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教青年別「內卷」:你們的焦慮都那麼相同,能不一樣點兒嗎?

2021-01-10 騰訊網

騰訊娛樂訊(文/三禾)2020年12月,由白巖松發起的面向「Z世代」青年人的大型系列公益演講「對白:讓我們和更好的你聊聊」完美收官。這是首檔為大學生提供發聲平臺的演講節目,同時也是白巖松「關注非名校大學生精神世界」政協提案的落地。自2019年6月以來,白巖松、李昌鈺、周國平、馬未都、劉震雲、陳魯豫、武志紅、樊登等20餘位嘉賓走進大學校園,通過30場演講,分享自身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感悟,激勵新一代年輕人走出迷茫、找準方向、實現自我價值。

近日 ,長江新世紀推出同名新書《對白:讓我們和更好的你聊聊》,提煉出求學、擇業、責任、情感、心理等主題,將諸位嘉賓的演講實錄予以精編,堪稱一部「青年人生指南」。

1月6日,配合新書上市及作為活動總結,四位主講嘉賓白巖松、馬未都、劉震雲、陳魯豫相聚「77劇場」,與青年人再次展開對話。

針對當下年輕人的迷茫和焦慮,嘉賓們直言,不要「內卷」,要舒展;不要被社會的單一價值觀所裹挾,要活出自己。白巖松更是犀利反問:「你們的焦慮都是那麼相同,能不一樣點兒嗎?」

合影

提問:在2020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有沒有什麼難忘的回憶想和大家分享?

馬未都: 2020年一開年就遇到疫情了,我113天寫了110篇文章,沒有離開家,沒有出屋,就在家裡憋著,連樓都沒有下,這對我來說是很深的印象。我都不記得我有一百多天的時間就在一間屋子裡面、書房裡面坐著,連續的。

馬未都

魯豫:我最大的感受是,人在特別獨特的時候越能夠發現跟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2020年我突然覺得我以前的生活方式最不健康,朋友圈裡面不管是誰,每天一大早曬一萬多步,我怎麼走都走不到一萬多步,有一天發現整個世界都變得特別安靜,每個人每天也就是幾百步,瞬間你就不是那個另類了,那一刻我開始有點惶恐。當時看了《抗疫日記》,作者說在疫情期間很長時間不看表,把每天分成幾塊時間,閱讀,看新聞,看電影,根據那個陽光照進窗臺,慢慢照進房間來判斷時間。

陳魯豫

白巖松:2020年對我來說,我覺得八個字送別它:絕不難捨,永遠難忘。跟所有人的心情一樣,從來沒有像2020年12月31日一樣盼望新的一年到來,但是沒有想到2021年也有零下18度的時候(笑)。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其實新聞人在這一年是被需要的,我覺得這一年就像是所有人一起都在過隧道,恐怖的是前半年剛進隧道,伸手不見五指,深一腳淺一腳,現在雖然還沒有出隧道,但是依稀看得到隧道出口處的光亮。

提問:對90年代及之後出生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馬未都:我人生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從來不困惑。我沒有怎麼讀過書,小學四年級就離開學校,就釋放天性,壞處就是因為沒有系統地讀過書。知識的獲得對於今天的人來說,途徑太多、太容易了,現在知識碎片化的時候,你可能讀書就很難沉下去。問一些年輕人必背的古文,很多人都不會背,說上學的時候都學過,全還給老師了,我這種沒有學過的都能夠背下來,因此對於年輕人的閱讀,興趣是第一位的。現在年輕人覺得自己困惑,996、007太苦了,但我覺得現在年輕人太幸福了,不操心吃、穿。工作很累,競爭慘烈,年輕所受到的一切苦難,是這一代人、每一代人必備的課題,就正視它好了,抱怨沒有用,困惑更沒有用,多看看這本書《對白》(笑)。

劉震云:我確實有困惑。我是農村的孩子,最大的困惑就是出路。高中畢業後 15歲就當兵了,我寫過一篇小說叫做《新兵連》,正好發表在馬老當時的刊物叫做《青年文學》。我那些表哥、表姐都 比我聰明,但是因為當時不能考學,就出去打工,做水泥去了。迷茫不迷茫、困惑不困惑,有時候並不是一個人決定的,有時候是環境的變化,比如說可以高考了,我就從部隊回來上學了。

劉震雲

魯豫:我成長上學這一路沒有什麼吃過苦,但我並不因為沒有吃苦慚愧,這是時代決定的。每一個年代,年輕人的困惑都是相同的,並不會因為物質條件有很大的改變以後困惑會減少。我是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青春時代有特別好的文學、音樂、詩歌、繪畫、電影,可以讀很多書,從中獲得很多的力量。1985年我上高一,《紅高粱》上映,整個一星期我看什麼都是紅的。那一年很多人去看影展,其中有一張瑪莉蓮·夢露的照片,那個氛圍當中,會瞬間忘記人生很多不如意。

白巖松:我要提醒很多年輕人,當你要訴說你這一代青春非常艱難的時候,千萬不要跟前幾代人訴說,當你訴說青春的時候,要想到你的前幾代人,不要說走進青春,連童年都沒有走進。但是我又理解現在年輕人說的不容易,你們今天困惑的很多事情我們過去都沒有想過。

提問:現在年輕人最焦慮的事情就是「內卷」,擔心別人比你強。針對這個現象,您們有沒有什麼提議呢?

馬未都:我為什麼要比別人強?比別人弱怎麼就不好了?沒有必要比較,每一個人做好自己就夠了,生活愉快,家庭和睦,這是最重要的。前兩天整理文物,看到一個我過去買的臂擱上寫著一句話:不到最倒黴的日子,都不知道平常是好日子;不碰到最惡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個好人。在這個時候停止焦慮,幹嗎要內卷?舒展開來不就舒服了嗎?別讓社會淘汰就足以了。

劉震云:我覺得內卷不如舒展,生活沒有淘汰過任何人,都是自己把自己給淘汰了。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是沒有可比性的,每一個人一定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條件、質地,包括所從事的行業。 95%到99.9%的家長總是希望自己孩子成為別人,這個別人是他的標準,還是公眾的標準?什麼叫做內卷,就是老是跟別人比,這是一個特別荒謬的誤區,要跟自己比,我明天做得比今天稍微好一點。

魯豫:建議在座各位年輕朋友應該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畢竟大家所處的階段是不同的,如果整個社會對於成功的評判價值很單一,讓年輕人怎麼去舒展?生命的價值在於每個個體的獨特感受,咬緊牙關,各位都是榜樣。

白巖松:我從來沒有想過比別人強,我踢球從七八歲開始踢,踢到現在也踢不過梅西;寫書也寫不過劉震雲;就算講得好也是跟別人不一樣;不能跟水均益比帥,他英語那麼好,我學俄語的,用不上。我唯一替大家焦慮的,就是你們的焦慮都是那麼相同,能不一樣點兒嗎?能讓你今天不焦慮嗎?人要順大勢,但是一定要逆小勢。

白巖松

相關焦點

  •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作客搜狐總編在線(實錄)
    我們所有的人欣賞她,鼓勵她督促她,所有人都期待她的未來。我不希望我們一起看中的主持人只是很短暫的像流星一樣在我們眼前飛過,我希望有素質有人緣有潛力的都成為恆星,我相信沈冰也會成為主持界的恆星,但是需要很長時間去培育她。  網友:聽說您原來是崔永元介紹進中央臺的。能不能講一下當時的過程?
  • 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對抗「內捲化」的高手
    簡單理解,「內捲化」就是「溫水煮青蛙」,人逐漸適應當下的生存環境,而失去了繼續向上的能力。突破「內捲化」,不僅需要勇氣,更要注重方法。以下,Enjoy:作者:Windy Liu這個時代和過去不一樣了。甚至在很多996的公司裡,大家你追我趕,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但每人的工資卻還是最初那麼多,結果大家進入了一種內捲化的競爭。就像薛兆豐老師曾說過的: 「讓你996的不是你的老闆,而是其他願意996的人」。
  • 職場的內捲化,藏著打工人的焦慮和老闆的經濟學
    學歷貶值,教育通脹,就業內卷,千軍萬馬只為一張門票。 就業統計口徑放開,像電競玩家、公眾號寫手、網店運營等,只要你產生資金流水,都算到了光榮的勞動者隊伍。至於收入是否穩定,是否能養活自己,如何面對物價飛升、房價飆高,不在統計考慮範疇。
  • 教育焦慮的根源在哪?黃玉峰校長:拒絕「內卷」,用詩性教育喚醒孩子...
    恐怕只有機器人能做到,機器人非常高效,可以無縫切換,上個小時做數學,下個小時彈鋼琴,再下一個小時拉小提琴。 所以,家長想把孩子培養成牛娃,就不可能在這個意義上產生「詩性的覺醒」,孩子的生活色彩單調,變得不再多彩。所以今天我們會思考,問題在哪,哪裡可能是突破點,怎樣才能避開真正的教育焦慮?
  • 北大教授劉雲杉:當教育被異化為戰場,焦慮與內卷只能糾纏不休
    那麼,是不是中國的父母只能在內卷中與焦慮相依相伴下去?中國的孩子們是不是也只能在教育軍備賽中體味孤獨?外灘君專訪了劉雲杉教授,試圖找出破解之法。教育被異化為「社會階梯」後的中產焦慮近40年,中國一直在高速發展,社會在這之中也進行著很複雜的分層。
  • 專訪北大教授劉雲杉:當教育已被異化為戰場,焦慮與內卷只能糾纏不休
    當教育標籤越來越多,教育的「內卷」也就更加劇烈,無限的孩子與教育軍備競賽造就了當下的「無限病」。針對這一現象,外灘君聯繫到了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雲杉,請她來聊聊如何破解過度競爭下的教育焦慮。  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 清北碩博生,也難逃「內卷」
    隨著我國博士生招生總規模達到10萬人,留校門檻還在繼續提高,海歸博士和本土博士被區分對待,篩選標準甚至能嚴格到「學歷查三代」,本科不是重點大學即與高校無緣。 是時代發展,社會對學歷的要求提高了嗎?未必。
  • 專訪|人類學家項飆談內卷: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競爭
    她也提到母職的內捲化,就是媽媽會在一個孩子身上越做越多。我當時還不理解,去年我也做了母親,我就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可以做的事情真的是無窮無盡,越做越多越做越多,比如說我比另外一個媽媽要花的時間更多,給孩子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給他護理抹油,臉上抹的跟身上抹的不一樣,身上抹的跟屁股上抹的又不一樣,總之就是特別精細。這種內卷你覺得它有意義嗎? 還有一個就是在母職上用這個詞兒是否可以?
  • 全民「雞娃」,基礎教育「內卷」,教育出路何在?
    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家長A:小D去報名XX補習班了嗎?家長B:沒啊。家長A:你們怎麼還不報名啊,這個是必須要報的,不然你們以後肯定吃虧的。這讓我想起了最近很火的「內卷」,什麼意思呢?「內卷」一般用來表達在過度的競爭之下,人們相互內耗的情形。比如大學錄取的名額有限,家長又都希望孩子上好大學,所以只能讓孩子拼命學習,報考校外培訓班,最終形成惡性競爭。
  • 《樂隊的夏天》究竟有什麼魅力之處,竟然能讓白巖松去參加綜藝?
    抒情、頌揚、流行、麻醉之後,青年一代的憋悶需要釋放,抗爭需要方式。他形容後來幾年的搖滾,是「在不正當的壓抑下火爆轟動著」。1985年,英國威猛樂隊來北京舉辦演唱會,成為第一支在改革開放後敲開中國大門的西方樂隊。坐在觀眾席的竇唯首次接觸到了不同以往的音樂形式,從此醉心搖滾。白巖松在這場演唱會中也被震撼,買下了在北京的第一張磁帶。
  • 在線教育瘋狂,孩子卻在被「內卷」
    焦慮無時無刻不再蔓延,會看到幼兒園的孩子們過上了5點放學,6點奧數,8點英語的日子,孩子連同家長一樣,也成了996甚至007。入學前的英語詞彙少則一千,多則兩千,家長們普遍認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只要底子打得好,小小年紀就可以達到高中水平。這樣初高中的學習時間,就都可以用來鞏固數理化。
  • 巖松看臺灣攝製組白巖松、王立明聊臺灣行實錄
    說到節目我想大家在電視裡包括在網上都能看得到專題節目,我們新聞中心也做了一個專題大家可以點擊一下非常詳細了解這次他們的行程及感受。今天請兩位來主要跟大家聊一聊天,另外想聽你們說一說在節目中看不到的東西。這些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先問一下王立明,因為你是策劃人,做這期節目去之前是想做成一個什麼樣子?做完了以後有什麼不一樣?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例如:國際形勢不好導致很多本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無法成行,因此考研/保研競爭更加激烈,就是一種內卷;中小學生上補習班也是一種內卷。具有負面意義,強調競爭的不必要、不理性、對人精神的打擊和摧殘。內卷的主要原因包括評價標準過於單一、優質資源有限等等。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 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
    它使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種「陀螺式的死循環」,每個人都要不斷抽打自己、動員自己,才能獲得極為少量的競爭優勢。那麼,為什麼會產生內卷這種現象呢?大部分論者把產生內卷的原因歸因於資源與社會財富的稀缺,即因為「蛋糕」沒有做大而產生的所謂資源有限性和人的欲望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話語邏輯中,內捲成為了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
  • 別一焦慮就以為是焦慮症,焦慮和焦慮症不一樣
    ;第三, 它持續時間很長,如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幾周、幾月甚至數年遷延難愈。1、長期焦慮其實會直接增加人們癌症的發病率,人們焦慮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如果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那麼癌症就會趁虛而入,如果人們生活或者是事業受到挫折,長時間處於心情低落焦慮的狀態當中,那麼就很容易有癌症。和男性相比較,女性情緒方面更容易出現問題,臨床發現很多有乳腺癌和子宮癌的女性,大多都有焦慮的症狀。
  • 過度內捲化的中國教育,應從停止補課開始拯救?老教授:刻不容緩
    大學的數量穩定在一個基數,每個地區學生原本都有機會上大學,可是,有的地方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就去壓榨老師與學生,對別地方的學校進行大學名額爭奪。可是,雖然在短時間內地方學校能夠提高升學率,可是,如果別的地方學校立馬將這種套路複製的話,那麼又回到了原點升學率。
  • 面臨「結構性」與「內捲化」兩大矛盾,程式設計師們還能保持初心嗎?
    作為普通人,在成長的煩惱中,多了一種「矛盾」的焦慮,今天,我們不談技術,不看方法論,只聊聊程式設計師通常面臨的兩大矛盾:「結構性矛盾」與「內捲化矛盾」。 萬事萬物總是相同的,只不過技術的發展,讓理解的難度掩蓋了本質的相同。 對於程式設計師而言,如果遇到了「結構性矛盾」,比如跟上級有矛盾、比如不滿意自己的工作內容,一定要先判斷自己的問題是不是結構性的。如果是結構性的,這種關係只可以通過協調降低烈度,但不可消除。如要消除,除非將此事物拆開重構。
  • 如何突破教育內卷,這所創新學校有何想法?
    原創 張瑤 外灘教育 看點 當「教育內卷」讓家長們焦慮不已,教育方式的創新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肖知興是眾多教育創新者中的一員。為了能幫助這一代孩子創造屬於自己的新世界,提升他們的創業精神和領導力,肖知興創辦了致極學院,通過特有的「博雅教育」與「勝任力模型」,培養「知中國,懂世界的未來實幹家」。
  • 「內捲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躍遷?
    甚至在很多996的公司裡,大家你追我趕,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但每人的工資卻還是最初那麼多,結果大家進入了一種內捲化的競爭。就像薛兆豐老師曾說過的: 「讓你996的不是你的老闆,而是其他願意996的人」。所以,這個時代的「內捲化」越來越顯著:社會越來越固化,流動性喪失;經濟越來越蕭條,競爭加劇;工作越來越焦慮,越忙越窮;生活越來越無趣,得過且過;……就像「熵增」這種人事物的必然趨勢一樣,「內捲化」是社會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必然出現的。
  • 內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談戀愛會出現的心理效應了解一下
    也成了一句熱門口頭禪,不管什麼事物統統可以內捲化,比如上學內卷、工作內卷,就連戀愛都可以內卷,戀愛內卷其實是一種很不好的狀態,那麼   原標題:內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談戀愛會出現的心理效應了解一下   要說最近什麼網絡詞最火,那一定是內卷,「今天你被內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