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認知+升級大腦,結構化戰略思維是關鍵

2021-01-09 成長充電堡

今年加入了一個網絡社群,社群中大佬雲集,也有很多像我一樣資歷尚淺的後輩。其中,經常會看到一些群友提問,涉及到各個領域、各種環節,不論多麼複雜的問題,都會有人回復給力的答案。時間長了我發現,其中一些回答問題的大佬,所處行業和提問者千差萬別,但還是會一語中的點透對方,這讓我覺得很神奇。難道是因為見多識廣,不相關的行業也能參透一二?

直到讀完《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結合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我才明白了其中原委。

麥肯錫是世界級的戰略諮詢公司,由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詹姆斯·麥肯錫於1926年創建,是一家專門為大型企業解決商業難題的智囊公司。公司內常規做法,是任命一人為隊長,帶領3-5人為一組,共同對接戰略諮詢項目,過程中每個人都能得到能力展示的機會,遇到問題,則需要快速解決。因此,在麥肯錫工作過的人,不論是成長速度還是能力邊界,都能得到快速發展。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的作者周國元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多年,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系統化地從理論、實踐等方面介紹介紹結構化思維,最終匯集此書。書中方法論和案例相結合,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複雜的概念簡單化,便於讀者能更好地理解結構化戰略思維,進而實現自身思維升級。

擁有結構化戰略思維,是多向發展的關鍵

部門會議,為了項目進行頭腦風暴,員工大多關注細節,領導則能做到穿針引線、劇把控,這種現象反映了我們看待問題的態度,即「問題觀」,「問題觀」的差距,主要是因為思維方式差異。

書中提到,按認知過程和方向分類,可以把思維方式分為兩種:專業思維(自下而上)和戰略思維(自上而下)。

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屬於固化的專業思維,主要是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時期的學習是由點到面,先掌握底層知識點,才能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專業思維有其優勢,可以讓一個人在自己的領域深造,並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但專業思維也有很強的局限性,體現在我們長期處於一個行業中,很難實現跨界,即使是職業發展已觸及天花板,也很難跳出來另尋一番天地,只能陷入進度兩難的困境。

結構化戰略思維(簡稱戰略思維)則從認知方向上顛覆了傳統的專業思維。這種思維方式不依賴於過往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更多的是從問題本身著手,進行定義和切分,然後,按嚴謹的邏輯提出假設,並通過數據分析或事實驗證假設,直到得出解決方案。

曾有人問馬雲「什麼是新零售」,馬雲的回答是:「人、貨、場。」商業大鱷們能將複雜的問題進行切分,公司再將分解後的領域進行細分拆解,深層挖掘後,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細分環節。類似的問題可以分解成樹狀結構形於表面,形成結構分解框架,而大的框架,即是戰略思維的視覺體現。

對於個人來說,結構化戰略思維的優勢是,可以幫助人們實現輕鬆跨界。不論身處哪一種領域,都能夠快速找到需要學習的地方並融會貫通,解決各種問題。

結構化戰略思維的問題切分,以MECE原則為主

結構化拆分需要用到「切」的概念,將一個問題拆分,然後逐步分解成更細節的問題。這個過程中涉及的基本規則就是MECE原則。

MECE原則的使用需要儘量遵循這兩點:

1.子分類相互獨立且無重疊2.子分類加起來窮盡全部可能

舉個例子,人按性別分類,可以分為「男人」和「女人」,兩者相加即是所有。但若按職業分類,則很可能出現重複或相加達不到總和的情況。

在商業運用中,MECE原則要儘量達到「具體可衡量」的標準,清晰化的分類更有利於方案的執行。具體可利用4種方法:公式法、子目錄列舉法、流程法和邏輯框架法。

例如,提高企業利潤,需要開源節流,用到公式「利潤=收入-成本」,實際操作中,要做的就是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再將這兩部分根據「子目錄列舉法」細分,更深入地探討實施環節。

結構化戰略思維的綜合運用,遵循5步法原則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講到的五步法,分別是:定義問題、結構化分析、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交付。在商業諮詢項目中,完成這五步才算是完成一個閉環。

1.定義問題:弄清楚問題的定義和邊界,找出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得出清晰的問題陳述。戰略思維側重於從大局觀把握問題,重點在於「為什麼——解決什麼問題」,然後在精確到細節。

2.結構化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邏輯框架,運用MECE原則進行問題切分,推理過程可以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法,注意每一個節點的相關性和因果關係。

3.提出假設:建立在結構化分析的基礎上,團隊內部展開頭腦風暴,基於過往經驗提出初步假設。

4.驗證假設:通過嚴謹的科學方法和實踐,驗證假設的正確性。驗證可以採用實地調查、數據分析、訪談等方法。

5.交付:項目團隊在完成前面4個步驟後,將發現的問題及改進方向反饋給公司。交付過程通常以會議的形式進行,諮詢公司會提供嚴謹的數據分析和論證,提出完善的解決方案,確保公司妥善實施。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假設在事實驗證中可能會被打破,需要重新提出假設再行進驗證,直到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交付過程中需要注意商務溝通的技巧,以保證溝通高效。

結構化戰略思維作為一種核心能力,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可以長遠布局,具有戰略發展意義;對於「打工人」來說,能幫助大家更好地觀測未來,剖析事物,制定個人發展計劃。《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中為各個環節的實施列舉了很多實際案例,可以讓讀者更好學會結構化戰略思維,並運用到工作中。在世事多變的當下,掌握戰略化思維,才能在不確定的未來中,獲得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讀書可以明智,閱讀《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的感悟和洞見
    這是我閱讀《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一書後的感悟。我是個很感性的人,即是比較原始的爬蟲類大腦的人,對於任何事情,習慣於得過且過,懶得動腦筋,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過得比較糊塗。自從參加笑薇讀書營,學習了多種讀書方法之後,用邊讀書邊思考邊寫讀書筆記的方法讀書,感覺自己大腦轉動得快了,對事物間的一些聯繫比較容易發現。
  • 重構系統思維框架:修改大腦裡的認知圖式去重新組織相關的知識!
    溫馨提醒,此文章非常之關鍵,這涉及到大腦裡關於系統思維框架的圖式的升級,個人將寫一系列的文章,來完成從環境-使命到願景的認知升級!一個人的外部行為表現,反映出他頭腦中的認知圖式,如果頭腦中的認知圖式不改變,你想改變他她的外部行為,基本沒戲!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訓練你的大腦,助你認知升級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核心素養。邏輯學有助於訓練你的大腦。思想家與批判性思維一切學科都有思維,邏輯學的核心思維就是批判性思維。它包括綜合分析,演繹歸納,邏輯推理等核心技能。思維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很大作用。要想認知升級,就要訓練你的思維。發散思維有助於創造,辯證思維有助於分析問題。人的一切行為取決於思維方式。
  • 思維認知是關鍵
    答案是底層認知思維。什麼是底層思維認知?「底層思維」主要有四方面的特點:第一個是抽象:越抽象的就越在底層。第二個是簡潔:「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道至簡」說的正是事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往往都是極其簡潔的。
  • 智慧100APP—培養元認知能力,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
    培養元認知能力,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 事實上,學習能力是以思維方式為基礎的,所以這兩種孩子的區別也可以理解為:在思維方式上存在差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元認知"能力。那麼什麼是"元認知"?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鍛鍊元認知的方法有哪些?讓我們往下看。
  • 「每月閱讀一本書計劃」什麼是結構化思維?思維可以結構化表達嗎
    本文會以四個方面展開01【結構化思維】思維導圖筆記02【結構化思維】筆記思考03我對結構化思維的思考一,當我第一次接受結構化思維時二,結構化思維二三例三,我對結構化思維的刻意練習與應用四,結構化思維不僅僅只是結構化的形式五,結構化思維的依然只是工具型思維04 總結01【 結構化思維 】思維導圖筆記————————————————02【 結構化思維
  • 改變線性思維,才是認知升級第一步
    然後就把肥料增加到了200磅,發現收成沒有改變,還是之前的水平。他想我乾脆再多施點肥吧,於是就施肥300磅,結果卻發現糧食減產了。糧食為什麼會減產呢?因為土壤裡的有機質被過多肥料破壞了,於是莊稼就被「燒死」了。其實,將莊稼「燒死」的原因不是別的,正是農民B的「線性思維」。什麼是線性思維?
  • 戰略認知學派——心智過程
    認知學派的第二個分支則認為所有的認知活動都是主觀的,戰略是對世界的某種解釋。這裡,戰略家的眼睛轉向內心深處,它所觀察的是,對於外界事件、標誌和顧客行為等事物,思維是如何做出反應的。因此,第一個分支認為認知就像對世界的再創造,而這一分支則正好相反,它認為認知創造了世界。
  • 大腦是如何產生認知的?這一關鍵謎底終於被認知
    《自然》雜誌評價道,這一科技成果終於揭開了大腦是如何產生認知的這一關鍵謎團。我們許多人都知道,人們往往用看不見的概念來解釋我們人類的行為,比如動機、好奇心、焦慮和信心等。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是什麼樣的機理,是否是由大腦特定區域的特定神經元的編碼。冷泉港實驗室的亞當·凱佩奇(Adam Kepecs)教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中揭示了這樣的問題。
  • 普通人想要躍遷,你的認知應該升級了!
    #哲學上講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即什麼樣的思維認知,決定了什麼樣的行為選擇。我們想要實現人生的躍遷,就不能不提升自己的認知。認知水平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在《認知升級》這本書中,作者指出智力並非由遺傳決定,一個人所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環境,才是決定認知水平高低的關鍵。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
  • 再攀思維高峰!改變世界的4大前沿認知!
    11月28日,以「重塑·改變世界的9大前沿認知」為主題的湛廬第三屆思想馬拉松,歷經9小時59分33秒的「硬核奔跑」圓滿落幕。作為世界級閱讀創新引領者,湛廬聯合首席戰略合作夥伴華為,共同邀請了來自不同前沿領域的思想領航者擔任活動嘉賓。
  •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因為第二組數據更符合我們大腦的使用習慣,數字與數字之間有清晰的邏輯和結構。 你需要結構化思維 所謂結構化思維,就像是把衣櫥裡的這些衣服,分門別類的整理好。 比如按季節分類,按穿著場合分類,按服裝風格分類等等..
  • 模糊邏輯:研究人的大腦認知思維形式的邏輯科學
    認知偏差:大腦的「非理性」你認知多少?有人可能會感到納悶:一會兒說這些人的大腦認知是「非理性」的,怎麼一會兒又說是 「理性」的了呢?一會兒說這些思維方式起到消極作用,怎麼一會兒又說起到積極作用了呢?許多人會感到相當奇怪,這不是被搞糊塗了嗎!?這是什麼邏輯呀!?最後這兩個驚嘆加問號感嘆與問到了點子上。有一種邏輯,就叫做」模糊邏輯」。
  • 彭劍鋒:數位化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變革,更是一場認知與思維革命
    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戰略方向是什麼?這幾年從國家到企業可以說都試圖在不確定中去努力尋找確定的答案,而現在答案似乎已浮出水面,讓人看到了未來中國經濟能夠持續繁榮與中國企業有質量成長的曙光——數位化、數字經濟、數字中國。
  • 結構化思維:一隻兔子告訴我們盡力而為與全力以赴的結果大不同
    兔子思維:發現問題——獵狗在追自己;分析問題——獵狗盡力而為;解決問題——自己必須竭盡全力。兔子若不如此,必將斃命。兔子思維,其實就是結構化思維。那,什麼是結構化思維呢?當你這樣做事的時候,你就擁有了結構化思維。這樣的結構化思維決定一個人的成長速度。我們看牛人大咖,不是看TA說了什麼,而是要看TA究竟做了什麼。真正牛人大咖,都如上述的兔子一樣智慧。秋葉大叔在《我就是一個普通人》一文中說:「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靠自己努力,踏踏實實努力的工作,不懈怠,不糾結,不沮喪,這就是我的人生啊。」
  • 改變思維路徑,發掘創新能力,為大腦賦能,成為更聰明的人
    及至現在,雖然我的記憶力再也無法回到巔峰,但因為理解力的增強,對於很多知識的認知,反而無形中多了一層。「學習」是這個時代永恆的主題,要想尋求最深層的安全感,我們就是要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以求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價值。但現實極為殘酷,還未到中年,很多人就已經放棄了自己,覺得無論如何,人生的軌跡也不會有更多的改變。
  • 感性思維並非大腦先天邏輯,可以通過主觀意識改變
    我們平時沒有注意到認知時的身體感覺,通常是它比較中性,沒有被我們注意到。無論是大腦的學習還是知覺,都是在逐步累積的。這個過程,不僅和個人的遺傳基因以及大腦的發育過程有關,也同樣和個人的認知經歷有關。不同的認知經歷,會使大腦產生不同的認知路徑,自然也就會有不同的認知方式,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果。同時感受還會強化這些認知特點。
  • ——改變自己的認知
    總之,創新就是我們人類大腦與我們人類社會活動相結合,發生的一種「變化」、「認知」。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產生的這種變化、認知是一種有益於人類生活方式或科技技術改變方法,具有價值。我們常說的創新:就是一種知識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思維變革,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
  •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30而已,在裡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百態,這裡也許有很多瞬間讓你感受到,生活中所存在點點滴滴的那種感同身受。有太多的分析和分解,我們今天只討論一點點,那就是:行為可以改變認知。
  • 「渦輪增壓」:刺激大腦可改變人類思維能力
    「渦輪增壓」:刺激大腦可改變人類思維能力2017-11-01 09:55出處/作者:新浪科技整合編輯:Sharon責任編輯:fengxiaowen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你通過直接刺激大腦特定區域,能否可以提高你的心理適應性和行為表現呢?美國波士頓大學一支研究小組希望尋找答案,他們開發了一種可以改變人們思維方式的實驗程序。美國波士頓大學一支研究小組探索了人們學習和控制其行為能力的可能性,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刺激大腦來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