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驅動基因在肺癌骨轉移中的研究進展之原癌基因MET篇

2020-11-27 騰訊網

——聲明:僅供醫療專業人士參考

編者按

在肺癌中,尤其是肺癌Ⅳ期的患者,轉移幾乎是逃不開的話題。在肺癌的轉移部位中,骨轉移佔據了很大的比例。然而,肺癌的轉移是一個多因素的過程,在這其中多種基因和信號通路都參與了腫瘤細胞的轉移和浸潤,其中MET基因的變異就是肺癌骨轉移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本期我們91360智慧病理網邀請河南省胸科醫院病理科祁敏現主任從原癌基因MET的變異這個視角出發,淺談MET基因在肺癌骨轉移中的作用機制以及最新的研究進展。

專家簡介

祁敏現

河南省胸科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

現任中國老年醫學會病理分會委員,中國抗癆協會病理分會委員,河南醫學會病理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南醫師協會病理分會常務委員,河南醫學會,醫師協會疑難病理會診中心專家組成員。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日本久留米大學進修學習,2014年3月至6月德國肯普滕醫院訪問學者。

主要擅長胸部疾病,淋巴造血系統疾病,乳腺疾病,結核病等疾病病理診斷,發表論文30餘篇,以第一名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1項。

淺談驅動基因在肺癌骨轉移中的研究進展之原癌基因MET篇

在肺癌中,轉移的方式一般為淋巴道轉移和血道轉移,而淋巴道轉移一般發生在病理分期較低的肺癌患者中[1],血道轉移則較常發生於病理分期較高的肺癌患者中,尤其是病理分期為Ⅳ期的患者中,這就導致這部分患者復發的風險較高,同時預後和生存期都較短,其平均生存期僅為六個月。通過淋巴道途徑發生的轉移往往要過數年才能轉移到其它器官中,通過血道途徑發生的轉移一般在數月就能轉移到遠端器官或部位。在肺癌中,較常發生的轉移部位有腦、骨頭、腎上腺等部位。肺癌的轉移部位還與其病理亞型相關,如肝轉移一般發生於小細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SCLC))中,腦轉移則較常發生於腺癌中[2-4]。從作用機制上看,腺癌腦轉移主要與EGFR突變以及ALK基因融合相關[4-5],而鱗癌則更容易突破胸膜發生腹腔轉移。

肺癌轉移的方式及過程

肺癌的轉移是一個多過程多因素驅動的事件,一般為四個過程:1)腫瘤細胞形成並具有細胞遷徙的能力;2)通過淋巴管道或血道途徑發生血管浸潤;3)血管外浸潤;4)遠端轉移的形成。腫瘤細胞形成後,腫瘤要想得以繼續生長需要不斷的獲得氧氣和能量。腫瘤細胞通過侵犯腹膜,重新建立了淋巴管道和血道的循環,並通過淋巴管道和血道進行腫瘤細胞的遷移。當腫瘤細胞在腹膜上安營紮寨形成多個結節後,腫瘤細胞便可與周圍的環境進行交換,這便是我們經常說的腫瘤微環境。腫瘤微環境包括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原纖維細胞、淋巴細胞、嗜中性白細胞。為了建立有利於腫瘤轉移的條件,腫瘤細胞不僅可以通過直接釋放促血管生成因子比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VEGFs)來促進腫瘤血管的生成[6-8],還可與巨噬細胞相互作用促進巨噬細胞分泌血管生長因子進一步促進腫瘤血管生成[9-12]。隨著腫瘤細胞的逐漸增多,新生成的腫瘤血管不足以滿足腫瘤細胞的能量和氧氣需求,腫瘤細胞必須通過更多的途徑才能維持腫瘤細胞的生長。這時候腫瘤細胞便通過上調HIF1使得細胞能夠對抗因缺氧而導致的凋亡,使腫瘤細胞在低氧低能量的條件下仍然能夠繼續存活甚至繼續生長。同時腫瘤細胞還可產生多種經過修飾的蛋白加以偽裝使免疫細胞不能識別,並進一步在血管外進行浸潤生長直至隨淋巴管或血道轉移到遠端器官進行下一輪的安營紮寨,及下一輪的轉移。這就是腫瘤細胞不停在遠端器官甚至多個部位或臟器進行生長浸潤轉移的全過程。

肺癌骨轉移患者的臨床病理學特徵

骨是肺癌最常發生的轉移部位,30%到40%的進展期肺癌患者都會發生骨轉移。肺癌骨轉移可直接影響骨的功能如代謝紊亂(高血鈣)及導致病理性骨狀態。2017年來自河北醫科大學的研究者搜集了168例通過CT或MRI確診為骨轉移的肺癌患者並對這部分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徵進行了分析[13]。這168例肺癌骨轉移的患者中包含102例男性以及66例女性,年齡為32-87歲,中位年齡60.45歲。其中肺腺癌為74例(44.0%),鱗狀細胞癌45例(26.8%),小細胞癌33例(19.6%),大細胞癌16例(9.5%)。其中脊椎(頸椎、胸椎、腰椎)轉移佔59.5%,胸部(肩胛骨和肋骨)轉移23.2%,骨盆轉移佔15.5%,頭骨轉移2.4%(表1)。預後方面,通過Kaplan-Meier方法分析得出這168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13個月。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最短僅為11.83個月(10.21–13.46),鱗癌患者的生存期最長為18.47個月(16.25–20.68)。單個骨轉移的患者平均生存期長於多個骨轉移的患者。晚期患者的生存期短,早期患者的生存期更長。血清ALP水平低者也意味著更長的生存期。而年齡、性別、骨轉移的時間、血鈣水平等因素與預後無關。

從上述研究中我們發現肺腺癌發生骨轉移的概率最大,脊椎是最容易發生骨轉移的部位。而肺腺癌中最易發生轉移的部位為肩胛骨和肋骨,可能與這兩個部位最靠近肺有關。

原發性肺癌中骨轉移的危險因素

2018年來自第四軍醫大學的研究這通過搜索12篇與肺癌骨轉移相關的研究試圖對原發性肺癌中骨轉移的危險因素進行剖析[14],最終收納了3580名肺癌骨轉移的患者進行分析研究。

與骨代謝有關的危險因素有1)低血鈣,當血鈣濃度低於2.2mM是,骨轉移的風險大大升高。2)與N0,N1,N2分期的患者相比,N3患者的骨轉移風險更大。3)同時P-Ⅲ分期的患者骨轉移風險也更大。4)非鱗癌患者。5)骨唾液酸糖蛋白(bone sialoprotein)陽性。6)血清腫瘤表明抗原(CEA)水平≥5 ng/mL。

HGF-MET信號通路在肺癌骨轉移中作用

c-MET是由MET基因編碼的蛋白,在1984年由美國國立癌症中心的科學家George Vande Woude發現並克隆,隨後發現MET基因的變異在多種腫瘤中的發生中都起著驅動的作用。c-MET蛋白的激活主要是通過MET基因突變、擴增以及其配體HGF的過量生成所導致的。因此c-MET蛋白的激活也可分為配體依賴性的以及非配體依賴性激活。雖然MET基因被認為是腫瘤發生的驅動因素這個認識已經由來已久,但MET以及MET相關信號通路在骨轉移方面的認識並沒有被廣泛認知。

HGF-MET 以及VEGF-VEGFR信號通路是目前被認為與骨轉移相關的兩條信號通路。MET 和VEGFR是受體,當其分別與其配體HGF 和 VEGF結合後就會發生一系列級聯反應,從而促進下遊信號通路的激活或是靶基因的表達。HGF-MET和 VEGF-VEGFR信號通路目前被認為參與了骨的重塑以及促進破骨細胞的分化並功能性的上調破骨細胞中RANKL的表達。因此兩條信號通路也被認為參與了腫瘤的生長和骨轉移的發生。在發生骨轉移的患者中往往可見MET蛋白的高表達,同時也可見血清VEGF水平的升高。另外VEGF- VEGFR信號通路還與腫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關。Cabozantinib是一種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受體抑制劑,主要作用於VEGFR 和MET,對於因多種原因引起的骨痛都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然而,目前在臨床上並沒有針對骨轉移的特異性的治療藥物,這也是臨床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MET信號通路在骨重塑及骨生長方面的作用為研究者們治療骨轉移的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因此便有了將MET及VEGFR抑制劑用於骨轉移的癌症患者的研究。

MET抑制劑應用於癌症骨轉移的治療進展

2013年Smith 等首次將c-Met 和VEGFR 雙效抑制劑cabozantinib應用於伴有骨轉移的癌症患者中,使患者的骨痛有很大程度的減輕。在這項研究中共納入了14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93例服用每日100mg劑量的cabozantinib,51例患者每日服用40mg劑量的cabozantinib直到疾病出現進展或不能耐受的毒性。最終的結果,cabozantinib使57%的患者獲得了疼痛的緩解,並且骨標誌物的水平也有了提升。每日100mg劑量與每日40mg劑量對於骨掃描的緩解分別達到73%和45%。同時對與由於癌症引起的一些軟組織疾病也有治療作用[15]。隨後在2016年,Watanabe等科學家應用另一種c-Met 和VEGFR 雙效抑制劑TAS-115也取得了相似的結果[16]。

雖然目前針對腫瘤骨轉移的治療多集中在前列腺癌中,但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實在乳腺癌、肺癌中cabozantinib針對骨轉移的治療效果也很好。並且隨著cabozantinib在肺癌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MET基因變異同時伴有骨轉移的肺癌患者,cabozantinib的應用往往可以達到一石二鳥的功效。

cabozantinib應用於肺癌骨轉移的風險

雖然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cabozantinib在治療癌症骨轉移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其中的風險也值得我們關注。因為cabozantinib是c-Met 和VEGFR的雙靶點抑制劑,其不僅可以影響骨細胞的重塑抑制成骨細胞的功能,同時對軟組織如成纖維細胞能也有抑制作用,從而使得在治療骨轉移的同時可能帶來軟組織損傷的風險。

小結

骨轉移是肺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的部位之一,而骨轉移一般是不可治癒的,這已是造成肺癌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同時骨轉移的發生常預示著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和生存期的縮短。對於肺癌骨轉移的認識從骨代謝異常、腫瘤微環境改變到原癌基因的變異,對於肺癌骨轉移細胞分子水平機制的進一步了解使得科學家們進一步找到新的藥物靶點。科學家們發現MET基因的變異以及c-MET蛋白表達異常在腫瘤骨轉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c-Met 和VEGFR的 雙靶點抑制劑Cabozantinib在治療腫瘤骨轉移中取得了初步的療效,並逐漸進入臨床試驗。新藥物的研製和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高腫瘤骨轉移的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給肺癌及骨轉移的治療帶來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Gabor S, Renner H, Popper H, Anegg U, Sankin O, Matzi V, Lindenmann J, Smolle Juttner FM. Invasion of blood vessels as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in radically resected T1-3N0M0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004;25:439–442.

[2] Shin DY, Na II, Kim CH, Park S, Baek H, Yang SH. EGFR mutation and brain metastasis in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s.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4;9:195–199.

[3] Tamura T, Kurishima K, Nakazawa K, Kagohashi K, Ishikawa H, Satoh H, Hizawa N. Specific organ metastases and survival in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Molecular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15;3:217–221.

[4] Hendriks LE, Smit EF, Vosse BA, Mellema WW, Heideman DA, Bootsma GP, Westenend M, Pitz C, de Vries GJ, Houben R, Grunberg K, Bendek M, Speel EJ, Dingemans AM. EGFR 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more prone to development of bone and brain metastases? Lung Cancer. 2014;84:86–91.

[5] Wilbertz T, Wagner P, Petersen K, Stiedl AC, Scheble VJ, Maier S, Reischl M, Mikut R, Altorki NK, Moch H, Fend F, Staebler A, Bass AJ, Meyerson M, Rubin MA, Soltermann A, Lengerke C, Perner S. SOX2 gene amplification and protein overexpres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utcome in 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 Modern Pathology. 2011;24:944–953.

[6] Decaussin M, Sartelet H, Robert C, Moro D, Claraz C, Brambilla C, Brambilla 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its two receptors (VEGF-R1-Flt1 and VEGF-R2-Flk1/KDR)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 (NSCLCs): correlation with angiogenesis and survival. Journal of Pathology. 1999;188:369–377.

[7] Yen L, You XL, Al Moustafa AE, Batist G, Hynes NE, Mader S, Meloche S, Alaoui-Jamali MA. Heregulin selectively upregulat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ecretion in cancer cells and stimulates angiogenesis. Oncogene. 2000;19:3460–3469.

[8] Niethammer AG, Xiang R, Becker JC, Wodrich H, Pertl U, Karsten G, Eliceiri BP, Reisfeld RA. A DNA vaccine against VEGF receptor 2 prevents effective angiogenesis and inhibits tumor growth. Nature Medicine. 2002;8:1369–1375.

[9] Guedj N, Couvelard A, Arcangeli G, Dubois S, Thabut G, Leseche G, Fournier M, Degott C, Groussard O. Angiogenesi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remodelling in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s: distinctive patterns in mucinous and non-mucinous tumours. Histopathology. 2004;44:251–256..

[10] Merrick DT, Haney J, Petrunich S, Sugita M, Miller YE, Keith RL, Kennedy TC, Franklin WA. Over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s in bronchial dypslasia demonstrated by quantitative RT-PCR analysis. Lung Cancer. 2005;48:31–45.

[11] Xiang R, Luo Y, Niethammer AG, Reisfeld RA. Oral DNA vaccines target the tumor vasculature and microenvironment and suppress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mmunology Reviews. 2008;222:117–128.

[12] Suzuki K, Sun R, Origuchi M, Kanehira M, Takahata T, Itoh J, Umezawa A, Kijima H, Fukuda S, Saijo Y.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promote tumor growth through the enhancement of neovascularization. Molecular

Medicine. 2011;17:579–587.

[13] Nasser K Altorki, Geoffrey J Markowitz , Dingcheng Gao, Jeffrey L Port , Ashish Saxena , Brendon Stiles , Timothy McGraw, Vivek Mittal The lung microenvironment: an important regulator of tumour growth and metastasis. Nat Rev Cancer. 2019 Jan;19(1):9-31.

[14] Li Zhang , Zhixin Go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Bone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Med Sci Monit. 2017 ,24;23:4087-4094.

[15] Smith, D.C.; Smith, M.R.; Sweeney, C.; Elfiky, A.A.; Logothetis, C.; Corn, P.G.; Vogelzang, N.J.; Small, E.J.; Harzstark, A.L.; Gordon, M.S.; et al. Cabozan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Results of a phase II randomized discontinuation trial. J. Clin. Oncol. 2013, 31, 412–419

[16] Watanabe, K.; Hirata, M.; Tominari, T.; Matsumoto, C.; Fujita, H.; Yonekura, K.; Murphy, G.; Nagase, H.; Miyaura, C.; Inada, M. The MET/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targete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Also Attenuates FMS-dependent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Bone Destruction Induced by Prostate Cancer. J. Biol. Chem. 2016, 291, 20891–20899

CN-68128

今天因為你的分享,讓我元氣滿滿!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相關焦點

  • 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
    隨著分子遺傳學研究的不斷進展,人們慢慢嘗試識別導致NSCLC的關鍵基因突變。這些存在於癌基因上的遺傳變異能編碼調控細胞增殖和存活的信號蛋白。癌基因依賴這個概念應運而生,而它存在的基礎,是「腫瘤的生存非常依賴於單一的癌基因表達」這一觀點。具體到NSCLC,其癌基因依賴特性已被證明,也因此誕生了各種特異性的分子靶向藥物。
  • 最新KRAS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及臨床試驗
    針對肺癌驅動基因之一的KRAS基因突變研究,一直以來為學術界關注熱點之一。從目前靶向藥物研究現狀來看,酪氨酸激酶受體抑制劑比較多,KRAS基因抑制劑還處於「孵化」階段,目前針對KRAS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基本均處於Ⅱ、Ⅲ臨床研究階段。
  • 非小細胞肺癌MET靶向進展之Tepotinib_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_Tepo...
    MET原癌基因編碼受體酪氨酸激酶,該受體與其配體(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結合後,通過RAS-RAF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通路激活下遊信號傳導。MET信號傳導異常可促進細胞增殖、存活、侵襲和轉移,從而推動腫瘤生長。不同於EGFR等原癌驅動基因,不同類型的MET基因變異諸如擴增、突變、融合等均可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並且不同的變異類型也需要差異化的靶向治療策略。
  • 抑癌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與肺癌早期診斷
    作為一種主要的表觀遺傳學修飾,DNA 甲基化在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抑癌基因甲基化檢測是一種理想的肺癌早期診斷方法。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可以實現多種基因的甲基化檢測。DNA 甲基化是指在 DNA 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下,以 S-腺苷甲硫氨酸為甲基供體,將甲基基團轉移到胞嘧啶-磷酸-鳥嘌呤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的第 5 位碳原子上[5],其在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抑癌基因啟動子區域 CpG 島的異常甲基化可以導致抑癌基因的沉默,進而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6]。
  • 非小細胞肺癌11種罕見致癌驅動基因靶向治療的最新進展
    文章來源:基因Talks近十年來,隨著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發現了許多致癌驅動基因,並在晚期NSCLC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EGFR和ALK突變的靶向治療已經成為臨床的標準治療方法,針對其他不太常見的致癌驅動基因的新療法,其臨床試驗結果卻喜憂參半。
  • 中國科學家《癌症研究》封面成果:讓抑癌基因不再「沉默」
    科學家仍在努力尋找新的靶向藥物和研究方向,在對付腫瘤時喚醒人體自身的免疫機能,讓抑癌基因不再做「沉默的羔羊」。南開大學藥學院楊誠教授課題組研究了腫瘤惡性演進中抑癌基因共沉默現象,並針對這一現象設計了通過納米微球運載的人工單鏈環狀DNA,通過吸附miRNA以提高機體抑癌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抑制腫瘤進展。
  • 肺癌病人都要做基因檢測嗎?早期術後也要做?做1次行麼?
    是遺傳的基本單元,是攜帶遺傳信息的DNA、或RNA序列,父母會把這些信息遺傳給下一代,包括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大家也都知道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是癌細胞形成的基本條件,突變的原癌基因就是我們靶向治療要找的「靶目標」! 基因檢測機構通過特定的設備、特殊的生物檢測技術檢查DNA序列,對比之後確定哪些癌基因是突變的。
  • 轉移腫瘤驅動致癌基因的變異同質性
    作者從20位實體瘤患者(包括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提取了115個樣品、包括76個未經治療的轉移腫瘤樣品。結果發現腫瘤患者的轉移腫瘤組織中驅動基因變異情況基本一致、同質性很高。那些在不同腫瘤樣品變異不同的驅動基因根據特徵也很可能並無增長優勢。作者根據腫瘤轉移和驅動基因變異動力學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解釋這些觀察。
  •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這些人卻無藥可用,肺癌基因中的幸與不幸!
    中晚期肺癌患者診治中一定聽過靶向治療,就是通過「基因檢測」找到突變的基因,再對症選用適合的藥物。然而,導致肺癌的驅動基因多達上千種,可不是每個都有「靶向藥物」,尤其是一些罕見的基因突變,患者不僅經歷「無藥可用」的尷尬,診療過程也異常艱辛,不斷地在「試藥」和等待「新藥」中糾結,他們也被稱為 「大癌種下的罕見患者」。
  • KRAS基因突變靶向藥物研究進展
    ASCO 2013年會法國BM項目及美國LCMC項目分別提交了分子變異頻率統計表,由表中數據看出,KRAS在肺癌患者中突變頻率高達25%左右,高於EGFR、ALK等。針對肺癌驅動基因之一的KRAS基因突變研究,一直以來為學術界關注熱點之一。
  • 鄧大君團隊發現p16甲基化直接導致基因失活從而驅動腫瘤細胞轉移
    近日,北大腫瘤醫院病因學研究室在p16基因DNA甲基化功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利用人工鋅指蛋白構建了p16基因DNA特異性甲基化酶,實現了人工誘導p16基因DNA特異性甲基化,證明DNA甲基化能夠直接抑制該基因轉錄。同時在細胞和動物水平證實p16基因甲基化失活促進腫瘤細胞轉移。
  • 基因檢測報告如霧裡看花,一文讓你讀懂肺癌的基因檢測報告
    肺癌最早分型為組織學分型,即腺癌、鱗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這4種類型,但由於小細胞肺癌的特性,其治療與其他三型有區別,故又大體分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腺癌、鱗癌和大細胞肺癌。隨著靶向治療的發展,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目前對於肺癌的分型,更進一步細分為基於驅動基因的分子亞型。由於目前所發現的驅動基因基本都是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腺癌的,所以對於任何含有腺癌成分的Ⅳ期非小細胞肺癌,常規建議行基因檢測。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菠蘿: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檢測。請問什麼樣的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哪些是必須做,哪些是推薦做,哪些不需要做?王教授: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癌又分為腺癌、鱗癌、腺鱗癌和大細胞癌,其中腺癌佔主導地位,其次是鱗癌,而小細胞癌不到15%。
  • 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
    2020ASCO系列小細胞肺癌,免疫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匯總全文概要1.
  • 基因TP53如何抑癌?一文解讀
    TP53基因突變常見於各種基因檢測報告,在人體基因裡,TP53是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正常細胞中低表達,在惡性腫瘤中高表達。TP53基因翻譯的P53蛋白是細胞生長、增殖和損傷修復的重要調節因子。原癌基因如EGFR、ALK、KRAS等,這些基因一旦發生激活突變,就會驅動了腫瘤的增殖。就像汽車油門,輕微踏上正常行駛,而突變的癌細胞是一直踏著,不鬆開,因此需要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去阻斷,達到抗腫瘤的目的。
  • 國際視角 | 克利夫蘭診所專家談肺癌腦轉移靶向及免疫治療最新進展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10%~15%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初診時已發生腦轉移,在整個疾病病程中約50%的患者會發生腦轉移。Manmeet Ahluwalia:我們知道,肺癌是可能擴散到大腦的最常見癌症之一,臨床資料顯示約50%的腦轉移瘤來源是肺。肺癌不是一種疾病,NSCLC佔所有肺部惡性腫瘤的80%~85%。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在內的驅動突變及其相應靶向藥物的出現給晚期NSCLC的治療和預後帶來革命性變化。
  • 近期肺癌相關研究進展一覽
    在一項新的1-2期臨床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作為一種精確靶向由RET基因突變或改變驅動的癌症的藥物,selpercatinib(又名LOXO-292)能有效縮小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腫瘤,大部分患者生活一年以上而沒有疾病進展。在甲狀腺癌中也觀察到這種藥物的抗癌活性。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原創 小小 醫學界癌友會靶向基因檢測——從晚期肺癌看精準醫療的實踐!在3月底,國家藥監局批准阿美替尼上市,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1]。獲批適應證中明確納入了「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基因檢測結果。
  • 暗藏的癌症「定時炸彈」——RET基因突變
    罕見的RET基因融合突變,卻是多種癌症的「元兇」 隨著全球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疾病的「特性」有了新的認知。不同基因點變異,使同種癌症有了「不同性」的特徵。上文提到的RET基因突變,就是甲狀腺髓樣癌的主要致病驅動基因之一,也會出現在少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
  • 基因編輯技術在骨關節炎基因治療中的作用與意義
    :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中也包括轉基因等方面的技術應用,也就是將外源基因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其插入患者的適當的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製造的產物能治療某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