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實不是你認識的你:論包羅萬象的道學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

2020-12-06 成木方殷

每個中國人,不論是勞動人民,還是管理階層,不難從他們的談話中聽到「一方面……另一方面……」這樣的句式,從中得以窺見中國人辯證統一的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中國歷史時,老子的「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古人福禍相依,以及陰陽相生,有與無的相互轉化,都體現了中國一脈相承的「凡事一體兩面」的智慧。古人通過萬物的變化發展的觀察,悟出了「守中致和」的道家思想境界。學生時期出於考試的目的背誦老子的學說觀點,簡直是囫圇吞棗,不能從更深入的層面去理解,反而覺得道家思想消極,更不能有所心得體會了。但是當我工作了幾年之後,見識了一些人和事,再看以老子的「道法自然」傳莊子的「道通為一」為代表的道家觀點,深深折服於古代思想大家的通透與睿智。

親近道家思想,能讓人潛移默化中學到一種不斷修正自身完善自我的思維模式,用一種變化的眼光看待一切,從變化中看到生機,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處世。

人如果懂得了道,就自然而然懂得術,當人能靈活自如地行走在天地間,就不容易陷入現實的困境和思想的困境。因為道是宏觀的,術是具體的,人若能在道學上修煉到一定境界,可以說無敵了。

儒釋道並列組成中國文化的核心,是老祖宗就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佛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和道學的「天人合一」思想異曲同工。萬事萬物都能參出與天地同源的智慧。當個人通過道學思想來看待自己的一切,就有了更宏觀廣闊的視野,發現自己的潛能,以助更好地發展自己。

《增廣賢文》成書於明代,又經明清兩代增補,集結了古人的心血和智慧,其核心思想與《道德經》一脈相承,更通俗易懂。

點擊下方商品卡,可組合購買。

相關焦點

  • 本體論和認識論
    2000多年前的希臘的懷疑論者皮浪做出這樣的判斷:1、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2、即使這個世界是存在的,它也是無法認識的;3、即使這個世界是可以認識的,那這種認識也是無法表達的。皮浪的懷疑論斷無意中勾勒出了哲學發展的的一個脈絡,即本體論哲學,認識論哲學和語言哲學。 哲學和科學密不可分。
  • 重新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道學是文明的起源是無所不包的學科
    中華民族自伏羲、黃帝、老聃一脈相傳的道學文化,是東方智慧的結晶,其學「綜羅百代,廣博精微」,足以承擔這一歷史使命。道學是參天地、贊化育、貫中西、通古今的大學問,創立道學獨立學科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潮流中審時度勢、應變自強的惟一可行的文化戰略。
  • 什麼是歷史認識,所謂的歷史認識論,你知道是什麼嗎?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講關於歷史的認識。歷史認識即歷史研究的本質所在,展現的是歷史觀及研究水平如何歷史學的成果是認識的成果,體現為關於知識的關於觀念的認識成果。在近代或現代意義上存在的社會人文學科,根本的問題都是認識論的問題。因此,歷史學的根本問題同樣是認識論的問題。
  • 我愛你中國!請相信唯有生命與道學不可辜負!
    我愛你中國!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祖國,我沒什麼可以送給你,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你!大道家園十分幸運,創建於和平盛世新時代中國,趕上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大潮,並遇上熱愛道學、勤勉奮進的你們。接下來的日子,讓我們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做最好的自己。在這個偉大的日子裡,我們更應該憶念先祖!
  • 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
    二是物質概念得到了拓展,從物質的具體存在中抽象出「物質」的概念,隨著科技發展對「物質」認識原來越深刻越全面。我們基於「唯物論」的立場來討論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在很久之前,中國古人對「物與我」、「天與人」做了哲學意義上的區分,這是唯物思想的發端。
  • 太易先生:道學解讀量子力學(全文珍藏版)
    使用這樣的不科學的定義,很容易出現偷換概念,比如,當我們需要讚美科學的時候,就用上述定義,但是當某些人要否定部分學科的時候——比如說要否定中醫,否定易學——就撇開上述定義不談,直接使用學術意義上的科學標準——這樣的套路,是某些小人否定傳統文化的時候常用的伎倆,也是公眾最容易被誤導的地方。
  • 《其實你不懂進化論》探尋生命進化真相
    本網訊(記者 孫海悅)《其實你不懂進化論》新書發布會日前在上海舉行。該書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是生物學博士、科普作家史鈞寫創作10年後全新修訂的作品,講述了關於生物進化論百年論辯的歷史,探尋生命進化的真相。
  • 決定論與概率論,誰主沉浮?考一考你的智慧!
    直到一百年前,量子力學出現了,科學家們根據觀察上的表象杜撰出了不確定原理,從此,決定論被打倒了。現在的問題是,你願意相信幾千年來的哲學思辨呢?還是願意相信一百年左右的量子力學?對絕大多數西方人來說,肯定更願意相信量子力學對決定論的否定。
  • 思想史家龐樸:中國人"三分統一",非二元對立
    他說,「在文化上絕對不能搞全球主義,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你這個民族就蒸發掉了,或者就淹沒在人群當中了。」  中國思維的精髓是  「一分為三」  進入到1990年代以後,龐樸開始致力於解讀中華文化密碼、闡述中華智慧的研究,影響最大的當屬《憂樂圓融—中國的人文精神》、《黃帝與混沌:中華文明的起源》及《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等文。
  • 中國人不懂哲學嗎?從浙江滿分作文看東西方哲學思想的差異!
    讀者對此多持反對意見,認為晦澀難懂、故弄玄虛,另一部分崇拜西方哲學的人則反擊說「中國人根本不懂哲學」。中國人真的不懂哲學嗎?今天就談談「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差異。哲學是什麼?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何為方法論?研究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我們在初高中學的《政治》其實就是以馬克思哲學為藍本撰寫的,我們其實一直在學習哲學,只是我們沒意識到而已。
  • 道學並非道貌岸然,道學的真實面目是這樣的
    但當我們回到宋朝,品味道學家的生活和思想時,我們會看到一個個道德高尚且思想深邃的大師。他的人品絕對是一流,他的言行也堪稱士人的楷模。周敦頤是道學的開山鼻祖,他是一個有著仙風道骨的人物。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就帶著他投奔當官的舅舅。周敦頤聰明孝順,舅舅很喜歡他。
  • 博弈論思想
    但看不見 摸不著的 公式,方程式、定理、規律 就不是 物質 了。邏輯思維、數學、哲學 也不是物質。如,定理——在平面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就不是物質了。b, 熵,簡單理解為 混亂程度,我以後會深入 講講 入門的熵,今天簡單提一下。
  • 本體論(六)| 康德的本體論思想及主張
    理性自然學、宇宙論和理性神學都有自己各自相對確定的對象,儘管它們被稱為是「先驗幻相」。而本體論則沒有任何特定的對象,它只存在於純粹的概念關係中。2、探索本體論問題的根源康德哲學的核心是證明,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然後提出了範疇說,這就是說,當人們作各種判斷的時候,從認識論上說,就伴隨著各種認識的形式。
  • 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我們信的是這個
    ——《周易》很久之前就有西方人就和中國人說,你們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得理了:「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那麼中國人有沒有信仰呢?當然有!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如果國人沒有信仰,何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中國人信仰的主力並不是宗教,宗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始終沒有形成主流思潮;中國人真正信仰的,是蒼天。
  • 鯧魚的種類,看你認識幾個?
    普通老百姓基本上吃不起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花些錢買兩條,宴請賓客,往往在市場上受到小販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忽悠,從銀鯧說起,你看看,認識幾種。不告訴你產地,不告訴你門綱目科屬種,只告訴你特點,幫你認識他們!!銀鯧銀鯧也叫白鯧。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開題論證會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陳鍊)10月28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黃力之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20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及由朱葉楠博士主持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的同名課題開題論證會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舉行。
  •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萬物是如何來的,特別是生命是如何出現,並且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那般多姿多彩?這既是一個哲學課題,也幾乎是所有文明從誕生起就不斷努力探索的課題。如果說老子的「有生於無」的思想過於粗略,類似但並未真正接近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思想,那麼到了道家的另一個思想莊周這裡,生物進化論的味道就愈加濃鬱了。《莊子·寓言篇》裡有一句話非常精煉:「萬物皆種也,以其不同形而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莊子認為,所有的生物在最早的時候都是一樣的,也就是所有生物都是由一顆種子萌發出來的。
  • 你讀的達爾文錯了,告訴你真正的進化論是什麼樣的
    然而,眾所周知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並不是出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而是嚴復的《天演論》。《天演論》也並不是翻譯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而是赫胥黎的《進化論和倫理學》。嚴復在翻譯這個著作的時候他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達爾文引用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來解釋「自然選擇」學說。
  • 認識論和方法論是突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的關鍵
    在這種新哲學思想中,真假對錯不是檢驗理論的標準,我們是根據需要和目標來檢驗理論的,能滿足需要的和能夠實現目標的理論我們就用,不能實現的就換,或者再重新創建新的理論,因此創新並不需要討論理論的真假對錯的問題,不需要質疑。
  • 從認識論到生存論——走進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
    摘要: 懷疑論作為「一種有教養的意識」,凝聚著眾多思想流派及其思想家的智慧。在認識論的視野中,人們從懷疑論在人類認識及科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和產生根源兩方面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作了充分的論證,但是人類的日常生活、科學存在及科學成功發展的事實與理性邏輯的同一性卻在實際上堅定地消解了懷疑論存在的一切合理性,從而使在認識論視野中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所作的一切努力成為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