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學院動物所在衰老生物學領域發表繁殖與死亡相關性的論文

2021-01-08 瀟湘晨報

對死亡時間的準確預測在生物醫學中很重要,可以讓患者更好地考慮自己的未來,也讓醫生能更準確的做出醫療判斷,並讓家庭成員有更現實的期望。將非人類物種的生命結束模式用於預測人類生存時間的生物醫學模型,特別是以果蠅作為模式生物建立的相關衰老和死亡模型對指導醫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環境昆蟲研究中心孟翔副研究員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傑出教授James R. Carey等人合作,運用統計學方法,從時間年齡(chronological age)和死亡年齡(thanatological age)兩個角度分析了果蠅繁殖與衰老的關係。

該研究採集了遺傳學經典實驗材料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我國重要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墨西哥實蠅(Anastrepha ludens)和地中海實蠅(Ceratitis capitata)三種雌蠅個體的單日繁殖量數據,將三種昆蟲的生命歷程劃分為產卵成熟期、產卵中期和衰老期,對其生命末期的產卵模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並建立了數學模型。結果表明:在這三個物種中,所有壽命較短的個體死亡階段的時間節點準確劃分相對困難;而數學模型整體的精確度、準確性、假陽性和真陰性等指標嚴重依賴於物種;其中,準確性和精度最高的是黑腹果蠅的繁殖衰老死亡模型,其產卵模式可用於區分死亡終末期和非終末期;而作為重要入侵物種的墨西哥實蠅和地中海實蠅的繁殖-壽命模型的準確性尚需進一步探討。

該研究為開拓應用昆蟲學新熱點以及國內衰老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以「Distinctive egg-laying patterns in terminal versus non-terminal periods in three fruit fly species」為題,發表在老年醫學經典期刊Experimental Gerontology。孟翔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昆蟲與線蟲系傑出教授James R. Carey為通訊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植物科學系教授Richard E. Plant 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藥物與流行病系教授Tim E. Carpenter為共同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老齡化經濟與人口研究中心(NIH 2P30AG012839)和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青年留學基金項目(GIABRqnlx201701)的資助。

論文連結:

(省科學院動物所環境昆蟲研究中心 孟翔/供稿)

【來源:廣東省科學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科學網— 建立果蠅繁殖與衰老關係模型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章震)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環境昆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孟翔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昆蟲與線蟲系傑出教授
  • 衰老生物學:尋找人生「不老藥」
    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相關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逐步提升,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等。這些疾病不僅影響著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同時也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帶來沉重的負擔。現代醫學和生物學認為,衰老若能得到延緩,將可能從根本上抑制多種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  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不可能」已經變成了「可能」,生命科技領域已經向人類最大的敵人——衰老和死亡,發起挑戰。
  • 昆明動物所解析環形RNAs在腦衰老過程中的生物學作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揭示,circRNAs介導的表觀遺傳調控在機體的諸多生命過程和許多疾病,特別是衰老相關的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可能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有研究發現circRNAs在哺乳動物腦內神經元中呈現非常豐富的表達和動態變化,但其在腦內的功能——特別是在靈長類動物大腦發育和衰老過程中的表達變化和潛在的生物學功能仍屬未知。
  • 動物所等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近年來,隨著衰老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增多以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層出疊見。然而,目前尚缺乏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鮑一明研究組、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建立了Aging Atlas資料庫(https://bigd.big.ac.cn/aging/index)。
  • 【學術前沿】求同存異:衰老生物學範式的爭鳴與共識
    範式的提出對於學科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衰老研究領域尚缺少這樣的範式。近日,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雜誌上發表題為「Lack of consensus on an aging biology paradigm?
  • ...防治,主要研究方向:動物傳染病防控新技術及動物病原分子生物學。
    : 西南民族大學       所在院系: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預防獸醫學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動物傳染病防治,主要研究方向:動物傳染病防控新技術及動物病原分子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回應「Nature論文一圖多用」
    「Nature論文一圖多用」 5月7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傳染病動物模型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新冠病毒在hACE2轉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的論文。
  • 中科院神經所解析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之謎
    央廣網上海11月9日消息(記者吳善陽)《自然》(Nature)雜誌今天以長篇研究論文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蔡時青研究組題為《膠質細胞-神經元信號的遺傳多態性調節衰老速度》的研究工作。
  • 中科院神經所解析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之謎—新聞—科學網
    (Article)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蔡時青研究組題為《膠質細胞-神經元信號的遺傳多態性調節衰老速度》的研究工作。   衰老是有機體生理功能隨時間逐漸退化的過程,是許多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的最大風險因素。長生不老是人類幾千年來孜孜以求的美好目標,對長生不老藥的尋求也從未停止過。二十世紀,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衰老研究進入了基因時代。目前已發現上百個基因可以延長動物的壽命。
  • 李海濤研究組近期在《自然化學生物學》和《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
    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上的題為《應用蛋白微陣列技術研發Spindlin1小分子抑制劑》(Developing spindlin1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by using protein microarrays)的論文,通過構建組蛋白閱讀器結構域蛋白晶片,並結合基於結構的構效關係演化
  • 論生命的衰老與死亡
    大自然的生物大多有衰老的過程。為了避免衰老死亡之後導致物種的滅絕,在物種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自行繁殖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的物種也就滅亡了)。有的為了繁殖下一代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蜘蛛、螳螂、水蟒都有交配過程中母的把公的吃掉案例)。而這種自行繁殖的能力及理念仿佛是基因自帶的,不用經過怎麼傳承教育就自然形成了。
  • 中科院啟動「衰老的生物學基礎和幹預策略」戰略先導專項
    中新網北京9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獲悉,該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衰老的生物學基礎和幹預策略」專項啟動會,近日通過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召開,正式啟動該戰略先導專項。啟動會上,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張永清介紹「衰老的生物學基礎和幹預策略」專項立項背景,並宣讀專項立項通知和諮詢專家組名單。
  • Cell公布2016年中國年度論文,高福院士領導的「Zika感染引起睪丸損傷」成果入選
    在頒獎典禮上揭曉了「細胞出版社2016中國年度論文、年度機構」,六個熱門領域6篇代表性論文及5所研究單位入選。 入選的年度論文是:傳染病學領域:以李向東、高福為通訊作者,發表在《細胞》雜誌的《寨卡病毒引起小鼠睪丸損傷並導致雄性不育》。
  •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歷史,並指出人類最終有望健康衰老
    1.主要內容在衰老(ageing)研究領域,一個關鍵的初始步驟是人們在1939年觀察到,限制小鼠和大鼠的熱量攝入會延長壽命。這一發現在幾個物種中都得到了重現,近期還在靈長類動物中得到了重現,這是衰老過程可塑性的首次展示,也是50年後遺傳研究的預兆。值得注意的是,飲食限制不僅增加了最大壽命,而且抑制了年齡相關性疾病的產生。
  • 昆明動物所在長壽家系保護因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昆明動物所在長壽家系保護因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6-03-02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 中 小】 語音播報   衰老是生命進程中不可逆轉的生物學過程
  •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歷史,指出人類最終有望實現健康衰老
    我們認為,這個時代標誌著一個轉折點,不僅在衰老研究方面,而且在所有影響人類健康的生物學研究方面都是如此。幾十年來,對衰老和限制壽命的過程的了解一直困擾著生物學家。三十年前,通過鑑定延長多細胞模式生物壽命的基因變異,衰老生物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可信度。
  • 動物所等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Nature綜述:微生物的衰老與壽命
    論文信息原文標題:Microbial ageing and longevity發表期刊:Nature Reviews總結髮現:深入研究微生物的衰老不僅具有重要的生物醫學意義,還有助於揭示衰老在生命起源和壽命上限中的作用。引言衰老是指生命個體在其壽命範圍內的年齡增長,研究衰老以及衰老與壽命的關係,是生物學領域的核心問題。
  • 2018年度巨獻:重磅級文章解讀衰老領域研究新進展!
    已有研究表明,NAD+濃度在衰老過程中會降低,而且恢復體內的NAD+水平能夠延長健康壽命(health span),甚至延長壽命(life span),這就使得它成為營養科學、醫學甚至製藥學等領域中眾多研究的焦點。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NAD+被稱為「輔酶(co-enzyme)」---一種必需的分子,協助酶在細胞中執行它的反應。
  • 中國科學院2017院士評選名單出爐,醫衛領域新增13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藥物依賴後發生復吸的神經生物學和臨床治療學研究以及藥物依賴的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有在潛伏心理渴求的機制研究中發現了杏仁核中央區的ERK信號通路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觀察在潛伏心理渴求形成過程中穀氨酸遞質系統長時程改變,及神經營養因子的作用證明了藥物誘導的神經可塑性改變是戒斷後復吸的神經生物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