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種衝突關係中裡厄醫生的形象,分析作品《鼠疫》的魅力

2020-11-30 騰訊網

《鼠疫》是20世紀法國作家加繆的作品,豆瓣評分8.8。講述了作者虛構了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城,發生了一場鼠疫。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以主人公裡厄醫生為首的抗疫小團隊,戰勝這場疫情的故事。時間跨越了十個月,而地點始終在奧蘭城內。裡厄醫生始終堅守自己的本性,做好應盡的義務,最終鼠疫退卻。

相信看完這本小說的人,都會對於人類在面對災難時的頑強,感到欽佩。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能看出人性的光輝。對於裡厄醫生的做法,實在是令人感動又無比佩服。而小說中說其他人物的做法,雖然不免有些自私,但在裡厄醫生的號召下,心態上也發生了改變。

《鼠疫》這本小說,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描述一場流行病,更是一本呈現現代人生存狀態,從而找到出路的書。今天我就結合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塑造、鼠疫的三層含義以及作品傳達的主題來分析探討這部作品的魅力之處。

01.主人公裡厄醫生:三種衝突關係突出主人公裡厄的形象,塑造出裡厄行動力強、善解人意且努力治病救人的醫者形象,人物形象真實飽滿

裡厄在小說中承載了作者代言人的角色,兩個人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裡厄和加繆都家境貧寒,都是無神論者。這些特徵,都是加繆和裡厄的共同點。

《鼠疫》採用了第三人稱來講述故事,聽起來冷峻、疏離,但在實際行動中,裡厄是富有犧牲精神的英雄。關心公眾健康,為他們日夜操勞,站在了受害者的一方。他希望跟大家一起戰勝這場疫情,拯救大多數人的困難。

小說的人物在加繆的描述下,都刻畫的很形象。通過和其他人物所造成的衝突,更表現出裡厄對這場疫情的態度。

裡厄和塔魯的衝突:出發點不同

在小說中裡厄醫生一開始只談工作,但在和眾人共同經歷這場患難後,他認識到群居生活的重要性。裡厄醫生在發現疫情時,是第一個行動起來的。他出生工人家庭,但是為了社會利益選擇讀醫學。面對疫情,他始終全身心的投入到救人中。

而塔魯則困在小我的衝突中,塔魯和裡厄不同,他家境優越,父親是個檢察官,然而一次庭審中,可伶的罪犯引起了塔魯的同情。他想追求至真至善,這次鼠疫為他創造了機會,可以只救人,不害人。

在我看來,這兩個人在救人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裡厄醫生只是純粹想救人,度過這場鼠疫。而塔魯則是借著這次鼠疫,實現自己成為聖人的心願,說到底還是出於私心。裡厄在這場鼠疫中,是行動派,而塔魯則是思考派。

裡厄和朗貝爾的衝突:公眾的福祉和小我幸福

裡厄從始至終都是為了公眾的福祉在努力,而朗貝爾起初並不關心疫情,個人幸福是他的信仰。他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因為公事被困在這個城市,他認為自己是外鄉人,不應該困在這裡。他只想逃出城,回到女友身邊。

在他眼裡,兒女私情才是他追求的幸福。而反觀裡厄,他的太太患有肺結核,正在外地療傷。他同樣想念太太,但看到城裡的人面對災難,他留了下來,選擇面對鼠疫,而最後朗貝爾受到感染,也選擇留了下來。

看到這裡,讓我想起了這次疫情爆發後,各地的醫護人員,馳援武漢。他們同樣懷著對公眾的福祉,暫時放下小我幸福。他們有的暫時回不了家,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救治病人上,爭取早日解除這次疫情。

裡厄和帕納盧神甫的衝突:流行病和天譴

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鼠疫,神甫把鼠疫解讀為天譴,還開了兩次布道會。第一次布道會的時候,居民把教堂擠得水洩不通。而帕納盧神甫譴責聽眾,這場鼠疫就是上帝對你們的懲罰,你們都是罪人。

而第二次布道,聽眾比上次少。人們認為神甫的話不切實際,要求眾人默默忍受困惱,把這次災難認為是人類自找的。他拒絕了醫生的診療,最後病逝。而裡厄作為一名醫生,他信醫學,把這場鼠疫當做一種流行病而已。認為這是可以戰勝的,用個體的力量在對抗鼠疫。

在我看來,這是對於災難的一種態度。一種認為在災難面前,我們無能為力,而另一種則認為面對災難,我們需要抗爭。正是這種想法,讓裡厄堅持下去,災難下的生存,也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總的來說,裡厄和小說中其他三位人物的衝突,更加突顯了他堅持初心的原則。裡厄在小說中是以理智、客觀的形象出現,只有在面對自己母親的時候,才流露出自己的不安。但很快堅定自己,以儘快治癒病人為己任。

02.鼠疫的三層含義:一種流行病、二戰和納粹、隱喻人類的惡

加繆寫作的初衷是為了反思和解決困擾當代人的重大問題,鼠疫從表面上看,是在講述一種流行病。但背後還有二戰和納粹,隱喻人類的惡的深層含義。

對於《鼠疫》在小說中的三層含義,可以一起來看下:

鼠疫是一種流行病

《鼠疫》屬於編年體小說,也就是說,它是有時間線的。小說的時間是鼠疫的發展歷程,隨著四季流轉的。剛開始是在街頭發現死老鼠,但這時無人在意。

如同《流浪地球》所說的: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鼠疫在4月春末開始,隨著夏季氣溫上身,這場疫情呈現爆發的趨勢,愈演愈烈。但到了秋冬兩季,則顯得悲涼。等到了城門再次開啟時,這時已經過了10個月,到了2月,新一年的春天寓意著萬物輪迴重新開始。

鼠疫作為一種流行病,是小說中最直觀的體現,但這也代表了它最終被會消滅,只要團結起眾人,立刻行動起來。鼠疫的開端是裡厄醫生離開家門,無意間踢到一隻死老師。在眾人還沒用意識到的時候,一場鼠疫席捲奧蘭小城。裡厄醫生和眾人的努力下,10個月後,鼠疫最終被消滅。

鼠疫代表二戰和納粹

加繆創作這本小說是在1941年到1942年期間,而這段時間,正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法國已經被德國納粹佔領,從歐洲到亞洲,許多國家被捲入戰爭,生靈塗炭。鼠疫作為流行病,在爆發時奪走人性命,而戰爭就像是另一種鼠疫,同樣無情地收割人命。

值得一提的是加繆的父親在一戰中死亡,他對於戰爭的厭惡貫穿了自己的一生,在他的作品中,也體現出來。小說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但具有象徵意義。

加繆自己就曾說:

「鼠疫最顯而易見的內容就是歐洲對納粹主義的抵抗鬥爭。」

戰爭和流行病一樣,都是無情的。但這兩者都是可以通過團結起來,來抵抗這種行為。要清醒的認識到這對於人類的傷害,承擔起作為人類的責任。

鼠疫隱喻人類的惡

鼠疫之所以會爆發,歸根到底還是人類的惡。在這部小說的結尾中寫道,「鼠疫桿菌永遠不會死去也不會消失......也許有那麼一天,為了給人們帶來災難並教訓人們,鼠疫會喚醒老鼠,並讓它們死於一座幸福的城市。」

在不同的時期,惡有不同的體現形式。在小說中,科塔爾的惡體現在鼠疫爆發時,做起了走私的壞事。利用在疫情狀態下,警察無暇顧及,大發橫財,這也是人性的一種惡。

加繆藉助小說中塔魯之口,說出了人人身上都存在惡的一面。但這並不是做壞事的理由,每個人要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把災難傳染給別人,而是要儘快解決這場災難。由於人類自身的過失而導致災難,需要我們同它鬥爭。

03.主題呈現:基於小說《鼠疫》的內容,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我從裡厄醫生的行為舉止中得到的啟發

在這場鼠疫中,裡厄醫生承擔的是救世主的責任,哪怕他本人不想成為英雄。面對鼠疫,他專注於疫情,盡到一個醫生的責任。

裡厄醫生的包容心

裡厄的搭檔塔魯剛開始對疫情漠不關心,但裡厄並沒有因此而看不起他,而是嘗試去理解他。在和他經過一次開誠布公的談話,終於明白了了塔魯這麼做的原因。

原來是他有次參加父親的庭審,他父親是檢察官,親眼目睹父親判處一個人死刑,塔魯對這種做法感到噁心。直到最後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也是在犯同樣的錯誤。塔魯想要做個不信上帝的聖人,裡厄回答只想做個男子漢。

對於塔魯的做法,他不理解。但並沒有否定他,而是去了解背後的真相。面對其他人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他還是選擇尊重他們。而最後兩個人互相包容,相視一笑。

在生活、職場上,經常會有人忍受不了別人的缺點,甚至惡言相向。一旦遇到跟你不包容的人,兩個人之間,就很容易產生矛盾。所謂的包容心是指接納不同的意見,允許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存在,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一樣。越能包容的人,也越能接納自己。

裡厄醫生的同理心

面對疫情的持續惡化,裡厄醫生也擔心了起來。但作為醫生,他明白鼠疫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對於當地人和朗貝爾思念親人,急切想要離開,他是可以理解的。

裡厄醫生能夠在鼠疫期間,組建自己的團隊,很大一部分得益於他的同理心。他能設身處地感受他人的情緒,對於病人的痛苦,同樣感同身受。

所謂的同理心是指正確的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要有同理心首先要傾聽自己的感覺,重要的是表達感覺的方式。在人際交往中,多用同理心的方式去相處,能讓人際關係變得和諧。

裡厄醫生的助人心

裡厄作為一名醫生,始終把助人放在第一位。當他通過行醫經驗判斷出是鼠疫時,立即上報。但是,在沒有確診的前提下,擔心引起民眾恐慌,只採取了謹慎的預防措施。

等到鼠疫爆發,裡厄四處奔走,忙於診治病人,組建防疫隊的工作。他在看待看門人和病人的態度是一樣的,直到鼠疫的結束,人們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而這並沒有讓裡厄醫生放鬆下來,而是讓他更加冷靜和警惕。

我們常說助人為樂,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在一定程度下,幫忙別人,其實也是幫助自己。當疫情來臨時,人類是一體的,互相幫助,才能走出困境。在小說中有不少普通人,他們同樣有著一顆助人的心。

結語:

《鼠疫》這本小說與其說是鼠疫帶給人類的災難,倒不如說是給人類的一個警醒。在我看來,鼠疫的爆發不是偶然,而是對於人類的懲罰。但即使這樣,在災難面前,也要保持抗爭。要如同裡厄醫生一般,理性地解決問題。

而作者加繆,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作品一向很深刻,以最冷酷的筆觸寫出最荒誕的事實。個體是渺小的,但合作的力量是無限的。或許在面對問題或者災難的時候,小說中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相關焦點

  • 72年前,阿爾貝·加繆的《鼠疫》寫了什麼?
    ,這部書從此成為與加繆的名字緊密相連的文學作品。他與夥伴們共同創建的隊友劇團,表演思想進步的戲劇作品,以諷刺時政,同樣被當局打壓。在艱苦的環境中,加繆一度難以找到自己能夠從事的工作,沒有維持營生的經濟來源。無奈之下,他只能依靠朋友的引薦,在1940年來到了巴黎。
  • 國內外作品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雖不同卻有共性的瘟疫處境下,個體的抉擇、情感的關係、集體的失控,都會被無限放大,最終能夠被記錄下來且引發長久思考的,是人性的善惡、情感的複雜以及個體命運的無常。作為鏡像的鼠疫提到與瘟疫相關的作品,毫無疑問,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法國作家加繆的小說《鼠疫》。
  • 加繆《鼠疫》: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在1995年,法國調查機構BVA發起了一場民意調查,其中有一道題「20世紀作家中誰最讓你心動」。調查發現,加繆拿到了4.5的高分,而薩特只有0.8分。其實,即便是到現在,加繆的小說依然是高居榜首的暢銷書。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當捧起加繆的小說時,依然重複著父輩們對他的讚美。這就是加繆的魅力。
  • 《鼠疫》:加謬不是在虛構,而是體察了瘟疫中真實的人生面相
    但是,有一天,四月十六日上午,裡厄大夫走出診所的時候,在樓梯間絆到了一隻死老鼠。一開始,他不以為然,但是走出樓梯的時候,總覺得不對勁,這隻老鼠不應該死在那裡,於是找到門房米歇爾老先生,但是老先生覺得不是真的,在他看管的領地絕不可能出現老鼠,肯定是別人的惡作劇,於是,裡厄醫生只好作罷。殊不知,以後,每過一天,就有越來越多的老鼠死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 鼠疫、愛滋病、肺結核:疾病的文學闡釋
    加繆《鼠疫》:巨大的無力感與巨大的力量如果我們將文學作品中既能極其如實地反應一場瘟疫到來時城市與人群表現出的種種現實圖景,又充滿了象徵和隱喻,大概無出《鼠疫》之右者。《鼠疫》通過描寫小城奧蘭突發鼠疫後,主人公裡厄醫生、塔魯等奮力抗爭的故事。
  • 文化與政治衝突中的柏林形象
    在《布登勃洛克一家》中,酷愛鋼琴與音樂的小漢諾被迫在軍事化的實科中學接受教育,他每天在課堂上都膽戰心驚、頭昏腦漲,以致小小年齡竟度日如年。德國學校及其教師被曼呈現為專制、昏庸、呆板,他們與漢諾這樣的天才學生之間構成類乎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對立關係。應該說,漢諾的早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這種教育體制促成的。
  • 加繆《鼠疫》:在災難面前,拯救人心比世道艱難更困難
    在加繆的作品當中,人們更為熟悉的是他的作品《局外人》,而對於他的另一部作品《鼠疫》,卻並不太熟悉。《鼠疫》的故事敘述者,主要是一位名叫裡爾的醫生。通過他的講述,讀者們跟著他回到了那一個春天至來年2月發生的恐怖鼠疫。
  • 加繆經典名著《鼠疫》:一場大災難下人性的考驗
    除了成名作《局外人》(1942年),加繆的另一部代表作為《鼠疫》(1947年),這是他留下的唯一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第一個人》是未竟的長篇小說,為他的女兒整理出版)。《鼠疫》的情節並不複雜,寫發生在阿爾及利亞奧蘭城的一場鼠疫所引發的故事。
  • 《鼠疫》: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人物狀態變化及所含人文精神
    《鼠疫》是一本1947年出版的小說,出自阿爾貝·加繆。小說講述了阿爾及利亞一個平靜的濱海小城奧蘭突發鼠疫後,城市封閉,人們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心裡充滿恐懼、無助以及對生存的渴望,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被放大。在這個過程中,主人公裡厄醫生和一群勇敢者一直與鼠疫奮力抗爭,最後戰勝了鼠疫。初讀這本書時,我被小說的結構,尤其作者對人物內心的描寫所吸引。
  • 中世紀歐洲黑死病中的聖戰士——鳥嘴醫生
    《死神之凱旋》(局部)鼠疫爆發擊潰了中世紀的社會秩序,由於教會在鼠疫流行中的處理無力,神權逐漸失去影響力,居民中研究醫學的人開始增加,古希臘蓋倫派醫學在這一階段走向衰亡(蓋倫派醫生認為,人體內有四種液體,血液,黑膽汁,黃膽汁,黏液,當這四種液體比例失調時,人就會得病)。在鼠疫中,外科手術成了重要的處置方法,簡而言之,就是放血。
  • 請神vs用藥:中西醫抗擊1894年粵港鼠疫
    3月廣州城率先爆發鼠疫,粵語中常常稱鼠疫為「癢子」,時人也將其稱呼為「時疫」、「瘟疫」、「卵子症」、「疙瘩瘟」、「標蛇」、「大頭天行症」、「紅絲疔」、「瘍子瘡」等,英語為「plague」,日語時稱「苦列拉」。沒過多久,港英殖民政府便出於防疫考慮,指派調查員羅森醫生(Dr.Lowson,J.A)和亞歷山大·雷尼爾醫生(Alexander Rennie)前往廣州調查疫情。
  • 歷史|鼠疫:千年黑死病陰霾
    二、鼠疫流行史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每次大流行的菌種在代謝特點和傳播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別。又分別命名為三種生物型,即古典型、中世紀型和東方型[4,5]。古典型對應公元六世紀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查士丁尼瘟疫」。
  • 《衝突背後的衝突》:看清這一點,幫你輕鬆化解複雜的三角關係
    看著眼前鬥雞眼似的父子倆,讓我一下子聯想到#今天看的一本好書#《衝突背後的衝突》,書中介紹的俄狄浦斯衝突。弗洛伊德說,俄狄浦斯衝突是人類心理發展的核心衝突的典型形式。這本書是由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師張天布老師所寫,他把俄狄浦斯故事轉化成中國版本,詳細分析中國人內心的文化和心理上的父親形象,輕易化解了父子間的衝突。
  •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
    這場鼠疫奪走了約5萬人的生命,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次肺鼠疫的大規模爆發。在這場疫情之後,清政府籌備召開了一次國際鼠疫會議,總結這次鼠疫的經驗和教訓。共有11個國家的數十名醫生參與這次會議。這次奉天國際鼠疫會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際科學會議。下文選摘的數篇材料,均來自《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由中可對這場會議的情況以及當時的疫情狀況窺得一斑。
  • 遲子建寫百年前鼠疫:死亡籠罩中的溫暖尤為可貴
    在百年前哈爾濱大鼠疫這個死亡籠罩的極端情境中,展開了一幅市井百態的歷史畫卷。  談新作  突發事件中市井百態  晨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為什麼會選擇鼠疫這個災難題材?  遲子建(以下簡稱遲):其實也並不是完全寫災難,是借用了鼠疫這個突發事件,還原了一個時代的市井百態。
  • 內蒙古歷史上的鼠疫‖正確認識鼠疫
    我國清朝詩人師道南在他的《死鼠行》中比較詳盡地記錄了當時鼠疫流行的悲慘情景以及人類鼠疫與齧齒動物之間的關係。詩文寫道:「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如拆堵;晝死人,莫問數,日色慘澹愁雲護。」這些都說明鼠疫不但是一種古老的疾病,而且與鼠類有著直接的關係。
  • ...約瑟夫·梅斯特|路易斯·巴斯德|丹尼爾·笛福|貝爾納·裡厄|鼠疫
    從疫病發端、來襲到消失,人們從中該學到哪些教訓?疫情之後,除了醫學技術專著之外,關於疫病的歷史、文學、哲學類卓越作品也層出不窮。比如每次人類面對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和重大災變時,最常閱讀和引用的書籍就是《鼠疫》。法國哲學家加繆用寓言的方式描寫了一場虛構的鼠疫,其驚人的準確性完全可以讓人把它當作紀實作品來讀。對疫病的每一次書寫,都是一次知識的傳承,記憶的強化:汲取教訓,吃塹長智。
  • 鼠疫險些革了中醫的命?
    1910~1911年的東北鼠疫,正處在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碰撞的時間節點上,在如何防治鼠疫問題上,傳統中醫和受過西方專業醫學教育的醫師之間,也不可避免發生很多衝突。東北鼠疫能夠在失控之後又得以快速遏制,和獲得英國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伍連德受命成為全權總醫官密不可分。如果由一個資深老中醫負責東北鼠疫的防治,結果必將迥然不同。
  • 內蒙古出現鼠疫,我們會有危險嗎?今天幫你搞懂鼠疫的防疫知識
    7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確診一例鼠疫病例,該市同時發布鼠疫防控Ⅲ級預警。鼠疫一詞相信對於大部分城市中長大的孩子來說,應該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詞語,對它的了解大多數來自書本、影視作品中。那鼠疫究竟有多可怕呢?
  • 醫生回顧2019北京鼠疫病例診治經過 曾有一周難以確診
    導讀 北京自建國以來還沒有出現過輸入性鼠疫病例,許多醫生也未見過鼠疫病人,兩名患者從內蒙古轉運至北京市朝陽醫院後,過了大約一周才經由基因測序結果提示鼠疫可能;由於防護措施到位,朝陽醫院並未出現院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