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億年前,生命從一鍋熱氣騰騰的湯裡開始萌芽,經過漫長的進化,從單細胞動物到多細胞動物........直到人類的出現並走到了今天,可能只是緣於一個巧合,也可能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物種想要存續,就需要一代代的優化自身,適應環境,這都有賴於遺傳信息的精準傳遞,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基因,但是在每次傳遞過程中都會有一定概率的丟失或者變化,出現基因突變,雖然絕大多數突變都屬於無效變異,不會影響到什麼,但是也有一下部分的突變會引發疾病導致死亡,更有一小部分可能開啟進化的密鑰成為超能力者,比如X戰警,綠巨人.......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嘌呤這個進化的推手,嘌呤是生命用於供應能量、調節代謝的最重要物質。
嘌呤在哺乳的體內會逐漸代謝為尿酸,再在肝臟尿酸鹽氧化酶的作用下分解,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和諧。但是,在上千萬年的某個時間節點,人類的祖先忽然發生了基因突變,這次的基因突變沒有讓祖先成為超能戰士,只是將尿酸鹽氧化酶給突變沒了。造成直接的後果就是尿酸鹽無法被繼續分解,只能藉助腎臟,腸道等排洩出去。
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者先別激動,暫且不要咒罵這次突變,實際上這次突變是上天送給人類的禮物。因為尿酸鹽氧化酶的功能喪失,尿酸排洩減慢,身體就會得穩定而持久的尿酸濃度。
要知道,尿酸其實是體內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體內一些毒性自由基,在抗氧化,神經保護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後來因為過多成為身體的負擔,畢竟尿酸也曾經是一個好尿酸。這也就是在當今社會,為什麼尿酸並沒有給人留下什麼好印象的 原因,痛風患者更是對尿酸深惡痛絕,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尿酸還是有好處的。舉著馬札的痛風患者,可以放下馬札了,我並沒有美化尿酸只是有一說一。
還是那句話,尿酸是好尿酸,但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水滿則溢,再好的尿酸一旦太多了,超出你身體需要的太多了,就會形成細小沉澱從血液中沉澱下來,堆積在關節,腎臟等等地方,一旦堆積的量達到一個界限了,讓你痛不欲生的痛風就發作了。而偏遠的關節,比如腳趾,就越容易最先堆積到極限,這個就很好理解了。
舉個簡單例子,人體的血管就好比是黃河,尿酸就黃河中的泥沙,奔騰的黃河從黃土高原衝下來的泥沙,隨著河流的平緩泥沙就逐漸的沉澱,就形成了地上懸河的奇觀,而黃河入海口的地方則堆積出一大片的三角洲。而我們的大腳趾就相當於入海口那片三角洲。
尿酸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痛風患者的朋友,也不用惡狠狠的要將尿酸全部剔除身體了吧?尿酸正常濃度下是有保護作用的。那么正常濃度是多少呢?這裡需要劃重點了:尿酸在男性不應超過420μmol/L、在女性不應超過360μmol/L,要牢牢記住這個知識點,考試肯定會考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