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本藝伎都懂的馬斯洛5大需求理論,你怎麼就沒看出來?

2021-01-08 書影解說

文|高冬·審|書影君

每年4月的東京都會舉辦一個叫「淺草觀音后街一葉櫻節」的節日。

每到這時候,各種街頭表演、跳蚤市場、祈福儀式熱鬧非凡。其中尤以「江戶吉原花魁道中」,最引人注目。

所謂「花魁道中」就是伎館中的頭牌每次迎接重要客人時都會身著華服,優雅地走過街巷。

隨行人員幾十號人排成一排,浩浩蕩蕩「招搖過市」...

說起吉原區,在日本江戶時代那可是官方許可的「花柳一條街」。

裡面不僅有男人嚮往的「吉原遊廊」、富婆趨之若鶩的「陰間茶屋」、百姓也能消費得起的「夜鶯」和「船饅頭」...

還有即便是腰纏滿貫的富家公子也不一定能見上面的藝妓中的「戰鬥機」——花魁。

今天,書影君要給大家帶來一部電影,講述的就是日本江戶時期吉原區的一個小女孩成長為花魁的故事。

90%的人覺得這只是一部描述花柳巷、爆料一名藝伎日常的倫理片。

只有少部分人看出了這其實是部暗含「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科教片...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簡單地講就是每個人的內心需求就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這是一個人內心境界不斷提升、逐漸完善自我的一個過程。

那在影片中是怎樣展現的呢?

一起跟隨劇情看一下吧~

日本江戶時代,八歲的小女孩被賣到了吉原花柳街的一家妓館——玉菊屋。

老鴇拽著頭髮把她提了起來,720度、凌空、翻轉、全方位、無死角地從上到下「檢查」了一番。

但她卻一點反抗都沒有,只想著吃飯。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一個同時缺乏食物、愛和尊重的人,對於食物的需要最為強烈。」

她也肯定抱怨過命運的不公,但連溫飽都不能滿足的一個小人物,又有什麼資本來反抗呢?

弱小可憐又無助,此時的她祈求能活著已經是最大的需求了。

而玉菊屋剛好滿足了她最底層的需求,所以她留了下來。

檢查完畢後,老鴇就把她送去了現任花魁——妝日身邊做侍女,並取名「清葉」。

衣食足而知榮辱。

從此她有名也有了姓,也開始有了歸屬和榮辱上的需求。

要不是生活所迫,誰會願意被賣到這種地方。

清葉開始嘗試逃跑。在經歷無數次逃跑未遂之後,玉菊屋的保安清次跟她說:「等院子裡的櫻花樹開花我就帶你走。」

身在異地,清葉第一次獲得了安全感。

清次成了她第一個朋友,也讓她的需求層次得到了提升,從最基本的溫飽上升到了安全需求。

雖然別人告訴她那棵樹從來沒開過花...

但這也不妨礙清葉對清次的好感,因為她要的只是一份安全感。

一天清葉不小心看到了妝日正在跟客人進行「業務磋商」...幼小的心靈受到了一萬點暴擊傷害...

她不想成為下賤的妓女,妝日卻說你想多了:「金魚只有在魚缸裡時才是金魚,才能展現它的美。」

像你這樣農村丫頭也就幹個零活,根本成為不了頭牌。

清葉的「自尊需求」被激發,反而開了竅,妝日之後傳授了她畢生所學。

藝伎想要堂堂正正離開這個行業的唯一方法,恐怕只能是找個有錢的嫖客為她們贖身。

妝日有幸被贖了身,臨走前她把簪子送給了清葉。

並告誡她:「一個女孩擁有的越多,就有越多的人憎恨她,這就是花魁。」

艾瑪,看到這裡書影君就覺得妝日就是個段子手呢。至理名言一堆,不愧是人人都嚮往的花魁。

數年過後,清葉也到了該跟客人「業務磋商」的年紀。

一個老常客點了花魁高尾,高尾卻出於其他目的把清葉送了過去,不料卻讓小老頭愛不釋手。

清葉成了玉菊屋的黑馬,當月營業額猛增。

成為了僅次於高尾的第二大紅人,但卻遭到了高尾的嫉妒。

社交需求得到了滿足,正值情竇初開的清葉也有了更進一步對愛的需求。

風月場裡的情情愛愛都是逢場作戲。

可她卻翩翩愛上了一個有著一副鮮肉外表、卻處處裝純的心機老嫖客。

書影君覺得,長得再俊俏配上這武士月代頭,顏值也得打半折...

但人家可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吶~

清葉與其他客人「談業務」時開始心不在焉,開始怠慢客人,高尾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清葉和大客戶阪口「談業務」的時候,在高尾的安排下,清葉私會了「小鮮肉」...高尾則趁機偷偷通風給了阪口。

清葉被發現後,用老鴇的話說:「任你再紅又能怎樣?」免不了遭一頓暴打。

而此時的慫包「小鮮肉」竟選擇袖手旁觀,默默離開。

曾經花前月下說好的海誓山盟,不過是一個嫖客的對一個妓女的信口開河而已...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吃一塹長一智,遭遇了愛情的背叛,在清次的安撫下,清葉又覺悟了,段位又提升了:感情算個啥,自己開心最重要。

不作死就不會死。

正當各位看官以為接下來會變成兩女相爭的宮鬥劇時,高尾因為和自己的常客發生口角被誤殺了...

清葉在清次的勸說下順理成章成了花魁~

而清次此時也迎來了他的轉折點:玉菊屋老闆要把侄女嫁給他...

花魁——藝妓中的戰鬥機,到了那個時候,不是客人點花魁,而是花魁選客人。

在這裡插一點關於花魁的小曲~

花魁不是隨隨便便哪個客人想見就能見的。一個新客人至少要經過花魁三次約見才能進行最終的「業務磋商」...

前兩次見面,花魁不會和客人說話,只會坐的遠遠的,圍觀客人。

花魁坐上座,客人坐下座。

客人要做的就是不斷消費以展示財力以通過花魁的兩輪「面試」。

客人每次見花魁的成本,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幣至少要8~10萬元,所以想要進行「業務磋商」...

得開奔馳進來,騎單車出去~還是共享的那種...

好了言歸正傳。

話說清葉一當上花魁就來了個大客戶。

財力雄厚的松本喜歡上了清葉,日子久了要給清葉贖身,還表明一定要明媒正娶。

而清葉說只有等吉原道的櫻花開了她才離開。

松本二話不說,第二天就包下了吉原道整條街讓櫻花飛滿天~

照理說,故事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

從此,王子和灰姑娘在城堡裡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清葉翩翩就不喜歡城堡生活。

用她的話來說:她不想做那個裝飾華麗,裡面卻空無一物的五鬥櫃。

她有自己的風格。

到了這裡,通過清葉的層層打怪升級,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和自尊需求都已經實現了,還差最後一個自我實現的需求。

那麼,誰能幫助她實現這個需求呢?

清次。

她還惦記著那個給她無數次鼓勵的清次。

無巧不成書,主人公順風順水的劇情戛然間到了頭。清葉突然發現自己懷孕了,而且還不知道是哪個客人「買的單」。

雖不知道孩子他爹是誰,但她決心要把孩子生下來。

誰知一不小心流產了...

當清葉跑到那棵象徵「逃離」的櫻花樹下無助痛哭時,在她身旁默默守護的依舊是清次。

過了不久玉菊屋老闆帶著即將嫁給清次的侄女來向清葉要祝福,清葉內心一萬頭「草泥馬」奔過。

而玉菊屋那位老常客——清葉的第一位客人,他老人家的一番話給了她很大的鼓舞。

「天下沒有一棵櫻花樹,是不開花的」,說完老人家就與世長辭在了清葉的懷中。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能在「996」的地方還要做到「669」指標的,最後還能一步到位連ICU都省了的...能與之相比的也只有馬爸爸了吧...

目睹了生離死別,清葉已經把一切看淡。

過了今晚,清葉要嫁別人,清次要娶別人。早已彼此相依相靠的兩人,內心卻在做痛苦的掙扎。

最終,在第二天早晨,還是因為放不下對彼此的執念。他們不約而同地來到當初相遇的櫻花樹下。

發現它竟然真的開了花...

而兩個人此時也互訴衷腸,彼此表白~

花既然開了,那就信守承諾,逃離這裡吧~

逃離這裡,做回真正的自己。

就像若干年前那個剛踏入院門就想逃離的小女孩一樣,這個「天真」的幻想一直紮根於她心理。

而清次一直都默默地守護著她和她的理想,最後還幫她實現了願望。

幫她做回了自己,也讓清葉人格得到了升華,最高層次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

至此,故事就結束了。

從清葉「食不果腹」的生理需求,到最終極願望:回歸自我的實現,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而清葉這個小女孩從小人物成長到眾人仰慕的對象,也還能堅持初心,內心境界不斷提升最後回歸了真實的自己。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另外電影無意間暗藏了一條追妹子的法則,那就是要滿足她的5層需求...

尤其最後一條需求。不要再問,為啥我有錢,妹子還是看不上我?

那是因為她不想去做你家的「五鬥櫃」...

好了,今天的電影就介紹到這裡,

喜歡的朋友,幫忙點個讚吧~

(づ ̄ 3 ̄)づ麼麼噠

相關焦點

  • 奧斯卡金獎電影《藝伎回憶錄》揭露日本藝伎隱藏一生的秘密
    在日本藝伎最早是個行屍走肉的職業,藝伎的工作就是陪客人飲酒作樂或琴棋書畫,她們的穿著打扮妖豔華麗、知書達理、能歌善舞,藝伎始終保持著「純潔」的形象。藝伎回憶錄:章子怡、渡邊謙藝伎在日本被稱為純淨的化身二戰以前,日本存在著這樣一個職業,工作者是一些沒有人身自由的女子,這些女子遊走在煙花柳巷,侍奉著擁有權貴的男子,她們雖被尊為純淨的化身,卻也只是一件被人觀賞的藝術品
  • 愛一個男人的最好方法:「馬斯洛理論」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關於需要結構的理論,影響較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其不僅是動機理論,同時也是一種人性論和價值論。這一理論彰顯著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的關係,需要層次越高,力量越小,潛力也越小,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某些精神層面的東西,不是誰都需要的,有的感情並不存在這種訴求,也無力訴求,因為單純活著就已經耗光了所有的運氣。
  • 當你懂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就會明白「性格不合」是怎麼回事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性格不合」這幾個字,辭職不幹了,有人會說,因為與上司性格不合;與某人沒法成為朋友,有人會說因為性格不合;戀人分手,夫妻離婚,你更是可以經常聽到,因為性格不合……總之,性格不合這四個字用途十分廣泛,經常被當作理由和藉口拿來搪塞大家。但到底性格怎麼個不合法,你要讓人說個明白時,他們往往又有些說不明白了。
  • 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討論「需求」這件事
    這時候我會再問一句,「如果你是你客戶,你還會買嗎?」讓別人相信的前提是自己相信,如果連自己都說服不了的時候,能成功說服別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俞敏洪說,我看了一年的商業計劃書,至少有七成是偽需求。因此,於用戶而言,無人超市是一個偽需求,用戶不關心超市是有人還是沒人(我這裡加了個限定語,於用戶而言,事實上無人超市是服務於商家的。)明白了那些可以通過追問就能辨別出來的偽需求後,基於馬斯洛需求理論,我有以下推論我認為你很有必要知道。
  • 看懂馬斯洛需求理論,父母就明白,為什麼不能因為作業打罵孩子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理論。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從低到高依次滿足的,如果低級需求沒有滿足,那麼就不會產生對上層的需求。也就是說,當人們當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不會對安全、社交、尊重等產生需求。
  • 對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在第幾層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根據這個理論模型,可以知道金字塔底部的就是最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說白了就是怎麼生存;然後依次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直至自我實現。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劉邦樣樣不如人,為何人才都向他聚攏?因他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可能一不小心,無師自通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何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該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五類需求,依次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級排列。
  • 【分享】馬斯洛的5個層次的需求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是動機理論中最有名的一種。根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一定的需求。  馬斯洛第一次介紹他的層次需求理論是在他1943年的一篇論文《一個關於人類動機的理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隨後他在他的著作《動機和個性》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 馬斯洛需求五層次理論及理論的應用
    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需求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比如看這部最喜歡的電影時,忍不住要上廁所,你會先滿足哪個需求?
  • 完整的馬斯洛需要理論
  •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是錯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想要認清自己關於人類自身的需求,很多人都知道,當代的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模型,來描述人的心理需求。在這眾多的模型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了。他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5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不過,按照馬斯洛的這個理論,我們其實還是很難確認內在動機。
  • 從一次小扭傷來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怎麼去醫院?要花多少錢?我今天上班怎麼辦?可以請年假嗎?我的年假要浪費在這嗎?今天的工作有著急的嗎?我怎麼那麼不小心?好想回家啊。要不要給我爸媽打個電話?好想找個男朋友,要不要發個朋友圈……」緩了緩,痛感減輕,慢慢活動了一下腳腕,可以正常行走。腦袋裡的想法都來不及多思考一下時,一場自以為驚心動魄的受傷之旅便有驚無險地度過了。
  • 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而且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都有一小段屬於它的回憶——在我們初入職場的時候,總有個人高談闊論;可我們就是記不清這個人叫甚名誰,正如我們只知道有一個叫做馬斯洛的人提出了一個有關需求的理論,但具體理論是什麼?有什麼用?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卻知之甚少。
  • 馬斯洛的學習理論
    首先,馬斯洛的學習理論相關思想可能會設題,我們來給大家詳述下:馬斯洛是人本主義的重要領導人物之一,而他相關思想的提出其實受到他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影響很大,而他所提出需要的最高層次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進一步創建了自我實現心理學。1.主張自我實現的人格觀。
  • 教育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教育基礎理論部分相對來說比較重要,也是之一。當我們在備考的時候拿到一個知識點,首先要進行考點的分析。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六六投訴京東的事件: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反思
    這足以說明忽視的做法對一個人的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對你視而不見,你一定很難受。馬斯洛需求理論給予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忽視的對應面是重視,對應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第四層:尊重需求。一、從馬斯洛需求理論:尊重需求,分析六六投訴的原因在這新的一次網際網路業內投訴事件中,作家六六投訴京東,引發了網絡熱議,在朋友圈以及都微博上都是熱門事件。
  • 王興和周鴻禕: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成功實踐
    一、創業者的演進王興做的三次創業項目,都是我喜歡的:校內網、飯否和美團。王興的校內網,來自於對Facebook(臉譜 或 臉書)的模仿,連路徑都是從大學校園開始,無奈初出茅廬的興哥,得不到資本青睞,最後只能以200萬美元廉價賣身。王興的飯否,來自於對Twitter(推特)的模仿。---新浪微博就是活著的飯否。
  • 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感情上的需要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