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鯨魚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桌球、太極、打拳擊……帕金森患者的業餘生活也太豐富了吧!
不少人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印象可能停留在「抖手」上,帕金森病的診斷也主要著眼於運動遲緩、肌強直和靜止性震顫這三大核心運動症狀上,但帕金森病患者實際上還會受到不少非運動症狀的困擾。
圖1 典型的帕金森病患者
嗅覺減退讓患者無法再享受美食的香氣;睡眠障礙叫人晚上睡不著、白天又很困;自主功能障礙讓人出現便秘、尿急尿頻、體位性低血壓等症狀。
有這麼多困擾,自然心情也不會怎麼好,帕金森病患者還更容易出現抑鬱、焦慮、冷漠和精神疾病,認知功能同樣有可能會出現下降,其他症狀還包括疲勞、流口水、吞咽困難、發聲困難等——從「抖手」到「抖音」,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真是多的讓人憂愁。
圖 2 運動是帕金森運動症狀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
運動對於帕金森病的的症狀改善和延緩進程具有重要作用,如打太極對改善患者的平衡具有獨特的優勢。不過,這項研究也坦承,打桌球並不能讓患者的非運動性症狀和心理狀態相關評分得到改善。
那麼,運動真的對非運動症狀毫無辦法嗎?這倒不一定!一項新的研究披露,想要改善帕金森的非運動症狀可能要從打拳擊開始!
註:完整的研究準備在4月舉行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AN)(這個會議可能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取消)發布。
玩拳擊,組團打架改善非運動症狀?
圖 3 AAN 2020又有新研究披露
這項來自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研究發現,參加非接觸式拳擊運動的帕金森病患者的疲勞、抑鬱和焦慮等非運動症狀較沒有參與運動的患者有了明顯的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研究人員指出,醫生知道運動對於帕金森病患者有好處,可以延緩疾病的進展,但是運動種類實在是太多,在向患者推薦運動的時候常常不知所措。
圖 4 研究人員Danielle Larson
為此,研究人員專門為帕金森病患者量身定製了一種非接觸式拳擊運動Rock Steady Boxing(RSB)課程。這一時長90分鐘的課程通常從伸展運動和心血管運動開始,隨後則是腳部運動和障礙物踏步,課程還包括快走或跑步。
在拳擊部分的課程中,患者會使用懸掛式的沙袋。這一計劃適合所有的患者,無法健步如飛的患者可以放慢速度,在繞過障礙物時會得到協助。即使是需要助行器的患者也可以參與,在開展這一計劃的中心有醫生和工作人員協助,以避免運動相關的傷害。
目前,全世界有871個RSB中心正在為43500名患者服務。研究人員使用問卷調查訪問了2054名帕金森病的患者,其中1709名患者符合分析條件,1333名患者正在參與了RSB計劃、166人參與過RSB計劃,210名患者從未參與過這一計劃。RSB計劃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9歲,男性站59%,96%為白人。
患者接受了帕金森患者生活質量問卷(PDQ-39)的調查,這一問卷評估了日常生活中帕金森病對於患者功能和幸福感的影響,得分越高、狀況相對越差。
此外,研究人員還使用了運動自我效能感(SEE)量表評估了患者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越積極參與運動。
圖 5 打拳擊的患者Eric Johnson
結果發現,在目前正在參與者項目的患者中,70%報告了其社交生活得到了改善;許多患者的非運動症狀,如疲勞(63%)、害怕跌倒(62%)、抑鬱(60%)和焦慮(59%)也得到了改善。在之前參與過這一項目的患者中,也有超過50%的患者報告了這些非運動症狀的改善。PDQ-39問卷評分的結果也與之一致。
與未參加的患者相比,目前正在參與這一項目的患者PDQ-39的平均得分較低(25 vs 32分, P <0.01),提示這些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好。而之前曾經參與過這一項目的患者分數較目前正在參與的患者要高,提示狀態較差。
SEE量表的評估結果也發現,目前正在參與RSB項目的患者評分更高(54 vs 48分, P <0.01),說明患者更願意參與運動。
對於帕金森病相關的運動症狀,20%-40%的患者報告他們的症狀有所改善,但並未超過50%。患者認為參與這一運動後震顫等運動症狀並沒有改善。
不過,即使如此這一課程還是很受參與者歡迎,他們在課程中找到了朋友,收穫了友情和團隊合作精神。99%的目前參與者和94%參與過這一課程的患者表示會像其他帕金森病患者推薦RSB計劃。
圖 6 Rock Steady Boxing計劃
要運動,不要覺得光靠吃藥就有用!
圖 7 Michael S. Okun教授
美國佛羅裡達健康大學神經病學主任Michael S. Okun評論認為,這一研究提示參加RSB課程可以改善患者的非運動症狀和生活治療,但需要注意這一研究主要基於調查手段,因此對這一結果需要謹慎解釋。
這一結果其實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已經有許多研究已經表明運動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和生活質量,拳擊也有相似的好處也很正常。
圖 8 Anna DePold Hohler教授
目前的研究已經發現氣功、太極、舞蹈、瑜伽等運動都有望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非運動症狀,甚至正念、音樂、按摩、水療、針灸等手段也成為了帕金森患者治療非運動症狀的可選之策。各種運動的效果可能有所差異,但動起來似乎總是比一動不動要好。
美國塔夫茨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教授Anna DePold Hohler也指出,此次研究的結果能夠鼓勵患者參與RSB計劃,應該儘早啟動類似的計劃並持續下去。
往期精彩文章
優秀!中國人最擅長的這2項運動,能有效改善帕金森運動症狀
我得帕金森了嗎?JAMA:玩個手機就告訴你!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2016).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中華神經科雜誌,49(4),268-271.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4.002.
[2]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2014).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三版).中華神經科雜誌,47(6),428-433.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4.06.017.
[3] Armstrong MJ, Okun 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 A Review. JAMA. 2020;323(6):548–560. doi:10.1001/jama.2019.22360.
[4] Pauline Anderson. Boxing Helps Knock Out Nonmotor Parkinson's Symptoms. March 04, 2020. Medscape. Accessed at: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26229 on 2020-03-06.
[5] Xu X, Fu Z, Le W. Exerci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 Int Rev Neurobiol. 2019;147:45–74. doi:10.1016/bs.irn.2019.06.003.
[6] Subramanian I.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and Exercise in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t Rev Neurobiol. 2017;134:1163–1188. doi:10.1016/bs.irn.2017.05.037.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本文作者:鯨魚
責任編輯:章麗
文章已於修改
原標題:《這項運動不僅讓你變得強壯,還能改善帕金森非運動症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