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吃垃圾食品不僅會變胖,還能對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損傷

2020-12-05 腦科學君

1,Nature封面重磅:社交網絡影響集體決策,或改變選舉結果!

來源:新智元

9月5日,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休斯頓大學、MIT等高校的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榮登《Nature》封面。研究表明,社交網絡中的某些結構可能會影響到一方的投票結果,即使雙方都有相同的規模且每個參與者都有相同的影響,這種現象他們稱之為「information gerrymandering」。

2,抗壓神藥!Nestler研究組發現壓力抗性關鍵基因

來源:和元上海

PFC神經元中Zfp189基因參與壓力抗性

8月19日,《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在線刊登了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Eric J. Nestler研究組的最新重要工作,他們發現PFC腦區中Zfp189為壓力抗性的關鍵驅動基因,CREB為Zfp189基因網絡的重要調節因子。這項研究揭示了Zfp189與CREB在壓力抗性基因網絡中的核心作用,極大提高了人們在抑鬱情緒領域中的認知。

3,大腦通過統計推理表徵「自我」

來源: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9月3日,《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題為《獼猴對自我身體表徵的統計推理》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王立平研究組完成,博士後方文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自主設計搭建的虛擬實境呈現系統,在人類和獼猴被試上建立身體幻覺行為學範式,並首次在獼猴上對其身體「擁有感」 (ownership) 進行定量行為學測量和計算建模。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通過電生理記錄的方式,發現了獼猴大腦前運動皮層的群體神經元以貝葉斯因果推斷的方式對身體擁有感進行編碼。

4,你的遺傳背景如何塑造了你的「與眾不同」

來源:生物通

在遺傳背景下,任何兩個人的基因組都有無數的細微差異,這些差異以科學家尚不完全清楚的方式影響著基因功能。多倫多大學細胞和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研究員Brenda Andrews和Charles Boone教授領導的一項研究致力於緩緩揭開遺傳背景如何影響同一物種成員之間的差異。他們的最新發現發表在《PNAS》雜誌上。

5,英少年吃垃圾食品吃成「法定盲人」

來源:煎蛋

根據一個新的病例報告,一名少年數年來只吃炸薯條、薯片和其他的垃圾食品,由於常年不良的飲食,他的眼睛逐漸瞎了。這個病例凸顯了關於不良飲食的一個可能少有人知的事實:除了和肥胖、心臟病以及癌症掛鈎之外,它們「也能對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損傷,尤其是視力,」9月2日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雜誌上的報告指出。

註:腦科學日報由 Brainnews團隊 編輯整理,內容版權歸屬每一篇文章來源。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基因組對壽命的影響;聞氣味也可以讓你變胖
    這一發現讓我們對大腦中的有意識的感覺印象如何發生在大腦中有了全新的認識,將來能夠開發出有針對性的治療影響神經系統及其感覺器官的疾病,如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的方法。《自然·通訊》:這個東西可以讓你變胖!研究發現,嗅覺神經元可以對脂肪儲存進行動態調節,不同的氣味會觸發不同的嗅覺神經元,進而影響脂肪的代謝過程!8,醫療級實時血壓監測,這個小小的「創可貼」就能辦到!
  • 腦科學日報|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技術;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
    3,新技術旨在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來源:生物通普林斯頓神經科學研究所病毒神經工程研究員Esteban Engel和他的團隊開發出了新的基因啟動子,這種啟動子的作用就像打開基因表達的開關,有望擴大傳遞大基因的能力,並使其長期保持活性。這種啟動基因活性的系統可以廣泛地改善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治療。
  • 腦科學日報|為什麼胖的人「越吃越餓」?不用咖啡,快走也能提神
    而在肥胖等代謝疾病發展的早期,這種負反饋調節機制被破壞了,出現了「越吃越餓」的正反饋增強機制。這項研究在果蠅系統中闡明了垃圾食品導致「越吃越餓」的底層分子機制。過度攝入的脂肪能夠藉助載脂蛋白,直接作用於特定的大腦神經元,影響神經細胞內部的蛋白質降解機制,最終導致大腦對飢餓信號的異常敏感和覓食行為的過度輸出。
  • 腦科學日報:為何修復大腦損傷這麼難?嚴重營養不良的神經性厭食
    2,為何修復大腦損傷這麼難?因為損傷還會波及「旁觀者」細胞來源:生物通俄勒岡州健康與科學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傷害或疾病折磨相對較少的腦細胞,會引起連鎖反應,停止神經迴路的活動。12月8日發表在《Neuron》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創傷性腦損傷或疾病的情況下,人們會出現暫時但嚴重的認知功能喪失。
  • 腦科學日報:吃超加工食品易衰老;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
    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研究人員介紹,目前該類腦計算機已經實現了多種智能任務,例如將類腦計算機作為智能中樞,實現抗洪搶險場景下多個機器人協同工作;模擬不同腦區建立神經模型,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快更大規模的仿真工具;實現「意念打字」,對腦電信號進行實時解碼等。
  • 腦科學日報:深睡眠預防阿爾茨海默添新證;適度飲酒也會損傷大腦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段樹民院士和高志華教授的團隊巧妙地將逆向示蹤病毒注射至大鼠的神經垂體,利用病毒沿軸突高效逆向轉運的特性,點亮整個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HNS)。團隊繼而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龔輝教授團隊合作,利用自主開發的螢光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fMOST)技術,對大鼠全腦進行成像並首次完成了HNS高解析度的三維重構。
  • 腦科學日報:大腦獨特的「垃圾清理」模式;90天逆轉衰老?
    對人體的短期交叉研究表明,富含飽和動物脂肪的高脂肪飲食,會增加對標準化應激源的心血管反應。 近日,來自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Neurobiology of Stress》上發表了題為Mediterranean diet, stress resilience, and aging innonhuman primates的研究成果,發現食用地中海飲食可能會提供一種相對簡單的方法(地中海飲食使自主神經系統平衡向副交感神經系統轉移),來幫助減緩對心理壓力的反應
  • 腦科學日報:人類利用立體嗅覺導航;缺氧不會造成嬰兒腦細胞死亡
    這些發現不僅表明人類擁有「立體嗅覺」,它在意識層面下指引我們的導航,也為人類嗅覺虛擬實境系統的設計和發展提供了思路。2,如何研究腫瘤愛「吃」什麼?缺氧不會造成嬰兒的腦細胞死亡!研究結果表明,早產兒的海馬體發育會受到損害,缺氧使得海馬體細胞無法正常成熟,從而可能終身影響大腦學習能力。但是,缺氧並不會造成早產兒的腦細胞死亡。
  • 不吃早餐會變胖?美媒:並沒有嚴謹科學依據
    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14日刊發題為《不吃早餐會讓你變胖?》的文章,全文如下:問:不吃早餐會導致體重增加麼?在我小一些的時候,媽媽說,如果不吃早餐,我的新陳代謝就會被「訓練」得減慢下來,從而導致體重增加和相關的健康問題。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腦科學日報:可印在皮膚上的監測傳感器;類腦計算系統新框架
    相關論文於 10 月 14 日在線發表在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 2,脊髓損傷有望修復?然而,它的損傷多是不可逆的,常伴隨神經功能的永久喪失。 近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系教授喬納斯·弗裡森團隊稱,他們發現了一種脊髓修復的辦法: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一種叫作室管膜細胞的細胞,可以分化為少突膠質細胞,提升神經細胞的信號傳導能力,有助於小鼠脊髓損傷的修復。
  • 有4種人造食物,少給孩子吃,會損害孩子的神經系統
    就比如下面這六種人造食品,良心建議,能不吃就不吃。1、人造奶油類食品。這一類食品長期食用,會導致孩子的心臟問題,久而久之還能誘發腫瘤的發生。在國外已經明令禁止食用了,我們也要意識到它的傷害,儘量少吃。2.人造黃油類這是一種對人類心血管造成危害的食物,食用久了不但傷害心血管,甚至會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影響嬰幼兒的發育。所以,不但不建議給孩子食用,最好孕婦也少吃為妙。3.人造海產品。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CD4+T細胞;科學家發現分娩無痛的「秘訣」
    1,專家點評Neuron | 鄭斯卡團隊揭示微小外顯子microexon介導長壽神經元抗凋亡的特異性機制來源:BioArt目前,在神經系統疾病和致死性損傷中對如何激活神經元凋亡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對如何抑制神經元凋亡研究有限,分子機制也尚不明確。
  • 為何老一輩吃著饅頭,卻指責我們吃的泡麵是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幾乎全部都是圍繞這個「世界衛生組織十大垃圾食品」清單做宣傳的,因為這種清單實在是太吸引流量了,幾乎用光了所有如今公眾號文章教的爆款題目特點:權威組織,極端用詞「垃圾」,數字(10個)。它這個謠言厲害不僅在於題目起了個爆款,還在於它的內容非常逼真,可以說押對了大半。
  • 對人體有害的4種重金屬,它們對人體造成的損傷,幾乎是不可逆的
    這些重金屬通過不合理的採礦、施用農藥化肥、工業廢物排放、生活垃圾丟棄等人為方式進入環境,尤其流入江河湖海的上遊,對下遊的的危害難以估量,不僅汙染了水體環境,也藉此進入了生物鏈,被生物富集並有生物放大效應,最終危害了人類的健康。鉛(Pb)鉛是我們最為熟知也是使用最為廣泛的重金屬之一,然而鉛也是最容易危害我們健康的重金屬。
  • 腦科學日報|細胞療法可恢復頭部損傷患者的記憶力
    3,Nat Commun:細胞療法可恢復頭部損傷患者的記憶力來源:生物在線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細胞療法,可以改善記憶力並預防腦外傷後的癲癇發作。這項研究發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腦科學日報:年輕人沒有耐心?多吃巧克力可提高認知能力
    這些細胞大多位於腦內齒狀回區域,並與神經前體細胞相臨近。部分衰老的神經前體細胞高表達包括白介素27(IL-27)在內的多種衰老相關表型。這些免疫因子可以激活並擴增腦內聚集的免疫細胞。此外,RNA測序和免疫篩選等證據表明,衰老導致神經前體細胞表面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I類分子(MHC-I)下調,造成免疫耐受缺失,從而在正常腦衰老過程中激活免疫監視,損傷神經前體細胞。
  • 腦科學日報: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你聽說過醫療小丑嗎?
    NeuroPAL線蟲在整個雌雄同體的神經系統中共享一個固定的多色螢光圖譜,從而可解析所有的神經元身份。標記有NeuroPAL的神經元在綠色、青色或黃色發射通道中不發射螢光,從而使這個轉基因可與基因表達或神經元動力學的許多已報導分子一起使用。
  • 腦科學日報|浙大陳忠教授新研究為精準治療癲癇提供了新思路
    1,哈佛新文章揭示腸道痛覺神經參與主動免疫 刷新對神經系統認知來源:生物通通過直接幹擾沙門氏菌感染腸道的能力,神經系統既可以檢測到危險,也可以主動防禦危險。新的發現表明神經系統的功能範圍遠不止於往返大腦的信號。
  • 方便麵不是「垃圾食物」,真正「垃圾食物」已被公布,以後要遠離
    說起垃圾食品,很多家長都認為方便麵是典型的垃圾食品,因為當中會有非常多的防腐劑,其實方便麵還真的是背了個大鍋,方便麵當中雖然有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但是都是經過了相關食品驗證的。很多家長還說方便麵沒有營養,其實方便麵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換句話說就是碳水化合物可以給人體提供能量,如果覺得方便麵沒有營養,在煮方便麵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放入雞蛋蔬菜等等,就可以很好的改善這個問題,所以認為方便麵是垃圾食品,這個說法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