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萬多名小學生被要求養蠶體驗生命,家長滿城找桑葉

2021-01-07 澎湃新聞

小朋友拿著放大鏡觀察蠶寶寶吃桑葉。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傳說,每年春暖花開的四五月份都會讓一批杭城家長為之色變……

家長陳媽就狠狠地體驗了一把這四五月養蠶時間的「桑葉荒」。前幾天,她又在某寶上下了一單「桑葉」:「家裡的蠶寶寶又快沒口糧了!」

真的,太多媽媽在為家裡新入住「小客人」的一日三餐擔心。「我在朋友圈裡發了張家裡蠶寶寶的照片,N多朋友都跳出來,好像全杭州的三年級小朋友都在養蠶,全杭州的家長都在為找不到桑葉糟心。」

蠶寶寶請進家門,媽媽們出動保證其口糧

二十多條蠶寶寶是半個多月前入住陳媽家的。「兒子三年級,科學課上有個作業,要寫觀察日記。」科學課配套的學具袋裡,就有蠶卵。但這些比芝麻還小的蠶卵,放了好多天都沒有動靜。「我們等不及了,就自己上網買了孵好的蠶寶寶。」

「口糧」桑葉也得自己找。「小區裡根本沒有桑樹,菜場也沒有,為了這麼幾片葉子去農村汽油費還划不來呢!」不過,班裡為了桑葉「拼命」的家長不少,變身福爾摩斯在杭城四處偵查桑葉下落,有去公園裡偷摘的,有輾轉找在農業科研單位的朋友要的,有驅車四五十公裡去農村找的,五花八門。

「城裡找桑葉太不容易了!」另一位家長張媽有一段血淚史。家裡唯一養過蠶、見過桑樹的外婆擔當了大任,在小區裡外找桑葉,真的摘回來不少。沒想到,蠶寶寶們歡天喜地地吃了桑葉後,通體變綠,一命嗚呼。原來,桑樹上打了農藥,蠶們中毒身亡了。

後來,陳媽聽「大師」指點,上網買桑葉了。「1200克二十塊左右,吃一周還有多,買一次幾個同學分一下。」省了找桑葉的力氣活,但麻煩還沒有結束——蠶寶寶一周的口糧要用保鮮袋裝好放冰箱裡,維持新鮮和爽脆的口感,為了防農藥,要把桑葉洗淨,晾乾。

在採訪中,不少媽媽還吐槽說,學校讓孩子來養蠶,寫觀察日記,但照顧蠶寶寶的任務,後來幾乎仍是落在了家長肩上,有媽媽為了蠶寶寶長得快些,每隔幾小時定時餵食,半夜也不落下,定好鬧鐘起來喂。

「小朋友想到了就去看一下,沒想到就不管。如果真讓他養,蠶寶寶要飽一頓餓一頓了!」為了蠶們有固定的食物供給、順利地結繭,陳媽還是主動擔起了餵食、清理蠶砂的重任。「真要讓孩子通過養蠶培養能力,我看也沒太大效果,我覺得就是讓小孩養得開心,有這麼個經歷吧。」

「我們小孩幼兒園也發了蠶寶寶。」家長寶媽說,幼兒園很貼心,怕家長找桑葉有麻煩,每周三都會發一大包,夠吃一周的。「其實我覺得,在學校裡老師同學一起養的方式也不錯,也能觀察到蠶寶寶的生長過程,體驗到生命教育。是不是有必要每個學生都要養呢?」

養蠶的好處有哪些,家長們清楚嗎?

養蠶,是三年級科學教材的「規定動作」。

杭州市長壽橋小學科學老師餘文衝告訴錢報記者,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材的第二單元有《動物的生命周期》課程,就是以蠶寶寶的一生為例進行教學的,包括「孵出的新生命、生長變化、蛹變成了什麼、生命周期」等等。

我們先來算一筆帳,按杭城三年級小學生2萬多人計算,如果每人養10條,三年級學生養的蠶寶寶有20多萬條。不過不要被這個數據嚇到了,在老師們看來,養蠶是相當有好處的,而且每個孩子都應該參與。

「從學科領域講,養蠶可以培養孩子探究精神,可以引領學生在課外進行有目的的、系統的、持久的觀察和實驗,提升探究能力。」餘老師分析,再從人文角度來講,養蠶的過程還可以培養孩子珍愛生命。孩子們親身體驗蠶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認識生命的神奇與偉大,這也是生命教育很好的一課。

有家長建議能不能孩子們在學校一起養,餘老師說,其實養蠶,是個很好的親子活動。「通過家校溝通,家長可以對孩子的飼養進行指導,還可以請家長在陪伴孩子養蠶過程中,記錄或拍攝孩子特別突出的表現及時鼓勵、表揚孩子,這是讓孩子與蠶寶寶一起成長很好的機會!」

在杭州市天長小學科學老師陳甜看來,只有自己獨立養過了,才能看到很多細節的東西。背誦概念是很簡單的,但在小學階段,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去感受,去體驗。老師在上課時,也會在實驗室裡同步養,但時間上還是不夠的,更多的觀察和體驗需要在家裡完成。養蠶前後要持續近一個月時間,要每天持之以恆地照顧這些「小東西」,如果孩子能夠獨立完成養蠶活動,是很鍛鍊能力的。

科學課要養的蝸牛、蚯蚓、金魚、蛋孵小雞等,其實包含的都是這個理兒。另外,在家裡,除了養些小動物觀察,科學老師們說,種植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記者了解到,其實這幾年,很多學校都考慮到學生找材料有難度,在科學材料包裡都備好了,有些學校還和農業科研部門合作,為孩子和家長提供方便,比如不少學校每年都聯繫專門機構進行桑葉定期配送。

蠶寶寶的「口糧」哪裡找

有些小學校園裡會種一棵或幾棵桑樹,但是數量不多,在養蠶的小朋友可以詢問下學校的老師。

城區裡幾乎找不到大片的桑樹林,但是郊區有不少,休息天可以去個農家樂玩,順便帶點桑葉。

街道綠化的樹是沒有桑樹的,在西溪溼地、植物園、八卦田等地有桑樹,但是都不多,而且也不允許採摘。

省農科院、浙大華家池校區、紫金港校區有大片的桑樹園,但這些都是供科研用的,同樣不允許採摘。

絲綢博物館和浙江大學特種經濟動物系有個合作項目,可以購買養蠶套餐,桑葉是統一配送的,但是今年絲博閉館改造,明年五一左右可以去諮詢。

浙江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高級實驗師葉愛紅說,一般來說,蠶寶寶吃桑葉就可以了,不過現在還有一批香腸式的人工飼料也可以代替。有些蠶飼料裡含有食用色素,蠶寶寶吃了後吐出來的絲也是彩色的。

有些爸媽養的蠶寶寶,吃的是普通的桑葉,結的繭卻是「土豪金」,這是怎麼回事?浙江大學特種經濟動物系的陳玉銀教授說,這些結黃色繭的蠶寶寶,是他們通過育種手段培育出的新品種,是能結天然彩色蠶繭的蠶,除了黃色,還有紅色、綠色等等,這些蠶寶寶的基因和吐白絲的蠶寶寶不一樣,它們有個特殊技能,可以把桑葉中的色素轉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科學課讓孩子養蠶並觀察 家長苦惱:桑葉9元錢500克
    原來,小學科學課有一項讓孩子們養蠶並觀察其一生成長的課程,孩子們的樂趣不少,但是家長們的煩惱也接踵而來,僅是找桑葉,就能激發全家人春季總動員。  天府早報記者調查發現,成都一些公園、小區有種植桑樹,但是不少家長還是一葉難求。而購物平臺的桑葉生意也非常火爆,一店鋪售價9元錢500克的桑葉,月銷量竟然達到了3萬多筆。
  • 孩子養蠶桑葉難覓 家長疑惑「為何不拿桑樹做綠化」
    浙江在線04月26日訊「哪裡有桑葉?我們家的蠶寶寶嗷嗷待哺呢!」「小區旁的那棵桑樹被摘得全裸了。」……春暖花開,正是春蠶生長的好時節。這幾天,記者的朋友圈裡被蠶寶寶的口糧——桑葉給刷屏了。在19樓等本地論壇,也有諸多家長「求桑葉」的帖子。  在寧波,很多小學生會養蠶寶寶。對家長來說,上哪找桑葉可是件頭疼的事。
  • 如何陪孩子養蠶,秘訣全在這兒啦!
    但是對於不少小學生家庭來說,就得操心伺候一個「小祖宗」-白白胖胖的蠶了!今天,準備了這份養蠶技術貼,就來給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支招解憂了。01怎麼給蠶寶寶備「糧」安家?哪兒有桑葉?1. 到公園和校園裡摘。2. 在學校門口的萬能小賣部買。3. 淘寶買大包裝。桑葉怎麼儲存桑葉?
  • 科學老師為什麼要我們養蠶
    目前,基本是蠶寶寶們吐絲結繭的時候,所以,《成長讀本》最近收到的關於蠶的問題特別多。  這期科學話題,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科寵」(科學課寵物)——蠶。  如何肉眼區分公蠶母蠶  蠶,敢作為三年級(下)科學課本「動物的一生」這一章節的動物代表,當然不會是簡單的傢伙。  一說到養蠶,人們通常會想起江南水鄉人家。
  • 科學網—蠶吃桑葉我吃葚
    中國是種桑養蠶的發源地,絲綢技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創造,是獻給世界的禮物。元代有一部農學著作叫作《農桑輯要》,其中記載了大量種桑養蠶的生產技術。書中提到:「桑種甚多,不可遍舉,世所名者,荊與魯也。荊桑多椹,魯桑少椹。」山東地區的桑樹桑葚較少,但是桑葉質量高,是養蠶的好品種。該書與其他農書也都記載了加工桑葚種植桑樹的技術。
  • 孩子養蠶結繭三千 眼看蠶蛾破繭而出
    愁壞全家人,最學科學老師「回購」發給別的學生解難題   記者 周靈芝 孩子養蠶能培養動手和觀察能力,現在不少孩子都會養幾條近日,市民徐淑君就遇到了這個難題。她家中空盒子、空筐子,只要是閒著能裝東西的物品全用上了,3000多個彩繭眼看又要破繭而出,家裡再也騰不出空處養蠶了。  兒子喜歡養蠶全家支持  徐女士的兒子胡騰今年11歲。去年他上科學課時,老師給了他幾粒蠶繭。他像寶貝一樣放在一個空煙盒內,隔三岔五要拿出煙盒看看。
  • 我國人工飼料養蠶技術研發觀察(圖)
    然而,在農業現代化大步快進的今天,我國蠶桑業依然是「栽桑養蠶」的傳統手工養殖模式。如何讓蠶桑業實現生產機械化,轉型升級為現代產業?家蠶人工飼料研製,回應了這個時代新課題。  「裹」在農耕記憶裡的蠶桑業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蠶桑產業有了較大的發展,繅絲、織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家蠶養殖環節也有所提升,過去1個勞動力養1張蠶種,現在可以養2-3張蠶種。
  • 童年趣事:養蠶的時光
    一點一點地,桑葉成為你的記憶;一天一天地,情絲吐盡思念至死;生命如此短暫……從古至今,詠蠶和借用蠶描寫的詩歌不少。我們都知道蠶的一生雖短暫,但周生是寶、吃進的是普通桑葉吐出來的確實金絲,供人們所用,部分蠶蛹可以做成美味供人們食用、而蠶排除的廢物蠶沙可以施肥也可以做燃料。蠶一生經歷四個階段,蠶卵--幼蠶--熟蠶到最後破繭成蛾、這個過程大概經過四十多天的時間。短暫而輝煌。
  • 不知道養蠶的時期和方法?養蠶老農教你什麼季節養該怎麼養
    就養蠶而言,只要有桑葉即可飼養,也就是說在江浙蠶區,從4月桑樹發芽開葉到11月桑葉發黃而脫落的8個月的時間之內都可以隨時養蠶,但從科學、經濟的角度,一般只養3~5次。在珠江流域蠶區每年試驗次數要多於江浙蠶區,而在黃河周邊的一些蠶區或北方蠶區則試驗次數要少一些。
  • 紹興新昌550畝可摘桑葉受損 幼蠶只能活活餓死
    新昌縣梅渚鎮宋家村種養桑蠶已有多年的歷史,全村300多戶村民,家家戶戶種桑養蠶,桑蠶是宋家村的主要產業,更是村裡六七十位50-70歲老人養老的「命根子」。目前,市場上的蠶繭價格是12萬/噸。40張蠶種,也就是2噸、4000斤蠶繭。「這樣我夏季蠶帳面上就要損失24萬,還不算投入的人力、物力。」為了挽救損失,宋六華咬牙留下了60張蠶種,但令他頭疼的是,現在有錢也買不到桑葉。「去年這個時候,桑葉是0.5元一斤,現在是0.6元一斤。一張蠶種從孵化到結繭,起碼消耗1500斤的桑葉。這樣,60張的成本就又增加了9000塊錢。
  • 和孩子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記錄它們...
    正值養蠶時節,今天小絲將通過圖文給大家介紹一位用短暫生命做出大大貢獻的「小明星」——蠶寶寶。參與文末答題還有驚喜喲!   「春蠶化生,蕞而微蟲,春蠶何取,一桑始終,春蠶春蠶,萬世可風。」蠶寶寶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天。它把奉獻、執著和價值,濃縮在這短暫的一生裡!從一粒微小的「蠶卵」開始,等候適宜的時節孵化為小小的「蟻蠶」,經歷一次一次的成長蛻變、吐絲結繭,最後成為「蠶蛾」破繭產卵.....
  • 農村養殖家蠶,好養又好賣,教你高效實用的養蠶方法!
    養蠶的架子,蠶農可以自己動手編織,連這些費用都省了。2.不需外出在農村,如今更多的人外出打工,認為在村上賺不到錢,但是家裡有老人和小孩怎麼辦呢?又不能長期呆在外邊,養蠶是個很好的選擇,每天都可以在家裡做家裡的事情,家蠶發育成大蠶之前,進食量少,基本上忙起來也就是在5齡後,對比起來,空閒時間還是相對要多一點。
  • 桑樹結桑葚,桑葉好養蠶
    桑樹,在村裡的田間地頭,甚至深山的溝裡,都有它的身影,桑樹是比較多見的植物,多年生長耐旱而且適宜各式各樣的土壤環境。桑樹春天發芽,有的品種樹很大,有的品種樹很低,小時候我們經常找桑樹桑葚熟了摘來吃。批量種植桑樹的話,其葉子也不可浪費,眾所周知,它的葉子是養蠶的好食物,相信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都自己親手養過蠶,從一點點的小黑點的蠶卵,餵養桑樹葉子,讓它慢慢的長大,蠶的食量較大,長得很快,等到變成大蟲子時,就會慢慢的結出繭子,這就是我們需要的,那就是是蠶絲,高檔的布料的原料,價位也很可觀。因此,也有許多養殖戶不是為了桑葚去種植桑樹,而是為了養蠶而種植桑樹。
  • 從寸錦寸金的南京雲錦開始,帶你看中國古代養蠶紡織有多厲害!
    湖州採用的多是石灰浴法和天露法,嘉興則是以鹽水或滷水浴法為主。湖州的養蠶人選擇了更為艱苦的蠶浴方式——天露浴。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蠶紙被壓住四角平鋪在房頂的竹篾盤裡,歷經霜雪,風吹雨打,電閃雷鳴。不論是滷水浴法還是天露浴法,都是從臘月十二開始,臘月二十四日結束,前後經歷十二天時間。
  • 收到家長私信,杭州一位小學科學老師...
    錢報記者聽說,有爸媽已經開始為此焦慮,也有老師正在為此鬱悶——孫老師是杭州一所知名公辦小學的科學老師,今年教三年級。因為三年級下學期有個單元講溫度計,所以她布置的暑假作業是測量體溫並記錄,希望學生能將課本上的理論付諸實踐,進而鞏固學過的知識。萬萬沒想到,最近接二連三有家長私信她:開學直接讓孩子交這個行嗎?
  • 上百名小學生被紫外線燈灼傷眼睛!
    上百名小學生被紫外線燈灼傷眼睛!灼傷一百多名學生眼睛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與熱議↓↓↓事件回顧:百餘名小學生被紫外線燈灼傷9月1日,杭州餘杭區星橋第一小學星樂校區二年級部分孩子被紫外線燈灼傷。>當天下午2點左右,部分學生出現眼睛發紅、流淚等不適症狀,學校發現問題後立即關閉了消毒燈,並組織班主任、校醫和教師力量,對3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眼部冷敷、滴眼藥水等緊急處置,同時向餘杭區教育局和街道報告。下午4點半左右,餘杭區教育局、街道和區衛健局成立臨時應急處置小組,傍晚5點,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啟綠色通道,安排多組專家醫生接診。
  • 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28日發布消息,該所的譚安江研究組發現了決定家蠶食性的主效基因,揭開蠶寶寶愛吃桑葉的奧秘。相關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PLOS Biology (《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個苦味受體基因可以決定家蠶的桑葉專食性。「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栽桑養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傳統的蠶業生產上,桑葉是家蠶的唯一食物來源。為什麼家蠶只取食桑葉?這是一個長久以來沒有得到解答的科學問題。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相關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PLOS Biology》(《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個苦味受體基因可以決定家蠶的桑葉專食性。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栽桑養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傳統的蠶業生產上,桑葉是家蠶的唯一食物來源。為什麼家蠶只取食桑葉?這是一個長久以來沒有得到解答的科學問題。
  • 暑假作業的焦慮:杭州小學科學老師讓學生做體溫曲線圖,10多個家長...
    孫老師是杭州一所知名公辦小學的科學老師,今年教三年級。因為三年級下學期有個單元講溫度計,所以她布置的暑假作業是測量體溫並記錄,希望學生能將課本上的理論付諸實踐,進而鞏固已學知識。萬萬沒想到,最近接二連三有家長發來私信:開學直接讓孩子交這個行嗎?後面附著某購物網站的備孕表購買連結。或者發來一張空白備孕表問:是不是這樣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