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測序動物基因組 科學家獲知生命的秘密

2021-01-14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朝日新聞消息,《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兩篇論文分別報告了美西螈和真渦蟲的基因組,揭示了二者再生能力背後的遺傳學基礎。

奧地利維也納分子病理學研究所的Elly Tanaka及同事測序了美西螈的基因組,它含有320億個鹼基對,是人類基因組的10倍,也是目前組裝出的最大基因組。研究人員將那些在再生肢體細胞中表達較豐富的基因和microRNA序列標記為進一步研究的目標,並且發現美西螈缺少Pax3基因—— 一種對許多其他動物的發育至關重要的基因。

美西螈可以再生全部肢體,而真渦蟲甚至可以在被切成碎塊後重新長出整個身體。研究人員一直以來想要了解其中的奧秘,弄清楚其根本遺傳機制。

它們之前被和歐非肋突螈的再生能力關聯起來,那麼它們在美西螈和真渦蟲身上是否有相同的作用,值得研究人員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即使失去雙腿,美西螈也有很高的再生能力,這種基因組是自然界的摩斯密碼,一旦破譯,便可獲知不少生命秘密。Elly Tanaka表示:「此次基因組測序將會對全世界再生醫療研究人員的的研究進展產生幫助。」

相關焦點

  • 生命數位化時代來臨!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300萬降至500美元
    而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進步,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300萬美元降至500美元,在有生之年,我們或許可以一窺自己生命最本質的秘密。全基因組測序則不同,可以獲取個體的全部基因序列差異和結構變異信息,與此相對應的是,價格大多也十分高昂,多用於科研院所進行相關研究,個人很少會選擇。但是,隨著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全基因組測序的成本在十年內一降再降,今年年內將低至500美元。未來,選擇做一次全基因組測序或許像買一件衣服一樣自然,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後,華大基因又發起了一項更宏偉的項目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華大基因與美國斯密森尼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項目組聯合發起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組。
  • 近期全基因組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是一種正在迅速變得更便宜和可用的技術,提供患者完整的遺傳信息。Eichler說,「在5到10年的時間內,全基因組測序可能成為診斷自閉症的一種最具信息量的工具。」【2】Nat Genet:為何榴槤聞起來如此「臭」?科學家全基因組測序找原因!
  • AI技術運用基因測序 助力基因組計劃
    「我們的團隊中有測序行業頂尖的生物學家,也有人工智慧公司常見的算法大牛,兩者結合使得我們對基因大數據的掌控更為全面。」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深蘭科技科學家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讓每個人能夠擁有自己的基因組數據,並通過這些數據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醫生可根據數據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 「硬科技」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10年內投入47億美金進行真核生物測序
    李文介紹,地球上約有1200萬-1500萬種真核生物,這些真核生物是目前生物研究最主要的領域。真核生物可分為「五大王國」,其中包括真菌、酵母、動物、植物及人類。據統計,1200萬-1500萬的真核生物當中,只有約10%是已有描述、被科學家所認識的。
  • 解碼「基因組學之父」桑格:測序,測序,測序—新聞—科學網
    在科學史上,桑格成為繼瑪麗亞·居裡、萊納斯·鮑林、約翰·巴丁之後,第四位兩度獲頒諾貝爾獎,且是迄今為止唯一兩次獲得化學獎的科學家。 英國維康信託基金會主席傑裡米·法萊爾評價:「桑格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基因組學之父』,他的工作為人類讀取和理解基因代碼奠定了基礎,徹底變革了生物學並極大促進了當今的醫學發展。」
  •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將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地球基因組計劃」最早是美國加州大學與中國華大基因練合倡議,將對目前所有的150萬個動物、植物和真菌測出完整的DNA編碼來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目前威康桑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也都參與其中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20 年過去了,在完成人類染色體DNA 測序的基礎上,功能基因組、表觀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研究進展迅速,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及其致病機制不斷被發現,眾多基因靶向藥物以及臨床基因檢測和治療方案研發成功,基因編輯、定量計算、冷凍電鏡等生物學技術日臻完善,新方法、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層出不窮,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各個維度,特別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的奧秘。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基因組學首先是一門大科學。它的複雜性和對新技術的要求,要求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不同領域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它的信息含量(人類基因組含30億信息符號),需要規模化、高速度解讀;它的統一性(每個生命都有其特定的基因組)和它的特殊性(每個生命都有它唯一的基因組)決定了它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或基本生物信息。
  • 於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基因組學首先是一門大科學。它的複雜性和對新技術的要求,要求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不同領域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它的信息含量(人類基因組含30億信息符號),需要規模化、高速度解讀;它的統一性(每個生命都有其特定的基因組)和它的特殊性(每個生命都有它唯一的基因組)決定了它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或基本生物信息。
  • 基因測序:亟待加入中國元素—新聞—科學網
    什麼是基因測序 「首先做一個基本概念的科普。把地球比作生命之樹的話,那麼人只是大樹末端的一個枝節。就動物而言,全球有1000萬種動物,其中哺乳類就有5000。人只是其中一種。」任魯風介紹。 基因測序能做什麼 「成本的進一步降低,讓基因組學衍生出更多的組學相關研究,並延伸至極為廣泛的基礎研究和實踐應用中。」任魯風說。 「在涉及生命科學的領域目前都用得到這項技術,目前用基因測序逐漸開始解決實踐應用的問題,成本也已經達到實踐應用的要求。」
  • 阿根廷科學家對新冠病毒進行基因組測序
    450個新冠病毒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試圖確定病毒的遺傳特徵與臨床表現的嚴重性之間是否存在關聯。從基因上講,隨著COVID-19菌株的傳播,它會發生突變,因此現在的新冠病毒可能與最初的完全不同。一個由100多名研究人員組成的聯盟已對來自巴塔哥尼亞、科爾多瓦和AMBA的患者的近450個冠狀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這些將被添加到Chaco和Santa Fe中分離出的病毒的基因組分析中,以便在接下來的階段中,可以分析全國的社區流通。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細胞是生命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類對生命本源的不斷探索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是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一項新技術,它對單個細胞異質性的研究不僅在表觀遺傳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理論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癌症腫瘤疾病診斷治療、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篩查等臨床應用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科學家完成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
    這是令生物信息學研究人員歡欣鼓舞的一天,因為美國國家基因組研究中心NCGR,聯合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以及全球各個科學研究機構,完成了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工作
  • 基因測序產業,目前成熟了嗎?
    同時,不斷開發基因研究和數據儲存的新技術,以推動生命系統研究的發展。三、基因測序產業發展情況在第二代測序技術的推動下,基因測序的應用領域迅速拓寬,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基於自身的技術和平臺的全面性優勢與規模優勢,在基礎測序技術變革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基因測序的成本、縮短測序周期,降低基因測序的門檻,成為基因測序技術在基礎科研和商業化應用的大規模普及的重要推動力。進一步整合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技術,結合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以最新的技術和綜合性解決方案,助力科學家探索前沿未知領域。下遊應用包括科研、臨床和個人消費三大類別。
  • The Scientist:近期最熱門基因組測序成果 Top5
    主要刊登生命科學相關信息,並幫助科學家分析研究的,以協助決策影響他們的工作生活。鑑於近年來基因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The Scientist雜誌推出了「Genome Digest」,與大家分享近期熱門的基因組研究成果。
  • 完成六十人全基因組測序只需一天 華大「超級生命計算機」來了
    6臺機器一年可完成10萬人基因組測序國家級人群基因組學研究以及對遺傳資源的保護與應用是精準醫學的基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自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各國紛紛推出國家級大規模人群基因組測序項目。
  • 世界第一個茶樹基因組測序計劃在昆啟動
    2月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名中科院院士吳徵鎰、周俊、孫漢董的大力推動下,一個在世界生物學界和推動普洱茶產業發展上均具有重大意義和經濟價值的科研創新項目——世界上第一個茶樹基因組測序計劃已在昆明正式啟動
  • 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月29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專刊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首次完成了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這也是截至目前對單個癌症細胞系所做的最為徹底的測序分析。
  • 基因測序「黑科技」 給生命來完整「數位化解讀」
    視覺中國「測序技術抓住了生命科學技術的龍頭,基因組測序成本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下降到1000美元甚至更低,使得每個人都可能為自己進行基因組測序,這將加速生命數位化的進程。」無疑,要實現生命數位化,需要的是把高山全部拍下來的完整的基因組測序。但目前的測序,即便是基因組測序,仍舊不能滿足生命數位化的需要。「目前無論是資料庫構建,還是群體研究、疾病研究,都是採用重測序的方式,是通過與參考基因組的比對獲得的,而不是從頭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