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飛機忙著飛南極 美國開發南極軍事價值(圖)

2020-11-21 中國經濟網
 

    日前,美國的C-17「環球霸王」戰略運輸機完成了飛往南極的「深凍-2007」飛行任務。

 

2006年10月,美國空軍LC-130大力神運輸機從紐約出發,降落在南極。

 

    據美《空軍時報》報導,駐紮在華盛頓州麥科德空軍基地的第304遠徵空運中隊的機組人員,從8月中旬開始駕駛著C-17運輸機向南極的麥克默多考察站提供人員和物資補給。實際上,美軍大型運輸機向南極洲的科考隊伍提供後勤支持早在1955年就已經開始,此後美空軍的運輸機都在每年七八月當地冬季的時候飛臨南極上空。

    美軍飛機忙著飛南極

    據執行過此種飛行任務的美空軍飛行員介紹,在飛行過程中,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低溫嚴寒。冬季時,南極的氣溫保持在零下40攝氏度左右,還常伴隨有大風天氣,這對飛機發動機的性能以及空乘人員的駕駛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美空軍方面常年堅持此項飛行任務,除支持國家的科考活動外,更重要的是對部隊進行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訓練,特別是隨著美空軍提出「全球到達、全球打擊」的戰略之後,這種飛越南極的訓練活動就具有特別的意義。軍事觀察人士指出,除了公開透露的信息之外,美軍如此重視南極地區,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重大考慮。

    美國的南極項目是世界上惟一一個以軍人為主的極地項目。最新資料披露,儘管「極地計劃辦公室」掛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旗下,但美國南極活動相當一部分是由美軍實施。

    美軍染指南極已久

    美國對南極的軍事介入最早可以追溯到1839年。海軍上校查爾斯·威克率第一支美國海軍探險隊進入南極水域。1929年,美國海軍上將理察E·比拉德在小美國島建立第一個海軍基地,開始對南極大陸腹地展開探險,並且首度飛越南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比拉德上將悄悄實施了「跳高行動」,將南極海岸線全都測了個遍。1948年,美國海軍指揮官費恩·羅尼實施代號為「深凍I」號行動,對南極大陸11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實施拍照,為未來的科考行動選擇合適的登陸地點。

    1959年是美國對南極軍事行動決定性的一年:艾森豪總統秘密指示美國國防部,在南極設立常年有人的「科考站」對「保證美國在南極大陸的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美國在南極常設基地由此而來,並由此決定美軍在美國南極「科考行動」中唱主角的地位。

    據《今日美國報》透露,在南極大陸的美軍空中能力十分強大。這支空中力量主要由紐約州空中國民警衛隊第109空運聯隊和太平洋空軍第13航空隊南極支援特遣隊組成。2005年,經五角大樓特批,太平洋空軍專門組建了隸屬第13航空隊的南極支援特遣隊。該部常駐紐西蘭,專門負責空軍戰機飛往南極的行動。

    當然,由於《南極公約》規定任何國家都不得在南極大陸駐軍,因此,駐南極的美軍自然不能打出正規軍的旗號,而由國民警衛隊來承擔,並將指揮權歸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科考項目極地辦公室的旗下。

    研發電磁和氣象武器

    在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中,有一種新型武器「電磁武器」的研究開發項目。目前,美國開發研究的電磁武器種類已經不少,南極地區特殊的地球磁場條件,成為美軍用來進行電磁武器研究的一個重要區域。

    此外,美軍還很有可能在南極地區進行氣象武器的研究。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軍方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美政府還在佛羅裡達州坦帕灣空軍基地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用以開發氣象武器。

    美軍先後投資的氣象研究項目包括製造地震的「阿爾戈斯計劃」、製造雷電的「天火計劃」和在颶風周圍實施人工降雨以改變風暴方向的「暴風雨計劃」等。美國空軍和海軍曾出資在美國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建成「高頻有源極光研究計劃」試驗基地。今年3月,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又舉辦了一次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國防安全之影響」的研討會。另據報導,近年來,美國軍方高層人士還在不同場合稱,到2025年左右,美國航空航天部隊將能夠在戰場上控制氣象。

    南極地區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地區。地球極地仿佛是兩個環閉地磁源,控制著全球性的氣候運變,它又是氣象要素的重要行為活動基地,無論是大氣環流,還是氣候變遷,均與其有著直接的關係。一方面,由於宇宙場、地磁場和環閉地磁場的相互作用,使得環閉磁場發生著頻繁的運變,使大氣環流的頻變產生成為必然;另一方面,由於地球各地區電磁波動的頻繁發生,便產生了區域性能級差異的頻繁形成,從而又反過來影響極地氣候。因此,這裡是觀察和研製氣象武器的極佳實驗場所。

    瞄準南極的豐富資源

    美軍運輸機如此頻繁地「光顧」南極,除了軍事訓練的考慮外,背後更在意的可能是南極的資源。在七大洲中沒有哪個洲像南極這樣「從頭到腳」處處是資源,而且資源量常常要以天文數字來計量。有觀點認為,南極石油儲量達千億桶之多,天然氣達5萬億立方米,南極地區面積巨大、冰蓋厚達數千米、自然環境惡劣,導致到目前為止人類對南極到底蘊含多少資源知之甚少。

    但就目前科考人員已掌握的資料,在南極蘊含著銅、鐵、鉛、鋅、金、銀、錫等數十種礦藏、大規模油氣田數百處。一些地質學家聲稱,南極蘊藏著世界最大的鐵礦,其儲量初步估算可供全世界開發利用200年。此外,南極還有著世界最大的煤田,估計儲量超過5000億噸。但它們還算不上是南極的能源大戶,南極最具代表性的地下能源是冰蓋之下和周邊海底中的可燃冰,是能夠替代石油或煤炭的清潔能源。

    因此,美國頻繁動用軍事力量來對科考活動進行支持,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對南極資源的勘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必要時能夠快速對南極地區進行軍事幹預。

相關焦點

  • (第33次南極科考)「雪鷹601」飛機飛抵中國南極中山站執行任務
    新華社「雪龍」號11月11日電(記者榮啟涵)記者11日從中國南極中山站了解到,經過7小時33分的飛行,中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於當地時間11日9時14分由南極點順利飛抵中山站,計劃於近期開展國際合作任務。
  • 用冰做人工島,開發南極漁業資源
    目前,南極洲周圍海域漁業資源並沒有得到大規模開發,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環境或生態保護,而是由於南大洋太偏僻所致。在這裡捕魚的距離成本較高,捕漁之後,漁船需要再跨越半個地球運回國,路程太遙遠。一艘漁船若在南極捕魚的話,一年最多只能捕幾個來回。
  • 智利38人失聯軍機確認墜毀 這個時候智利軍隊跑去南極幹什麼?
    在飛機上的38人中有17名是C-130的機組成員,21名乘客中有3名是陸軍士兵,2名是Inproser工程建設公司的工程師,1名來自麥哲倫大學的大學生,剩下15名是智利空軍士兵。令人感到困惑的失事原因這次墜毀的C-130運輸機於當地時間16:55從蓬塔阿雷納斯起飛,在18:13時與基地失聯。
  • 揭秘中國南極科考飛機雪鷹601:參加諾曼第登陸的功勳戰機
    從被製造出廠至今,這架飛機70多年間在美國、英國、巴西、以色列之間多次輾轉,最終才「落戶」中國,「身價」更是接近1億人民幣!也許你會問,為什麼要買一架這麼「老」的飛機?既然花重金買回了這架「傳奇飛機」,又量身定製了高科技的儀器設備,那「雪鷹601」究竟搭載了什麼?這些設備在南極究竟能幹什麼?「雪鷹601」在這次科考中又會執行什麼樣的任務?而且,為什麼南極進行科考一定要有「空軍」的幫助呢?
  • 美國在南極冰層下發現萬年前的古老裝置?如今還封鎖消息
    南極上空一些灑脫流轉的極光冰下2英裡處創造人為興辦物2001年4月,世界最大的神秘之一被揭穿:巡行間諜衛星探測到堅忍的南極冰層數公裡下包裹著一座盤古興辦大概安裝。美國軍方趕快出轉化壓了報導,合流媒介只能衷心底按照。縱然新聞被封鎖,報導依然使緊跟在創造之後發端的神秘掘掘名目浮出水面。一些歐洲國度果然破壞美國軍方的掘掘處事。掘到冰層深處……裡面躺著什麼?
  • 希特勒沒死逃到了南極?納粹在南極研製UFO?為何會有這些謠傳
    有人說希特勒乘U艇逃出了德國,之後去了南美洲;又有人說希特勒躲在南極的德軍秘密基地等等,甚至還有催毀德軍在南極的秘密基地的遊戲和電影存在。在這些傳言中,也並非全屬原編亂造,至少納粹德國打算在南極建造基地是屬實的。不過,他們打算建造的基地並非軍事基地,而是一個捕鯨站,為了獲得鯨魚的脂肪,即鯨油。
  • 74年前美國海軍駛向南極大陸,意外發現南極大陸地下隱藏秘密
    制定條約的主要目的在於,緩解各國對南極的領土爭端,名義上南極大陸不屬於任何國家,但實際上有沒有更深層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在南極條約誕生以前,美國軍方曾派出一支艦隊,踏上了這片神秘的大陸,並且發生了一起神秘事件。
  • 至今仍在南極地區活躍
    後來希特勒的高級空軍將領戈林曾經提到過,納粹的"秘密武器V7"很可能會左右二戰的勝負走向。 1945年,就在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柏林上空,納粹空軍的一架米109飛機,試圖攔截一架美軍戰鬥機。美軍飛行員穩穩地瞄準了這架敵機。然而,就在他準備按下航炮發射鈕的一剎那,突然瞥見一個奇怪物體猛然從機翼左側滑過。
  • 科學網—南極探險史上的航空時代
    裴特即鼎鼎大名的南極探險家、美國海軍少將理察.E.伯德(R.E.Byrd,1888—1975),他是以飛機在南極洲探險的先驅,從而開創了南極探險史上的航空時代。 據本書譯者在序中介紹:在南極探險史上,「應用了近代科學工具和技術,集合了自然科學各部門的專門學者,在這荒涼大陸上作科學上精密考察的,卻要算1928年至1930年美國裴特少將所領導的南極探險是第一遭了」。
  • 美國南極開發計劃是幌子,已投入大量的資金,地球空心論是真的?
    這還不是最讓人不可理解的,更加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當時的美國還在戰爭的泥潭之中,還沒有恢復過來,卻會在這麼敏感的時期投入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南極完成所謂的南極發展計劃。 在他看來,南極發展計劃其實就是個幌子,最明顯的就是美國對於所謂的「南極發展計劃」投入了大量的軍事資源
  • 南極雅利安地下城存在嗎?
    > 1938-1939年,納粹德國往南極派出兩支強大的探險隊,其中包括納粹空軍。他們飛遍了南極幾乎860萬平方公裡的地域,對其中35萬平方公裡進行拍照選擇,並把這塊考察過的南極土地稱為新施瓦本,並宣布為未來千年帝國的一部分。  納粹分子的活動沒能逃過蘇聯情報機關的耳目,他們了解的情報是納粹分子於1940-1943年在南極洲的毛德皇后地建設一些秘密的建築物。
  • 首架極地飛機穿越南極最高區
    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成功飛越南極崑崙站。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長城站電 記者從中山站獲悉,當地時間9日下午,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成功飛越位於南極冰蓋最高區域的崑崙站,持續飛行2600多公裡安全返回中山站。  當地時間9日13時31分,「雪鷹601」從中山站附近的冰蓋機場起飛,飛行4小時23分後成功飛越崑崙站上空,飛行9小時4分鐘後返回中山站,持續飛行2623公裡。
  • 智利空軍一飛往南極的軍機遇難 機上共有38人
    當地時間12月10日凌晨,智利空軍在最新的媒體公告中表示,飛往南極失聯的軍機由於雷達失聯超過7小時,已被認定為遇難。智利空軍將在飛機失聯的地區,盡國內外一切可行的航空與海上方式,繼續搜救工作,以期營救可能的倖存者。
  • 美國絕密計劃, 揭秘南極地底人!
    月,一支由美國海軍少將拜爾德指揮的特遣隊浩浩蕩蕩駛向南極,該艦隊出動了包含航母、潛艇等13艘船艦以及多架飛機,總計約5000人組成。 根據美國官方披露,該行動是大型南極探測行動,為了在寒冷條件下測試設備和訓練人員,發展冰上空軍基地的建造、維護及使用技術,並進行相關的水文地質實驗,此行的費用由美國軍方提供,行動代號為---跳高行動。 然而這次行動從考察隊的配備來看,與其說這是一次科學考察,不如說它更像一場軍事行動。
  • 有哪些國家想要開發南極地區?
    南極地區主要是指南極洲,是世界上位於最南端的大陸,基本上位於南極圈以南,地處高緯度,屬於極地氣候,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南極大陸被厚厚的大陸冰川覆蓋,冰川的平均厚度高達1880米,厚厚的冰川使得南極大陸的平均海拔高達2350米,成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
  • 【人民日報鏡鑑】記者赴南極:那裡有海水點豆腐、南極奧運會和地球...
    這次木木搭乘的是智利空軍的「大力神」號飛機,與普通客機不同,「大力神」機艙中堆滿各種貨物。飛機上除機組人員外共有3名乘客,其中兩人是智利南極研究所研究員。 喬治王島僅有一座機場,往返飛機多為智利空軍或私人運營商的飛機。
  • 在天上連續飛60多個小時是種什麼體驗?
    在1937年6月18號,由當時的蘇聯空軍準將,同時也是一名試飛員的瓦列裡·切卡洛夫帶隊,駕駛一架ANT-25完成了從莫斯科到美國華盛頓州的跨極地飛行。·圖波列夫(圖系列飛機的設計者)和帕維爾·蘇霍伊(蘇系列飛機的設計者)共同設計出來的。
  • 希特勒的神秘基地——南極基地計劃
    他派出一支由空軍參與的強大科考隊伍秘密前往南極,以便發現隱藏在南極洲冰層下面的綠洲,這是自納粹赴西藏考察無果後的又一次重要考察行動。德軍總參謀部任命阿爾弗雷德·利切爾為遠徵隊總指揮。一艘名為「施瓦本蘭登」的貨船被用於運載遠徵隊員前往南極,這是一條頗有些「準航母」氣勢的貨船,它能搭載和起落飛機。
  • 中國科學家首次繪製南極巖石圈、地殼厚度圖
    圖為「雪鷹601」飛越南極崑崙站  新華社發  在全球板塊構造理論的研究中,南極大陸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經過長達8年努力,中國科學家在南極大陸及周邊地區的地殼和上地幔三維結構和地質構造研究中,獲得重要發現。
  • 美國飛行員1926年首飛北極可能有假
    1973年,美國空軍上校伯恩特-巴爾欽也有幸入選「國家航空名人堂」,1929年的南極探險活動中,他是伯德那架「福特」三引擎飛機的機長,他是第一個駕駛飛機飛過南極的人。  1926年飛抵北極的說法遭到質疑   美國「國家航空名人堂」的傳記稱伯德是世界上第一個「飛」過北極和南極的人,巴爾欽則被描述為第一個駕駛飛機飛過北極和南極的人。1926年,伯德和一名海軍飛行員「據稱」曾經駕機抵達過北極。1949年,巴爾欽曾經駕駛美國空軍的C-54運輸機貨真價實的飛越過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