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魔剪」CRISPR或成鐮狀細胞貧血症剋星

2020-12-01 生物谷

基因編輯技術正在成為人類對抗疑難雜症的利器。

當地時間10月12日,一篇關於利用CRISPR-Cas9技術治療鐮狀細胞貧血症的論文,在美國學術期刊《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舊金山分校以及猶他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在體外成功修復幹細胞中的致病突變基因,給鐮狀細胞貧血症患提供了潛在的治療方法。

鐮狀細胞貧血症是一種遺傳疾病,由血液細胞中的基因突變引起,導致擔負運載氧功能的血紅蛋白分子黏在一起,使得細胞呈鐮刀狀,由此得名。這些鐮刀狀的畸形細胞會導致血管阻塞,無法為組織輸氧,從而引發貧血、疼痛甚至器官衰竭等症狀。

據統計,每年全球大約有25萬新生兒患有先天性鐮狀細胞貧血症。非洲裔美國人和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們長期受到鐮狀細胞貧血病的侵擾。人類已經與之搏鬥超過65年,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加盟,讓人類對抗鐮狀細胞貧血症有了新的武器。

所謂基因編輯技術指的是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改造」,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在醫學領域帶來顛覆性革命。CRISPR-Cas9是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被稱為「基因魔剪」。

近日發表的該研究正是運用了CRISPR-Cas9,思路很直接,即重寫骨髓的造血幹細胞中發生突變的基因序列,將致病突變基因修復掉。幹細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這樣一來,從理論上講,鐮狀細胞貧血症患者可以擺脫該疾病的困擾。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介紹,將使用CRISPR-Cas9「改造」過的幹細胞移植到小鼠體內後,研究組發現,這些幹細胞可以存活至少16個星期,同時沒有產生副作用的跡象。在小鼠體內的試驗釋放了令人欣喜的信號,意味著這一治療方法或許能在人體上適用。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步,因為這是第一次我們證實了幹細胞經過一定程度的編輯改造後,能對鐮狀細胞貧血症患者的治療有效果,」該論文其中一位作者Mark Walters如是說。Mark Walters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血液與骨髓移植項目(BMT)的負責人。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新基因組計劃(IGI)科技總監Jacob Corn透露,他們希望通過為患者重新注入「編輯」過的幹細胞,從而緩解鐮狀細胞貧血症患者的病情。但Jacob Corn 坦言:「在這種治療方法進入臨床治療之前,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但我們對此有信心。」

被研究者認為需要在投入臨床試驗前解決的問題之一是效率。目前,該研究的效率仍待提高。當研究人員從患者身上提取造血幹細胞,改造後在體外進行實驗時,有缺陷的基因的修復效率是25%。但當研究人員將同樣改造過的細胞移植到小鼠體內時,只有5%修復好的細胞能產生完好的血紅蛋白。

據外媒報導,未來五年內,Mark Walters將和Jacob Corn繼續合作,一起啟動早期的人體臨床試驗,檢驗這種新的治療方法。(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療法進展:鐮狀細胞病與地中海貧血症
    文 | 科學未來人 基因編輯法治病的案例可能會越來越多。最近美國兩家基因編輯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Crispr Therapeutics剛給一位密西西比州的患者做了基因編輯治鐮狀細胞病療法。今年2月份,德國一位患者也接受了基因編輯治β地中海貧血症療法。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這項被稱為「基因魔剪」的技術,還因其專利紛爭和倫理爭議而引人關注當地時間2020年10月7日,瑞典,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這種基因工具有著巨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且產生了創新的產物,並將導致開創性的新醫療方法。」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森(Claes Gustafsson)說。諾貝爾獎官方新聞稿中這樣描述:自2012年夏彭蒂埃和杜德娜發現CRISPR/Cas9基因「魔剪」以來,它們的使用量激增。
  • 「基因魔剪」技術的發展及前景
    文 | 藥渡諮詢劉恕團隊「基因魔剪」技術問世後引發全球風暴CRISPR/Cas9這項明星技術自2002年問世以來一直備受關注。融資情況方面,2018年全球TOP5基因編輯非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總額已超過10億美元。預計未來全球基因編輯相關公司融資額度將持續高漲。 疾病領域方面,基因治療的「觸角」已由最初的單基因遺傳性疾病延伸至更廣泛的疾病領域如腫瘤、鐮刀貧血症、血友病、愛滋病、B肝、遺傳性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等。
  • 「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是怎麼回事
    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疾病稱作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何謂「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鐮狀細胞貧血症是世界上發現的第一個分子病,因此也開創了疾病分子生物學先河。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公布最新臨床結果
    今日,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雙方共同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的1/2期臨床試驗數據,已被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接受,將在全體科學會議(Plenary Scientific Session)作為口頭報告公布。
  • 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究竟是怎麼回事?
    1910 年,一位男青年到醫院就診,他的主要表現是發熱與肌肉酸痛,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他所罹患的是當時人們尚未認識的一種特殊的貧血症,其紅細胞不是正常的圓盤狀,而是呈彎曲的鐮刀狀。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疾病稱作 " 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
  • 新聞背後|基因魔剪:基礎科學的革命力量
    2位女科學家因發現「基因魔剪」獲獎  二人共同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工具之一的CRISPR/Cas9基因剪刀,相關論文在2012年底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這項技術又被稱作「魔剪」,可以用來在遺傳物質的任何預定位點上進行精確切割,使改變生命密碼成為可能。藉助這個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致人貧血的鐮狀細胞對鹿而言很普遍,170年前謎團首次揭開
    這種貧血疾病就是後來被人所知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實際上,早在人類身上發現鐮狀紅細胞的70年之前,也就是1840年,類似形狀的紅細胞就在北美白尾鹿中發現。白尾鹿和後來的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有個共同點:紅細胞扭曲成鐮狀或其他異常形狀。距今超過170年,科學家一直未能解開這一謎團。然而,這種現象後來陸續在多種鹿身上均被發現。
  • 基因「魔剪」和乳腺癌的不解之緣
    CRISPR-Cas9已廣泛應用於操縱細胞培養和動植物基因編輯,包括腫瘤的研究和治療;而這項基因「魔剪」技術與乳腺癌之間也有著許多「不解之緣」。但在CRISPR-Cas9「魔剪」技術的背後,人們沒有忘記其他科學家的一些開創性工作,比如為基因編碼技術奠定基礎的「同源重組」研究。
  • 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治療
    據一份發表在《英國血液學期刊》中的研究報告指出,一種名為Pfaffia paniculata的南美野生植物萃取物,可以將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病患體內的鐮刀狀細胞,修復得更趨正常。在使用了該萃取物之後,細胞容積及構成也有所改善。
  • 新英格蘭: 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
    來自Nature 12月8日的消息,經過70多年後的今天,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提供分子治療。研究人員報告使用另一種基因編輯方法成功治療了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針對鐮狀細胞性貧血的根本原因,研究小組們報告了兩種有希望的開創性基因療法試驗的結果。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另一種形式的血紅蛋白(稱為胎兒血紅蛋白)的產生。
  • 新技術診斷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嚴重程度
    鐮刀型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Disease)又名鐮狀細胞貧血、鐮狀細胞性貧血,是20世紀初才被人們發現的一種遺傳病。這種貧血症患者的紅細胞不是正常的圓餅狀,而是彎曲的鐮刀狀。因此人們把這種病稱為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 鐮狀細胞貧血症新藥更新2期結果 顯著降低併發症風險
    諾華(Novartis)日前公布了其針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SCD)的新藥crizanlizumab(SEG101)在2期臨床試驗的積極事後分析數據。SCD是由於編碼血紅蛋白β鏈的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性血液疾病,會引起患者體內血紅細胞變成鐮刀狀,且不再具有彈性,導致毛細血管和小血管堵塞。SCD患者由於血液無法順暢流向器官,從5-6個月的嬰兒期開始便會產生不可預知和反覆發作的嚴重疼痛,嚴重影響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導致殘疾。VOC是發生在SCD患者身上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也是使患者不得不去醫院就醫的主要原因。
  • 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病
    這項新的研究發現這些經過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產生得到基因校正的紅細胞,因而能夠產生功能性的血紅蛋白。Bauer說,「我們認為我們的研究確定了一種可能治癒常見的血紅蛋白疾病的策略。將基因編輯與自體幹細胞移植結合在一起可能是一種治療鐮狀細胞病、β-地中海貧血和其他血液疾病的方法。」
  • 解藥|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 CRISPR技術來了?
    具體來講,ET-01療法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通過採集患者自體動員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在富集CD34+細胞群後通過前述技術編輯BCL11A基因的紅系增強子製成注射液。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 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2020-10-07]曾攬下多項國際大獎、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終於獲得諾貝爾獎。
  • 基因「魔剪」CRISPR「保護開關」:Cas9酶活抑制劑AcrIIA4
    通過對釀膿鏈球菌Cas9酶進行改進,科學家構建出一種新的鹼基編輯器CRISPR/Cas9,使得DNA基因切割成為可能。但為了更好地控制「魔剪」CRISPR/Cas9,科學家需要一種具有「抑制開關」作用的分子機制來抑制其酶活性,在最新的《Science Advances》雜誌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CRISPR先驅Jennifer A.
  • 帶你認識一下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導語:想要認識一下鐮刀型細胞貧血,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貧血,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這時候人體就不能運輸足夠的氧氣到組織內,從而引起的一系列綜合症。如果是因為正常原因導致的貧血,那進行相應的治療後可以很好地緩解這種情況,如果是因為鐮刀型細胞貧血症而產生的貧血,那治療可能就會顯得非常麻煩。
  • 改良基因魔剪助力精準治療耳聾 我們離徹底攻克遺傳性疾病還有多遠?
    今年1月份,Editas Medicine公司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治癒了先天性失明,這是CRISPR基因魔剪在遺傳病治療領域的突破,也為遺傳性耳聾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發現,毛細胞要行使傳導聽覺信號的功能,離不開一種叫作TMC1的蛋白。當編碼TMC1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毛細胞會逐漸退化和死亡,導致聽力喪失。
  • 當紅「基因魔剪」斬獲諾獎,相關公司股價大漲但挑戰猶存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有「基因魔剪」之稱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這個基因編輯工具擁有巨大能量,會影響到我們每個人。它不僅在基礎科學領域引發了變革,還產生了很多創新性成果,並將帶來具有獨創性的新治療方法。」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10月7日在新聞公報中說。
  • 鐮刀型細胞貧血會遺傳嗎?
    但是,貝安文文這次要說的可不是它,而是另外一種貧血症狀——鐮刀型細胞貧血。  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是什麼?  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是一種身體產生異常紅細胞形狀的疾病,紅細胞具有新月形或鐮狀形狀,這些細胞不會像正常的圓形紅細胞一樣,導致貧血(紅細胞數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