝炎診斷難點和抗-HBc定量檢測的研究進展
    王貴強教授:慢性B型肝炎診斷難點和抗-HBc定量檢測的研究進展
  • 華東師範大學青年學者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和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海濤研究員課題組跨學科合作研究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 華東師大青年學者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和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海濤研究員課題組跨學科合作研究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 吳稚偉教授團隊關於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V治療研究獲突破
    最近醫學院吳稚偉教授在免疫學研究基礎上,研發成功治療SFTSV的駱駝納米單克隆抗體,並受到市場關注。這是SFTSV感染治療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南京大學吳稚偉教授課題組自2014年開始新型布尼亞病毒的SFTSV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