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一個來源是假設,基於過去經歷、認知作出的假設或者想像,而這個假設想像和我們內心脆弱相關,也就是常常是因為我們內心脆弱的部分而作出假設。
如何管理因所作的假設或者想像就產生的情緒?因為假設或者自己的想像在它還沒有被驗證前,也許不是事情的真相,也可能是事情的真相。所以,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個假設,那我們可以在得到真相前,什麼都不做,很多時候真相在隨著時間推移,自然就呈現出來了。
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主動去驗證這個假設是不是真相,如果覺得這個假設的結果會有嚴重的影響。對於沒有什麼影響的結果,我們可以不做什麼,等事情的真相自己跑出來。
在等待真相的時候,在去主動驗證真相的時候,都要記得,在結果出現之前,都是自己的假設或者想像。既然還不是真相,那我們也就先把情緒平靜下來,因假設而起的不必要的情緒,帶來的不僅是自己的痛苦,也會誤解他人,破壞原本的人際關係,如果假設與真相不一樣。
我們作出的假設或者想像,通常是因為我們內心脆弱的部分,比如我們害怕失去的東西,假設對方不接電話就是因為不在乎自己了,或者是我們不自信的東西,假設看到對方和異性聊天,就會認為對方喜歡上了別人。
因為有了假設而不起不必要的情緒,實際上在這個過程是可以看到並感受到自己內心的痛苦,當能夠承受這個痛苦的時候,內心也就強大起來了。
對於情緒起源的認知,可以很好幫助我們管理情緒。因假設而起的情緒,一方面我們靜靜等真相的到來,也可以主動去驗證,在得到真相前管理自己情緒,不起不必要的情緒是痛苦的,承受這痛苦,同時也是內心強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