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涉嫌造假,無論是誰都要查清楚

2021-01-10 中國網·錦繡天府

  周末兩天,斯坦福博士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11月13日發表於知名的學術真實性舉證網站PubPeer上的推文,引發了中國國內學術界的嚴重關注。該推文指稱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為通訊作者的多篇學術論文存在用「PS代替真實實驗數據」的造假行為。這個推文引發了諸多「好事者」的追查:目前,在PubPeer網站上,已經有49篇曹雪濤院士以往發表的學術文章被質疑涉嫌造假,這些文章發表時間的跨度從2007年到2017年,其所刊載的期刊包括《分子免疫學》(Molecular Immunology)、《血液》(Blood)、《歐洲免疫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細胞與分子免疫學》(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癌細胞期刊》(Cancer Cell)、《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等10多家世界知名科學研究期刊,其中還有一篇論文發表在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上。

  今天(11月18日)有媒體報導說,對此指摘,曹雪濤院士做出回應,表示其收到質詢後,已將相關質疑列為「最高優先事項」,並開始自查,「仔細檢查了手稿、原始數據和實驗室記錄」,「如果調查中發現對已發表記錄的最高精度造成影響的任何風險,他們將立即與論文相關期刊編輯部合作」。曹雪濤院士表示,對這些研究的分析仍在進行中,基於截至目前的分析,以及從同事和同行那裡收到的補充反饋,「我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
 

  如果不算時差,恰在上述推文發表的同一天,2019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上,曹雪濤等3名工程院院士給現場6000名聽眾以及全國各地觀看網絡直播的約80萬研究生和研究生導師帶來了「有關科學家精神與學風建設的『豪華大餐』」。王澤山「囑咐年輕人,在做科研過程中,要有責任感,學會包容和誠信,杜絕學術腐敗、抄襲、造假、浮誇浮躁等背離科學精神的行為」。相關報導稱,「曹雪濤沒有講自己的故事,而是用鄧稼先、屠呦呦、顧方舟、黃大年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向大家詮釋了中國科學家的愛國奉獻精神」,「呼籲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新時代的中國學派,通過鼓勵批判、質疑探索精神,允許寬容科學研究的失敗,鼓勵科技工作者立異鼎新,建立新學說、標立新學派、追求新境界,推動文化文明傳承與創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出中國聲音,走出中國道路,作出中國貢獻」。此次會上還發表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學風作風建設倡議書》。
 

  11月8日,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和選舉會議結束,會議初步確定了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此次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把院士隊伍比作科技長城,是學術界的精神高地,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幟,所以『珍視榮譽,固守長城』格外重要。正因為如此,院士稱號不應承載過多非學術的、功利的東西。院士們要強化科學道德建設,加強自律,不要四處兼職,尤其是不要在非本專業領域掛名兼職」。這番話也曾在前兩天引起各方關注。
 

  實際上,早在十幾年前就已有人說過這番話。2006年,中科院科學道德委員會主任許智宏院士說,「院士就是院士,只是學術榮譽稱號」,「不要把院士和學術以外的東西掛鈎,這種掛鈎可能導致不良科學作風問題」。
 

  問題出在哪,大家顯然都清楚。並且早就清楚。

相關焦點

  • ...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有人說數學圈純淨,其實抄襲現象...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
  • 北京大學詹啟敏團隊被質疑論文造假,科研界:必須抓緊查清楚
    近日,多名科研人員在學術交流網站Pubpeer上指出,北大教授詹啟敏的25篇論文涉嫌「造假」。學術造假是指剽竊、抄襲、佔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的學術腐敗行為。北大教授詹啟敏的25篇論文,都被懷疑存在有偽造和修改研究數據的行為。學術造假的危害有多大?
  • 如何看待,網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涉嫌論文數據造假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則信息,網上流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約 47 篇論文涉嫌數據造假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有人說數學圈純淨,但其實抄襲的現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國內國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單全收、整段抄襲,很容易被抓出來,手段高的把別人的想法拿來放進自己的文章,但專家一看就曉得,這是抄襲的。」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分析說。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塞門扎的論文是否造假,以及其本人是否知曉並參與論文造假,還需進一步調查證實,目前塞門扎並未對於論文涉嫌造假給予回應,不過,2位論文作者回應了相關問題。一位是塞門扎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者、其中一篇論文的通訊作者索迪(Akrit Sodhi),他承認論文有兩張圖被"無意地交換了",但這不是在不同的研究中重複使用同一圖像。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領域"地震"要來了嗎?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一位業內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很可能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 博客熱議:對小保方晴子涉嫌論文造假一事的看法
    原標題:對小保方晴子涉嫌論文造假一事的看法 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已經在再生醫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最近小保方晴子終於公開露面反駁日本理化所的調查不公平,並堅持對主要發現有信心。
  • 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被曝涉嫌論文造假!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生理與醫學諾獎得主被涉嫌論文造假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截至目前,知名學術大家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塞門扎問題論文已經達到40篇。
  • 諷刺,清華大學董晨院士涉嫌論文造假
    近期著名學術質疑網站Pubpeer爆出了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2019年 新院士董晨有21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被舉報的論文檔次很 高,有多篇Nature,Immunity, Nature immunology等雜誌的論文,從國外單位 發表的論文到近年來以清華大學醫學院發表的論文,時間跨度十餘年。
  • 從自主招生論文涉嫌造假談我國自主招生改革
    針對代寫論文等論文造假問題,我國必須改革學術評價體系,推進專業同行評價,要用學術標準評價一名學者的真實學術能力與學術貢獻。而具體到自主招生,高校更應該關注論文本身所展現的學生的學術潛能,而非是否發表論文。如果只看論文是否發表,那麼,就會給代寫論文提供很大的運作空間。這要求高校在對自主材料進行審核時,組成獨立的專家委員會,按不同學科審核學生論文的真實性和質量。
  • 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楊樂院士:科研根本內涵被忽略
    中國科學報7月13日消息,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0篇!領域「地震」要來了嗎?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症藥物發明人耿美玉,被曝涉嫌學術論文造假?
    近日,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的4篇論文出現在了PubPeer網站,這四篇論文被質疑存在圖片不當裁剪、一圖多用等問題。 這四篇論文分別發表在 Oncotarget(2015年)、Journal of Cancer(2017年)、Cell(2018年)、Hepatology(2019年)。
  • 非正式舉報論文造假邏輯在哪?3名學術大師頂得住嗎?結局都傷心
    這3位著名的科學家,都是來自生物醫學領域,與饒毅教授同處一個研究學科門類。讓人覺得蹊蹺的是,關於饒毅教授實名舉報學術名人論文造假的文章發出不久,中國新聞周刊又發表達題為《實名信舉報多名科學家造假?饒毅答覆:「沒有發生,有過草稿」》的文章。也就是說,網上流出的這封實名舉報信的真實性,得到了饒毅本人的確認,只是沒有發出而已。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Schneider還表示,塞門扎是許多論文的通訊作者,這表明他對論文結果負有最終責任。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醫學論文造假再被通報!醫生評職稱要改了
    實際上,早幾個月前,科學網就報導了知名「打假鬥士」Elisabeth Bik博士揭露8篇中國醫學界學者的論文涉嫌學術造假的事件。《看醫界》發現,Elisabeth Bik博士揭露的8篇論文造假所涉及的醫院,與此次科技部通報的醫院高度重合。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達40篇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一位業內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很可能不會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