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ACR速讀|POLO:轉移性胰腺癌腫瘤中的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

2021-01-09 健康界

由於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採取線上年會的形勢。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4月27~28日,AACR在線年會隆重召開。

在27日的大會上,賴忠武博士代表其團隊發布了一項針對POLO研究進行的腫瘤組織生物標誌物分析結果,。

結果表明,根據分析腫瘤組織的患者亞組,篩選的POLO人群的基因圖譜能夠反映其他胰腺癌人群的基因圖譜;BRCA2、BRCA2和ATM突變最常見並且通常相互排斥;超過2%的組織樣本攜帶體細胞BRCA突變,相當於在腫瘤中檢測到的所有有害BRCA突變的四分之一以上。

以下為壁報的具體內容。

 

圖1,圖片來自AACR官網

研究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方法:

之前的數據表明:包含BRCA1和/或BRCA2突變(BRCAm)的HRRm的轉移性胰腺癌患者從鉑類治療中獲益(Pishvaian.J Clin Oncol 2019)。POLO一項國際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I期試驗,旨在評估PARP抑制劑對胰腺癌維持治療效果。在POLO的III期臨床試驗(NCT02184195)中,奧拉帕尼在生殖系(g)BRCAm和mPaC的患者中給予了優於安慰劑的無進展生存獲益。

這次研究進行了預定的探索性分析,以確定在POLO中篩選出的患者中腫瘤組織生物標誌物的患病率。

 

圖2,研究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方法

提供檔案腫瘤樣品(如果有),並且與隨後的pt隨機化無關,使用Foundation Medicine Inc.(FMI)的基因組或Human Longevity Inc.(HLI)的外顯子組測序分析DNA。將結果與來自FMI(mPaC; FoundationOne CDx小組)和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主要和mPaC;外顯子組測序)的隊列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

 

圖3,測序對比顯示:BRCA1,BRCA2和ATM的突變是篩選的POLO人群中最常見的HRR突變。 

從3315名POLO患者中篩選187名作為樣本並進行了測序。表中列出了POLO,FMI和TCGA隊列中腫瘤HRRm的患病率。

根據表中數據可以看出:

與TCGA相比,在POLO和FMI隊列中觀察到的較高BRCAm患病率可能是由於樣本量或種族或腫瘤樣本位置(原發性與轉移性)的差異所致。

突變BRCA2,BRCA1和ATM是最常見的,並且通常是互斥的。

POLO中體細胞BRCAm的患病率與FMI數據集一致(約2%);種系和體細胞BRCAm是互斥的。

在非BRCA基因中觀察到的HRRm中,ATM中的突變最為普遍。POLO 中非HRR基因(CDKN2A,SMAD4,KRAS, TP53)的突變發生率與其他胰腺癌隊列中發現的一致。

圖4,篩選的POLO患者的基因圖譜反映了在其他胰腺癌群組中觀察到的情況

結論:

根據分析腫瘤組織的患者亞組,篩選出的POLO群體的遺傳概況反映了在整個胰腺癌人群中所見的遺傳概況。約8%的患者的腫瘤帶有BRCAm,且BRCA2突變比BRCA1更普遍; 約7%的患者的腫瘤帶有非BRCA HRRm,最常見的是ATM中(約5%)。

相關焦點

  • POLO:轉移性胰腺癌腫瘤中的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4月27~28日,AACR在線年會隆重召開。 在27日的大會上,賴忠武博士代表其團隊發布了一項針對POLO研究進行的腫瘤組織生物標誌物分析結果,。 結果表明,根據分析腫瘤組織的患者亞組,篩選的POLO人群的基因圖譜能夠反映其他胰腺癌人群的基因圖譜;BRCA2、BRCA2和ATM突變最常見並且通常相互排斥;超過2%的組織樣本攜帶體細胞BRCA突變,相當於在腫瘤中檢測到的所有有害BRCA突變的四分之一以上。 以下為壁報的具體內容。
  • Lynparza(利普卓):首個治療同源重組修復缺陷mC...
    該研究共入組了387例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男性患者,這些患者的腫瘤中存在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HRRm),並且先前接受新型激素藥物(NHA,例如Xtandi或Zytiga)治療後病情進展。
  • 同源重組缺陷相關檢測常見問答(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
    華然安™一次性檢測68基因:包含57個HR通路基因+39個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相關基因,全方位、準確的評估BRCA等HRR基因的突變狀態,為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患者評估PARP抑制劑、鉑類化療藥物療效及預後,為患者家屬評估遺傳風險。
  • ...Lynparza(利普卓)獲美國FDA優先審查,治療同源重組修復(HRR...
    該sNDA尋求批准Lynparza,用於接受一種新的激素製劑治療後病情進展、攜帶有害或疑似有害生殖系或體細胞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HRRm)、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FDA已指定該sNDA的處方藥用戶收費法(PDUFA)目標日期為2020年第二季度。
  • 同源重組缺陷在不同腫瘤中的普遍性 --記Caris生命科學公司在2017年ASCO大會上的主題報告
    一年一度的ASCO年會是臨床腫瘤領域水平最高的盛會。同源重組(HomologousRecombination) 是指發生在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或同一染色體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間或分子之內的重新組合。我們熟知的乳腺癌腫瘤相關基因BRCA1和BRCA2就是同源重組蛋白。
  • Lynparza(利普卓)治療同源重組修復(HRR)基因...
    該研究共入組了387例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男性患者,這些患者在其同源重組修復(HRR)基因中發生突變、並且其疾病在接受新的激素製劑(NHA,如阿比特龍[abiraterone]或恩雜魯胺[enzalutamide])治療後病情進展。
  • Nature:DNA聚合酶θ抑制同源重組,促進腫瘤發生
    2015年2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在線刊登了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Agnel Sfeir研究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通過研究發現非同源末端連接過程能夠利用聚合酶θ促進腫瘤細胞中的端粒發生染色體末端融合
  • 首個III期研究:含鉑輔助化療更優,同源重組修復突變患者療效更勝一...
    有研究顯示,在未經篩選TNBC患者中BRCA1/2突變機率約為11.2%,BRCA突變相關乳腺癌和散發性TNBC表現出DNA修復異常和全基因組不穩定等特徵。鉑類藥物是細胞毒性DNA損傷化合物,可引起DNA鏈斷裂而導致細胞凋亡,因此鉑類藥物在DNA修復缺陷(例如攜帶有害BRCA突變)的腫瘤細胞中特別有效,因而鉑類藥物可用於這類患者。
  • 《柳葉刀》子刊: 徵服胰腺癌 未來5-10年有望獲得重大突破
    傳統的理念認為KRAS突變體的免疫原性不強,而且在胰腺癌患者中,KRAS突變體特異性T細胞反應很弱。然而,有研究表明,靶向KRASG12A突變體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在治療一名結直腸癌患者時顯示出療效。目前,利用靶向6種常見KRAS突變體的多肽腫瘤疫苗,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治療胰腺癌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 PNAS:浙大解析同源重組修復機制
    來自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在同源重組修復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SPIDR/KIAA014,相關論文「Scaffolding protein SPIDR/KIAA0146 connects the Bloom syndrome helicase with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發表在3月18
  • 科學網—科學家以RNA為模板首次在植物中實現同源重組修復
    RNA/DNA雙重切割能力的基因編輯系統,獲得後代無轉基因成分的抗ALS抑制劑類除草劑水稻植株。該研究在植物中首次利用RNA作為同源重組修復模板,開闢了利用植物RNA作為同源供體模板進行同源修復的新思路。相關論文當地時間3月18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據介紹,基因組編輯首先在基因組靶向位置產生DNA雙鏈斷裂,這些產生的雙鏈斷裂可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或者同源重組修復途徑進行修復。
  • 基因突變與腫瘤:講述它們的前世今生
    基因突變在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近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及腫瘤精準醫學的出現,在基因層面對腫瘤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特別是腫瘤發生的機制及抗腫瘤治療方面,本文就幾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來闡述基因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的作用及臨床指導意義。
  • 基因修復因子可控制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生長,阻止其轉移
    基因修復因子可控制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生長,阻止其轉移 2020-08-11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胰腺癌研究重大發現!基因複製或能解釋胰腺癌的侵襲性和轉移性
    2018年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胰腺癌是全球範圍內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癌症,遺傳改變或能解釋胰腺癌為何極具侵襲性,而且胰腺癌的早期轉移常常並不會被察覺到,近日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癌症進化過程中所發生的特異性地基因擴增或許就能夠解釋胰腺癌的這些特性,相關研究獲能幫助研究人員理解胰腺癌發生的基本原理
  • CDK12控制著DNA修復基因的RNA轉錄本長短
    基因BRCA1和BRCA2發生突變對乳腺癌和卵巢癌構成嚴重風險,這是因為它們通過幹擾同源重組修復(HR)來危害細胞的基因組穩定性,其中同源重組修復是一種準確地修復有害的DNA雙鏈斷裂的關鍵機制。如果沒有利用這種機制修復DNA雙鏈斷裂的能力,那麼細胞就不得不採用更容易出錯因而更容易發生癌變的DNA修複方式。
  • 對比2019版,2020 中國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檢測專家共識有哪些更新?
    家族史需考慮因素2:是否在同系家屬中具有:「多名」改為「3名及以上」包括膽管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胃癌、腎癌、黑色素瘤、小腸癌及尿路上皮癌的患者,特別是確診年齡≤50歲。其他3類考慮因素詳見指南。
  • 雙鏈DNA同源重組與修復研究
    雙鏈斷裂的DNA能夠以其同源染色體為模板,通過同源重組的方式修復,這一過程對DNA複製、DNA損傷的修復及減數分裂中重組和同源染色體分離等有重要作用。
  • CDK12控制著DNA修復基因的RNA轉錄本長短
    2018年12月8日/生物谷BIOON/---基因BRCA1和BRCA2發生突變對乳腺癌和卵巢癌構成嚴重風險,這是因為它們通過幹擾同源重組修復(HR)來危害細胞的基因組穩定性,其中同源重組修復是一種準確地修復有害的DNA雙鏈斷裂的關鍵機制。
  • 南京北恒生物科學家揭示microRNA在胰腺癌轉移中新的調控機制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人類腫瘤之一,約90%為起源於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PDAC)。胰腺癌5年生存率不到8%,而高轉移性是胰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對胰腺癌轉移的調控機制了解還非常有限。KRAS突變是胰腺癌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存在於約90%的PDAC中,在小鼠模型及人癌細胞系中都證明KRAS突變是胰腺癌發生發展的「driver mutation」,但目前對此突變促進胰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還不完全清楚。
  • 科研人員解析同源重組保障的新機制
    減數分裂過程中,性母細胞會主動產生DNA雙鏈斷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起始同源重組。