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須要與現實結合起來才有意義,否則教育話題就成了假大空,再談一千年還是這樣。
在我的認識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脫離社會現實時代背景,空想出來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那個樣子很美好,很獨立,但是也最意義,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只要國家這個形式存在,那種教育就永遠不可能落實。
第二個階段,用一句話總結,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培養一個有用的人。何為有用?這就必須要與時代背景結合起來說。比如戰亂年代教育的成功就是一個人可以有生存能力,能夠活於亂世而自立自強。和平年代教育的成功,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用時間與經歷,磨出來的結論就是,認可了教育必須是現實中的教育,脫離這個基礎談「真正的教育」,沒任何實質作用。
用「真正的教育」思想自居,有次看新聞聯播碰到老大說那幾句話,就是關於教育的,聽完真的非常失望,很心涼。認為真正的教育不應該那樣,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從人的本位出發,育人的。這裡的「人」,實際上又是脫離現實中的人,是一種抽象的,從現實中抽離出來的人,所以,談教育的基礎不一樣,就會有那種失望的感覺。但是,後來慢慢就消化了,認可了老大的說法。
我們談人的時候,就不能光談抽象的人,否則也就毫無意義,聽上去高大上,實際上是雲霧繚繞,空來空去。談人,一定是現實中的人,時代背景下的人,才有現實意義。可是,只要人是現實中的,時代背景下的,那麼關於人的教育,也就是現實中的,時代背景下的教育。
這就成了教育的現實指導方向,你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培養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於是覺得老大說的是對的,反思自己但是有些幼稚了。
而我看到了太多的人,其實也和我之前一樣的看法,喜歡把教育抽離出來,獨立於社會之外,熱衷於討論「真正的教育」。
其實心裡不舒服,其實有種感覺,就是接受了現實,被現實徵服的感覺。但也確實認可了這種教育的現實思想。
舉個例子,我們理想中的「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沒有國界的,因為我們是衝著「育人」而去的,只要是人類,都應該有共同的教育觀。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真正的教育」。
但是實際上,日本的教育,和我們的教育,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也都是基於各自的時代背景,現實背景的。以國為單位,每個國家的教育核心都不同,這個核心都是圍繞自己的現實問題進行的。
日本的教育,是培養出來的人對他們的社會有用,我們培養出來的人,也是對我們的社會有用。這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