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國人,不論是勞動人民,還是管理階層,不難從他們的談話中聽到「一方面……另一方面……」這樣的句式,從中得以窺見中國人辯證統一的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中國歷史時,老子的「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古人福禍相依,以及陰陽相生,有與無的相互轉化,都體現了中國一脈相承的「凡事一體兩面」的智慧。古人通過萬物的變化發展的觀察,悟出了「守中致和」的道家思想境界。學生時期出於考試的目的背誦老子的學說觀點,簡直是囫圇吞棗,不能從更深入的層面去理解,反而覺得道家思想消極,更不能有所心得體會了。但是當我工作了幾年之後,見識了一些人和事,再看以老子的「道法自然」傳莊子的「道通為一」為代表的道家觀點,深深折服於古代思想大家的通透與睿智。
親近道家思想,能讓人潛移默化中學到一種不斷修正自身完善自我的思維模式,用一種變化的眼光看待一切,從變化中看到生機,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處世。
人如果懂得了道,就自然而然懂得術,當人能靈活自如地行走在天地間,就不容易陷入現實的困境和思想的困境。因為道是宏觀的,術是具體的,人若能在道學上修煉到一定境界,可以說無敵了。
儒釋道並列組成中國文化的核心,是老祖宗就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佛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和道學的「天人合一」思想異曲同工。萬事萬物都能參出與天地同源的智慧。當個人通過道學思想來看待自己的一切,就有了更宏觀廣闊的視野,發現自己的潛能,以助更好地發展自己。
《增廣賢文》成書於明代,又經明清兩代增補,集結了古人的心血和智慧,其核心思想與《道德經》一脈相承,更通俗易懂。
點擊下方商品卡,可組合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