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METSAT向全球氣象機構分發風神衛星數據

2021-01-07 中國氣象局

  近日,風神(Aeolus)衛星獲取的有關全球風力的數據信息正在公開分發,這是天氣預報和大氣監測的一項重大進展。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從5月12日開始為各國氣象機構提供風力垂直分布觀測數據,以用於天氣預測。

  歐洲空間局(ESA)的風神衛星於2018年8月22日發射升空,是全球首顆用於觀測地球風場的衛星。該衛星攜帶了一部直徑1.5米的望遠鏡、一部散射接收組件和一臺名為「阿拉丁」的都卜勒測風紫外雷射雷達,其中「阿拉丁」都卜勒雷射雷達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儀器之一。該儀器可發出紫外線脈衝,每秒觀測50次,每道雷射束會激發出數十億個光子照向大氣,而每道光子束中,大概只有幾百顆光子會由於跟大氣分子碰撞而恰好反射回衛星。根據都卜勒效應,科學家通過輸出脈衝與反向散射信號間的延遲,就能計算出風向、風速和移動距離。

  EUMETSAT與ESA達成協議,將風神衛星獲取的近實時風況產品再分發給歐洲各國氣象部門和EUMETSAT數據廣播系統——EUMETCast的其他用戶,並通過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全球電信系統分發給全球氣象機構。

  「缺乏全球風力觀測數據限制了我們對天氣氣候的理解和預測。風神衛星獲取的數據將幫助我們洞察風是如何影響地表與大氣之間的熱量和水分交換過程,這是理解氣候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WMO基礎設施司地球系統處處長拉爾斯·彼特·裡斯霍嘉德說。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與法國、德國、英國和挪威的氣象部門已經評估了數據質量,並且衡量了其在全球尺度上對數值天氣預報產生的積極影響。「我們現在將風神衛星獲取的近實時數據推送給EUMETCast的4000個用戶以及整個WMO社區,以使各國預報中心都能接觸到這些新數據並挖掘其價值。」EUMETSAT主任阿蘭·雷迪爾說。

(來源:WMO 編譯:吳鵬 責任編輯:申敏夏)

相關焦點

  • 「風神」數據已開始分發?
    譬如: 世界氣象組織(WMO)探測到單次長度最長閃電; 中央氣象臺多海區多颱風路徑預報產品上線;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TIGGE資料庫範圍擴大; 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向全球氣象機構分發風神衛星數據
  • 「風神」數據已開始分發?|國際情報站
    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向全球氣象機構分發風神衛星數據……快來圍觀了解一下!至此,該系統資料庫的數據範圍進一步擴大,已擁有11個全球預報中心的數據,可供全球研究人員隨時使用。目前,ECMWF的TIGGE數據總量已達3.5PB左右。
  • 「風神」衛星數據來了,請接收
    「風神」衛星數據是怎樣一路來到中國的?」衛星7月3日,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完成歐洲「風神」衛星數據產品接入,相關服務已通過國家氣象業務內網接口和氣象大數據云平臺發布,提供國家級和省級氣象部門服務。1「風神」衛星數據「直通」中國今年5月,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開始為各國氣象機構提供大氣層中離地30公裡以內區域風垂直觀測數據,以用於天氣預測。該數據來源於歐洲空間局(ESA)發射的「風神」(Aeolus)衛星。
  • 全球氣象科技大事記
    圖片來源:EUMETSAT官網  近日,風神(Aeolus)衛星獲取的有關全球風力數據信息已公開分發,這是天氣預報和大氣監測的一項重大進展。從5月12日起,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開始為各國氣象機構提供風力垂直分布觀測數據。EUMETSAT與歐洲航天局(ESA)達成協議,將風神衛星獲取的近實時風況產品再分發給歐洲各國氣象部門和EUMETSAT數據廣播系統。ECMWF與法國、德國、英國和挪威的氣象部門已評估其數據質量,並且衡量了其在全球尺度上對數值天氣預報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 空客「風神」衛星支持歐洲疫情期間天氣預報
    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與天氣相關的數據急劇減少之後,於2018年發射升空的空中巴士「風神」(Aeolus)衛星承擔起了為歐洲提供準確天氣預報所需數據的重任。全球大部分關於溫度、風速和風向的數據通常由商業客機裝備的傳感器採集並提供,疫情爆發以來,航班量的大幅減少造成了上述氣象輸入數據的缺失。
  • 高分衛星運行與數據分發報告-2020年8月
    數據分發情況  截至2020年8月底,共向用戶分發高分二號衛星數據11542426景。  2020年8月,共向用戶分發高分二號衛星數據256063景。  數據分發情況  截至2020年8月底,共向用戶分發高分三號衛星數據1294349景。  2020年8月,共向用戶分發高分三號衛星數據32288景。
  • 我國颱風監測首次應用歐洲風神衛星測風產品
    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中國氣象報記者李慧報導近日,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首次將歐洲星載測風雷射雷達衛星ADM-Aeolus(以下簡稱「風神衛星」)測風產品與FY-4A氣象衛星雲導風產品相結合,對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和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第4號颱風「
  • 中國颱風監測首次應用歐洲風神衛星測風產品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近日首次將歐洲星載測風雷射雷達衛星ADM-Aeolus(以下簡稱風神衛星)測風產品與我國風雲四號A氣象衛星雲導風產品相結合,對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和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第4號颱風
  • 中國颱風監測首次應用歐洲風神衛星測風產品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近日首次將歐洲星載測風雷射雷達衛星ADM-Aeolus(以下簡稱風神衛星)測風產品與我國風雲四號A氣象衛星雲導風產品相結合,對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和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第4號颱風「
  • 我國颱風監測首次應用歐洲風神衛星測風產品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近日,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首次將歐洲星載測風雷射雷達衛星ADM-Aeolus(以下簡稱「風神衛星」)測風產品與FY-4A氣象衛星雲導風產品相結合,對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和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第4號颱風「黑格比
  • 遙感數據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一、氣象衛星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我國極軌氣象衛星地面系統由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運行控制中心、數據存檔中心,以及北京、廣州和烏魯木齊地面接收站組成,為適應對衛星氣象應用日益增長的需求,計劃逐步增建三個國內站,一個海外站,形成覆蓋全球的氣象衛星地面接收體系。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MTSAT和EUMETCast衛星數據接收系統升級改造項目...
    中國氣象局政府採購中心受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委託,就MTSAT和EUMETCast衛星數據接收系統升級改造項目項目(項目編號:ZQC-R16025)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ZQC-R16025項目名稱:
  • 探秘「氣象大數據」
    採集實況數據的氣象站點遍布全球,觀測範圍從幾千米的高空到地面,觀測手段從高科技的雷達衛星到最原始的人工觀測,這些數據的採集都是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出地球外圍大氣圈的運動變化,而這些寶貴的數據也可以稱之為天氣預報之源。  模式數據與實況數據相比,可以說更簡單也可以說更複雜。
  • ...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黃彬報導 從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其搭載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與靜止軌道掃描成像輻射計「聯手」,在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上三維大氣的立體監測。此外,「風雲四號」能夠提供針對陸面、水體、閃電、空間天氣的持續監測數據。
  • 黑龍江:舉行東北衛星氣象數據中心業務平臺啟動儀式
    8月14日,東北衛星氣象數據中心業務平臺試運行啟動儀式在哈爾濱圓滿舉行。黑龍江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進軍,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楊軍出席啟動儀式。啟動儀式前,楊軍一行聽取黑龍江省氣象數據中心關於天鏡業務平臺的介紹,並參觀了東北衛星氣象數據中心業務平臺。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
    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
    那麼作為世界氣象中心,我國的氣象業務能力到底怎樣呢?全球衛星監測:風雲系列衛星用戶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用戶超2500個。全球無縫隙網格預報和影響預報:已發布我國陸地5公裡、責任海區10公裡解析度1一7天智能網格預報產品;將逐漸向全球陸地和海洋區域拓展,發展成為首個從小時到年、覆蓋全球的無縫隙氣象預報業務產品體系
  • 中西部首個高光譜衛星遙感數據與分發中心落戶三門峽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顏釗 見習記者 任歡 文圖當今,空間大數據正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崛起,給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應用價值和服務能力。9月26日,首屆空間大數據與國際標準化高峰論壇在三門峽市召開。
  • NOAA氣象衛星大會:風雲際會大舞臺
    來自全球相關領域(氣象衛星用戶和提供者)的650位學者報名參加,因會議接待能力的關係,大約100人不得不等候空位。為了配合這次大會的召開,從4月22日開始,衛星遙感跨機構工作組會議、GOES數據技術工作組會和NOAA GOES數據國際用戶培訓等在會前相繼舉辦,為大會的召開烘託了人氣,增加了技術含量。  會議分5個部分,安排了80餘個報告,使得整個會議內容充足且緊湊。
  • 氣象數據網960種衛星遙感數據面向公眾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報導 12月1日,中國氣象數據網和衛星遙感數據網完成整合,正式向公眾發布包含風雲系列、日本MTSAT和美國EOS/MODIS等在內的共計960種衛星遙感數據及相關產品,並提供相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