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湘:科研需要童心

2021-01-14 網易新聞

袁亞湘·微寄語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勤奮是學習最佳的途徑。

他年過五十,卻仍保有一顆「童心」,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去爬山,每兩周要約上幾個好友打一場橋牌;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從不拿「埋頭苦讀」說事兒,從不強迫孩子去學奧數、英語等不感興趣的事。

他叫袁亞湘,在管理過一個所(中科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和一個實驗室(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又當了八年副院長(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之後,如今他又做回「研究員」,終於「無官一身輕」,「帶帶學生,想想數學,寫寫文章,遊遊世界,不亦樂乎」。

曾有網友將他在院士評選中的個人簡介翻出來,稱此人「有胸懷、有個性」。

這份個人簡介對其本人在數學領域獲得的成就、榮譽和獎項幾乎隻字未提。開頭是這樣寫的——「我曾是農民, 而且從心裡一直自認為永遠是農民。我5歲上學,11歲休學一年在家放牛。15歲高中畢業,回村當農民3年。」

1974年底,袁亞湘高中畢業後回鄉,15歲的他當起了農民。這段時間,他幾乎什麼農活都幹過,還先後兼任過生產隊的出納、會計、保管員。

與大多數回鄉務農的年輕人不同,袁亞湘在幹活兒之餘,還不忘讀書。

三等分任意角、費爾馬大定理等數學知識就是他當年在煤油燈下接觸到的。3年後,他考上了湘潭大學,專業是數學,「沒啥功利的目的,純粹就是喜歡、有興趣」。

袁亞湘始終強調「興趣」在其人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學數學,是因為興趣;讀書,也是興趣;打橋牌、爬山、與人聊天,都是興趣。

「做研究最重要的動力就是興趣。」他自認為從事非線性最優化領域的研究,只能說「還算努力」,在大學期間的學習,也只能算「中等刻苦」,但他對數學研究的興趣卻能用「極大」來形容。

大學期間,僅數學分析一門課,他就將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上的4000多道題全部做完;宿舍裡,12個小夥子住在一起,有人在他床前大聲討論問題,有人聚在一起打撲克,他都能照常躺在床上看書或者睡覺。

他愛買書、愛讀書,遇到數學的、哲學的、歷史的、文學的問題,自己不明白,他就會馬上去找文獻、資料,甚至在家裡吃飯時說起什麼問題,他都要馬上到書櫃前,把書找出來。

在他看來,只有發自內心出於「興趣」的科學研究才是真正「純潔的」研究。他主張,用一顆「童心」、一顆「純潔的心」去做科研。

「不要去算計做研究的得失,而要出於興趣去研究。」在英國劍橋大學讀研期間,袁亞湘每天堅持早上8點進實驗室,晚上10點回宿舍,每個周末他幾乎都在辦公室度過,「沒有誰會強迫你做某個課題的研究,也不用上課,所有的研究都從自身愛好出發,覺得有意思,再去研究。」

本文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院士說丨袁亞湘院士:科研立足應用,基礎科學研究必須有的放矢
    近日,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獨家專訪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並分享他對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理解。強國論壇:您是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袁亞湘:總書記的講話體現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
  • 袁亞湘:「計算湘軍」代表人物
    為此,袁亞湘受到老師、同學們由衷的讚嘆。大學4年,袁亞湘每門功課平均分數都是90分以上。  儘管身為農民的父母親沒有遺傳給兒子任何數學細胞,但袁亞湘數學方面的非凡天才卻在辛勤的汗水中孕育出來。1979年、1980年他分別獲得湖南省數學競賽第一名和湖南省高校理科競賽一等獎。1982年2月,他被團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國三好學生"稱號。
  • 袁亞湘:「幸運」離不開「優化」數學
    當別人都在感嘆他未來仕途不可限量時,47歲時,他卻卸下所有行政職務,以一顆稚子之心回歸科研淨土,「帶帶學生,想想數學,寫寫文章,遊遊世界,不亦樂乎」。機緣巧合走上「優化」之路「為什麼同年畢業,進單位工作的同事,若干年後會有很大的差別,為什麼有的混的好,有的混的不好,就是因為大家每天做的決策都不一樣。」
  • 袁亞湘院士:從放牛娃到科學家
    自稱為「農民」的數學家 翻看袁亞湘的履歷,26歲獲得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博士學位,37歲擔任中科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簡稱計算所)所長,39歲成為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但在計算所的網站上,袁亞湘為自己設計了一個頁面。上面的個人簡介甚少提及榮譽和成績,卻寫道:「我叫袁亞湘,『亞』是因為排行老二;『湘』是由於來自湖南。
  • 袁亞湘:願為數學做更多
    袁亞湘說。  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成立於1987年,是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組織。「我國應用數學趕上了發展的大好時代,有後發優勢,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工業應用,都處於國際第一梯隊,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袁亞湘說。
  •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袁亞湘院士訪問同濟並開展學術交流
    12月3日,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袁亞湘院士到訪同濟。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較為特殊的學科,需要有更為寬鬆的研究環境和持續的科學投入。同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相信同濟數學的未來會越來越好。他從「為什麼要做好一名研究生」「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區別」「研究生要做什麼」這三個問題出發,結合自己的學術生涯和多年的研究生培養經驗,深入淺出地解讀了研究生要面對的主要矛盾、需要克服的實際困難。在一個多小時的講座中,袁亞湘旁徵博引,通過大家名師的典型案例向大家講解了思考、興趣和努力對於做學問的重要性。
  • 袁亞湘:與數學「談一場熱戀」—新聞—科學網
    袁亞湘:與數學「談一場熱戀」 他叫袁亞湘,曾管理過一個所 ( 中科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和一個實驗室( 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在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當過8年的副院長。但如今他終於「無官一身輕」,「帶帶學生,想想數學,寫寫文章,遊遊世界,不亦樂乎」。 他的簡歷中對自己的榮譽、獎項幾乎隻字未提,卻寫道:「我曾是農民,而且從心裡一直自認為永遠是農民。
  • 袁亞湘院士: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新聞—科學網
    但11月剛剛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新任理事長的袁亞湘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今年55歲的他用自己對數學的執著與深愛,用孩提般純真的科研之心,深深地感染每一位聽過他的課或曾與他交談的人。 翻看袁亞湘的履歷,26歲獲得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博士學位,37歲擔任中科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簡稱計算數學所)所長,39歲成為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 袁亞湘院士:學生要敢比老師厲害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袁亞湘這樣說。「科學研究是一個長久的東西,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時不能急功近利。」袁亞湘說,比如陳景潤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呢?可能馬上用不上,但現在知道了,它在破譯密碼時特別有用。「但一個國家能因為數學家的成果不能立即產生效益,就不重視數學人才了嗎?
  • 大家|袁亞湘院士: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
    當別人都在感嘆他未來仕途不可限量時,47歲,他卻卸下所有行政職務,以一顆稚子之心回歸科研淨土,「帶帶學生,想想數學,寫寫文章,遊遊世界,不亦樂乎」。 率真、童趣、高明的「段子手」,很難想像,這幾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位功成名就的中科院院士。但11月剛剛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新任理事長的袁亞湘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
  • ...記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袁亞湘
    簡介:袁亞湘,男,漢族,1960年1月生,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他在科研工作中銳意創新,在非線性優化計算方法及其理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他投身教育事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同事和學生廣泛好評。
  • 袁亞湘院士為吉林省農村中學生作科普報告
    袁亞湘院士為吉林省農村中學生作科普報告 2020-09-28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專訪:中科院院士袁亞湘——「鬼點子」 推動原始創新
    袁亞湘:數學的美是很多方面的。數學首先美在它那些數學定理、數學證明。在形式上,數學有對稱、幾何上的一些圖案,都非常漂亮。再就是,它的證明是非常簡潔又非常堅固,所以有一些知名的人講,數學的美就像戰士一樣的美。第一,它是很堅固的、堅實的;還有就是它無瑕 ,它不能有瑕疵、非常嚴謹,一定要有嚴格的邏輯推理,這個過程也是非常美妙的。
  • 袁亞湘:高質量期刊建設要有信心 紮實走好每一步
    9月24日,人民網圍繞本屆論壇主題,對袁亞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數學》主編)進行一對一專訪,對中國期刊的現狀及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與展望。一、營造良好的科技生態環境,支撐期刊高質量發展袁亞湘認為,建設一個高質量期刊,不單純是科技期刊的問題,更需要考慮整體的科技生態環境。
  • 院士說丨袁亞湘院士:雜誌好不好,就看最好的文章是否發表在這裡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在主旨報告《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之路》中的一番話,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袁亞湘目前是我國數學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中國科學:數學》的主編。華羅庚、陳景潤這些數學大家的論文都曾發表在這本雜誌上。「那些複雜的期刊指標,我從來不看重。」
  • 研究生閱讀:中科院院士袁亞湘教授談如何做好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逐漸成為我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學歷成為越來越多的社會職業門檻要求,但是,成為合格的研究生並不容易,今天介紹國科大學「院士大講堂」的袁亞湘院士的見解。袁亞湘院士、著名數學家、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2011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主要從事數學計算,應用數學的領域的研究。
  • 「聚焦兩會」袁亞湘委員:加強對數學等基礎科學領域支持 技術與...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袁亞湘坦言,事實上,在基礎科學領域,純自由探索、不依賴大設備、大裝置的原創性創新研究方面,我國與歐美科技強國之間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差距。「其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國對技術的重視遠遠大於對科學的重視。即使是關於科學,可能國家以及相關部委真正關心的往往是應用基礎研究而不是純基礎研究。」袁亞湘說。
  • 袁亞湘院士這樣說……
    對此,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前理事長袁亞湘院士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應消除這種偏見,通過鼓勵促使女生們樹立起學好數學的自信,並希望在年輕一代熱愛數學的女性中湧現出更多優秀的女數學家,為我國數學學科專業發展乃至世界數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1月11日,「科學與中國」院士巡講活動走進江蘇省華羅庚中學,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作《科學的皇后——無處不在的數學》專題報告。常州市金壇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劉明江主持報告會,江蘇省華羅庚中學570餘名師生參加報告會。
  • 袁亞湘: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別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徐想 攝)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老一輩的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刻苦攻關,敢為天下先,攀登科學高峰,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品質留下了很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