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解密社會的既定規則:賣弄人設、假意迎合已是標配

2020-12-06 陌小呆year

一頓刻板的開場,再議議男友和裙妝,千人一面,萬人一腔。少女感高仿,雕刻標準形象。每一種審視都像劊子手手裡的刀,一個女性成長要歷經多少風暴,做自己才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掀起了一陣熱議高潮,由李宇春操刀的這首《無價之姐》也開啟了單曲循環模式,歌詞很直白地披露了娛樂圈的一些不良現象,那一句「一個女性成長要歷經多少風暴,做自己才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是直擊女孩兒們的靈魂深處。

無論多少次好友的聚會,開場的序幕總是千篇一律。

說說男朋友的寵愛,聊聊今天的妝容和衣服,炫炫孩子的乖巧和優異。

無論什麼樣的選秀成團比賽,離場的形式也總是如出一轍。

一同啟程的隊友離開時,要流下難捨難分的眼淚;受到不善評論的抨擊時,要流下委屈的眼淚;就連獲得成功時,都要用開心的眼淚來掩蓋內心的激動與興奮。

寧靜曾在採訪中說道:「女生一哭你就會心疼她,隊友輪流哭,把眼睛都哭紅了,我在想這是為什麼呀?然後我馬上就會檢討自己,為什麼我還不哭?」

藍盈瑩在比賽結束後也問工作人員「我是不是太冷血了?周圍的姐姐哭倒一片,我就一點感覺都沒有。」

哭似乎成了一個人合群的標配,不哭的人往往會受到更多來自外界的質疑。當整個團隊都沉浸在悲傷或者興奮之中的時候,如果你無動於衷地選擇做一個局外人,那你就很有可能成為不被這個團隊所接納的異類,讓社會覺得它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就講述了主人公莫爾索,一個孤單、無情、荒謬甚至麻木的局外人,既沒有順從既定的社會規則,也沒有假裝迎合,於是在荒誕的世界的壓力下,他以生命的結束告終

《局外人》的主旨可以被概括為一段現在看起來很荒謬,但在當時被視為社會規則的這樣一個結論:無論這個人他的內心是如何善良,無論這個人他是否堅持做了自己,在他母親的葬禮上不哭泣的人,都有被判處死刑的可能。

主人公莫爾索收到了養老院發的一封電報,一封關於他母親逝世的電報。於是,他請假並頂著炎炎烈日搭乘公共汽車前往距離八十公裡遠的養老院。

徒步行走了兩公裡到達養老院後,他迫切地想要見到過世的母親,卻被告知要先與養老院的院長見一面。院長的滔滔不絕讓他心不在焉,他拒絕了打開棺蓋瞧一瞧母親的建議。

在停屍的小屋裡,他聽著養老院的看門人侃侃而談,他喝了一杯牛奶咖啡並抽了根香菸。

守靈的時候,他沒有哭,在強烈的燈光照射下,他陷入了沉睡。葬禮上他也沒有哭,他很平靜地看著母親的朋友哭得滿臉淚水。葬禮的第二天,他去了遊泳館遊泳,和女友瑪麗約會並看了電影。

女友瑪麗問主人公莫爾索是否願意和她結婚,莫爾索說願意,瑪麗又問莫爾索是否愛她,莫爾索說不知道,但是他願意結婚。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漠不關心的人,也會安慰因丟了狗而傷心的鄰居,這樣一個無動於衷的人也會為了朋友挺身而出。

當主人公莫爾索和他的朋友雷蒙以及女友瑪麗去沙灘遊玩時,碰到了雷蒙的對頭。他的手裡握著刀,刀尖的寒芒向莫爾索逼近。烈日的暴曬,熱浪的擠壓,或是內心的煩躁讓莫爾索失去了理智,對著雷蒙的敵人開了四槍。

身陷囹圄的莫爾索並不知道這將是他生命的終章。

莫爾索本來罪不至死卻得到了處以死刑的宣判,導致這樣的宣判的催化劑卻是因為他將母親送去了養老院,因為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因為他沒有開棺見母親最後一面,因為他在停屍房抽菸喝咖啡,因為他沒能第一時間說出母親的年齡,因為他在母親葬禮的第二天就去和女友約會。

整個審訊判決的過程中,莫爾索堅持不說謊話。在他看來假話和那些與真實無關的東西都是謊話,他不曾流露任何情緒,對一切都是無所謂的態度。對他而言就是「人間不值得」,他努力去做了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於是他不再堅持,不再執著。他快樂地做著自己,卻違背了既定的社會規則。

莫爾索沒有足夠的薪水去贍養他的母親,與此同時他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陪伴母親,於是他將母親送去了養老院,那裡有年齡相仿的人與母親作伴,他們可以興致勃勃地探討過去的種種。加之養老院距離莫爾索上班的地方路途遙遠,因此他很少去探望他的母親。

可是在當時的社會看來,將母親送去養老院並長時間不去探望似乎是一件不孝順的事情,一件難以讓人接受的事情。

在過去,在我們看來,養老院裡住著的老人都是可憐無助的,他們有的親人尚健在卻被安置在養老院裡無人看望,他們住在養老院卻得不到很好的照顧,生活環境也許是惡劣的。可是現在呢,養老院的環境設施在逐漸完善,閱讀室、棋牌室、書畫室、衛生室等等,應有盡有。此外,時常有義工去給老人們送去歡聲笑語或者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瑣事。老人們的飲食由營養師進行搭配,老人們的健康由醫護人員實時監控。

很多老人甚至主動要求住到養老院,因為那裡有志同道合的夥伴。

至於莫爾索為什麼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痛哭流涕,為什麼有心情聽看門人誇誇其談?為什麼有心情喝咖啡、吸菸,為什麼不去見母親的最後一面,又為什麼在母親葬禮的第二天就和女朋友約會。我只能說每個人對待感情的方式不同,對待離別的態度也不同。

葬禮上不哭泣並不代表莫爾索不傷心,在聽看門人高談闊論時,莫爾索心不在焉,和女友約會也並不能代表他的內心不會思念母親。世俗用既定的社會規則去衡量莫爾索的一言一行,於是表露真實自己的莫爾索被世俗認定為一個異類,一個應該被處以死刑的不合群的人。

在我們有意識之後,似乎對這個世界的約定俗成來者不拒。高興的時候要展露笑容,難過的時候要嘴角下壓,糾結的時候要眉頭微皺;受傷的時候要表現得楚楚可憐,獲得成功的時候要擺出謙虛的姿態,歷經生離死別的時候要痛哭流涕。一旦身邊的誰沒有按照這樣的約定俗成,我們都會下意識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

一個人可以毫無波瀾的經歷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可以淡然的看待成與敗、好與壞,於是大多時候他成了不被諒解的局外人。

當離死亡如此之近的時候,莫爾索有了解脫之感,他盡情地宣洩著自己的情緒,他想要從頭再來一次,甚至他已經做好了重頭再來一次的準備。

「因為希求善始善終,因為不願意被視作另類,因為想要獲得圓滿的功德」,莫爾索在生命的臨終渴盼著行刑日的到來。當莫爾索的人生重頭來過,他也許會假裝合群以求得不被視作另類,以求得收穫圓滿的功德。

在面對社會之中那些木已成舟的規則,有的人奮起抗爭,有的人唯唯諾諾,有的人虛與委蛇,最後,都以生命的結束畫下句點。

寧靜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覺得大部分人都在裝,要裝我們很有集體意識,裝的自己也很合群的樣子,有時候是需要裝的,裝著裝著就習慣了,覺得居然融入了這個集體。」

這就好比自己給自己立了一個人設,擁有類似人設的人能更融洽地相處,擁有討喜的人設能獲得更多人的喜愛。

就好比設立學霸的人設,在玩的時候也要放本書在一旁假裝自己時刻在學習,時不時就要引經據典;就好比設立吃貨的人設,明明對食物的欲望並不強烈,卻裝作狼吞虎咽的樣子,流露出幸福滿足的神情,更甚者只是發一張食物的擺拍以塑造自己怎麼吃都不胖的形象。

單純人設、耿直人設、好男人人設等等,可是一個人並不能一直保持著同一種狀態。這一秒他可能是個耿直男孩,下一秒他也有可能是個害羞的男孩,上一秒她是一個美食的熱愛者,這一秒她也有可能難受到不想吃任何東西。人不可能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人設,同樣一個人設一旦設立也很難保證它不會崩掉

戚薇在《親愛的請放鬆》節目中就坦白地說道:「自己不能有人設,因為只要你這個人一旦設立,就很容易塌,你扮演任何東西都有殺青的一刻和你極度疲勞到不想做的那一刻,只要你不做自己,總有一天會崩,所以要一直堅信的做自己。」

在既定的社會規則下,能夠堅信的做自己並不容易,因為你可能在不經意間就成了一個另類。

郭麒麟有一段相聲是講他的愛情觀的,他說:「什麼是愛情啊?就是簡單的我喜歡你,我想跟你在一塊,天天一塊吃飯、一塊工作、一塊生活,這叫愛情。我因為你希望能得到一些什麼條件,那不是純粹的愛情。這個人有什麼那都不是我需要的。」

這樣的愛情觀是曾經我們每個人都持有的,可是有一天你突然發現,秉持這樣的觀點的人只剩下了一小部分人,大多數人更看重了物質的需求,大多數人只是找尋了一個一起搭夥過日子的人,而堅持簡單的我喜歡你的這一小部分人便被視為天真的、可笑的。

甚至很多這一小部分之中的過來人,那些堅持和我喜歡的人在一起卻過著窮苦的生活、物質得不到滿足的人,常常會反過頭來勸誡那一小部分還秉持這樣觀點的人,物質條件上的滿足才能保證精神上喜歡的持久。於是,聽上去很有道理,然後我們又逐漸順從了這樣的愛情觀,順從了這個社會既定的愛情準則。

當假裝合群成了既定的社會規則,違背規則的局外人便成了不被諒解的異類。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個時刻接收到來自外界異樣的眼光,察覺到來自外界強烈想要同化你的毫不掩飾的侵略欲望。

你堅持地做自己還是假裝融入這個集體,這是每個人自由意志的體現。你奮起抗爭的結果也許是柳暗花明,你假裝融入的結果也許是每時每刻深深的折磨。

做一個假裝合群的人還是堅持做自己的局外人,這似乎從韶華到年邁都在困擾著我們,但是追求幸福才是最要緊的,不是嗎?

相關焦點

  • 《局外人》中的陽光意象:社會意識形態下的荒謬審判
    默爾索只是不願違背自己的心願,拒絕說謊,只想做真實的自己,他敢用一己之力對抗荒誕的社會,縱使身死,也不向世俗低頭,去迎合社會遊戲規則。整篇小說充滿了令人炫目的陽光,默爾索始終在陽光的籠罩下,感受到來自陽光的壓抑,威脅,並試圖擺脫陽光的控制。
  • 靠什麼打破既定規則?網友評論一針見血
    要說網友的智慧聚集地會在哪,那當然就是每篇新聞熱點後面的評論區了~大家好,精彩神評論又和大家見面啦~一起來看看,對於下面的熱點話題【靠什麼打破既定規則~】,網友們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神評論呢~如果你有更獨到的見解,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全系標配
  • 《社會觀察》:「維基解密」是福還是禍
    試想,在阿桑奇的這個透明的世界裡,以真相、透明的名義,如果把每條街、每個家庭的每間房都安上攝像頭進行實時轉播(技術上已可能),阿桑奇還要嗎?不過阿桑奇的「革命行動」,至少讓希拉蕊們以後動輒以「言論自由」的高調指責別人的時候,要三思而後開口。
  • 加繆的經典之作《局外人》是如何誕生的
    這是堪與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相媲美的《局外人》的著名開篇,其實加繆早在1938年8月的手記中就已寫好,後來決定把這幾句話用在小說開頭,一字未改。1937年7月,加繆離開阿爾及利亞去馬賽度假,隨後又去了巴黎,在遊玩間隙寫下這樣一條手記:「一個男人,在人們通常視為人生大事的地方(婚姻、社會地位等等)尋找人生,然後某天在翻閱一本時裝目錄的時候,突然醒悟他對於他自己的人生是怎樣的一個局外人……」這正是《局外人》這部新小說的內容核心。
  • 林肯飛行家,靠什麼打破既定規則?
    全系標配3.0T 6缸發動機、全系標配7座、入門價比ABB同級競品便宜近十萬,成都車展上以628,900元至823,800元預售價發布的全新林肯飛行家,有很大概率改寫國內中大型豪華SUV的市場格局,並成為林肯品牌全新的爆款車型。
  • 《局外人》:加繆,什麼是局外人,隨波逐流,對什麼都無所謂
    《局外人》:加繆,什麼是局外人,隨波逐流,對什麼都無所謂默爾索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一個局外人,什麼是局外人?隨波逐流,對什麼都無所謂,包括對於自己的前途和利益,都無所謂,哪怕是媽媽去世,他也在守靈的時候,抽菸喝咖啡,和別人聊天,昏昏入睡。
  • RDV時間·北京|李洱×苗煒:作為「局外人」的加繆
    加繆在《局外人》中凸顯的世界的冷漠性、人與社會的分離已成為現代人的常態。》緣起 加繆進行《局外人》創作前,曾寫過一篇名為《快樂的死》的小說,其故事與《局外人》非常相似,主人公名字也幾乎一樣。
  • 史蒂芬金 x HBO《局外人》:偵破超自然連環謀殺案
    其實這不僅不是敷衍,而且正是《局外人》的特別之處——它既不是純推理劇,也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奇幻劇。 《局外人》拒絕被歸入常規類型,它是用現實主義的風格講述奇幻故事。
  • 男人是真情還是假意,答案藏在「頻率」裡,別不信
    男人是真情還是假意,單從表面來看,並不能得出最準確的答案。女人若真想看穿男人的心思,還得從細微之處入手,其中最不能忽視的,就是頻率。兩個人在一起,做任何事情都會產生一種頻率,這種頻率雖然無形,卻是愛情最好的見證。男人是真情還是假意,答案藏在「頻率」裡,別不信。江心瑤是很喜歡梁智明的,當初為了追到梁智明,她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 中科大解密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
    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開了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的秘密。成果日前發表在 《自然·神經科學》上。
  • 我軍談優勢項目被俄取消:望俄按既定規則競賽
    劉英說,「裏海賽馬」為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的海軍陸戰隊和觀摩競賽的各國軍隊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良好機會,中國海軍陸戰隊代表隊有決心、有能力,以高昂的士氣和精湛的技能,充分展示軍事訓練水平和國產武器裝備性能,為圓滿實現這次國際軍事比賽的目標做出應有的努力,希望競賽組委會能夠按照既定的競賽規則和課目設置,充分體現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行動的本質特點與基本規律,水陸並重,全面、客觀、公正地檢驗各參賽隊的實力與水平
  • 人設與陪伴經濟學:如何排解95後無處不在的孤獨和焦慮
    說白了,在學校和職場,人們不也活在一個個「人設」的面具之下嗎?不同的是,現實中的「人設」帶有強烈的功利性,每個人都想營造好學生、好員工、好同事的形象;反而是在虛擬世界中,人們能夠自由地追求真心認同的人設。社會流動性降低,95後的身份認同通過虛擬方式實現隨著經濟增長逐漸放緩,社會流動性一般都會降低。
  • 當心商業造詞給你"人設加身"
    從「佛系青年」到「隱形貧困」再到「積極廢人」,本應該充滿朝氣的年輕人,在網絡中已然形成了就算「被同齡人拋棄」一回又一回,也不爭不搶,安於現狀的「佛系」人設。存活在網際網路社交媒體上的年輕人「新人設」之所以能夠火爆網絡,與「共鳴」分不開,每一個「人設」的出現,都會引起一片「是我」的響應。
  • 【安徽日報】中科大解密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
    本報訊(記者 陳婉婉)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開了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的秘密。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
  • 《總有驕陽》蘊含的人生哲理,勇敢打破既定規則,人生需要多嘗試
    雖然前方的路還是未知,但在經過痛苦的洗禮和打破規則的重新選擇,我相信他後面的路一定會走得很堅定。好在陽光永恆,希望永恆。他才知道「不負責任」並不是所有事情的解讀,曾經自己認為的規則在現實社會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後來不忍心看到路士和露絲那麼痛苦和無助,也因為過去的經歷深深地影響著他,他主動拿起手術刀請求幫路絲墮胎。也正是因為這次經歷讓他感悟到了更多的責任和擔當,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選擇和初心。最後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並選擇回到了孤兒院,去完成他未了的事情。
  • 三星Galaxy Fold評測:打破既定規則,全新顛覆的開始
    打破既定規則,Galaxy Fold是全新顛覆的開始Galaxy Fold是人類徵服的證明,在前進的道路上,它再次證明了我們曾經幻想正在變成現實。過去,消費電子產品的體積受到了屏幕尺寸的桎梏,當你需要大尺寸的視野,往往就需要忍耐更大的機身。
  • 《解密》英文版上市 創國內作家海外出版奇蹟
    而僅昨天一天,《解密》就成功打破中國作家在海外銷售的最好成績,躋身亞馬遜前10000名,目前排名第6102位,之前的中文作品最好排名是49502位。此外,《解密》收錄進了象徵榮譽的「企鵝經典」書系(penguin classics)。在此之前,該書系只收錄了魯迅、錢鍾書的作品,麥家成為被該書系收錄的中國當代作家第一人。
  • 丁真吸菸,人設崩塌?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與個人隱私
    第一: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作為理塘旅遊大使,丁真也屬於社會公眾人物,他一言一行都會被關注,自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獲得了被關注的紅利,就要承擔責任,這一點無可厚非。丁真就是因為走紅,而獲得了工作和學習的機會,而理塘縣也因為丁真的走紅,從一個剛剛脫貧的縣城,而成為旅遊熱門景點。
  • 《鼠疫》,這一次我們不是局外人
    一座20萬人口的小城市,鼠疫的突然來襲,奪去了成百上千人的性命,並改變了整座城市的行政管理、社會秩序 作家『我』以『局外人』的視角嘗試客觀公正地記錄20世紀中期發生在法國小城的鼠疫災難,主要人物有醫生裡厄、本地公務員格朗、來自外地的記者朗貝爾和一位名為塔魯的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