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忠偉: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須破 「心中賊」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語言研究、文明交流、貨物和人力資本、金融資源配置、司法不規範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陸忠偉: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須破 「心中賊」】 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陸忠偉認為,中國與太平洋彼岸美國的關係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組大國關係,從而決定著亞太戰略平衡、國際戰略平衡及世界和平穩定。正因為這組大國關係的厚重,其發展動向及走勢備受關注。「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
-
《大國衝突的邏輯:中美之間如何避免戰爭》丨撬動歷史
當人們仔細思考中美之間這場不大可能發生的衝突時,最常被拿來作類比的就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查爾斯·埃莫森(Charles Emmerson)寫道:「在很多方面,一戰前夕的世界看起來並不像一個世紀以前的世界,反而更像今天的世界,猶如在歷史長河中發生了奇異的折射。這種看法讓我們很難不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奇怪感覺,就像把一個世紀壓縮成一眨眼的瞬間。」
-
...的邏輯:中美之間如何避免戰爭》:在戰爭與和平之間不停搖晃的鐘擺
與知道故事如何結局的歷史學家不同,政治學家並不具備這樣的有利條件,他們唯一的指南就是邏輯規則,也就是對人類行為進行長期觀察後發現的模式和規律。政治學家正是利用這些邏輯規則來幫助政治家預見具體的事件。其中最重要的趨勢涉及戰爭的可能性,無論這樣的前景在某個特定時間點上看起來有多麼「不大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大國戰爭再次爆發純屬天方夜譚,而且中美兩國的政府和軍隊高官也持有這種觀點。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新京報智庫特約撰稿 凌勝利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大國博弈對於國際關係具有重要影響。其中,「中美歐大三角關係」如何發展,對未來的國際形勢至關重要。
-
8月首輪4風暴共舞,2個新風暴一天生成,還有2個先後登陸中美兩國
8月首輪4風暴共舞,2個新風暴一天生成,還有2個先後登陸中美兩國 確定,雙風暴埃爾南和伊塞萊誕生,全球4大風暴共舞,有2個已登陸 風暴的發展,實在太快了。
-
如何成為製造業大國?曹德旺直言不諱,提出兩大「解決方案」
如何成為製造業大國?曹德旺直言不諱,提出兩大「解決方案」 推薦語:還記得小的時候,那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發達,小朋友的夢想還是那麼單純,他們以長大後當科學家、當醫生等為榮。 可是現在呢?
-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大國崛起靠政府領導改革的能力
他把這些觀點寫入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著《Leadership and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領導力與大國崛起》)中。《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訪閻學通,聽他講述在美國挑起戰略競爭的壓力下,中國該如何保持「定力」,繼續發展。「中國是在數位化時代崛起」環球時報:人們總是熱衷於談論大國興衰,您認為決定一個大國能否崛起的因素究竟是什麼?
-
「美人魚」與巨型鰩魚海中唯美共舞
「美人魚」與巨型鰩魚海中唯美共舞 (2/6) "← →"翻頁
-
澤平宏觀:中美貿易戰的大辯論,雙方觀點與客觀評價
好買說:中美貿易戰背後更深層次的是改革戰。中美貿易戰,一方面源於巨額貿易逆差及其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和分歧,另一方面源於新冷戰思維霸權國家對新興崛起大國的遏制。2 美方對華態度轉變背後的關切點通過梳理萊特希澤、納瓦羅、班農的講話材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文件以及川普自傳等大量一手材料,我們發現,美國國內對中美貿易問題的關注由來已久,萊特希澤2010年的國會證詞和納瓦羅2011年出版的《致命中國》都表達了對中美貿易現狀的不滿(注意:下面引用的相關觀點和數據均來自美方文件,不代表本文觀點
-
中美不惑之年:「相向而行 和而不同」
這次訪問恰在中美重新打開外交大門40周年之際,又正值21世紀第二個十年伊始,在中美建交「四十不惑」之際,胡錦濤主席此次訪美之旅,如何將全面合作的中美關係推向前進?為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乃至更長遠的未來指明什麼方向?如何看待中美雙邊關係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和作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之間是否真的知己知彼,已達「不惑」境界,以共同積極推進國際關係和世界格局的演進?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同歸於盡
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稱,美國國會政府將為為拜登政府制定對抗中國的新框架,來提升美國對中國的威懾能力,但是也有觀點認為,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會謹慎處理對華關係,同時緩和中美關係。 美媒稱,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中美關係或許會迎來蜜月期。而且,有觀察家指出,在拜登上臺之後將會有兩件事有求於中方。
-
兩獲諾貝爾獎的美國教授,一語道破中美心結,答案在《三體》裡
他兩獲諾貝爾獎、締造柯林頓繁榮、也許是同代人中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他少年師從美國經濟學泰鬥保羅·薩繆爾森,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在英國劍橋大學精研學問。26歲就被耶魯大學聘為經濟學教授,後執教於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 1988年開始在史丹福大學任教。
-
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40年前,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森總統、基辛格博士等中美兩國老一輩領導人打破堅冰,用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開啟了中美關係的歷史進程。 作為龍年中國外交的開年大戲,習近平訪美如何為中美關係開局定調?早春二月的跨洋之行,又能否為兩國關係注入新生機?
-
IMF的觀點,2020年全球GDP或倒退兩年,和2018年相當!那中美呢?
全球經濟或倒退2年,那中美呢?按照當前疫情發展的整體趨勢,IMF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在2019年的基礎上「下降3%」,但如果細分到各國,整體情況又各不相同。其中,發達經濟體預計受損程度要比新興發展中經濟體更深、更大。IMF預測,2020年發達經濟體的將同比萎縮6.1%。
-
過去24小時,中美各發生了兩件大事
就在過去24小時,中美各發生了兩件大事。我們既見證了最讓人振奮的喜悅,也看到了最跌宕起伏的劇情,還目睹了最讓人痛心的悲劇。還是先說說美國吧。美國第一件大事,最讓人痛心的悲劇。之所以說是一件大事,是因為實在太讓人震驚,挑戰人的底線。
-
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戰爭與革命的時代,外交完全是博弈,最後是靠戰爭;可今天時代變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就不能說簡單地「博弈」了,因為有共同的利益。這種觀點相應的結論是:誰老是講博弈,就說明他忘記了時代的變化。
-
談越南文化的「與五大洲強國並駕齊驅」:徵途是星辰大海、共舞寰宇
在越南人的文化意識中,本國、本民族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也是要與中國等大國共舞寰宇。對於越南來說,與五大洲強國並駕齊驅不是夢,在這個過程中,越南中國本身有可能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關係,在全世界的範圍內並肩發展。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第一,拜登政府將優先美國利益。以有利於聯盟和美國盟友以及國際組織的方式,優先美國。
-
參考智庫|學者深度解析近200年間中美日關係如何演變
由於歷史上中日之間存在著某種師生關係,天朝大國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給日本以強烈的刺激,使之在自強運動中採取了更徹底、更面向西方的政策。二、美日圍繞著在華利益的爭奪(19世紀末—1945年)1894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確立了東亞強國的地位。1898年,美國通過美西戰爭佔領菲律賓,更深地捲入東亞事務。中國成為美日兩國擭取利益和瓜分的對象。
-
中美關係和亞洲安全困境
第一個層面就是中美兩國關係,即兩國之間存在著的安全利益的衝突。第二個層面是小國和中、美兩大國之間的關係。面對中美兩大國,不管這兩個國家的關係如何,小國存有深度的不安全感。本欄聚焦於中美關係和亞洲安全困境問題。第二層面的問題另文討論。任何兩個大國的關係本來就不好處理,但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更不好相處。很簡單,一個是崛起中的大國,而另一個是明顯相對衰落中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