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拖延症的那些名人 從天才藝術家到美國總統

2020-12-01 騰訊網

李奧納多·達·文西畫像

拖延症之所以在最近成為時髦詞兒,跟人類生存狀態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

試想上溯到我們八輩兒祖宗那兒,他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很可能如下安排:天亮起床,早飯,種地,午飯,種地,晚飯,愣神兒,天一黑就睡覺了。這種農業社會的主流生活模式簡樸自然。人們不必為水電煤氣手機上網之繳費發愁,不必為電腦殺毒重裝特意找人上門服務,幾個月洗次澡,更完全沒有洗車瑜伽接送孩子上下學這類瑣事兒。這正是如今提倡的所謂"慢生活",想必大多數時候,拖延都不是一個問題。只是到了現代社會,社會化分工與競爭加劇,隨性自然倒成了一種病症。乃至於"慵懶"成了一個奢侈的名詞兒。

於是科學工作者開始關注"拖延症"的起因,並發現拖延與注意力渙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實這一點並不新鮮,因為拖延與注意力渙散自古有之,拖延的歷史人物也並不鮮見,更有甚者歷史被拖延所改寫。我們就八卦一些歷史名人,看看拖延或者注意力障礙是怎麼影響他們的。

天才的遺憾

李奧納多·達·文西是最多被作為拖延症患者提及的偉人。這位天才是史上最極品的博學者,同時涉足建築、解剖、藝術、工程、數學等多個領域。他一生寫了大量筆記。據估算,傳世的6000多頁手稿只是全部的三分之一。在這些筆記裡面,達文西成為西方第一個人形機器人的設計者,第一個繪製宮中胎兒和闌尾構造的人,繪畫創作方案更是不計其數。這個事實側面反映了達·文西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當分散的。也是由於這種分散,使之不能把精力完全花費在具體的目標上。於是,由於追求完美和不斷有新的靈感到來,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畫了四年,最後的晚餐畫了三年,並且都嚴重影響了客戶關係。最終達文西傳世畫作不超過20幅,並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還壓在手裡沒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後,有關繪畫的手稿才被後人整理成書,而更多科學方面的實踐至今仍隱藏在那些草稿圖中,成為天才的遺憾。達·文西本人亦為此苦惱,在一則筆記中他寫道:「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這種挫敗感,與我們當今飽受拖延困擾的後世人類所體驗到的別無二致。

殺身之禍

比如被日本人當做民族英雄的坂本龍馬。龍馬是日本精神醫學研究者最喜歡提及的注意力障礙(ADHD)疑似患者。而當代醫學研究認為,ADHD正是拖延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坂本龍馬給後人留下的印象是不拘小節,喜歡新鮮事物,敢開風氣之先,這似乎是ADHD的一種典型人格。在日本,他第一個提出"日本國"概念,第一個帶新娘蜜月旅行,第一個使用萬國公法與外國公司打官司並且勝訴。關於萬國公法還有個典故是說,坂本龍馬曾對友人說過:"今後在室內亂鬥的情況會變多了。我喜歡小太刀,小太刀短小靈活,比太刀更實用(當時流行太刀)。"之後友人帶了小太刀再見龍馬,他卻掏出來一柄手槍:"這比小太刀更具威力。"到後來友人又帶了槍再見龍馬,這次龍馬掏出的是一部《萬國公法》並說道:"手槍只能殺傷敵人,此書可以振興日本!"

另一個經典的段子是說西鄉隆盛曾對坂本龍馬講:"你前天所說的和今天所說的不一樣,這樣你怎麼能取信於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龍馬則說:"不是這樣的。子曰:\『君子從時\『。時間在推移,社會形勢天天都在變化。因此,順應時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西鄉,你一旦決定一件事之後,就想貫徹始終。但這麼做,將來你會落於時代之後的。"

這樣一個緊隨變化與可能的個性固然不會有"思維狹窄"的毛病,但是不可避免的副產品就是注意力多少有些渙散,當有人提醒龍馬將有暗殺風險時,龍馬並沒有聽取建議去避難,這種得過且過全憑見機行事的態度最終使龍馬死於十分簡單的刺殺。刺客堂而皇之敲門入室,從容上樓結果了這位時代驕子的性命。

遇到同樣命運還有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林肯遇刺後的調查表明,林肯在遇刺前曾多次收到關於暗殺的消息,甚至本人還夢到自己被刺殺。當時總統將要觀看話劇演出的消息被印刷在海報上。事發當天軍隊高官還極力勸阻林肯不要去。然而林肯此時表現得過於沒心沒肺,並沒有把忠告當回事兒。於是,當晚警備也沒有加強。事發時,負責在包廂外守衛的警察對看戲毫無興趣,躲到另一個房間喝酒。包廂原本有鎖,但此時已經毀壞多日。於是,刺客得以十分從容地開門進入總統包廂,平靜的對美國最偉大的總統開了八槍。

深究下去,林肯在面對刺殺威脅時所表現出的心不在焉與他的病史不無關係。林肯同樣是一位當今常被文章提及的ADHD疑似病例,他的小兒子託馬斯(泰德)林肯更是最早被診斷為多動症(ADHD的早期說法)的人之一。另外林肯本人也是重度抑鬱症患者。這些疾病能使人行事動機不足,面對重大問題應對遲緩。

左右歷史

當然拖延不全是疾病造成的,某些性格取向會導致人過於拖延。與林肯同時代有一個經典的例子正好能說明這個問題。

當時北方軍有一位著名的將領名叫喬治·布林頓·麥克萊倫。他曾是西點軍校優等生。科班出身的他善於充分準備,由於系統改造了北方軍隊的後勤使他名聲大噪,最後被提拔為北方軍總司令。

可是新任將軍在其後屢次被"不打無準備之仗"的理念所拖累。先是以準備不充分為由拒絕進攻而與總統鬧僵,後來又由於過分謹慎不願追擊多次喪失勝利機會。直到1862年的安提坦關鍵戰役中,他再度躊躇不決,最終在兩倍於敵軍的情況下錯失全殲南方軍隊的機遇。戰爭因此又遷延三年才告結束。這一切摧毀了軍政界對麥克萊頓的信任,最終使他被眾口交貶,解除軍職。林肯曾抱怨說"如果麥克萊倫將軍不想好好用自己的軍隊,我寧願把它們都借給別人"。麥克萊倫後來的繼任者尤利西斯·S·格蘭特將軍更在戰後挖苦說:"麥克萊倫是戰爭中讓我感到最好奇的一個人之一。"可見,嚴謹、一絲不苟的準備有時是不能應付風雲突變的戰局的。在激烈的變化中完美主義往往顯得不合時宜,這也是導致拖延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

怎麼辦

既然拖延與注意力障礙製造如此大的麻煩,歷史上便留下了很多偉人與其作戰的佚事。

為了能更好集中精力在某一件事上並完成它,天才們想出了別開生面的辦法。維克多·雨果會赤身裸體地寫作,讓他的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來,這樣在他該寫作的時候他就無法外出了。毛澤東青年時代也有類似於到吵雜環境看書鍛鍊注意力的佚事。生活全無條理的貝多芬則通過記事本來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和創作。

還有一些人物由於注意力的障礙幼年完全無法適應社會,他們在至親的幫助和支持下最終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這裡面有愛因斯坦,當他嚴重偏科而無法進入高等學府時,他父親為他找到一個不需考試的大學。還有愛迪生。其實愛問為什麼的孩子並不可愛,由於愛迪生嚴重的多動傾向被學校拒之門外時,愛迪生的母親拾起教育重擔,這才保證他不會成為一個文盲。菲爾普斯,一個被確診的注意力障礙患兒,他母親為他找到遊泳這個特長,否則他將是嚴重問題兒童。

史上在拖延與惰性作戰方面集大成者,當屬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班傑明家境貧寒,小學二年級學歷,童工出身,全靠自己刻苦上進,自學成才,最終以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慈善家、作家和發明家聞名於世。最終班傑明被作為"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印在100元美鈔上給全世界人民瞻仰。班傑明25歲給自己列下13條必備美德,以星期為單位逐項訓練。這十三條美德我們現在看來固然有其歷史的局限,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簡直就是一套抗拖延行為訓練方案。在最後,就讓我們用這部武林秘籍結束,對抗拖延是日常活動,願朋友們對拖延保持完勝。

1.節制:食不可過飽,飲不得過量。

2.緘默:避免無聊閒扯,言談必須對人有益。

3.秩序: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時間要合理安排。

4.決心:要做之事就下決心去做,決心做的事一定要完成。

5.節儉:不得浪費,任何花費都要有益,不論是於人於己。

6.勤勉:珍惜每一刻時間,去除一切不必要之舉,勤做有益之事。

7.真誠:不損害他人,不使用欺騙手段。考慮事情要公正合理,說話要依據真實情況。

8.正義:不提損人利己,履行應盡的義務。

9.中庸:避免任何極端傾向,儘量克制報復心理。

10清潔:身體、衣著和居所要力求清潔。

11.平靜:戒除不必要的煩惱。也就是指那些瑣事、常見的和不可避免的不順利的事情。

12.貞節:少行房事,決不使身體虛弱,生活貧乏,除非為了健康或後代的需要。不可損壞自己或他人的聲譽或者安寧。

13.謙遜:以耶穌和蘇格拉底為榜樣。

相關焦點

  • 每個「拖延症」孩子的背後,都有天才的影子?
    6點叫他起床,非要磨蹭到6點半起; 吃早餐的時候,不是愣神兒就是拿著勺子敲敲敲; 好不容易吃完早餐要去學校,不是鞋子穿不上就是要去尿尿; 放學後寫作業,那更是一個煎熬,7點開始,摳摳橡皮、玩玩小熊......結果到了9點,作業還沒寫一半......
  • 拖延症有救了?科學家為你找到了「藉口」!
    人們往往更願意去做那些能夠立刻嘗到甜頭的事,如果眼前嘗不到甜頭,那麼人們就會在心裡給它的價值打個折扣,哪怕它對未來很重要,也會拖拖再說。2020年1月,有英國研究學者通過問卷調查形式詢問10000受訪人群是否會有拖延習慣,只有15.6%的人聲稱永遠不會拖延,超過84%的人有拖延習慣。換句話說,我們認識的人中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會有拖延。
  • 拖延症基因真的存在 女性拖延從此有據可依
    儀器信息網訊 拖延症被定義為自願推遲完成某些目標的行為。雖然它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它的遺傳學基礎卻鮮為人知。有數據表明,有拖延症的人不只是想簡單地拖延時間,而是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身對任務感覺的影響,例如多巴胺。
  • 告別拖延症,收穫大把時間
    隨著各式各樣電子產品的普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網絡在手,天下我有!只要有網絡,想看什麼有什麼,以至於從早上睜眼至晚上睡覺,感覺一天很快就結束了。由拖延導致的事情沒做、任務沒完成,就會轉變成焦慮,影響心情,更會直接導致破罐破摔、自暴自棄。讀了《再也不見,拖延症》,我才了解到,拖延症分行為拖延和決策拖延、主動拖延和被動拖延。
  • 「拖延症」英語應該怎麼表達呢?
    明明能早做早完成,早做早輕鬆,卻硬是拖到最後一天,最後一秒完成,伴隨各種其他臨時事項,經常難以保證在deadline前給出滿意的作品。 罐頭菌有時候也會有「拖延症」的毛病。但其實,拖延症不分國度,畢竟是人「懶惰」的本性,因此全世界很多人都會有「拖延症」。
  • 效率應用Procraster:拖延症的「終結者」
    拖延症的「終結者」Procraster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專注」,提醒用戶每次只專注於一個重要的任務,並且通過不斷的提醒來有效治療當下十分流行的「拖延症」。甚至於這款Procraster可以稱之為拖延症的「終結者」。正如之前所提到的,Procraster每次只專注於一件事情,完成一項任務,所以每次在Procraster中只能啟動一個項目。設置完成之後,下一步就是針對新添加的任務進行分析,為用戶完美完成任務做好準備。
  • 為什麼拖延對人們的大腦有好處?
    《參考消息》官方帳號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8月4日刊登題為《為什麼拖延對我們的大腦有好處》的文章,現將文章摘編如下:我們所有人都曾聽到過發自內心的促使我們拖延的聲音,這一習性推遲了我們本該從現在起就做的事情。例如,據2018年3月的一項民調顯示,大概有近50%的人每天將工作拖延一個小時完成,有22%的人拖延兩個多小時完成。
  • 英語口語:拖延症英語怎麼說?
    【Related News】   話說,明知道有重大考試,要用心準備,但一翻開書哪哪都像新的,拜大神求保佑,就是看不進書,不拖到最後一刻絕不複習好像演繹了許多童鞋的人生...   「如果可以再選一次,絕不選醬紫的專業(工作),你不懂俺們的苦...」成了眾多童鞋的口頭禪~書可以有空再念,電視卻不能不看,遊戲卻不能不打啊!
  • 英語詞彙:拖延症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詞彙:拖延症英文怎麼說?   「拖延症」並不是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而是用於描述人們拖延的行為和狀態。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近年來興起的網絡名詞,因為切合現代人的生活而流行開來。「拖延症」的典型心態似乎可以用電影《亂世佳人》結尾的經典臺詞「After all, tomorrowis another day!」(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來概括。
  • 英語熱詞:「拖延症」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拖延症」英文怎麼說? 2019-07-04 13:54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碰到事情總抱著「再等等」的心態,一切都要拖到最後……   近日,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7%的大學生都覺得自己或多或少地有「
  • 雙語:拖延症基因找到了,只對女性有影響
    人們通常認為拖延症是一種選擇,而且這種讓人推遲必要工作的人格特點是懶惰的表現。   However, new research suggests that genes may play a role.   但有新研究表明這是受基因影響的。
  • 跟著TED學英文01 雖然你有拖延症,但是我有藥啊
    這是今年帶你學的第1篇TED/雖然你有拖延症,但是我有藥啊/那些你今年要完成的去年定下的千年就要實現的目標,現在他們怎麼樣呢?嘻嘻,小編跟你說了段繞口令。不過今天,的確帶你認識一位新朋友,選擇困難症一母同胞的好兄弟——「拖延症」。
  • 「拖延症」是因為懶嗎?科學說,還真不是!
    所謂的明日復明日,不斷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就是「拖延」拉丁文詞源的字面含義。這也是人們口中所俗稱的——拖 延 症調查發現,超過20%的美國成年人可能是長期拖延者(Ferrari, 2010; Block, 2003)。
  • 我的拖延症全賴它?
    曾經有個調查說,大概有75%的人認為自己有一定程度的拖延症,有將近50%的人覺得自己的時間不知不覺就不夠用了。要我看,拖延症人群應該是100%。人人都患拖延症,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哪怕你平時再怎麼風馳電掣、雷厲風行。那什麼是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有些事情要做,但你就是拖著不想幹,同時心中還伴隨著強烈的焦慮感加負罪感。這其實是人性的一個弱點,跟從0到1和從1到N有些關係。拖延症就是在特別小的事情上也沒有從0到1的那樣一種狀態。
  • 法媒刊文:為什麼拖延對人們的大腦有好處?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8月4日刊登題為《為什麼拖延對我們的大腦有好處》的文章,現將文章摘編如下:我們所有人都曾聽到過發自內心的促使我們拖延的聲音,這一習性推遲了我們本該從現在起就做的事情。例如,據2018年3月的一項民調顯示,大概有近50%的人每天將工作拖延一個小時完成,有22%的人拖延兩個多小時完成。
  • 科學家找到拖延症基因 且只影響女性
    明明上午可以做完的事情非要拖到第二天,很多拖延症患者一邊做著周詳的計劃安排,一邊大呼道理我都懂就是不願行動。人們常常認為拖延只是一種懶的表現,但最近德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基因可能才是拖延症的罪魁禍首,並且只對女性產生影響。
  • 利用「神經可塑性」,從根本上解決你的拖延症
    編者按:毫不誇張地說,拖延症人人都有,但是怎麼去解決這個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頭號敵人」呢?原文標題Rewire your brain to beat procrastination。信息成癮是真實存在的,拖延症是它的孿生兄弟。畢竟,當我可以坐下來刷劇看視頻的時候,我為什麼非要面對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呢?但拖延會導致消極的後果,導致你精神上過分疲勞,而且沒法按時完成任務,整個生活也亂糟糟的。我怎麼會對網絡這種東西上癮了呢?為了提高效率,我該如何是好呢?這兩個問題有著同樣的答案:神經可塑性。
  • 英語熱詞:「拖延症」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拖延症」用英語怎麼說? 2019-07-31 17:10 來源:天津新東方 作者:姚麗美   」拖延症」英文可以用procrastination表示,而「做事拖拉的人」即「拖延症患者」則可以用procrastinator來表示,動詞procrastinate
  • 令人焦慮的「拖延症」:也許在潛意識裡,你的拖延,是在恐懼成功
    一個立志改變拖延,加入打卡群的人,剛開始堅持的挺好,也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但一段時間後就越來越難以堅持,剛開始允許自己「放縱」一點點,到最後剎不住車,完全回到解放前....打卡失敗,自我否定的感覺更進一步。
  • 9個亞斯伯格症名人-為什麼他們能夠一展長才?
    原因除了媒體想挖掘名人的隱私之外,亞斯伯格的診斷有他複雜的故事。我們先來談談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的歷史。Eugen Bleuler醫師是第一位提出「自閉症」(autism)概念的醫師,1911年他使用這個名詞來指出一小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