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一九五八年的教育大躍進

2021-01-15 鳳凰網

1956年,鑑於自己對形勢的判斷,毛澤東橫下一條心,提出教育要「革命」。於是, 「多、快、好、省」成為了當時「教育革命」的主要任務之一。歷史的指針隨即走到了1958,那是六億神州滿天放「衛星」的年份,教育革命也乘著大躍進的東風,越走越遠……

遲遲不上天的「衛星」

1958年的炎炎夏日,北京大學全校師生員工統統沒有放暑假,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奮力拼搏晝夜苦幹。豪氣萬丈的激情、超英趕美的幹勁似乎可以讓未名湖也沸騰起來。每天都有衛星喜報敲鑼打鼓地發布,一股熱火朝天、戰天鬥地的亢奮情緒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一天清晨,王選經過又一個通宵苦幹之後,已經完全進入恍惚狀態。回到住處,坐在床上,還沒來得及脫衣服躺下,竟然就這麼睡著了。過了一會兒,口水流了下來,他才又醒過來,繼續剛才沒有完成的動作——脫了衣服,一頭栽倒在床上。

據王選院士回憶,當時他經常連續很多天工作在十四個小時以上,因為參與了北京大學自主研發中型計算機的任務。當時,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先後設計出了大型和中型電子計算機,於是北京大學也下決心要研製每秒1萬次定點預算的電腦。還要爭分奪秒爭取十一前完成好「為國慶獻禮」。他們已經給這臺夢想中運算速度可以進入當時世界前20位的計算機,起了一個符合時代特點的名字——「紅旗機」。

衛星放得越來越多、快、好、省。九月的一天,北京大學驕傲地向全世界宣布:從8月4日開始算起,40天之內,北大的科研成果達到3400多項!其中達到或超過國際水平的有119項,屬於國內首創的有981項!

基本上,這些科教衛星,是與那些「水稻衛星」、「玉米衛星」、「鋼鐵衛星」、「詩歌衛星」、「剿滅麻雀衛星」……同步「發射升空」的。

那一年的大學校園裡,上下課的鈴聲雖然像往常一樣按時打響,但通往教室的大小路上卻很少有人拿著書兜急匆匆行走。教師和學生們各有各的事要做。

某系在宿舍樓前開了一塊試驗田,誇下海口,畝產小麥數千斤。這個目標是這樣實現的:先深挖地,約一米深,然後鬆土、施肥;下種時,給一張張報紙塗上膠水,再把麥種均勻地灑滿報紙,粘著密密麻麻麥種的報紙,一張接一張地鋪在地裡,上面撒好肥土後澆水。後來有學生回憶起來說,這還算是最精耕細作的。麥苗長出後,齊茬茬一片翠綠,煞是好看!不料,沒過幾天,麥苗開始發黃,找原因:長得太密,不透風。於是大家搬來鼓風機,給麥地裡吹。那真是苦幹加巧幹,幹勁衝破天!最後還是無奈,只好忍痛間苗。

那樣的氛圍下,各個方面的比賽和競爭也不斷升級。北京大學高度重視「紅旗機」的研發,全國人民也矚目著這項攀越科學巔峰的壯舉。全國數家高校派出了幾十位師生奔赴北京大學,與北大師生會師以後建立了七八十人的科研團隊——「紅旗營」,張世龍擔任「營長」,負責指揮整個「紅旗營會戰」。

這些來自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的老師和學生們,政治上都非常過硬,「苗紅根正」,還有許多是黨員。可惜,讓王選覺得有些遺憾的是,這一大群人中都沒幾個人懂電路,更別說計算機。這樣,他們不但無法參加研製工作,還要讓王選等人經常給他們上課,進行相關的培訓。

在這段「放衛星」的日子裡,學校裡有了不小的調整和震動。不僅僅是北京大學一所學校,在「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目標的感召下,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一所接一所地開展運動,批判浪費特別是實驗室浪費。同時猛烈抨擊的,還有資產階級的教育方針——脫離勞動,關起門來搞教學,「用一條腿走路」。

為了堅決反對資產階級的教育方針,讓教育同生產勞動緊密結合,大量教職工被下放農村勞動;學校裡辦起了工廠;實驗器材全部投入生產;實驗室也成立了生產勞動小組,學生一定是得勞動的,否則就是走了腐朽的資產階級路線。這個系搞幾塊試驗田,那個系搞幾個小工廠,以實踐來指導學習,將學習應用於實踐,同時也會時不時放出幾顆「衛星」。

先進的樣板

張世龍等的嚴謹態度使得紅旗機的研發進度令人失望,但是北京大學還是有很多令人驕傲的躍進成就。1958年8月8日,經過東語系朝鮮語專業師生一周的奮戰,一本2萬詞條、100萬字的《漢朝辭典》被作為「特大號衛星」放上了天,而這僅僅是3400多顆「衛星」中的稍微璀璨一點的一顆。

後來有人說,那麼幾個人,一周之內抄也抄不出100萬字啊。但是這在當時,卻根本沒有人質疑。甚至連一貫認真踏實的季羨林,也為之歡欣鼓舞,深陷於那些令人眩暈的幸福與狂喜中。這種狂喜的精神其實已經是與人的知識與智商無關,與邏輯能力和社會閱歷無關了。主導著人們思想的,與其說是經驗和理性,不如說是由強大意志導向的一種超驗的信仰。在這種超驗的信仰面前,理性只能是被檢討的對象。這個時候,知識淵博的學者絲毫不比一個文盲更清醒。

季羨林坦承,一開始的時候,對於「畝產千斤」一類的設想,他還是保持懷疑,腦袋裡充滿了問號。但是不多久,報紙上竟然報導這已經成為了事實。之後,「就像給風吹著一樣,紀錄一天天升高……有的時候晚上報的最高紀錄,第二天早晨就打破。」在季羨林看來,事實始終是判斷理論正誤的標準,這原本是一種實證主義的科學態度。但是,什麼代表著事實本身?在這個環節上,他卻依賴某些教條和信義不予論證了。他說,那些用最高深的數學、物理學和化學來證明畝產最高三千斤的科學家,被「事實」扇了一記響亮的耳光。什麼是「事實」呢?報紙報導的,就是「事實」,季羨林堅信:

「中國報紙從來不說謊話。」

不止季羨林一個,也不止那些被「事實」扇了耳光的科學家,陷入這種集體無意識的知識分子很多很多,包括梁漱溟此時也在歡呼夢想多年的嶄新的建設局面終於要打開了。他甚至用自己的哲學思想來解釋意志如何轉化為物質能力,幹勁如何變成了衛星……他虔誠地檢討,說自己以往主見太多、自信太滿,常常自以為是,但是現在,自己在「事實」面前不得不低頭,不得不服氣,坦言自己「失去了過去的那種自信」了。

賴捷

相關焦點

  • 魏曼華:反思大躍進中的「教育革命」(下)
    【關鍵詞】 大躍進; 教育大躍進; 教育革命; 意識形態 (續完) 二、實踐層面對大躍進中「教育革命」的調整、整頓 李慶剛認為,教育大躍進超出了國民經濟的負擔能力,也超過了教育事業本身發展的條件 總之,教育大躍進中的所謂教育革命,實為「亂搞」並搞亂了教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躍進和革命。同時,大躍進期間的教育革命,還運用群眾運動的方式、激進革命的方式以及街頭政治的方式進行,完全違背了教育規律,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因之停頓,並且為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大的教育混亂埋下了伏筆。
  • 五零空間文:她開啟空間重生五零,不僅走過大躍進,還跨過饑荒年
    五零空間文:她開啟空間重生五零,不僅走過大躍進,還跨過饑荒年叮咚!又到了小編給各位推薦小說的時間了,很高興各位能在閒暇時間點開小編的文章。小編作為一個資深老書蟲,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小說當然是內容劇情都不錯的文了,那麼廢話不多說,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薦3本五零空間文:她開啟空間重生五零,不僅走過大躍進,還跨過饑荒年,希望大家喜歡。第一本:《空間帶我去古代》作者:悠苒 精彩劇情:馬車行駛了大半個時辰,終於到了燕來鎮的門口。別看燕來鎮小,卻是楚國通往姜國的重要樞紐要道。
  • 記餓:「大躍進」餘波親歷記
    1956-1959的三年間我奉派在國外工作,所以「鳴放」、「反右」、「大躍進」都躲過了。只是1959年回國後趕上承受「大躍進」的後果,通常稱為「三年困難時期」,如今回憶起來最突出的竟是一個「餓」字,與「吃」有關的故事、軼事源源不斷湧現出來。
  • 2015政法幹警考試歷史重要考點之大躍進
    2015政法幹警考試歷史重要考點之大躍進 2015政法幹警考試即將來臨,目前正是備考的黃金時期,歷史科目需要大量記憶,顯然把整本書記下來的可能性比較小,現階段要做的就是把重點劃出來,在此中公教育專家就將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考點進行梳理與總結,以便考生們高效備考,本文重點講大躍進
  • 「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的失誤
    「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的失誤 來源:   作者:   2014-07-01 15:41:00
  • 蘇寧"大躍進」
    最終引發媒體質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有關蘇寧的報導,「大躍進」都是高頻詞。財務狀況是人們不看好蘇寧「大躍進」的主要原因,要在短時間內開出過去27年開店總數的4倍,這恐怕是「財務不能承受之重量」。作為回應,蘇寧開始套現阿里的股權籌集資金。到今年,蘇寧已經清空了阿里股份,又新提出要在2019年新開15000家店。
  • 盲目「大躍進」的錯誤及對錯誤的糾正
    一、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1958年提出「大躍進」,有當時歷史發展的背景。抗美援朝勝利後,國際形勢出現了緩和趨向,國家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1949年至1957年國內生產迅速增長,使許多人認為完全有可能在全國範圍以比第一個五年計劃高得多的速度來進行建設。1957年11月毛澤東提出中國15年鋼產量趕上或者超過英國的設想。
  • 毛澤東在「大躍進」中的真實心態
    關於「大躍進」運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從1958年1月南寧會議到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是「大躍進」運動的發動階段;從八大二次會議到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是以大煉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髙潮階段;從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年7月廬山會議前期,是初步糾正「左」的錯誤的階段;從廬山會議後期「反右傾」到1960年底1961年初,是「繼續大躍進」直至全面結束的階段
  • 胡喬木:大躍進怎麼提出來的?
    [摘要]1991年8月,胡喬木在談寫作《回憶毛澤東》一書的設想時曾對為什麼提出「大躍進」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大躍進」形成高潮以後1958年1月南寧會議反「反冒進」後,3月召開的成都會議(3月9日至26日,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繼續批判「反冒進」。
  • 「大躍進」問題與中蘇分裂關係深遠
    (35)毛澤東還為這種過渡設計了許多條件,他在一份摘錄史達林論述過渡到共產主義三個基本條件的材料上寫了如下批語:沒有政治掛帥,沒有群眾運動,沒有全黨全民辦工業、辦農業、辦文化教育,沒有幾個同時並舉,沒有整風運動和逐步破除資產階級法權的鬥爭,史達林的三個條件是不易達到的。有了這些,加上人民公社的組織形式,過渡條件的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
  • 解密「大躍進」時期的勞動教養與管制
    20由此可見,「大躍進」是苛政的起點。「大躍進」時期是當代刑罰最重的時期之一,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1958年是一個大規模逮捕和關押人犯、進行勞動教養的年份。47邢臺橋東區各街道、鄉村、經濟企業單位舉辦「學好隊」,對各種違法犯罪人員進行集中教育。48上海:1958年初,上海浦東也有社辦勞教,對表現不好的地、富、反、壞、右、流氓、懶漢等類分子,集中進行就地勞動教養。有一對被認為是流氓的夫妻,好吃懶做,兩人一起勞教。
  • 第九章「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各縣辦的報紙、廣播天天報導城鄉組織農業生產「大躍進」的消息,各縣幹部、群眾都沉浸在反「右傾」、反「保守」、「大躍進」的政治氣氛之中。 三、科教文衛事業「大躍進」 在工農業生產「大躍進」戰鼓一陣高過一陣的形勢下,社會的各項事業也都奮起直追,開展「大躍進」運動。
  • 「大躍進」究竟餓死了多少人?
    對於這些熱點,筆者亦是興趣盎然,但諸多熱點之中,尤其令筆者感興趣的是《黨史第二卷》中對1958年至1961年「大躍進」時期大陸非正常人口死亡數據的表述。 在《黨史第二卷》中,有關「大躍進」中非正常死亡人口的數據表述是這樣的:「由於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積降低,死亡率顯著增高。據正式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
  • 黨史專家:毛澤東是怎樣汲取「大躍進」教訓的
    [摘要]「大躍進」運動是毛澤東一生中永遠記取的教訓。從1958年冬發現「大躍進」的弊端,一直到晚年,他在不同場合不下50次談論這場運動的錯誤和教訓。高徵購、瞎指揮,教育了我們。主要是瞎指揮,高徵購也是瞎指揮。(《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68頁。)總之,「大躍進」的錯誤說明:主觀主義在我們身上經常存在,特別是掌權以後,容易產生自以為是,不肯反覆研究,不肯聽反對意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08頁。)
  • 李若建:「大躍進」時期的縣級官員
    {5}總結而言,「大躍進」時期的縣官們年輕、資歷老、教育水平不高。這種結構產生的後果是:老資歷,特別是戰爭年代的經歷,讓縣官們躊躇滿志;年輕讓他們充滿向上流動的欲望,大有幹一番事業的衝動;教育水平偏低讓他們無知,勇於做一些荒唐的事情。
  • 河南省原第一書記檢討大躍進餓死人:慘絕人寰
    吳芝圃:巧婦能為無米之炊在反右傾的高壓政策下,河南在大躍進、公社化狂飆陡起之時,比別的地方都有更充分的精神準備。吳芝圃曾指出:「河南的大躍進是先從農業開始的,而農業大躍進又是先從農田水利運動開始的。」事實的確如此。1957年10月,河南省召開水利工作會議。傳達貫徹全國水利會議精神。
  • 1958年:提出「大躍進」口號 導致席捲全國大饑荒
    第1頁:「大躍進」 第2頁:「人民公社化」運動 第3頁:國產第一輛轎車試製成功 大躍進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農業發展綱要十四條(修正草案)》,這實際是農業「大躍進」的綱領。
  • 教育不能「假大空」,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才真實
    在我的認識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脫離社會現實時代背景,空想出來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那個樣子很美好,很獨立,但是也最意義,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只要國家這個形式存在,那種教育就永遠不可能落實。第二個階段,用一句話總結,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培養一個有用的人。何為有用?
  • 楊奎松:我們今天應當怎樣反思大躍進
    我們今天應當怎樣反思大躍進問:今年是大躍進運動發生50周年,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報刊上紀念改革開放的文章很多,卻很少見到有人談論大躍進,您認為原因何在?答:很顯然,一個是成功的例子,並且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一個是失敗的例子,與今天好像已全無關係,大家當然樂得談論改革開放,而懶得去回顧那個看似荒唐的大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