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少迷茫,有空多聽書。
指數型組織
《指數型組織》(薩利姆•伊斯梅爾)
精華解讀
創業的核心就是打造指數型組織,否則根本無法混到獨角獸這個行業當中去,混不進去的話,就會不斷的被獨角獸企業欺負死。
開篇:理察·斯特教授——世界500強企業1920年平均壽命57歲,2015年平均壽命只有12歲。目前世界500強大部分企業還不到10歲,老牌的大企業(柯達、摩託羅拉、諾基亞)都被淘汰。
核心的就是兩個思想的決戰,一個是指數型思維,一個叫線性思維。
摩託羅拉完蛋的原因——耗資50億美元的銥星計劃,發射77顆衛星涵蓋整個地球。銥星計劃就是典型的線性的想法,即乘法方法。被一個指數型的想像打敗了。——即在地面建基站的成本在以指數型的速度下降。
摩託羅拉發射衛星時建一個地面基站要花10萬美元,再加後期的維護,花費更大,發射衛星更加划算。問題是沒有考慮到,所有科技類的產品,成本都在以指數級的速度下降。之後地面基站變得越來越便宜,甚至體積也變得越來越小。根本不需要花多少錢就把整個世界覆蓋了,摩託羅拉花了大量的錢做了無用功,然後整個公司完蛋。
諾基亞完蛋的原因——智慧型手機,蘋果手機登場,諾基亞考慮先布局。諾基亞認為,未來智慧型手機的決戰戰場一定是在地圖領域。所以收購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最有名的地圖公司——NAVTEQ,NAVTEQ是線性方法,即在地下埋傳感器,在街道埋大量的傳感器。在諾基亞收購時,埋了13個國家,35個城市,40萬公裡的道路。
諾基亞花了81億美元,買下了NAVTEQ,諾基亞認為以後在地圖領域無可與之爭鋒。這時谷歌花了11億美元買下了一個公司——WAZE。
WAZE沒有任何硬體,但他有5000萬用戶,利用智慧型手機作為傳感器獲得信息,而智慧型手機用戶指數級的增漲,之後沒有人再用NAVTEQ。後來諾基亞被賣掉了,賣了72億美元。
溫馨提示:收聽到哪一本了,就將本書分享到朋友圈,方便下次繼續收聽
|如果覺得這本書還不錯,優價拿下!|
youkongFM1314∣讀書點亮生活
愛我,就請給我一點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